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踏着先烈走过的道路 -- 柳叶刀
前几天看了凤凰卫视《将军一去》系列中关于杨靖宇将军的一集。
1940年2月22号的晚上,就是杨靖宇将军人生的最后一个晚上,他是独自一人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小窝棚里度过的,那天晚上是正月十五。
当电视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风雪中一个低矮的小窝棚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这么一句,“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此后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脑海里一直回旋着这首歌的旋律。渐渐地,从模糊到清晰,最后,整首歌连了起来,
在波浪滔滔的赣江旁,
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
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
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
多少先烈,多少红色的战士
忠于祖国忠于党。
为了人民永远的幸福,
他们的鲜血洒在革命的道路上。
同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小学五年级时学唱这首歌的情景,高名典老师拉着手风琴,头发随着音乐的旋律一甩一甩的,潇洒的很。高老师当时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哪个老师请假了,他就是当然的顶班老师。那天音乐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不来了,他一来就说:“不知道音乐老师上节课教你们什么,我干脆来教你们唱一首歌吧。”
这首歌是瞿希贤作的曲子,就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曲作者,她的作品还有《牧歌》、《乌苏里船歌》等等。这首歌像她所有的作品一样,优美动听,琅琅上口。
高名典老师在文革中第一轮就被拉出来剃了阴阳头,挂上大牌子游街了。瞿老在文革中更是凄惨,被关进了号子里,度过了七年的铁窗生活。
刚才百度了一下,找到了这首歌:
踏着先烈走过的道路
瞿希贤作曲
在波浪滔滔的赣江旁,
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
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
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
多少先烈,多少红色的战士
忠于祖国忠于党。
为了人民永远的幸福,
他们的鲜血洒在革命的道路上。
我们今天能戴上红领巾,
能高高兴兴走进学校的大门,
是数不尽的先烈,
用生命替我们换来的胜利;
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
我们继续向前进。
向敬爱的先烈们宣誓:
你们的事业我们一定完成。
东北烈士纪念馆中有一座杨靖宇将军铜像,取名脊梁,是因为杨靖宇将军就是民族的脊梁。铜像的底座是一个大树的造型,是为了纪念这位在东北的林海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抗日联军中间的一棵大树。
杨靖宇将军就像一棵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的大树一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的作战环境
杨靖宇将军就像一棵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的大树一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网络上热论什么,它就热播什么。
这次应该只是重播而已。至于《将军一去》这个系列起码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
照这么说,凤凰卫视抓主题一直都很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是为英雄.
[FLASH]http://www.tudou.com/v/aZMWFEexxwo/v.swf[/FLASH]
安详地睡在枯草地上;
腰部皮带被解开,
腹部隆起,
好像被剖腹后填充了衣物……
又到“九一八”。全国数十座城市在这一天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市则第15次举行鸣警撞钟仪式。在事变7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一张杨靖宇将军的遇害照片在沈阳首次披露。
9月17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一些收藏爱好者捐赠了大批抗日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一幅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遗容照片的复制件为首次公开。
这张杨靖宇将军的遗照,拍摄时间应该是在1940年2月23日以后(2月23日是杨靖宇遇难的日子)。该照片最先刊载在日本出版的杂志《历史写真画报》上,刊载时间是在1941年,是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炫耀所谓“满洲事变”(九一八)十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刊。
捐赠者、民间收藏家詹洪阁先生介绍,此张照片一直为北京著名收藏家李任波先生所珍藏,不同于以前公布的任何版本,此次为首次公开。照片上,杨靖宇将军躺在杂草丛中,只露出了半侧脸,腿部略有弯曲。在其身旁,放着一口棺材,棺材一侧挂着一件羊皮大衣,为将军生前遗物。
从照片可以看到,杨靖宇腰部的裤带被解开,裤子腰部开口被扒向两边,在正腹部塞着一件衣服状的布制东西,向外鼓出很高,很可能是杨将军被剖腹后塞住的。
“教科书上的杨靖宇牺牲后的照片都是躺在棺椁内的,这张躺在棺椁外的照片是首次披露的。”詹洪阁说,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比教科书那张照片还要早一些。
有关专家表示,抗联时期的史料本来就不多,图片资料更是少之又少,这张照片的公开,对于研究杨靖宇、研究抗联史,都有重要意义。
永远的遗憾:叛徒活到八十年代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1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牌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
新闻链接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18日起长年免费开放
18日,伴随着一声声防空警报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迎来了免费开放后的首批观众。为铭记“九一八”事变的耻辱,激发、树立民族崛起的勇气和决心,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从今年18日起长年向公众免费开放。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内,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是集收集、展示、教育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馆内包括3000多件文物和史料,形象地展示了东北沦陷史、伪满洲国史以及东北人民抗战史实。
从2006年9月18日建成开放后,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门票每人20元。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负责人表示,此次免费开放是为了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更多地了解过去及那段历史。(综合新华社、辽宁日报等媒体报道)
把个告密的仵德厚炒成了民族英雄,真正的民族英雄黄樵松却只字不提。
记者的采访手记里有地址,家住东北的河友有没有兴趣"探望"下这个混蛋?
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队部后院那幢农家小院里,正躺在炕上休息的张奚若,听说我们来找他征集抗联资料,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正是这些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表白给我们提供了出示照片与他交谈的机会。他对照片的反应尤其敏感:这不是伪满程大队的照片吗?你们怎么有这个?你拿这些照片干什么?当我们道明目的后,他才一一指认出程斌、尹夏泰、王佐华、张秀峰、白万仁、岸谷等等,但是不认识他自己。笔者指着照片上的他问:“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不是你吗?”“不是。”“多像你呀。”“中国人长得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得还都一样呢。”
对张奚若的采访虽然曲折,但收获不小,特别是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程斌及其叛变经过,以及程大队在热河“讨伐”八路军的罪行。
数十年过去,他除了“文革”中蹲了两年“小号”之后,未伤皮毛,也未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真是件憾事。
许多老抗联对此也都非常遗憾,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当年曾力主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赞成这一主张,经过咨询法律部门,据说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就是这个混蛋 就是这挺机枪
先发句感慨,
抄段歌词
再发散点东西,和主题也没什么关系
再抄段歌词
再发句感慨
我说的准是指凤凰卫视总是抓住热点话题做文章。
至于他们的正确度我是从来不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