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Over the rainbow -- dahuang

共:💬78 🌺7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宝推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
家园 多谢老引!希望每个人都能伸把手,身边就会少些不幸的人。
家园 家母跟我说,要钱的给点饭,要饭的给点钱。

当时要是我在车上,抽丫的没商量!

现在的人,太冷漠,上次我见到一个女的打小孩,就上去管了,那女的说,我打我自己的孩子你管得着吗?

我说,我管不着你未成年人保护法管不管得着你?你牛你再打一下,我立马用手机拍下来报警,看看你大还是法律大!

边上一个男的居然说话了,别打了别打了。

一看就是一个怕老婆的。

一车厢的人,没一个人说话的。

家园 对于那些孩子,还是适当的给他们一定,

这不是向谁低头,而是让孩子少受点罪.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那么一个小孩.那小孩到十七岁的时候被他们老大放了出来.因为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不能控制了.那小孩什么都不懂.乞不到了就偷.一天把一警察的家给偷了.而第二次还去偷那一家的时候给抓了.那警察家里也很穷.那小孩判了四年,送劳改,出去后到了那个城市,警察收留了他,在2001年的时候,他在那个城市了送报纸.今天就不知道了.

其实,看到小孩乞讨,理论上是不应该施舍,但这摊子事没人管.背后那些孩子的遭遇,所以,个人还是给他们点.

家园 你这事和地铁卖报的小孩是俩回事,

你这是一般的家庭暴力,而那卖报的是有组织的对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

以前还好一点,这些孩子一般到十七八就扔了.任其自行生存,现在,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到十六七就被卖器官了.

家园 我知道是两回事。

盗卖器官我一直觉得可信度不高。

家园 去年,广州的一个医大附院扯进了一起这样的案子,

出事的是贵州那里,但最后器官到了广州.这是平面媒体报道过的.

---------------------------------------------------

这些孩子,数量一直都不少.他们小的时候什么教育也没有,到了成年,智力上也不会成长,如果没有利用价值,那以前就是扔了.成了流浪的神经病,只有少数人能成为老大.现在,这些被扔的人已经很难见到.你说他们去那里了?

当然,我没有直接的证据说他们一定被,也是猜测.但这些人确实少了很多.我想他们不会是乐观的人生.

家园 以现在的活体器官移植手术技术来看,应该是极少数。

匹配的对象就不会很多。

器官不匹配,移植了死的更快。

您觉得随便找几十个孩子,把每个人都找到匹配的对象,机会能有多大?

器官移植必须保持活体,从小孩子身上取下来24小时就要植入受众对象体内。

又不像精子银行,可以保存很久。

我也相信他们的人生不会快乐,但是,我同时也不相信,他们的人品都这么好,好到每一个都能找到器官匹配的富翁。

也就眼角膜对血型基因匹配要求很低吧?

其他比如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脾移植手术对器官匹配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家园 盗卖器官的事情真不好说

说说我见到的。友谊肾移植很行。平时排队,国庆空床。跟医生混熟了,给你个电话,自己联系。很快可以找到合适的配型。我没看到盗,卖那是一定的。湖医那一单就是盗,不过败露了。

家园 很快那是运气,没有合适配型那是正常的。

盗卖器官现在的确是有,但要说大头来自那些小孩……

那些小孩的人品也太好了,每一个都能找到器官匹配的富翁?

家园 比例问题没有调查,说不清楚

只谈肾移植。很快不单单是运气。很多活供体的资料在中间人手里。有人在等肾,有人在等着卖肾,都很焦急。另外,肾移植的费用不是富翁也可以负担。一个肾十万,手术期间十万,抗排异药贵点二三十万,其他十万,运气好能用十年。

家园 也对,比例我也说不清楚。

5-60万,在我看来,就是富翁了。

中国的器官管理现在依然混乱如故吗?

家园 之前我以为最不济就是从没人理的死囚身上弄器官

其他医院的情况是我跟一位肾移植专家聊天得知的,但是作为业内人事,他也不会说太多。那个时候了解到你自己可以去找,找到了,带人来,签文件,医生眼一闭就给你做。

偷摸挣洋鬼子钱的也有,后来管的严了,不让挣了。

后来是一位朋友的弟弟做移植,我帮了些小忙,得以窥见其中的一点点内幕。

我分析是这样的。中间人先去找大量的愿意出售自己肾脏的人(为什么说是愿意?因为在配型过程中,如果你不放心,你可以要求他带两到三个供体来北京配型,如果不愿意,恐怕人也带不来),然后整理他们的资料备用。

有人负责和医院的医生做工作。如果有比较放心的人,医生就给个电话给患者,让患者自己联系。

配的点位够,那么就可以手术了。该签的文件也都有。这其中的每个链节都有利可图。实质上就是器官买卖。

管片儿的民警应该也了解一些情况。逢年过节也给他们特别关注。

太阳底下确实没有新鲜事儿。

另:最近看law and order 感觉比csi靠点谱。

家园 有一年在新德里出差

吃腻了饭店里的食物,一天傍晚从饭店里走出来,找到附近居民区一家普通的旁遮普风味的餐馆吃晚饭。餐馆的食物量挺大,那天天气特热,我没吃多少,就叫店家给打了包,有张印度抓饼,几块烤鸡,还有一些浆糊妆的调料。店家把这些剩菜分别装在几个小塑料袋里,然后又装在个大塑料袋里给我。

我提着大塑料袋刚走出门,就有个四五岁左右的印度小女孩跑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要钱。在印度待长了,人也麻木了,我是从来不给乞讨的小孩钱的。知道给了钱,钱也不一定到孩子手,而且马上会有更多的孩子过来。

可当时我正好手里提着打包的塑料袋,随手就给了小女孩。接下来的一幕可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小女孩的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那表情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她小心翼翼的接过塑料袋,向我道了谢,然后转身,跑向十几米外一个抱着小孩的年轻女人,边跑还边伸手摇着装着食物的塑料袋。

我从来没想到过一塑料袋吃剩下的食物会让让一个人有那样高兴的表情。这么多年过去,我一直后悔,当时我为什么不回身进那家饭馆再给小女孩买些食物呢?

通宝推:我来也,
家园 怎么讲呢?只好说最好,最没风险的来源就是这个途径.

关于其它的匹配的问题等.这就不知道了,反正中国社会里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个群体.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的数量现在比以前少.我不明白人去那里了.解释不了.那只好认为去了这个途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