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谈书法的欣赏以及其他. (一) -- 史文恭

共:💬94 🌺79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呃,殿试是有草稿的

首先呢,殿试是这样,不黜落考生,参加殿试的考生都叫贡生,就是说肯定是本科了,就不知道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了。所以监考也不严格,考生的心情也是很放松的,呼朋唤友的情况都是常见,监考老师也不管。

其次呢,考试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天时间,一般是天黑了就赶人。但是呢,个别情况,比如说监考老师比较欣赏某位考生,可以延长考试时间,这种称为“补烛”。

第三呢,考试题目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问答题,而且答案隐含在题目中。所以说这时候,文章是一方面,其它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说书法,字写得好的就比较占优。当然啦,籍贯也很重要。不过籍贯这东西能成人也能害人。像乾隆朝的时候,兆惠打完仗回来,乾隆派他去看殿试的卷子,兆惠就说了,老大,我是满人,汉字又不能认识,看什么啊?乾隆说,没关系,审卷的考官会在文章上打圈,你就选圈最多的。兆惠数数倒是会。就数了个圈最多的卷子给乾隆,乾隆一看,是赵翼。文章不错,可惜是江浙人,这一榜江浙中式的太多,状元的话还是选其它省的吧,就选了个陕西人,赵翼考了个第三。不过呢,能进一甲的至少也是八圈,还不能有直。所以赵翼也不算特别冤。

在清代,殿试的书法确实很重要,比如说毕沅的字不算好,但考上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运气好,在他参加考试前,中央刚发了文件,说要整风,整的就是以书法取士之风。所以他能凭文章拿状元这事,一时间大家都传为异谈,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不过,这也是一阵子的事,就清一代整个风气来说,书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宝推:史文恭,
家园 中国书法不是平面艺术...

中国文字从参照自然形象一步步发展...演变出书法一支艺术很自然...是祖先们一种精神空间的占有...

白色之上的黑色恣意纵横的流动...

我们的前人是很伟大的...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别人还真没有...

家园 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能进一甲的至少也是八圈,还不能有直

这个直是表示不好?应该是有说道的吧?

家园 说道来了

http://www.ceec.edu.tw/CeecMag/articles/169/169-7.htm

讀卷官閱卷,採五等第評分,分為圈、尖、點、直、叉五等第標識,即「。」、「△」、「,」、「|」、「×」五等。策語不妥或字有別字與錯誤者,均用黃簽黏於其旁,不批卷上,表示等候皇帝親閱,閱卷時,先將本人分得之卷訂定標準高下,再輪閱他人之卷,謂之「輪棹」。如有標識懸殊,即進呈候旨。大抵第一閱者用圈,則後閱者不用點,第一閱者用直,則後閱者不用尖,所謂圈不見點,尖不見直,這些評閱紀錄,均按閱卷官之官階次序,排列於卷背上。名列前茅者加圈必多,標識多在四、五等者甲第必後。

家园 是这样

谢谢你的细心,顺手写下,回头再看看,说得是有些不严谨。

圈和直都是评分的标记

殿试卷的评分标记有5种,由优到劣,为圈 尖 点 直 叉

我说的不严谨是这样,因为阅卷大臣共有8位,有了八个圈,是不可能有直的。

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就是阅卷中不成文的规定上来说,圈 和 直 也不可能出现在一份卷子上。

殿试卷的阅卷有个特点,就是八人轮流看,看完后要打分,签姓。所以打分上就最好别出现分数太悬殊的情况。否则会被皇帝怀疑其中有弊。比如说,第一个人,打了圈,那么后边的人觉得不好,最多打个尖,不能打点。如果说第一个人打了直,后边人觉得不错,最多打个点,不能打尖。

家园 圈点文章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 清之前是不是也这样
家园 花催下文

硬笔字有空史大也讲讲吧~

家园 花谢~~
家园 毕沅中状元据说是刚好考前读了新疆的折子

外链出处

考前替人值班,也是厚道人有福阿。

-------------------

  毕沅(1730~1797),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毕沅聪明好学,文武兼修。乾隆十八年(1753),顺天乡试中举,被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毕沅参加会试。会试分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四月发榜,毕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还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殿试时间为一白昼,未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会试中选的人,不敢松气,紧张地准备,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他们三人都通过了会试。明日就要殿试了,诸、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考试,让毕沅一人值班,说:"我俩书法好,可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作非分之想了,替我们代劳吧!"殿试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毕沅见二位同僚如此讲,也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翌日,殿试开考,地点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试的内容是经史时务策一道,读卷大臣(即评卷人)于考前一日在文华殿密拟,缄封呈皇帝阅。发下后,读卷大臣同赴内阁,在监试御史的监督下,内阁中书用黄纸誊写。晚上,传集工匠,在内阁大堂刊刻印刷。护军统领带领护军校等在内阁门外严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毕。考卷送至太和殿,诸考生列队跪受,然后回到各自的试桌答题。毕沅打开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挥笔立就。

  第二、三天,诸读卷大臣在文华殿阅卷。毕沅的楷书不太好,但立论高深,倍受读卷大臣的关注,列为第四名。第四天,乾隆帝在中和殿听读卷大臣读卷,对毕沅的卷子极为欣赏,擢为一甲第一名。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凤三位列二甲第六名。当诸、童二人得知毕沅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家园 【原创】略谈书法的欣赏以及其他. (二)

接着谈..呵呵,

看了同志们的鼓励,兄弟俺今天特地拿出一得阁墨汁和毛边纸哗啦了几下,结果是…..不堪入目啊.自己看的觉着像生了砂眼.相当触目.--------所以接着写这个帖子的时候,不由心中一虚.----因为这会儿俺想谈的是,什么是书法美的标准.

