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俺也来谈谈人海战术――评《浅谈人海战术》 -- 马前卒
现代战争中,由于杀伤火力的极大提高,这种方法已经很难实现了。十年轮战中,张右侠那一仗,一个团抗住越南六个团的攻击,对方死伤累累。
就算是红军的时候,靠人数优势来突破阵地也是不大可能的,一战时期英军一天伤亡7万人,已经宣告了这一战术的破产。当时集中兵力其实是集中火力,火力压制住敌人,步兵才可以冲,否则人数再多也活不成。
2个步兵班对1个步兵班,每班都是1挺轻机枪10挺栓动步枪,那么当一个班压制对方班机枪和步兵的时候,另一个班向前挪几十米,然后他们负责压制,原本压制的向前跃进。不断交替跃进,直到进入手榴弹范围,然后就是拼刺了。
如果没有压制住对方机枪,那么你就是一个连也冲不上去,十倍兵力优势也白搭。没有集中兵力带来的集中火力效果,就没有兵力优势发挥的余地
换句话说,从机枪普遍装备之后,就没有人海战术这回事情了,有的只是火海战术。只不过在远程打击能力不行的情况下,实现火海的手段是人海,如此而已
所谓“人海战术”,根据中印战争中被俘的达尔维准将转述的美国人的解释,就是“用人填满战场上的每一个缝隙,数量之多让敌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杀死他们。”
我认为,美国人对“人海战术”的这个印象,其实来自于日本。日俄战争中日军进攻旅顺口203高地的方式,就是典型的“人海战术”。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动辄发动“板载冲锋”,更是加深了美国人的这个印象。这个来自日军的印象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近战战术相互叠加,就构成了美国人的“人海战术”观念。
日俄战争那时候火力还很弱,尤其是俄军已经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了,当时日本人重炮调了很多,绝不是单纯的步兵冲锋。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自杀冲锋有几次规模挺大,但是都没给美国人造成多大麻烦
志愿军近战战术完全不同,战术素质哪是日本扔到太平洋上的那些炮灰部队可以比的
当时,听说炮团的炮弹没了,张又侠就昏过去了
不过,越军真的顽强
不管是西西河,还是天涯都有人给我纠缠邱少云是否真实
这些人有良心的家伙不知道,越军在松毛岭一战中还真出了邱少云
凌晨5点(情报很准确!),越军偷偷地摸了上来,一瞬间,全线开火。我立即还击,在黎明的黑暗之中,弹道发出的光亮密如雨丝。由于越军是偷袭,我守卫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战西线的情况很特殊:泥泞狭窄的战场、密集的铁丝网+壕沟、重炮、充裕的后勤,而机枪只在堑壕里扮演一个角色。红军时代国内战场才多少机枪?机枪面对人海可以完全克制?就算架空一下机枪和弹药很充裕,多数都是轻机枪,也就玩玩点射。重机枪只要不是预订冲锋路线上遭到交叉射击,人海也不见得就灭的了。
北伐时期,北伐军也玩人海。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说解放军人海,陈毅等人都是承认的。解放军胜在政治、经济、情报等方面,多数地区解放军的战术素养很差。所以“解放战士”才那么受欢迎,而根据地培训的新兵没人要,以至于解放军不得比规定国军战俘的比例。陈毅曾经组织手下旅团营长搞战术演练,结果发现很多当连排长都不合格,只会用战士的人命挤在一起往里填。为此,陈毅痛心疾首,痛斥拥上拥下扎堆的人海,不珍惜战士生命。这种人海与前面有人说的那种不是一回事,主要是不懂战术挤在一起的冲锋,而绝非象某些人说的“人海战术多么合理或有效”。
林彪大练兵以后另说,多数时候解放军基层干部是因为不会练兵、不懂战术,加上一定程度的漠视人命,才自决不自觉的使用人海的。这都是有解放军高级干部的总结为证的。
日军的万岁冲锋不是其标准战术,甚至不是日军战术原则赞成的。那不过是局势无可挽回的一种体面的自杀手段,跟手持炸药包冲向敌人一样,不指望成功只希望成仁(鬼子当然就是成鬼、成魔啦)。如果万岁冲锋是日军的典型战术,二战鬼子还能那么嚣张就活见鬼了。部分国军德式整训后,类似万岁冲锋的战术在国军比较开明的正规军里,都不是受鼓励的通行战术了。
描述日军战术的文章不少,可以参考一下。鬼子的轻步兵没得说,一流的。在没有绝对优势的后勤和火力优势下,多少盟军重装部队成了鬼子轻步兵的枪下鬼,看看沙漠之鼠吧。
看一些传记就该知道,果军没有战场规划,松山上占一区丢一区,作战的连续性不强是一直的,也就是部队在移动中的指挥和协调、协作能力很低,甚至是没有,只能是一次一次的打击,形成添油作战,只能是按一次次战斗进行系统对比。而不能形成战役合成的系统叠加。
比如双方在一次战斗中兵器和作战方式的结合水准相当,就可直接用双方人数的平方差计算双方损失。但战役集成不好时,自己的战斗指数只能是每次战斗的参战人数平方的和。而集成得好就是各次战斗的参战人数和的平方,这差距就大了去了。
人海战术是一种作战理念,集团冲锋是其中的一个作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