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跟班的那个是太祖吧
家园 突然注意到这个pasargardae,跟英德语很像

波斯语的gardae是外来词还是固有词呢,若是固有词,那么看来这个词汇在印欧语里由来已久咯?

家园 我也觉得像,因为我选修过德语

至于原因,我不是语音学家,确实不知道。

还有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意为波斯之城,polis 是常见的城市后缀,例如 印第安纳波利斯。对此,我只能说,印欧语系确实是一家。

家园 我也这么认为

我搜了一下,认为左边是太祖的多,但也有文章把右面截下来作为太祖头像的。我认为左侧是太祖,原因有:

1 右侧的人手持光明环,左侧的做伸手状,应该是伸手去接的动作,所以左侧是太祖

2 萨珊的摩崖石刻中,君主多有随从,这些随从都做谦卑状,但身份都很高。而神仙们多是单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没有马镫,这俩人伸直了腿坐在马背上,一定会很累。

家园 太祖手段端的毒辣

邀请对方赴宴,然后通过把整个屋都摧毁的方式来刺杀,死伤一定众多,这种手段历史上也不多见。参孙算一个,不过他自己也死了。

家园 马兹达跟下面的翅膀是什么关系?

马兹达标准像里,下面的翅膀是马兹达本身的一部分,还是他有个这样的设备,身体套在里面?

家园 鹰座是他的座驾

在环地中海文明区中,最受崇拜的动物是狮子和鹰,宙斯就经常变成鹰或者让使者变成鹰,在天上巡视或下地抓人。波斯人也一样,这个鹰座是马兹达的专有座驾,当然也不一定总坐这个,例如授权给太祖的石刻中他骑马。

说点花边,日本品牌马自达与马兹达是一个词,而马自达的商标是个展翅的鹰形,所以我怀疑这商标的灵感来自鹰座。

家园 co-ruler = 一字并肩王?
家园 还有更狠的呢

好像是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吧,记不太清楚了。一位王族推翻前任上台之后,给前任修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貌似很善待。但这宫殿建在海边,建筑材料里面还有大量的盐,晚上海水涨潮,宫殿坍塌,于是 ----

家园 【原创】巍巍乎太祖 - 剑指罗马 - 宣战(1.5.1)

1.5 剑指罗马

宣战

公元229年(曹魏太和3年)的一天,一个庞大的使团出现在永恒之城罗马,他们的出现,立即引发了广大罗马酱油党的强烈好奇,他们纷纷驻足围观,并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要知道,由于当时中国处于三国分裂时期、安息刚灭亡、贵霜濒于崩溃,罗马帝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罗马城更是世界第一大城,把刚刚重建的魏洛阳远远甩在身后。这里的市民眼高于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这个外国使团有什么打动罗马人呢?

原来这个使团来自波斯,受【王中王】阿尔达希尔之命来罗马,与罗马帝国建交并正式递交国书。而让罗马人惊奇之处有三。一是他们规模庞大还全副武装,足有400人,赶上一个罗马大队了。二是衣着华贵,穿金戴银不说,还满身丝绸,让罗马人艳羡不已,因为在罗马人看来丝绸远比黄金更高雅华贵。三是这些人特别高大,要想跟他们说话交流,矮小的罗马人必须抬头仰视。

此时的罗马皇帝是年仅21岁的亚历山大-塞维鲁(Severus Alexander),他是个温和而软弱的青年,可当他看到波斯国书的内容时,竟然大发雷霆,下令把整个使团解除武装,以战俘的身份流放到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的农场里做苦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是古今中外各国的共同外交原则,是什么样的国书内容,让温和的亚历山大如此失态呢。原来这位波斯的【王中王】,以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自居,要求亚历山大放弃包括叙利亚在内的所有亚洲领土给波斯,两国以爱琴海为界。显然这个庞大、华贵、高大的使团,是个示威团,给亚历山大施压来了。既然亚历山大囚禁并流放了波斯使团,那么就等于对波斯宣战,下面要做的自然是战争准备了。

家园 【原创】巍巍乎太祖-剑指罗马-解构亚美尼亚(1.5.2)

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兵,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亚历山大做出宣战的重大决策,绝非一封傲慢的国书这么简单,说起原因,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早在太祖平定国内,与安息帝国较劲的时候,罗马便与萨珊波斯发生了矛盾。在两河平原的北部山地和高原中,有个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这个国家地处罗马、安息两大帝国之间,一直扮演着擦脚垫的悲剧角色,无论是东面的安息马兹达,还是西面的罗马朱诺,出门时都要踩它一脚才能起飞。但总的来说,亚美尼亚更亲罗马,原因很简单,罗马远在天边,泰西封却近在咫尺,安息对亚美尼亚领土野心远比罗马大得多。

