西西河

主题:请中国政府对萨米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关注 -- Emyn

共:💬9936 🌺84379 🌵12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63
下页 末页
家园 早上搜狐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新闻

老人忏悔文革时期红卫兵经历 羞愧心情困扰20年

首页链接上:外链出处

另一次则发生在教室里。19岁的申小珂教训了43岁的程璧。他事后回忆,自己当年用来教训老师的思想,其实“极左”。

白塔又开始呼吁防左了?春江水暖丫先知

据后来媒体报道,在北京地区,红卫兵打死了1772人。

又见有良心的媒体

转变发生在1990年。那一年,申小珂的弟弟准备写一部革命题材电视剧。由于父亲曾担任朱德的秘书,他的弟弟便去拜访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了解一些革命事迹。据说,康克清曾鼓励他的弟弟,写东西时可以再放开一些,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有更多思考。

董必武的夫人何连芝生前曾来家里做客,聊起包括“文革”在内的往事,也多有反思

都是据说,拿夫人们拉大旗做虎皮,反正死无对证。不过董夫人名字写对了吗?

这一年,申小珂已43岁,他决定开始认真审视身后的历史。一有机会,申小珂就看各种回忆录,看党的文件。他客厅的书架上,既有马克思的著作,也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丹皮尔的《科学史》、弗拉基米罗夫的《延安日记》等历史书。其中不少,是他从亲友或宣传官员那里要来的。

延安日记俺没看过,baidu了一下。申小珂原来也是一个追求真相的有良心的老年人啊。再看看宣传口里都是些什么东西

 在羞愧和耻辱中煎熬了20年后,申小珂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他并不认为可以就此停止反思,因为他觉得,只有认清那个时代所有人的错误,“我们的道歉才道在点子上。我们才有真的自由”。

哪里是所有人的错误,直接说就那个人的错误完了,绕啥圈子。把那个人搬到沙漠,白塔们就自由了

tb种鸦片、wg、极左、错误、打死人、回忆录、反思、放开、真相、自由。再来一个免煮就齐活了

家园 双塔记(6)

这个系列前面一直给大家鼓劲,觉得多少该泼一泼冷水了。

就从红塔群众的困境开始。前面提到,17大的彻底否定将矛盾激化,后来的土地流转又遭遇强烈反弹。以唱红作为标志性的开始,由于17大的政治报告而结结实实挨了一棍子的左派群众,对17大利益分配格局不满的各方诸侯,受到新贵排挤的失意的太子党,还有由于各种原因不赞成否定革命旗帜的各方都联合在了红塔的周围,到了现在,形成了红塔白塔僵持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来,由于太子表态的“特别提到”形成了“预期”,造成参观红塔的势力要远远的高于参观白塔的势力。别的不说,就在今年的6月24日还有两位同志去了红塔。然而,红塔的实际势力未必像人流的对比那样有巨大的优势。

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参观红塔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表态行为,未必足够可靠。举个例子,某位在80年代申请过某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国家的以某位汽车业的先驱人物命名的某基金会的某个项目的同志,在高呼毛主席周总理的时候又大谈“顺历史潮流者昌”,“逆历史潮流者亡”。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绝对不会有疑义的。这两句话当然不可能是对伟大光荣正确的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朋友们说的,也不可能指的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潮流”,只可能是对某个春天的某个圆圈的内心的赞同看法。当然这位同志几个月以后还是去湖南了,这大概就是一种平衡罢。所以综合起来,红塔的优势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

另外有一点,主席的一生中有两件大事,虽然现在团结在红塔周围的同志们对主席的第一件大事没有异议,对第二件大事是看法各异的。比如说咱们的某位同志就在一次橡皮图章会议上“特别提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这当然也有深意的,只怕也是一种不愿意对主席第二件大事过多抬高的一种平衡表现。结合起来的结论就是,现在的红塔同志只能算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外力的作用下,特别是白塔群众的压力下,大家的心是齐的,但是当外力消失以后,这个联盟未必仍然能维持。因此当前的形势酱油群众判断,改旗易帜还有纪念堂动迁的危险算是暂时的消失了,可这并不足以说明几年之后中国就会大步迈向社会主义。所以红塔群众要做的还是要立足根本发展民意,当然这也是有几重障碍的。

