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 -- 妖猫drake

共:💬50 🌺6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

1. “土耳其十字”和“齐别林恐慌”

1917年,欧洲西线继续搅在堑壕战的死亡之网中。广袤的海洋战场测由于英国海军采用护航体制而逐渐导向大英帝国一边。但是凯撒的军队是从不会甘拜下风的,地面胶着、海上龟缩,德国人只得将目光转向空中,他们需要再次从空中入侵英伦三岛。

一年之前,齐别林飞艇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曾经盛极一时的天空舰队到1917年只剩下不到十艘。所谓“齐别林恐慌”的受害者如今成了德国人自己。好在德国人掌握了新的武器,成群结队的铁十字秃鹫拥有了飞向大英帝国的心脏地带的长腿。这便是第一次英伦空战的源头,与二战中的第二次英伦空战相比,一战的空战规模较小,但影响和威力却可能更大。

所谓“三岁看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三年,列强就发现飞机必将成为战场胜负的重要决定因素。短短三年间,军用机便不再满足单纯的侦查和校射任务,新的空中作战行动——近距离空中支援,中远程战场遮断,夺取战场制空权都被逐步开发出来,代价当然就是成百上千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年轻士兵的生命。不过这些新型空中作战形式与地面作战连接极为紧密,空中战线只能是地面堑壕战线向空中的延展而已。

此时英法协约和德奥同盟国的军方高层都死盯着那条绵延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线,堑壕、铁丝网和日渐增多的枪炮组成死亡之网将几百万陆军士兵绑在一条成年累月以码为单位变化战线上。高层们梦寐以求的“一战定乾坤”或者“开启局势的钥匙”从没能出现过。

虽然大批怪异的兵器被各国“病急乱投医”的陆军部丢到战场上,但众所周知,即便是早期的坦克、超级火力以及德国人发展出来的“暴风突击队/渗透突击战术”这些划时代的发明和惊人的工业奇迹也很难迅速改变堑壕战的犬牙交错。

面对这种“你不死我不活”的总体战困局,英法德的有识之士都绞尽脑汁琢磨如何有效的打击敌人深藏在腹地的经济政治核心以及军需供应的核心枢纽。恰在此时,军用机在载弹量和航程方面的突飞猛进打开了一扇通向恐怖地狱的大门。

Luftstreitkrafte/Luftstreitkrfte“第二帝国空勤队”此时由一位中骑兵将军率领。作为德国空军的领导者,恩斯特.冯.霍普纳(General of Cavalry 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 )仔细考虑如何把帝国空勤队从陆军的附庸变成德国刺入大英帝国心脏的利剑。

1916年底,冯.霍普纳与其参谋人员策划了一个名叫“土耳其十字”的行动(Turkenkreuz/Turk's cross 所谓土耳其十字,国内称为希腊式十字,也就是等臂十字架)。为了执行这一行动,霍普纳在德占比利时修筑了一批机场,将大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前飞艇成员调往比利时,组成了一支新的轰炸机编队,其正式名称为“Kagohl 3/KG3(High Command Battle Wing 3)”。但这批装备“哥达Gotha”轰炸机的飞行员喜欢自称“England Geschwader英国航空团”或者干脆自称“England Wing英国之翼”。

Ernst Brandenburg恩斯特.勃兰登堡被任命为KG3的指挥官。和一战中众多德国空军精英们的服役轨迹类似,恩斯特也是以陆军的身份投入世界大战,在战场上光荣负伤后,他退出陆军,加入了空军部队。凭着过人的胆略和出众的悟性,恩斯的迅速在领导能力和飞行技术两方面崭露头角。空军高层决定由这位富有进取和冒险精神的年轻空军指挥员指挥驻比利时的KG3,还在接见恩斯特时向他透露KG3的未来任务目标定在海峡对岸的英国。

