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华北治安战》看TG的地雷战 -- 北溟有鱼

共:💬75 🌺6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滥杀无辜

照你这么说,当年法国大革命杀自己人更狠更多,早该成功得一蹋糊涂了。结果怎么样?

土共的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杀自己人杀得多,而是因为总能够在关键的时间纠正自己的错误。不至于在左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以王明为例:

[UR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8007.htm[/URL]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特别突出地表现为教条主义。他们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们否认中间力量的存在,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都是“最危险的敌人”,要一切斗争,整个地反对;他们推行“城市中心论”,要求红军去占领城市,反对毛泽东的在农村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他们打着“反右倾”的旗号,实行宗派主义,对不同意他们错误主张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王明这么搞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象河里某些"左派"批斗忙总其实与此类似,只不过不是肉体消灭罢了。

家园 搜到了这个,不知是否能说明问题

关于熊大缜案的几个要点:特务还是热心抗日的民族英雄?

http://beidaren.net/bbs/viewthread.php?tid=5630

一、首先是熊的出身背景、再加上他本人对政治和人事十分不敏感,和冀中区工农出身的干部在很多问题上有摩擦,加上日常工作中的矛盾(在他被抓以前,他管理的冀中军区供给部有五百多人,而其中负责军工技术的“技研社”也有一百多人的规模、多为中学以上学历),实际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如果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应该不难理解这一点。

二、熊因为政治上的糊涂,做了惹麻烦上身的事情:1938年秋,国民政府加委鹿钟麟任河北省主席,并指令吕正操接受鹿的指挥;鹿下车伊始,即下令要吕让出冀中,向冀东发展,双方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有摩擦甚至火拼的危险。熊大缜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试图在吕、鹿中间说和——他在政治上太糊涂、太不敏感了,这种矛盾是能说和得了的,是熊大缜一介书生说和得了的?熊在政治上糊涂,叶企孙先生也不清醒,熊化妆到天津采购军工物资的时候,和叶先生讨论此事,叶先生也跟着犯糊涂、想掺和此事,还留下了书面上的东西。

三、1939年1月,鹿仲麟派邵鸿基为团长、带一个考察团访问冀中,团员方平(北大学生,国民党特务)到供给部拜访。供给部政委王文波负责接待,却是话不投机,熊大缜试图打圆场,当着王文波的面和方平用英语交谈,两人谈得十分火热、把没啥文化更不懂英语的王文波晾在一边。之前,军区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已经告诉王文波,说方是特务、熊也有特务嫌疑——好嘛,你说王文波对此事会怎么想?

四、这次“英语风波”过了没多久,熊大缜因为批评一个同学太过火,人家气急之下乱骂、甚至骂熊大缜是汉奸特务,吵架的内容恰好被人听见、并立即报告军区政治部。

至此,熊大缜案爆发,整个军区供给部抓了一百多人,其中熊大缜和张珍是重点审查对象、也是受刑最重的。后来中央派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前去复审,人基本都放了。

熊大缜之死,和他的个性有关系。军区锄奸部审讯他的时候,他的态度很不好,锄奸部的人认为他不老实,上了刑(估计是老虎凳),造成他腿部受伤、行动不便。 1939年7 月,日军对冀中区发动大扫荡,在军区机关转移的路上,熊大缜和押送人员发生冲突、再加上他的腿伤行动不便,被押送人员擅自处决。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简单判定是非对错的。解放后,叶企孙先生一直在呼吁给熊大缜平反翻案,但是熊案留下了32卷卷宗、口供足有81页,涉及到很多干部,在当时那种反奸防特高度警觉的历史背景下,很难办。也只有在80年代那种“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平反一风吹”的环境下,才可能办到——即使如此,熊案的平反依然阻力重重,很多当年办案子的老干部、到死都坚持认为,熊大缜是特务,案子没搞错。

家园 明显逻辑错误

明显逻辑错误

搞不懂?那就慢慢学。学通了逻辑再说。

家园 我也是这么想的。
家园 悲哀,因为个性被杀,难道是封建王朝吗?
家园 JY谈不上吧

逢政府必反倒是真的。

不过有几个学校的bbs是不反政府的?

家园 准确地说那个时候的中国仍是半封建社会,封建王朝是不存在了

但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思维仍是封建社会的思维。就算是标榜反封建的先锋的TG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希奇。就好像最后擅自枪杀熊的战士一样,你能指望一个普通的战士做什么呢?历史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的。

即便是在今天,也很难说中国已经完全走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阴影。

家园 战时情况可不是和平时期可比的。

当年我爷爷当土八路的时候,鬼子天天跟着屁股后头追,三个人开个会,判断某队员为内奸,就执行了。

究竟是不是呢,也没有啥过硬的证据。弄得解放后人家家里还来问:我家孩子怎么没回来。都是乡里乡亲的,只好糊弄人家,说是调到主力去了。

del
家园 想我当年看历史

最初看,满眼正面人物,光辉形象。

后来看,满眼的正面人物的光芒下,有些阴暗的角落。

再后来,所以的人物,都有些坑坑洼洼,大体觉得有些没什么了不得。

再再后来,把自己带入,于是觉得有些同情,有些理解,甚至连汪某人都可以了解了。

而后来,回首他们的光芒,才发现这些坑坑洼洼的人,有着各种秉性的人,他们的光辉如此的具有光芒,刺的我如同强光下的将要融化的冰,那么渺小,卑微。

家园 没办法的事

东北那些个抗日联军,可以考证一下

家园 别拿没咸淡的话找场子

关于TG历史上若干次左倾风导致的残酷内部清洗,党史早有结论。

到你嘴里就成了不这么搞TG早完了。合着这还成了TG走向胜利的法宝了?