我们知道,在维尔根斯坦老爷的伟大著作出现以前,很多的哲学书干得不过是在给同一个客体套上不同的名称然后把人们的脑子搞得一团糟的活儿,----只有维尔根斯坦老爷的正本清源的事儿干完了,人类的抽象思维才得以在一个巩固而通用的基础上进行.-----换句话说,他使得”表述”这件事儿变得严谨而周密.-----这实际上就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式的成就.

而俺之所以感叹这一点,是因为老祖宗们,在以前的关于书法的论述里,用了很多文学的表述,以至于现在的我们在理解他们的标准时产生了很多歧义,举一个例子,俺之前说过,书法是古代中国上层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换句话说,是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时尚,---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头痛的标准,----我们的古人有时候会评论一个人的书法为”有书卷气”.------但是这个标准,恐怕是无法用科学的表述解释清楚了.-------而且,也无法用这个标准作为一个客观的标尺去衡量其他书法作品.-------不过,奇妙的是,这个标准却是能够感觉到的.---尤其是我们看了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后,会慢慢地感觉到有些书法家确实是”有书卷气"的,而另一些,则有草莽气息,或者更直接地说,”野路子”.-------举例而言,俺前贴的两位都是”有书卷气”的,而号称儒将的前国防部长上将张爱萍的书法却有后者之嫌啊….

不过这个太玄了, 还是让俺们回到基本问题吧.既然古人的论述里没有精确的标准,那么俺只好用一些通用的美学原则来为大家介绍吧.因为书法首先是一门艺术,既如此,则她必然符合美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了.

美学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对称.” 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 任何一个典型的帅哥美女都很少嘴歪眼斜的,---而喜剧明星则反之.------在书法上,这个原则同样重要.因为首先,汉字是方块字,是天然的对称体,对于汉字而言,无论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者左中右,上中下结构,对于一个单个的汉字而言,如果它是美的话,那么首先它是对称的.------而基于这条原则,就推出了书法练习里最基本的第一个原则,-----很多书法大家,比如沈尹默,启功都是这样教导书法的初学者们, 写字,第一条讲究的: 就是”横平竖直”。

很明显地,我们能够想到,只有”平”的”横”, 才能形成对称,否则,若一头高,一头低,是很难形成对称的.同样的,作为对称的中轴线,如果”竖”不”直”的话, 则必然的就无法形成一个对称了.----所以,只有做到”横平竖直”,才能使一个汉字在一个对称的坐标系里获得均匀的分布.

而且,做到”横平竖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尤其是现在的)”先锋书法家”们的作品里, 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字都是屡见不鲜的.-----那样的字,如果多看几眼,就会觉得眼睛不舒服.

而只有经过长年的历练,(伟大的书法家都是坚持日课的,就是每天都要临帖或读帖一定时间,有些夸张的天才,比如赵孟頫,能够日写万字..) 才能将”横平竖直”的标准渗透到精神层面,甚至在生理层面.-----要知道,对于书法家而言,悬腕写字是创作书法作品的基础,而在悬腕的基础上能一如既往地写出横平竖直的字来,是否容易,大家试一试就知道了.

当然,在说明了”横平竖直”这个原则后,肯定有同学会问俺,”小史,照你这么说,那美术字也是好书法了?”

对此,俺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用最基本的美学原则来衡量,则美术字的确符合了最低等的美学原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帖子就是美术字,-------显然,作为读者的您,应该在看帖子的时候不会觉得刺眼吧?-----因为美术字至少都是横平竖直的,它满足”对称”这个基本美学原则.

同时, 我们知道,很多美术字来自于书法中著名的字体,如宋体字受颜体影响,仿宋体受瘦金书影响,至于新魏书的来源更是不问而知了. --------但是,虽然出身名门,可美术字毕竟不是书法,为啥呢?这就牵涉到书法的第二个基本原则.即"变化".

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变化"的, -----而若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样风格的东西,就是美术字.-----我们说,不是因为美术字不美,而是因为美术字太多重复了.--------一个波霸乔丹跑到一个初中男生的梦里,那叫春梦.一群乔丹跑过来,-------那是大松博文教练训练中国女排.