空袭英国对德国空军部队来说不过是“新瓶装老酒”的任务。早在1915年凯撒的空中舰队就曾暂时遮蔽过英伦三岛上空的月光。“齐别林来了”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英国人的梦魇,但这场历史上首次的有效长距离连续轰炸行动却没能发挥预想中的效果。包括齐别林L-30式在内的硬质飞艇缺乏抵抗北海上空风暴的能力,大批飞艇尚未到达目标便被狂风暴雨撕成碎片。

另一方面,英国人在短暂的震惊后,迅速的研发出各种对付齐别林飞艇的阴谋和阳谋。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以惊人的效率建立起强大的防空体系,光是地面的高射炮火和探照灯海就足以给飞艇部队造成惨重的损失,更不用说装备混合弹夹(多种燃耗弹的混装,能够迅速而有效的诱发飞艇内部的易燃气体)的英国截击机在一次次的截击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被英国战机发现的齐别林飞艇基本难逃变成欧洲上空飞行的火灯笼的下场。

为了躲过英国人的多路截杀,齐别林飞艇不得不躲在夜色中,减少载弹量换来更高的飞行高度。这些措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飞艇的损失,却提高了他们在英国毫无目标的荒野上留下一地弹坑的概率。德国飞艇部队很快确信,如果不能迅速的提升投弹准确率并降低飞艇战损率,单纯使用飞艇空袭英国将完全丧失一切军事和政治意义。

空军在一战中迅速从空中监视者变为敌人闻之色变的空中杀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由于早期航弹威力有限,地面上的事情还是需要地面解决——为了突破剪不断理还乱的堑壕困局,德国人祭出了“渗透突击”战术,英国人则寄望于新式“水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恩斯特.冯.霍普纳(General of Cavalry 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 ),蓝色马克斯的获得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德国空军人员对霍普恩和他的参谋长没有一架敌机进账却不劳而获取得蓝色马克斯勋章,颇为不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土耳其十字”的行动Turkenkreuz/Turk's cross得名于土耳其十字,国内称为希腊式十字,就是等臂十字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齐别林飞艇的载弹量还是不错的,但是投弹准确度实在不敢恭维,图为齐别林飞艇的乘员舱和炸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着飞艇性能提升,航弹的尺码也加大了不少,图为德国300公斤航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齐别林恐慌没闹腾几天,就在英法海陆空全方位防守反击下成为了德国人自己的悲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眼看齐别林威力不再,德国空军决定改用新式远程轰炸机攻击英伦三岛,Ernst Brandenburg恩斯特.勃兰登堡被任命为担负此任务的KG3指挥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二)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三)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关键词(Tags): #战争风云#德国(当生)#飞艇(当生)#齐别林(当生)#伦敦(当生)#一战(当生)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 通宝推:北溟有鱼,当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居然回来8铢。看题目还以为是写二战,

原来一战德国就空袭伦敦了,看来我是需要多了解一战的情况。

惊喜:你意外获得【铢钱】 八个

此为 【通宝推荐】 32 铢 已收,得三点乐善,对方获得铢钱 4 个。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家园 好看,好看

more please。

别去mitbbs了,那里太乱。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二)

2. 在“心理战”的幌子下撒下死亡

虽然飞艇攻击渐成隔靴搔痒,德国人还是选择对英国民众与日俱增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视而不见——凯撒的军官们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武器,配合他们自认为精妙的指挥,必定可以用空中的死亡之雨迫使英国人投降。到了1917年, Luftstreitkrafte/Luftstreitkrfte“第二帝国空勤队”的铁十字翼轰炸机已经在西线的辽阔战场上用成千上万协约国士兵的鲜血与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威力。

此时的德国轰炸机也有了自己的独有编制,德国人称之为Kampfgeschwader der Oberste Heeres Leiting,简称为Kagohl。Kampfgeschwader在部队编制中还被缩写为KG,当时的轰炸机部队直属于Oberste Heeresleitung陆军统帅部,所以我们可以翻译为“陆军统帅部直属轰炸机大队”。一般Kagohl会下属一个大队部和六个小队(Kampfstaffel,简称为Kasta),每个小队一般装备六架战机。