首先,虽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主席的第二件大事不能完全按照官方的标准来理解,在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年龄段中只怕还是反对的声音多。特别是那些有“预定立场”而“坚定反对”,并且不接受任何其他观点的人群。这类人群,既包括希望改旗的同志,也包括受到“伤痕”教育的同志,最年轻的当然就是有下海等经历的“春天”的既得利益者。河里面颇有一部分大牛是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的立场也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就不要提名流如白同志等的立场了。

这一方面好的一点是,在白同志之后的下一代,其实是没有预定立场的。既有可能红,也有可能白。而90年代南巡之后的下岗工人一代,自然还是倾向于红的。也就是说,只要度过了最危险的将来一段时期,有预定立场而“坚定反对”的同志会大为减少,重新评价主席的阻力也会大为减少。

其次,虽然白塔的思路并没有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群众却有可能受到迷惑。举个例子,酱油群众曾经仔细的观察过凯迪等论坛,发现虽然有少量的别有用心,绝大多数的凯迪群众其实是属于生活中的失意者。可以看出,他们是属于文化程度并不太高,工作也并不意气风发,甚至难听一点说有不少是有一些“无业游民”的性质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即使普适了民主了,又能对他们的生活有多少改善呢?所以酱油群众的结论就是,这一个群体,其实最重要的是发泄对“体制”的不满而未必是对红塔有刻骨的仇恨。然而,由于红塔群众被有意或者无意的标为体制中的一部分,在被别有用心的加以利用之后,就形成了不少凯迪群众盲目的反对红塔。这一点也未必不能化解,但是却是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努力的。

再次,白塔是掌握着媒体的话语权的。所以很多资本阶层的利益被险恶的标上了“悲情”的标签。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民营企业”以及“国进民退”等常见词。这里面的“民”是工人的“民”么?是农民的“民”么?是教师等小知识分子的“民”么?是白领等小资产阶级的“民”么?显然都不是。到底这里的“民”是什么,大家都心里有数吧。

不仅如此,掌握着媒体的白塔还经常将“体制”的错事推到红塔的头上。前面就提到过,现在的某个政党,其实早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政党了,资本买办等阶层的代言人在党内其实是无比的强大。然而媒体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一环节略去,集中火力攻击与体制并无关连的红塔群众。将白塔之恶强如拆迁,信访,官僚等问题强加于红塔的头上。

这一点是现在红塔最大的被动与劣势,也是最需要行动的地方。当然,90年代以来的复兴的左派理论,特别是对主席的“大民主”思维的重新认识,其实是破解这一劣势的最有力的武器。酱油群众就亲身接触了很多的思想偏右的群众由于看到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面最出彩的名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而转变思想的例子。所以说红塔群众还是要继续坚持复兴的左派理论,才能化解白塔在媒体上的优势。

最后,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当中还有很多是有一定的西化的思想的。但是这一点酱油群众倒是认为未必是最急切的任务。人的思想都是要转变的,很多人是在25岁以后思想才逐渐定型的。现在思想西化未必代表将来就这么想,特别是下一代的自信心的增强很有可能会让他们逐步的放弃对西方的盲目崇拜。

当然,白塔在舆论上的优势还有很多,不少中间派的同志没有立场,完全按照中央的想法来。这一部分群众由于媒体的诱导,整体是略微偏向一点白塔的。然而,这一群体也是最容易动摇的。将来时机成熟,未必不会顺潮流而改变。所以这一部分也未必是最艰难的。

总结其来,红塔之路是漫长的,但也不是全无希望的。最大的阻力在白同志以及他们之前的一代。他们是有“预定立场”而“坚定反对”的,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他们在现在还属于中坚的一代。所以短期的形势是最难改变的。不过,只要能够挺过一段时间,未必没有转机。

