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你和毛主席有啥关系?”——寻找一张老照片 -- 双石
——寻找袁克中老人60多年前摄下的一张照片
转者按:本庄主前些日子刨故纸堆,刨出了60多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觉得很有意思。
这篇报道是新闻界老前辈柯岗老人写的——他老当年可是个“腕儿”哩,文章虽然简短,文字却很精彩,很生动地记录了1947年3月19日晚上“王克勤排”的一次“思想互助会”内容(这实际上应该是刘邓大军“豫北反攻”前夕的一次战前动员会)。而象这样“人人表决心”的战前讨论会,是很容易写得很八股很枯燥很乏味儿也很缺乏感染力的——就如同当今影视剧中所表演乃至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那样。而柯老的这篇报道,却全无半点儿八股味儿,文风朴实而又活泼,讨论会的气氛,发言人的神态,文中虽未直接言及,却胜似直接言及,简直就是“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不足千字的文字内容,还有跌宕起伏,前后呼应,语言生动而逻辑收敛,窃以为应该能够算得上是新闻报道的一篇很不错的范文。
这篇报道刊出时应该还有一幅配图,配图应该是一张照片,照片的作者也是当年一“腕儿”——已故的摄影家袁克中老人。可惜俺查的《人民日报》(当时是中共晋冀鲁豫委员会机关报),是个电子版,没这幅照片。俺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这张照片。于是俺斗胆在这里向各位摄影界的大腕儿或收藏家们作个揖求个助:各位能否帮帮忙,把柯、袁俩老当年绝佳配对的东东,给重新“珠联”珠联,“壁合”壁合?您老也顺个便,“功德”一回?
原载1947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本报冀鲁豫前线二十三日电】本报记者柯岗报导:三月十九日夜晚,战地的小村,王克勤第一班住的屋子里,在绣着“走王克勤的方向”七个大字的一面红色大奖旗下边,王克勤领导全排战士们在开思想互助会。
王克勤:“咱讨论讨论吧,为什么要保卫毛主席?大家思想要闹不通,就打不好仗。”
王金书:“我说保卫毛主席就是保卫自己,蒋介石进攻延安不过是临死以前蹬了一下,他保险不沾!”
“报告,我说,我说!”许多人争着说。
王克勤:“不慌,你们不要都像王金书那样说,那不顶用,要说说为啥保卫毛主席就是保卫自己,你和毛主席有啥关系?”
(沉默片刻)
李×修:“没有毛主席,我家就翻不了身,得不到果实;所以我要保卫毛主席。在保卫毛主席的时候,我一定要立功;因为我是王克勤排的战士,不能给排长丢人。”
何宗儒:“我念念我爹的信,你们看我思想通不通。”他拿出信来念:“……咱家翻身啦!一口人三亩半地,再不愁吃喝哪,你在队伍上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咱的好时光是毛主席给咱的……”
“我觉得不努力保卫毛主席,就对不起父亲。”
高万告:“只要刘司令员下命令,我第一个冲上去,我是为了保卫翻身利益参军的;虽然我负伤两次了,可是还没有立功。这回为保卫毛主席,一定要立功。”
曹有龙:“我是在鱼台打仗时被解放过来的;今天开大会,我看见很多老百姓都上台讲话,这是蒋介石那边从来没有的,我看见‘血泪仇’里边演的蒋介石抓壮丁就跟抓我时一样,俺娘也是跪在地下拉着,被他们一脚踢倒了。”
他哭起来。“我要保卫毛主席,我是穷人,要翻身报仇!”
黄天松:“我是福建人,也是打鱼台过来的,我看到这边老百姓有吃有穿,想起蒋介石在我们那里从没办过好事,要没有毛主席,中国就要亡国。”
任合小:“我不多说,我决心保卫毛主席立功,这是为了保自己,我死了也没关系。只有毛主席平安,我家里以后的生活才能平安。”
“报告!我说,我说!”又是许多人争着发言。
李×修:“我不同意他说自己死了也没关系,既然保卫毛主席就是保卫自己,自己也要打算去死,那算个啥呢?排长不是常说吗?要提高技术想办法杀死敌人,自己能活着,才算英雄!”
“对呀,对呀!我们应该好好磨刀提高技术,……只要刘司令员一下命令,咱排就冲上去消灭敌人,那才能保卫毛主席,要是自己先想去死,那还能保卫毛主席?”全屋的人都站起来,嚷嚷着说。人民画报社的摄影记者袁克中同志的镁光轰然亮了一下,把王克勤所举起的这一把出了鞘的战刀——这一排明确了思想,更加强了斗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准备更多歼敌的战士,完全摄入镜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先一把拉住你,再看帖子。。。
等着你这八卦中人儿,把十六字诀的事儿,给八卦八卦,
如今这世道,在井冈山这档子事儿上,乱嚼舌头滴,也不少啊!
“你和毛主席有啥关系?”
这是最质朴的屁股论。
然而今天读来依然有力量。
安徽文化网上的,打开极慢,原片地址:
http://www.ahage.net/uploads/allimg/091205/12205013643-4.jpg
http://www.ahage.net/uploads/allimg/091205/122045b291-1.jpg
俺得找人鉴定一哈!
多谢王树兄,多谢王树兄!
估计还不是文章里边提到的那张,不过这两张有可能和那张是同一天拍的。
三月天气,应该是冬季着装。只是从光线上看……
夜晚,在拍照时室内光线可以忽略不计,用镁光灯照明能否有这个效果?
如果是白天补拍的呢?
现在多少网上网下的小说,电视电影作品,无论谁宣称如何真实再现啥的,单这一条就通不过,无一例外。
这篇新闻报道太生动了,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不由得你不感动。
那时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情,和文革时对毛主席的葱白,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实在系列六之前,就打算写了,题目都起好了,就叫做《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本来打算在系列六之前写三个外一篇的,但是在 黄慕兰 那地方卡住了,(这个先欠着 积吉 老兄的),所以就都没写。这个系列六写完,就先外一个路边的野花。
不歪老大的楼了,感谢雄文,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