基于在决定性战场集中最多的轰炸机打击力量的目的,轰炸机大队全部由陆军统帅部直接指挥。所以与战斗机大队Jagdgeschwader相比,轰炸机大队需要更多的穿梭于各个战场之间充当救火队的角色。由于新式多发动机重型轰炸机体型庞大,其装备了凶悍的全方位防御火力,拥有较高的飞行高度和并不算缓慢的速度。

这些性能优势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型多发重型轰炸机可以单枪匹马逾越地面高射炮防线,甩掉或者逼退敌方的截击机。因此与每每被狂风和敌袭打得七零八落的齐别林飞艇编队相比,轰炸机编队可以相对整齐的飞抵既定目标上空。

空军高层为KG3或者叫“England Geschwader英国航空团”/“England Wing英国之翼”安排的英国本土目标首要是工业企业、军火仓库,其次是南部的公共设施。处于综合考虑,空军决定弃用齐别林飞艇那种趁着夜色偷偷摸摸投弹的战术、改用大胆的白昼轰炸模式。德国空军认为白昼大轰炸将极大的影响英国本土的军火工业的补给转运工作,同时铁十字在光天化日之下穿越海峡深入英伦三岛,将给英国朝野军民的士气造成决定性的打击。

根据“齐别林灾难”时的经验,德国空军判断对伦敦——日不落帝国的心脏的打击将极大的降低前线英军的士气,因此认为其军事和政治意义远高于一般的英国本土目标。而铁十字翼轰炸机腾云驾雾飞跃英吉利海峡,从不可一世的在皇家海军头顶上飞过播撒死亡,这实在是德国空军高层梦寐以求的精彩画面。

尤其是1917年的公海舰队早已雄风不再,曾经敢于泛舟英国海岸,炮击英国村镇的大舰巨炮如今只能龟缩在基尔港等由水雷和岸炮严密布防的巢穴看着海上飘扬的英国战旗中瑟瑟发抖。德国空军相信使用KG3轰炸英国本土将使空军这一新升兵种彻底压倒地上的老容克和海上的贵族老爷们。

实际上,后世研究者认为德国空军批准以英国本土为目标的远程轰炸行动就是押宝在其可能给英国军民的士气造成巨大的伤害。这种看似“唯精神”的观点出现在以“唯武器论”和克劳塞维茨式破坏军队组织度理论信徒的第二帝国陆军身上确实是件有趣的事。

相对于信奉约米尼理论的英法部队,德国人更喜欢破坏和扰乱敌军组织部和指挥体系而非其士气和战斗意志。德国空军作出这种背离德国传统战争传统的疯狂计划的背景是“心理战/舆论战”在一战中的悄然兴起,在新的残酷国家总体战中,国民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与其国家工业基础一样都是重要的战争资源,甚至是更为稀缺的战争资源。

德国统帅部很早发现“心理战”的巨大效果,也是最早全力投入这条看不见的战线的国家。对协约国意大利伊普雷前线士兵发动的报纸攻击,以及对俄国各类革命者尤其是列宁同志的支持是德国统帅部“心理战/舆论战”最为出名的战例。

尤其是德国总参谋部对列宁的支持,使得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有足够的力量去瓦解俄国军队,广泛的发动革命和暴动,直接导致了协约国重要成员沙皇俄国退出战争,不过这项成功的“心理战”在1918年也孕育了第二帝国自己的内部掘墓人——基尔港水兵起义。结果取得东线最终胜利的德国自己也被汹涌而来的红色怒涛拍个粉碎,步了沙俄的后尘。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处在欧洲踏入“总体战”地狱的最后一步,被基本遵守了多年的旧式战争道德最终被惨烈的全民伤害和无差别攻击所淘汰。在这次“Great War”中,德国人几乎是所有违反战争道德的丑恶行动的始作俑者——毒气战、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对和平军民的空中袭击。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和德皇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地狱恶魔,他们也会因亲手打开地狱之门而恐惧和焦虑。