通宝推:方恨少,九霄环珮,行路人pacers,
家园 想起来当年谁评论胎毒了

有明毒暗毒急毒缓毒,结果自己先乒乒乓乓干起来了

不过俺觉得,政治制度也是有生命力的,好的制度,好的思想,总是能出头的。

至不济,不好的制度,过个几百年总是要跨的,比如中国的王朝。

家园 就跟当年主席说,战争教育了人民

忽悠(和现实)也能教育人民。

家园 红塔之路是铁定的漫长之路。。。在操作上是最费心、

最费时、最难走的一条路,对社会精英和普罗大众都有很高的要求,对社会精英的要求尤其高。既要有人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甚至不怕牺牲拢着大伙一起走,又要要求每个个体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甚至自我牺牲以保证多数人共同的目标利益。。。

如果白塔之路又省劲、又走得通,这个社会自然是弃掉红塔之路,问题是它走得通吗?

所以,我觉得,红塔之路的命运和前途是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的,社会现实决定方向,媒体只是影响转弯速度。。。

还是那句老话:形势总是比人强

总之,我比你乐观一些

通宝推:大熊甲,Emyn,
家园 这就是所谓开民智吧

红塔群众既要立场,又要有判断能力,能够发现问题的症结。六亿神州尽尧舜不会只是一个梦想

家园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很给力的,但是,估计90%的人都没看过,看过之后,一身冷汗肯定免不了:太祖眼光太深邃了。。。

家园 中国五大连池矿泉水可是天生带气的。

挪威那个会不会也是啊?

家园 可惜

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政治气氛可以编辑第五卷,现在看到的大都是节选的讲话,这段谈话以前连某人的名字都略去了。

家园 又见wg

今日sohu首页新闻: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已超百人 多为高学历文科生

外链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文革”的影响,“60后”未能接受到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其间不乏“学工”、“学农”的经历。但这也让这代人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亲身的个人体验。

砖家,叫兽名字已经臭了,diangxiao会是下一个吗?

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跨越了“文革”与改革开放两个时代,“60后”省部级高官对两个时期的对比应该有着切身体验。“他们对改革开放有着坚定的认同感,这点不必怀疑。而且这些人总体上思想解放,不保守不僵化,观念新颖。”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谢春涛说,因而他们的上位对推动改革开放颇具积极意义

谢春涛说,而且由于对“文革”的记忆,他们对制度的作用和稳定的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解,也就格外重视

不折腾

家园 报告,俺正在看

E大一提到此文,赶紧找来看。手头正好有77年1月版的毛选第五卷。

家园 又见文科生

咱们用E大的方法分析,60后,正好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读大学,8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这时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思想极度右化;另一个是文学青年涌现,换言之就是用文艺腔来点评政治。嘿嘿,这两个特点都站全了会是什么人呢?白塔

家园 谢春涛的最后一句

和我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不过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另外60后的一两个年轻有为的同志,想法还是多有些不一样的。

家园 77年1月版的毛选第五卷?

从哪淘到的?

也属于珍品了吧?

拈花微笑。。。

家园 惭愧惭愧,这本书估计是俺在叶城县的书店里扫货扫来的

这是本1977年4月第1版,1977年4月新疆第1次印刷,定价7毛8分钱的毛选,里面那句“你也有一个巢”前面的敏感词居然还在。

现在想想,应该是高考前一年,那时极迷主席,暑假想模仿主席游学,可俺那里地偏人少,又都是少数民族,就骑自行车出游附近几个县,在叶城新华书店里逛的时候,恰好他们有一批列宁全集和毛选要处理,就被俺以几乎废纸的价格买下来,然后装在自行车后面驮回家了,200多公里呢。

可惜书没来得及读,第二年考走了,学校离家太远,根本无法带书。这书,还有另一本,估计现在都绝版了,毛主席手书古代诗词选,记得封面是主席坐在藤椅上微笑,是俺多年后回家特意找出来带着的。遗憾的是那本手迹现在也找不到了

唉,最怕搬家,每搬一次,都要损失不少书,每一本好书,都是承载着无数记忆的良师益友。

另:俺读书有个臭毛病,一定要写写划划才算读过,文献出版社的毛传有些段落重复读的时候,还能找到需要写写划划的地方,这本毛选俺就不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6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