然而很有趣的是,此时的亚美尼亚处于安息王朝(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统治下,也就是说,亚美尼亚王室与安息王室同族。当年安息皇帝沃洛吉斯五世(Vologeses V)的诸子中,有三个很重要:沃洛吉斯六世、阿塔巴努斯四世、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前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安息皇位长期内战,直到安息亡国于太祖(见上节)。库斯洛夫一世则被父亲册封为亚美尼亚王,在他的两兄弟的帝位争夺战中,坐山观虎斗,并未介入其中。待到安息帝国亡国的尘埃渐渐落定时,库斯洛夫一世坐不住了,作为安息的王室,又是萨珊波斯的邻国,亚美尼亚必然是太祖的下一个目标。所以库斯洛夫一世向西联络罗马,向东联络印度的贵霜皇帝波调,企图东、西、北3面夹击萨珊,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伟大构想没有实现。然而这场未遂战争,也给萨珊与亚美尼亚、罗马、贵霜的关系,定下了敌对的调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亚美尼亚安息王朝 的国旗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现代亚美尼亚国徽。盾牌上的四角,代表历史上的四大王朝,右上角的双头鹰,即代表安息王朝双鹰标志 ======

从地缘的角度看,亚美尼亚或东安纳托利亚,是两伊国家与安纳托利亚(也叫小亚细亚、小亚)国家的天然战场,从安息—罗马、萨珊—东罗、大食—东罗到波斯—奥斯曼,这里的战争持续了上千年。其原因,是亚美尼亚对两河平原,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

首先,从地形图上就能看出,亚美尼亚的地势比两河平原高,呈现高屋建瓴之势,还是两河的发源地,按中国风水的说法,亚美尼亚对两河流域是【上风上水】,亚美尼亚人放屁,波斯人得闻着,亚美尼亚人洗脚,波斯人就得喝人家的洗脚水。如果两河流域是东吴,亚美尼亚就是荆州,没有荆州,东吴就不安全,同理不控制亚美尼亚,波斯人就睡不安稳。

其次,别看两河流域都是平原,但沿岸和两河之间并非都是肥沃的农田。从叙利亚—巴勒斯坦东部,直到幼发拉底河(以下简称为【幼河】)中游,都是广阔的【叙利亚沙漠】。反倒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南沿,因为有高原上的流水,形成了一些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和绿洲,仿佛中国的河西走廊或天山南麓的一串绿洲城市。至于两河,别看西面的幼河比东面的底格里斯河(以下简称为【底河】),长得多。可由于有来自扎格罗斯山脉的支流注入,底河的水量远比流经叙利亚沙漠而水分大量蒸发的幼河大得多,其流域范围远比后者富庶。安息崛起之后,幼河又成为与塞琉古—罗马的天然界河,所以底河流域的泰西封—巴格达,取代后者的巴比伦,成为两河的中心城市,就顺理成章了。

套用上面东吴的比喻,波斯是吴国,则罗马帝国是魏国,底河是波斯的长江,幼河则是淮河,亚美尼亚是关羽坐镇的荆州。罗马城过于遥远,安条克作为罗马的亚洲之都,相当于洛阳。埃德萨相当于襄樊,尼西比斯相当于逍遥津。

我们看看马其顿、罗马对两河流域的征服或进军路线,会更有感性认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亚历山大的征服路线图 (叙利亚与两河部分)======

亚历山大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并未急于折向东南的巴比伦,而是向北到卡莱附近,折向东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南沿行军,渡过底河后不远,与波斯军在高加米拉会战,获胜之后亚历山大不再小心翼翼的沿山边走,而是走直线,大摇大摆的奔向巴比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罗马对安息的征服路线图 ======

罗马人对安息帝国的征服路线,有三条

1 前53年,前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的远征。过幼河后向正东走,与亚历山大神似。区别在于渡河点不同,亚历山大渡河点,在幼河大拐弯的南端,克拉苏在大拐的北端,所以前者过河要向北走到卡莱,后者往正东即可。克拉苏的下一步行军计划与亚历山大相同,都是是从卡莱沿着山地边缘向东,到达底河后,顺流而下夺取泰西封,底河沿岸富庶多水,到这就不愁后勤了。但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在半沙漠地貌的卡莱附近,全军覆没,成了征途最短的入侵者。