据说德皇为在停止齐别林飞艇袭击后再次发动对伦敦的空中攻击而坐立不安,即便他不喜欢甚至有些憎恨住在伦敦的那几位远房皇亲,但是“A king does not kill a king”也算是最基本的贵族法则之一。

德国陆军统帅部也此时也是惴惴不安,他们并不是害怕违反道德,而是发动齐别林飞艇空袭后,德军高层诧异的发现英国人反而被炸的同仇敌忾上下一心,这一回,看着年轻的空军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容克们担心英国人再次在攻击面前同心同德。

面对陆军和高层的一片反对,恩斯特.冯.霍普纳(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摆出一副“舌战群儒”的架势,他多次公开的指出,伦敦根本不是什么和平城市,相反,伦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合法的军事目标。

首先英国人自己在伦敦大规模设防,由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组成的死亡花环环绕在伦敦城周围,更不用说点缀在这些杀人的“荆棘”之间的英国截击机群了。霍普纳叫嚣,从齐别林飞艇袭击开始,伦敦就不再是一座不设防的和平城市了(这位脸皮厚的可以,诡辩水平也堪称高手)。

其次,英国人将大量的军事工业设施,比如军工厂和军火库留在伦敦,霍普纳认为英国人此举就是用和平居民作为战争机器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盾”。他叫嚣在总体战时代,德国人完全可以“合理合法”的轰炸伦敦,只需将目标定在如铁路枢纽等对战争意义重大的军民用设施上就好了。

在这种战时“人道主义”辩论中,任何为和平居民的理性考虑,为降低平民伤亡而付出的善意努力,最终会被战场上传来的伤亡数字所打败。德国高层从来都是一群麻木不仁的凶手,用封锁和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已经杀死了成百上千的英伦和平居民。

这一次,1917年的春风注定无法唤醒德皇和他将军们心底的那一点人性良知。为了能够取得“决定性转折”,德国统帅部收回了他们的反对意见,最终批准了对英伦三岛的轰炸行动。至此,一群群的德国飞鹰注定要盘旋在伦敦上空,它们翼下的铁十字将再次向伦敦平民投下死亡的阴影。

德国空军是CAS close air support任务的始作俑者之一,图为容克制造的第一种专业对地攻击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希佩尔率领的公海舰队战巡编队多次炮击英国海岸城镇,被英国人骂为“baby kille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新闻照片记录下遭到德国海军炮击的城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事实证明,炮击除了增加英国人的战斗热情和对德国的刻骨仇恨外,毫无用处,倒是公海舰队反遭气急败坏的英国舰队摁在多格尔沙洲一通暴打。图为当年的宣传画和矗立至今的纪念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事实证明,英国民众杀不怕,炸不服,吓不倒,越来越多身负国仇家恨的英国青年踏上战场,要德军偿还血债。一战时威廉和他的将军们不懂这个道理,二战的小胡子和戈胖子还是看不明白这个道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统帅部也许是一战中最懂得操纵“心理战”的——他们的战果从伊普雷前线的意大利降兵到席卷欧洲的革命风潮,连德国自己都被东来的红色怒涛冲的粉身碎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听德皇和他的幕僚们谈人道主义和战争道德,有点看猫吃斋念佛的意思,毒气战、无限制潜艇战,甚至在巴黎大炮炸毁教堂之后给炮手受训,这一切让人怀疑德国高层还剩下几分人性。图为东线德军释放毒气和倒霉的“卢西塔尼亚”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恩斯特.冯.霍普纳(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与德国其他高级将领相比,他不屑于伪装,宁愿露出赤裸裸的残忍,公开的践踏道德和人类社会的战争底线。图为和红男爵握手的霍普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霍普纳相信“土耳其十字”不会重蹈“齐别林飞艇空袭”的后尘,因为此时的轰炸机个头更大,非得更高更稳更快,自卫火力也更强

