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那就看看谁被收拾 -- 迷途笨狼

共:💬111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真录像带只占很小一部分

登月舱可没那么多摄像头,也没可能全时传递10几路电视

信号回来让地面上录。

家园 你不会算?

模拟带子用容量算?

  告诉你当时的录像带和记录计算机数据的磁带是可以通用的,一样的磁带上记录的信息、信息格式不同,你看不懂?

家园 国内把那叫火山口的多了。

没科学脑子的人就只会引用这种小白翻译的东西。

家园 1984——1997,用在计算机的哪?

1984——1997,用在计算机的哪?

200k

记录了什么

总得有东西,20万盘不是小数目

家园 那就算算小学数学

1、霉菌飞船在绕月轨道1分钟跑多远?不能精确对接需要追逐多久?

轨道是三维的,xyz三轴都得算好+同一时间才能准确对接

2、180米是美军精心选择着陆点的大坑直径

这样的勘测水平能让人笑掉大牙

至少这么大误差是在百十公里航程中创造的,北极星导弹的2公里呢?

3、能否介绍下登月舱的雷达基本参数,据我所知早年雷达重的要命而且作用距离很短

登月舱上升部分才几吨,按照绕月轨道速度和飞船响应速度,捕捉机会也就按秒计算

家园 不只是tape吧,火箭的设计图纸也一片也没有,坚决销费了

理由么,我看是绿色节能减排,这个可以有吧?

家园 导弹核潜艇战备时就是不露头。

  经常是陆上的指挥机构都不知道它的具体地点,只能知道在哪一片海域。

家园 大致海域潜伏时先要定位,之后随水流位移很小
家园 你不看其他对接的描述吗

Wiki 上的东东,我对其英文描述的理解

地轨对接中,

练习对接靠近的Gemini 6A 与 Gemini 7

相距将近1200公里时开始对接联系,44分钟接近了

近700公里对接雷达400公里外就发现了目标。

第一次对接成功的

Gemini 8 的对接雷达300多公里外发现了对接目标。

与之对接的飞船是当日15:00 UTC 发射的,对接时

间成功于22:14 UTC, 就是说对接最多最多花了7个

小时,第一次对接肯定不少的观察等待时间,所以

实际时间要比它少得多。

阿波罗11的登月舱有两个雷达,测自己高度的雷达

和对接雷达。对接雷达不该比 Gemini 系列的指标

差。

对接的最后阶段,相对速度大小控制到了每秒钟8厘

米。。。

月轨具体数据不知道,估算着猜一下

仔细算算月球表面第一宇宙速度其实只有1.68

公里/秒指令舱绕月速度略低于此数字。那一分钟

就是飞100公里左右。假设火箭点火造成相对比例

1/20的速度差,(wiki上登月舱上升段火箭燃料

烧完可以达到2.2公里的时速,因此达到此指标绰

绰有余,登月舱上空后燃料大部分烧完,假设此

时质量2500公斤,火箭最大推力1600 公斤力,

达到这个速度差只需要燃烧15秒。)

假设登月舱升空后位置差出300公里,一小时也足

够追上了,当然算上减速时间等等,要长一些。

实际情况,对接在登月舱开始升空3个半小时后

完成。

登月舱上升部分才几吨,按照绕月轨道速度和飞船

响应速度,捕捉机会也就按秒计算

这是什么,对接要相对速度低,又不是绝对速度,

调到同高度,同倾角的轨道,相对速度就可以接

近于0

由地球轨道对接看,两个飞船最后接近阶段相对

速度至少可以调整到只差几厘米/秒,有足够时

间调整。

这里有阿波罗11的报告,300多页

外链出处

2、180米是美军精心选择着陆点的大坑直径

你懂不懂啥叫误差啊,假设自动驾驶仪误差两公里,

那降落就能‘分辨’2公里大小的东西,这个大坑远

小于2公里,那就‘分辨’不出来了。(类比就是某

显微镜分辨率1微米的话,0.1微米的东西就分辨不

出来了)