2 前37年,后三巨头之一,马克-安东尼 的远征。他率军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得到盟友亚美尼亚的帮助后,在凡湖(Van Lake,亚美尼亚的圣湖和发祥地)以西拐弯90度,向东南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但在Phraaspa(伊朗西北,阿塞拜疆地区)遭到重创。归途更悲惨,山区的严寒、贫瘠缺粮、瘟疫疾病和高山深涧导致了更大的伤亡。退回本土之后,饥肠辘辘的将士们,暴饮暴食又撑死了一批,与全军覆没差不多(不厚道的想起了Long March,罪过罪过)。唯一比克拉苏强的,只是安东尼活着回来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推测他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在Phraaspa附近调头向西南,沿着小扎卜河(Little Zab)河谷,即图中Phraaspa西南面的河流,进入底格里斯河,再顺流而下去泰西封。

3 116年图拉真皇帝、165年卡西乌斯将军(维鲁斯皇帝时期)、197年塞维鲁皇帝,都选择了最安全的路线,沿着幼发拉底河一路向东南,杀向并攻占泰西封,其中图拉真皇帝还继续向东占领了苏萨。

综上4条路线,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从安条克出发征服波斯,有三条路线。

1 北线,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在伊朗西北部继续东进伊朗高原,或者沿迪亚拉河南下两河平原。优点:有亚美尼亚人帮忙,地形崎岖,不利于波斯重骑兵发挥冲击优势,有利于重步兵为主的罗马人。正如唐将李光弼所说【有险,可以胜,可以败;阵于原,败斯歼矣】。缺点:行军困难、后勤困难且全靠亚美尼亚支持,万一亚美尼亚叛变,肯定全军覆没。

2 中线,向正东或者东偏北,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走,连续渡过两河,然后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优点:穿过叙利亚沙漠的最短路线,到了底格里斯河就功德圆满了,可以靠抢劫维持军需;必要时可以进入山区,躲开波斯重骑兵,发挥马其顿、罗马重步兵优势。缺点:这条线是两河间距最远的地方,沿途除了少数城市,都是沙漠或半沙漠,补给困难,缺乏淡水。

3 南线,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行军。优点:沿途有淡水补给,后勤容易。缺点:有一半的路是沙漠,干旱少雨气候炎热,重装步兵会很难忍受。地处平原有利于波斯重骑兵冲击。成功的2位皇帝1位大将,都是身处罗马鼎盛时期的杰出名将,完善的后勤加上卓越的指挥,让波斯重骑兵无计可施才成功。

这三条路线,在下文中都会反复出现。除了南线之外,北线和中线都能体现出亚美尼亚的作用,因为该国正处于底格里斯河上游,顺流而下太容易了,只要亚美尼亚不在萨珊波斯的掌控中,萨珊必定会坚持不懈的要将其拿下。对罗马来说正相反,必须保证亚美尼亚的安全,让它做自己的缓冲国,从侧翼威胁波斯人。没有亚美尼亚的侧翼威胁,则波斯人的西进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向西直捣安条克占领无险可守的叙利亚,切断安纳托利亚与巴勒斯坦、非洲的联系,【断天下之腰】,拦腰斩断环绕地中海的罗马帝国,埃及和非洲将不战而下,非罗马所有。事实上,后来的帕尔米拉女皇芝诺比亚、萨珊皇帝库思老二世、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都是这么干的。

因此,罗马与安息--萨珊,在亚美尼亚—东安纳托利亚的角逐中,波斯人总是前仆后继的扮演主动进攻的角色,可地形限制了波斯人的发挥,正如岳飞所说【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以重骑兵为核心的波斯人总显得很笨拙,罗马人却如鱼得水,总能把波斯人赶回去。于是萨珊和罗马在这里拉锯了400年,直到萨珊亡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萨珊的骑兵之花 -- 铁甲圣骑兵(Cataphracts),军旗上有马兹达的标准像 ======

家园 查了下Wiki,马自达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马兹达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zda

The company website states that name "derives from Ahura Mazda, a god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West Asia...the god of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harmony..." Ahura Mazda is the Persian - Zoroastrian God. The company website also notes that the name "also derives from the name of our founder, Jujiro Matsuda." [4]

家园 【通知】下面的更新将放慢,且错误会增加

萨珊波斯的历史,就是与罗马争夺亚美尼亚和东安纳托利亚的历史,所以不仅要叙述作战过程,还要仔细分析各方的战略意图。

前者由于各路史书自相矛盾,我不得不做取舍,也可能出错

后者需要我做一些分析,甚至主观臆断,这种事情见仁见智,不能说我说的就对。

所以,我的更新将放慢,而且会比较拖沓冗长,甚至索然无味。

家园 谢谢热心补充,十分感谢,送花了
家园 慢工出细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