TG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总能及时纠正错误。对于TG历史上明显的错误不去承认,反而粉饰为TG成功的必要条件,老祖宗早有形容词,叫做舔痈。

家园 小邓还下定论说文革100%错误呢

小邓还下定论说文革100%错误呢

党史早有结论?党史结论算个P呀。自己没脑袋想一想?

老祖宗早有形容词,叫做舔痈。

你这样的智力低下,舔痈不解决问题。

先去学学逻辑再说吧。

不过,恐怕你也学不会了。

家园 两位莫吵了

就当是在小鱼的楼里面,卖小鱼一个面子?

讨论、争论,都还是对事别对人的好。

上网嘛,本来是图个乐子加学点东西,何必搞得自己不高兴,别人也不痛快呢?

各人经历、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立场也会很不一样。个人觉得,多从别人的观点里挑闪光的东东,而不是挑刺,才是正理,对大家都有好处。

所谓“有益有趣,博采众长”嘛。

家园 王文波 - from BaiDu

王文波,生于1912年7月。直隶(今河北)安新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交通小组长,任高安地区中心县委委员,安新县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地区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曾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冀中区贸易公司经理、晋察冀边区贸易总公司经理、华北贸易总公司副经理兼冀中区进出口贸易管理局局长。天津解放后,任天津市军管会接管部贸易接管处处长,兼任市工商局局长、天津贸易公司经理,负责筹备贸易接管工作。调北京后,先后任中央贸易部国内贸易司司长、人事司司长,外贸部人事局局长,农产品采购部、城市服务部部长助理和商业部副部长,北京商学院(现名北京工商大学)、对外贸易学院院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199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家园 送花,另外提点小意见

你在结尾提到《华北治安战》里战例

P434 “……共军战死 570人,俘虏17人……缴获 迫击炮2门、自动步枪2支、步枪300支、手枪51支、手榴弹1,290颗、地雷25个。此外,被服、军需品等甚多……”

这段是写日军1941年8-9月对TG冀南第十军分区 “肃正”的“战果”,从日方资料看,TG这次似乎吃亏不小。从日军战报看,TG损失近600人,但被缴获的各类枪械超过350支,还包括迫击炮两门,看来遭到重创的很可能是TG的一支较为精锐的部队。缴获构成中短枪比例很大,可能是某个精锐的特务排被歼了,或是一些地方武装工作队惨遭不幸。

我不这样看,根本一些日军老兵回忆录,日军警备队普遍虚报战果,并在平时收集武器应对人员损失较时来提交一份漂亮的报告,避免上级追究。

我这里引用日本老兵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的一些内容,供你参考。

1941年秋天,我在景和镇的时候,第三中队频繁地进行扫荡作战,出动作战的次数相当多。在这一阶段,我们中队的战死者只有石井军曹一个人。当时,石井军曹骑着自行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刚走到一个村子前的时候,就被一发狙击的子弹击中。随后,野村曹长麻利地指挥部下在露天的野地里堆起小山一样的柴堆,给石井军曹举行了火葬。初次遇到中队里有战死者的现实,让我感觉到了战争的严酷气氛。

  因为有下士官被打死,所以在战斗报告里写上了比实际上大得多的战果。中队长跟野村曹长商量以后,决定写上缴获步枪七八支。结果,一次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战果的战斗,在战报里却变成了“敌方遗弃尸体二十多具,缴获步枪八支”的吹嘘和夸大。至于作为缴获步枪的实物,我们中队为应付这样的情况,早已做好了相当数量的储备。

紧接在浅叶分队之后又看到了木下中队被全歼的现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八路军由于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拥护,所以拥有强大的抗日战斗力,从本质上说,日本军队是不可能战胜他们的。

  我直接目睹了浅叶分队和木下中队的全军覆没,但实际上,在八路军的游击区,日军小分队被全歼的事例多得很。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军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所有武器装备。无论是浅叶小队,还是木下中队,都只留下了日军官兵的尸体,全部武器装备都被拿走了。这就说明,八路军与日本军队或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夺取对手的武器来装备自己。

  原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很差,至今为止在冀中地区与日军作战的冀中军区的部队和回民支队都只有命中精度很低的各种步枪,以及偶尔从日军手里缴获的1936年式机关枪。八路军的捷克制轻机枪对我们日军的威胁倒是挺大,但也不多见。手榴弹也是八路军自己制造的居多,那是在铸铁里面装上炸药,爆炸时弹片纷飞,用来造成杀伤。不仅铸铁,很多情况下连石头也用来制造手榴弹或地雷。因此,八路军在作战中非常积极地缴获日军的武器装备。

  与此相对应,日本军队也尽量不把武器交给八路军,同时以尽量收缴对方的武器作为重点。日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比起清点对手的尸体数量来,更重要的是清点缴获武器的数量。因此,各部队都把收缴的武器保存起来,在自己一方损失比较大的战斗后,用于增加战斗报告的“水分”。这就使得日军与八路军的战斗呈现出武器争夺战的态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