所以重复是美学的大忌,也是书法的大忌.------而对于书法而言,要达到"变化"的境界,并非那么简单,因为这个"变化"是在前面"对称"的基础之上的变化,所以,这样的变化在本质上是和谐的,然而在表面上却一定是"冲突"的,----举一个现成的例子,

网上现在流传田蕴章教授的书法视频很多,-------兄弟俺蜻蜓点水地看过几集,觉得田教授的书法功底是没得说的,不过他的书法境界是否很高,或者高到他有资格可以对其他书法家评头论足,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俺有幸听到他说了一集"田氏家族书法", 听了很不以为然,---也许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书法家都开始变成王婆,公然在电视里夸他们家里人的字写得好了,----而且假如田教授仅仅称颂了他的父亲和伯父的书法,也就罢了,那还是孝道,但把他自己和他弟弟的字借用别人的话夸自个"当今欧字第一".就实在是太狂妄了.因为好的书法家都是各个方面修养都很齐整的才能成为大家,如田教授这样轻佻的,恐怕难成大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上就是一个证明.这幅作为背景的书法作品里面出现了几处重复是显而易见的. '路','度','路','处'四处的捺点完全雷同. 此外,'虚','程', '暮'也写得过于拘谨.----我们知道,即使是最伟大的书法家都难免有败笔,因此俺并不认为这幅作品就能代表田蕴章教授的楷书水平,然而,作为一个电视节目,这样的作品作为背景放了那么多集,而且还要自称"欧字"高手,-----这个对比,未免有些太喜感了..

为了证明田蕴章教授此处重复的错误,俺再举一个例子,真正的欧书,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碑>, 看看另一个现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对这几个字的解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润'字方,'生'字小,'万'字长,'物'字扁, 这样四个长短大小不同的字凑在一起,看上去匀净和谐,一点不突兀,不别扭,这就是(欧阳询善于使用夸张手法却能够使整体效果整整齐齐的)很好的例子" 邓散木 《临池偶得》

所以伟大的书法作品都是"对称"和"变化"的辩证统一, 而想要达到这一点,没有长期坚持不懈的苦功和广博的见识和学养是无法达到的.而这恐怕也是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基本原则之一吧.

关键词(Tags): #乱侃书法通宝推:牛铃,Trilob,张声语,
家园 读本科的时候,选修了一学期的书法鉴赏,

第一节课,老师就说,看一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行气,然后哐叽,打出一副张旭的狂草,在那特陶醉的说,你们看这字,多有行气。

我和室友三好坐在下面互相对视了一会,各自从对方的眼神中得出“好玄,没听懂,那些字也不认识,还有没有底气选这课?”的信息,晚上回宿舍一合计,玄,好啊,考试的时候瞎吹就行了。于是就雄赳赳气昂昂地选了。结果,那学期的绩点被这门课给拖累的啊~~~~~~~~~~~~~~~~唉,不懂千万别装懂

那时候我们宿舍经常互相说,啊,你这番话说得真有行气;你这笔记记得真有行气~~~~~~~~~~~~~~

后来上了孙东东的司法精神病学,就不用“行气”,改用“奔逸”了。

----看来精神病学和艺术鉴赏有相通之处呢。

家园 这个和你说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色之上的黑色恣意纵横的流动...

外链出处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你可以点着鼠标在灰白的底色上恣意流动,随着韵律,会有蝴蝶、小蒲公英在笔尖绽放,很好玩。

家园 这个故事有一定道理

毕沅这个人的脾气呢,用好话来说,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身段柔软。用不好听的话来说呢,“毕制台沅,性畏懦。”

所以说,考前替同事值班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我稍微考证了一下,发现有点问题,比如说故事里的陕甘总督黄廷桂是死在乾隆二十四年,而毕沅参加考试是在乾隆二十五年。

但是,如果这个故事不存在,毕沅也有这个实力。

毕沅的叔祖是兵部给事中,毕沅能入直军机处也是得力于他的叔祖,不仅如此通过他叔祖的关系,他与不少达官贵人颇有交游,眼界是比较宽的。

毕沅是乾隆二十年入直军机处,参加科举是乾隆二十五年,就是说他在军机处已经有了五年的历练,而这几年,正是王师有事于回疆,羽书交驰,毕沅对新疆局势和中央的举措应该是不陌生的。

而且后来毕沅外放,就是因为乾隆觉得他“才大可用,非词臣能尽其所蕴”,出道就是去西疆。到了地,就被总督留下专门负责新疆事务。可见毕沅对新疆应该是相当留心的。

我顺便查了下诸重光、童凤三,童凤三资料不多,大概只知道后来外放山西学政,最后官至吏部侍郎,仕途规规矩矩。而在军机处的事迹不详。而诸重光后来的仕途不大顺,最后结局就到知府,以榜眼的身份为风尘俗吏,实在有点那什么。不过,诸重光在军机处倒是红章京。在王师讨伊犁期间,传宣调发,被大臣倚为左右手。估计是在军机处时间比较短,他是乾隆二十四年进的军机。才气固然有,历练上估计还是要逊毕沅一筹。

通宝推:史文恭,
家园 非人磨墨墨磨人

我觉得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在这写字上,磨墨也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史兄在第一篇谈到了笔的变迁,这一篇开头提到墨汁,我感觉这也应该是个改变。不知道史兄有没有磨过墨?所谓磨墨如病夫,这磨墨不论是用力,还是调气,对写字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家园 怪兄考证厉害, 花谢指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