图为汉德列.佩吉轰炸机和哥达式轰炸机的自卫机枪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三)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图全挂了

看不到图。

家园 二战日本没造齐柏林却造小一号的远方表亲

利用高空存在的大气环流层,从上风的日本放飞系有炸弹的气球,在估算出需要飞行的时间后,通过计时器释放氢气,气球上的炸弹就会落在下风处的美国本土。

1944年9月25日,日本大本营下令组建施放气球的特种联队,由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直接指挥。主力联队部署在大津、勿来附近;其他联队部署在一宫、岩沼、茂原、古间木等太平洋沿岸地区。10月25日,梅津美治郎向气球炸弹联队下达了攻击命令。攻击时间从1944年11月1日到1945年3月。投下的爆炸物是炸弹与燃烧弹,其中有15公斤重的炸弹7500个、5公斤的燃烧弹3万个、12公斤的燃烧弹7500个。施放带炸弹的气球总数达1万多个。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3月,1万多个气球将4.5万个炸弹和燃烧弹飘送到美国,引起森林大火,造成人员伤亡。

家园 之前收集过这东西的资料,但是是否有这么惨重的损失,我怀疑

看来周末要去找下这东西的资料了,呵呵

家园 投花慰问一下,不过挺奇怪,老兄在国外还是用代理么?

我用的都是tu6的图床,我这边显示没问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国外不行?

家园 看看

小猫 进来看看你 刚注册完 真繁琐 不过这个版式设计还真可以的说 简洁

家园 气球炸弹就起了一点心理战的作用

印象中,鬼子的气球炸弹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小,只是一开始在民众中造成一点恐慌而已。如果真要搞狠的,气球细菌弹可能更有效。不过技术上有困难。

另外,鬼子的远洋潜艇在美国西海岸闹腾过。战果可怜,也就让美国人心理紧张了一阵而已。 不过给斯皮尔伯格提供了题材,拍了个战争喜剧片<1941>,挺逗的。

家园 老兄说的是I-25吧?

I-25印象中用的是零式小型水侦?那次确实是炸着了美国的森林,但是混快就被大雨浇灭了

家园 查了一下,是I-25

鬼子当时学德国佬,远洋潜艇好像不少。鬼子远洋潜艇当时攻击商船为主,即便商船无还手之力,战绩也乏善可陈。记得鬼子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的战绩是潜艇浮起后炮击过沿海的工厂码头一类的目标。另外就是很变态的从潜艇里面放小飞机用燃烧弹轰炸森林。应该就是你说的I-25的战绩吧。

查了一下wikipedia, 是I-25。老兄记忆力不错。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submarine_I-25

On 9 September, the crew again deployed the "Glen", which dropped two bombs over Oregon forest land, in the first time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was bombed from the air, known as the "Lookout Air Raid". The goal was to trigger wildfires across the coast, but light winds, wet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wo quick-acting Fire Lookouts kept the fires under control. In fact, had the winds been sufficiently brisk to stoke widespread forest fires, the lightweight Glen would have been unable to fly.

