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制琴师---这个五月,和那些追梦的人一起 -- 张声语

共:💬41 🌺2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装什么傻呢?

我肯定八是学究。我要是算学究,那学究们知道了一定集体退出学究这个群体。

家园 有梦的人
家园 Canadian Brass

他们的哥德堡变奏曲不错

家园 个才是漂

一起漂,一个想漂,一个会漂

[FLASH]http://www.youtube.com/v/9ErqDvk8iZQ&feature=related[/FLASH]

家园 家里有金山银山八就行了

一把吉他,一顶草帽,一身牛仔服,就好开始漂了,对女孩子讲:

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歌曲都为你而唱。。。

家园 那个我恰好没有听过

他们的古典曲子大多不错,其他的就不一定都是精品了。人都不能免俗,还是要考虑应景的。

家园 现在中国的制琴水平,只能说顶尖人才有,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像国内目前,确实是有好一批享誉国际的制琴师,谭抒真先生有弟子戴洪祥,上海有华天乃和凌震华,广州第二代制琴人有朱明江,关尚持,林海德,徐永成等,北京也有中央音乐学院的郑荃教授坐镇。这一批顶尖人才之后,也有好一批可圈可点的制琴师。

但是,就整体水平来说,中国制琴业目前只不过是世界最大。北京平谷东高镇,是专门从事小提琴制作的一个镇,他们的琴拿到欧美市场上,一般一把琴就一个欧元的利润,基本就是倾销的概念了,为此,国外对中国琴的意见是很大的。

所以,中国提琴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提高制琴人的综合素质来慢慢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和实力。

譬如说,制琴师的整体外语修养不高,这个对他们来讲会造成很多在国际上交流学习的障碍;再一个,制琴师的音乐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做琴的很多人是不懂拉琴或者不懂音乐的;第三,中国琴不能只走模仿和仿古,也要注意培养出自己的风格;第四,由于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内提琴制作水平上升很快,但制琴师的本身根基并不牢,这个还需要他们自身的夯实。

总之,制琴师其实是个艺术群体,这样一个群体的建立和优化,不是一口气就能吃成的胖子,不过胖子也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希望很大,我们可以耐心地等待。

家园 潜兄,有劳你和西窝窝抬啦
家园 中国是世界最大制琴国,这我一点也不奇怪

农民还有油画村呢,流水作业,出来的当然也就是这个水平。平谷东高镇的人们有多少是会拉小提琴的?要不就真是一群木匠了。

家园 没有多少,很多我认识的制琴师的琴艺是不高的,

有好多都还不如我。这次制琴大赛的银奖获得者是郑荃教授的高足,也是我的朋友,连他居然都还在向我请教,什么是乐声的颗粒性。

不过好在他还年轻,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琴艺也可以慢慢练起来,乐感也可以慢慢培养。

家园 他们制作凭借的是经验和直觉

让制琴大师演奏就有些为难他们了。

家园 你这话是大错特错。。。

制琴大师大多都是演奏高手,甚至于是专业水平。

你想想,一个乐器最重要的是什么?音色和演奏性。所说现在对于国内的制琴师来说,经验很重要,但如果自己不会拉,做出一把琴来怎么能判定其声音的好坏,怎么能确定其是否易于演奏,又怎么能摸索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中央音乐学院的制琴中心,所有制琴专业的学生都是要学习演奏的。

除了制琴师以外,从事音乐声学的科学家们,也大多都是拉琴的,而且不乏各种高手。我的导师就是专业的演奏水平。

家园 “人应该学着去慢慢发现,自己善于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

能够这样发现,并且能够着手实施的人不仅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有些人没有能够有机会去发现,有些人则发现了也未必有机会去实施。

每个人都能发现,都能实施,都因而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了。这就是我对人类最终幻想的理解。

家园 家中就有长辈原以制琴为业

可惜没有碰到好的年代,后来只以教小提琴为生。她有时说起去了美国的师兄师弟,继续着制琴师生涯并且取得很好的个人成就时,神情中都是向往。

现在中国有这样的比赛,有这样的环境,她一定很开心。

家园 请代我向老一辈的制琴师问好,

前段时间接触了几把老琴,很有点风味,想起了以前的红棉提琴时代,那时候的制琴师可真不容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