细看阿波罗11的描述,降落时时间上晚了4秒钟,

因此降落时比预定地点远了不少。

3、能否介绍下登月舱的雷达基本参数,据我所知早年雷达重的要命而且作用距离很短

那是69年啊,雷达都发明30年左右了,还真能找到

个两个雷达的报告

外链出处

不大看的懂,着陆雷达装载下降段上可测高度

和速度,全系统重42磅。对接雷达在上升段上,

最大作用距离400英里,最小80英尺,没写重量

,不过天线和着陆雷达大小相当。

家园 焯水,洋流那么多,怎么保证移位很小

弗吉尼亚级也是花了大代价才有在水中保持

定位的功能。

家园 这个好几年前就讨论过,似乎是个假新闻
家园 对发射海域海情有要求的,否则大西洋那么大英法就不会撞车了

对发射海域海情有要求的,否则大西洋那么大英法就不会撞车了

另外导弹末端可以修正

家园 继续

1、地球发射飞船的对接经过精心计算,跟临时着陆点起飞计算难度肯定不一样

那时候登月舱计算机内存才4k

2、“180米是美军精心选择着陆点的大坑直径”,说明的是霉菌勘测很差劲!这是错误不是误差

3、“3、能否介绍下登月舱的雷达基本参数,据我所知早年雷达重的要命而且作用距离很短

那是69年啊,雷达都发明30年左右了,还真能找到

个两个雷达的报告”

登月舱很小,有效载重很宝贵(增加了难度),可以参照60年代末的战斗机雷达(很大很重),雷达越小飞船反射面积越小发现距离越短,飞船那么快,也就按秒算。

综合起来,轨道对接使运载同等重量物质难度显著增加,加上4倍重量比苏联多运几千倍物质……

家园 很少弹道导弹末端修正

哪有那么平静的海域飘都不带飘的。

因为要减速,否则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摩擦造成的等离子体

会屏蔽一切无线电信号。

而且那么早的时候。

继续
家园 哪有那么多计算

2、“180米是美军精心选择着陆点的大坑直径”,说明的是霉菌勘测很差劲!这是错误不是误差

有错误又如何,上面有驾驶员,可以手动操作

,可以修正错误。

服务舱指令舱轨道已知,自己发射位置可以测

得精确。

月球是没空气阻力的地方,手算都未必很困难。

计算机小怎么了,那苏联登陆飞船上升段才

500公斤左右,电子技术更差,计算机还不得

更小,功能更少,却要瞄准38万公里外地球,

有载入角度要求,中间还不修正。。。

而且要多精确啊,第一次地轨对接可是开始差

着一千公里以上的。而且最后飞船最后相对速

度又可以控制的很精确,要什么秒级要求?列

出的对接都是花了几小时完成的。

登月舱很小,有效载重很宝贵(增加了难度),可以参照60年代末的战斗机雷达(很大很重),雷达越小飞船反射面积越小发现距离越短,飞船那么快,也就按秒算。

别自己想当然了,也查查资料不行吗。

不要和战斗机雷达比,那东西又功能要求复杂

多了。对比差不多10年前研制的AIM47导弹,

射程160公里以上,全重才370/360公斤(A/B型

号),也装着主动雷达,作用距离达100公里以

上。

而且这对接雷达工作模式也不同,见如下链接,

与其说是雷达,更象‘发报机和接收机组合’,

发射频率固定,指令舱收到信号后主动以另一

个确定频率回应,那作用距离可就大了多了,

天线指向给出角度,回应时间给出距离,回应

频率已知看多普勒效应给出相对速度差。没干

扰,不要求换频率。。。相对战斗机,导弹的

雷达可简单太多了。对比要求比它复杂多了的

着陆雷达才40多磅重。

外链出处

综合起来,轨道对接使运载同等重量物质难度显著增加,加上4倍重量比苏联多运几千倍物质……

又来了,真是翻来覆去你都不懂啊。

对接成熟技术,消耗燃料很少,使得登陆舱

结构强度要求不高,绝热隔热要求不高,

这就省了一半以上的重量啊。

发射精度要求不高,(直接飞回型可是要瞄

准38万公里外的地球,有苛刻的返回地球载

入角度要求。)对接只需发射到100公里左右

高度,有几小时的时间来慢慢对接,而且有

人驾驶,可以精确控制,修正错误)

轨道速度要求不高(1.7公里/秒,对应苏联

直接飞回型无人飞船的 2.7公里/秒,相对单

位动能才40%,燃料质量/全质量比从2/3降到

50%多点,当然双方肯定都是有燃料余量。)

差4倍重量(明明3倍弱)怎么了,回来质量又

不跟这个成线性关系,月球轨道质量 1.4吨左

右的无人飞船(比如luna 4) 还根本不能有返

回舱,返回质量是0,luna 16/20/24 和阿波

罗系列跟它比,倍数还都是无穷大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