在斯皮尔伯格电影里面,则是海边的一个游乐场给鬼子当了目标。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三)

P.S 因为tu6图床似乎被GFW屏蔽,小猫只能重新回去试winlive的效果

3. KG3,伦敦秃鹰不是一天建成的

“土耳其十字行动Turkenkreuz/Turk's cross”开始的时候KG3装备了36架哥达Gotha式轰炸机。哥达Gotha式的性能数据在一战后期的轰炸军大军中算是中规中矩的,这款双发轰炸机的航程和防御火力并不落后,但与汉德列.佩吉等协约国战机相比也不先进。尤其是在载弹量方面,始终遭部队诟病。

哥达式的机组一般由三人组成,一名机枪手、一名驾驶员和最重要的领航员/投弹手,上天之后说的算也是领航员,因为他身挑两副重担,首先他要把轰炸机沿着预定航向带往目标上空,其次他负责最关键的“临门一脚”,轰炸机过五关避六将,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的目标就是为了最后能将身下挂的“礼物”送到敌人头上。

远程轰炸行动绝不是随便将几架带着炸弹的“货机”送上天空这么简单。Ernst Brandenburg恩斯特.勃兰登堡大队长发现除了主要“硬件”——哥达Gotha式轰炸机、拥有丰富轰炸经验的机组以及充足的航弹和汽油供应外,“软件”方面他只能白手起家。

齐别林飞艇的袭击经验无法直接用于轰炸机部队,KG3没有任何的作战教范和战例可供研究和借鉴。即便是KG3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也不清楚如何操纵轰炸机长途奔袭深入敌后,他们习惯于在敌方领空“蜻蜓点水”,对长时间暴露在敌方的地面火力和截击机炮口下都是心里没底。

但是KG3的所有成员对一点都是心知肚明的:单机偷袭、小群潜入也许容易渗透敌方的国土防空线,但是这样聊胜于无的袭扰绝不是“土耳其十字”行动要实现,凯撒的铁十字秃鹰现在是成群结队甚至整天蔽日的占领英伦三岛的天空,用强健的爪子给予英国人必杀一击。

好在勃兰登堡和KG3的其他官兵拥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前瞻性,虽然摸着石头过河总会有些踉踉跄跄,但是恩斯特和他的战略轰炸雏鹰却从一次次的训练、演习逐渐积累经验,在失败教育下完善部队和作战计划,一点点将“战略轰炸”这只可怕的“哥斯拉”从战争狂人们想象中拉入现实。

部队首先就要学习如何改善后勤补给,如何喂饱总是“饥肠辘辘”的哥达式轰炸机,是摆在KG3官兵面前的头等问题。当时“英国之翼”驻扎在比利时的海岸机场,这已经是铁十字骑下据伦敦最近的一片土地了。但就算是以比利时为起点,从伦敦杀个来回也是很浪费燃料,这导致哥达式本不出众的航程和载弹量进一步缩水。

仿佛被铁链子拴住翅膀的哥达式机组经过几次海上飞行演习后又发现英吉利海峡上的狂风暴雨更堪称是燃油黑洞,顶风飞行会使可怜的燃油又白白烧掉不少。好在德国人与生俱来的机械天赋迅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部队自制了一批可抛弃的副油箱,每架哥达式共装备6个副油箱。

六个副油箱除了能增加载油量,还能临时充当海上迫降浮筒。KG3在训练飞行中就多次出现在海上迫降的情况,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机组没能很好的控制油耗,而机械故障和敌机攻击也是重要的原因。不过飞行员发现哥达Gotha式的机体结构很不适合在海上漂浮,甚至很有点“潜艇”的意思,沉没速度比福克式和信天翁等轻巧的战斗机要迅速得多。

Ernst Brandenburg恩斯特.勃兰登堡预计“土耳其十字”行动开始后其飞行员少不了海上迫降,因此亲自组织机械师改装哥达式,增加机体的密封性,据说还假装了一些救生器具,尽量保证机组成员能浮在海上,能够被德国海军发现并救回。

对KG3和整个德国空军而言,高空飞行中对机组成员的防护也是个新课题。由于此前缺乏长时间高空飞行的经验,面对高空的低温和缺氧造成的伤亡,KG3有些措手不及。好在勃兰登堡大队长迅速联系了陆军军医部门,弄到了一批早期医用氧气瓶,于是哥达式轰炸机成为最早装备高空供氧装备的飞机。

但在高空保暖方面,由于机体结构是四壁漏风的澡盆式结构,KG3只能让飞行员穿上厚厚的飞行皮衣。看着手下裹的如球一样,在配上飞行风镜,估计勃兰登堡没见过熊猫,否则他一定会想起这种遥远东方特有的可爱动物。

土法上马解决了高空保暖和供氧问题后,机组成员间、编队各架飞机之间还有同基地的通讯联络问题又摆到了恩斯特.勃兰登堡面前。限于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水平,一战末期的无线电收发包机庞大而笨重,其故障率颇高,除了海上的战舰可以搭载这些大块头外,陆军的机动无线电收发系统都还没有普及,更不用载重极为有限的飞机了。好在KG3的轰炸机领航员有来自海军的,他们提出可以使用海军的旗语或者灯光,据说KG3也考虑过使用信号枪。

导航同样是个大问题,齐别林飞艇轰炸战果寥寥无几便与其导航精度过低有关,空袭者们将英国的荒野认作重要城市目标投下炸弹的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德国的原始无线电罗盘已经研制成功,但是哥达式连无线电收发报机都塞不进去,更别想什么无线电罗盘了。

不过此时KG3只能“土法上马”,他们在比利时海岸设置了一系列强光灯塔,通过后座机枪手观测,多个灯塔排成一线,轰炸机的航线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个简单易行的办法二战苏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夜间反击中也用过。

不过当载重量更大的齐别林-斯塔克(Zeppelin-Staaken)R式重型轰炸机投入使用后,德国空军立刻给轰炸机装备了简陋但意义重大的无线电台和原始的无线电罗盘。在永不消逝的电波指引下,铁十字轰炸机的导航精度大幅度提高,冲英国旷野投弹的乌龙表现也渐减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人开发出更容易跟随先导机,机群也更容易互相照应的密集箱型编队,长途奔袭中KG3也极少出现掉队和迷路的情况。

以恩斯特.冯.霍普纳(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为代表的德国空军高层极为推崇KG3创造的密集箱式阵型,他们认为这样的立体编队便于发挥轰炸机的自卫火力互相支援,据说KG3还找了JG1马戏团的人来对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德国空军认为遮天蔽日的铁十字战鹰君临英伦天空,将同时打击英国军民的士气和政府的威信,此举还能迫使英国将大批截击机调回本土参与国土防空战,最终这些宝贵的飞行员将被德国轰炸机组成的完美阵型想磨盘一般碾的稀烂。

哥达式后来多次白昼光临英国,造成了所谓“哥达式灾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哥达式将发动机舱和主油箱合二为一,这一设计日后被无数次的批判,因为在迫降中,油箱极易破裂起火,造成机毁人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看这架的发动机舱,应该就是一架加焊了辅助油箱的改装版哥达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哥达式的机体,其澡盆式的结构四壁透风,几乎成了飞行员的高空冰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限于无线电技术水平,一战中的地面通讯主要靠有线电话和电报,无线电收发台更多出现在海上,其体积和质量都很可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线电罗盘的原理和二战中的无线电罗盘,对无线电导航的改进和干扰成为第二次英伦大空战中注明的电子战桥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时的空中远程联络主要靠旗语、灯光还有信号枪,可想而知这种“远程”最远也就是目力范围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17年,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升限更高的齐别林-斯塔克(Zeppelin-Staaken)R式重型轰炸机已经完成试飞,但是其投入实战还要等到一年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rnst Brandenburg恩斯特.勃兰登堡大队长创造的密集箱式阵型二战中却被美国人发扬光大,在德国上空展开史无前例的庞大空中堡垒编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小猫把所有的图片都换成winlive图床了

应该GFW内外都能看到了,呵呵

家园 人员伤亡的很少,好像只有野营的一家人吧

印象里,在80年代的某一期航空知识上有过详细的介绍~~不过要问具体的日子,就没印象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