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刚遇到的一个国内来美国度暑假的初中生,告诉我国内他上的学校,没有体育课,没有历史地理音乐课。平时没踢过球打过蓝球,唯一的体育活动就是打打羽毛球。当然课内课外补习,学钢琴这些把时间都占满了。
看着这个孩子呆呆地样子真是可怜。
好了,现在国内这些父母们又把孩子送到美国上中学来了,然后还是那一套,课内补课外补,而且越来越多。弄得别的华人家长也不敢不补,等到了升大学,招生的门清的很,华人不是成绩高么,那么就把华人与华人比,不与其他种族比,比例不会因为华人成绩高就多招,结果为了在华人堆里竞争,大家就更拼命地补习,恶性循环。
本来跑到美国以为子子孙孙可以轻松点了,现在倒好,真成黄祸了,看你能躲哪去。
假货盛行,富人开支上在吃穿用上除了排场,还有个很实际的动力,进口名牌总不会有假的吧,这事关人身安危,钱袋足的话,保命自然是第一需要。
教育名牌是个奢侈品,这个可以是攀比,可以是偷懒,可以误认子弟,唯独不会误认性命。
从这个角度讲,对lz所讲的道理来说达芬奇比较特殊,不是个好例子。
不过所有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心的浮躁是个内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失于管理,达芬奇与名牌教育在这点上是同样的。
我完全不是搞教育的,但被人拉大旗做虎皮了,惭愧的很。
这星期回国,其间会给2-3个讲座。你的这些文章对我很有启发,理清了许多以前我表述不清的地方。希望有机会进行交流。
很欣赏你老爸的远见砖家:我自己就是出身贫寒单亲家庭的,当然今天已经基本达到小康了。我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你观点的长期科研结果。
呵呵,我很想了解一下你的一些科研成果
不过对语文老师要求广阔的社会视野,丰富的思想。这个有点高。我认为语文老师需要的是在语文知识或者说写作方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要求你是作家,但起码是个文评者。
他怎么不说说这么些年城市化建设,农民占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作者不停地暗示,现在的高招制度不公平,不公平……,穷人孩子难翻身,农村子弟难上大学。问题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只是在高考公平不公平上。城乡教学水平的差距、师资的差距、家长的眼界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视野等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如果一定要做点什么,要做的是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改善师资等等,而不是捣鼓高考,是把农村学生农村学校的水平拉上来,而不是用高考制度把城市学校城市学生的水平压下去,逼迫大家用一种看似公平,其实对谁都没好处的方法竞争。
举个例子,当城市里的学生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爸爸妈妈都重视他们的学习的时候,还有许多农村孩子爸爸妈妈对读书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读书不如打工实在,学校里充斥着专横跋扈水平低劣的老师,上中学后进入野蛮管理的监狱学校,甚至是放牛学校……这能没有差别吗?那么有差别怎么办?难道是要否定城市孩子的优势,逼着他们也放弃优势资源,在监狱学校里苦苦地单打独斗?
高考只是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它只是用相对公平的方法招收大学认为合格的学生来学习,他没有义务来平衡城乡大学生比例,没有义务来平衡各个阶层的大学生比例,他只是国家组织的高校招生考试罢了,不要把所有对社会变革的预期都寄托在高考上。
能去美国度暑假的中学生家境肯定是相当好的,可是他们家庭好好利用了这些优势资源了吗?没有,相反你看到的是他们用优势经济资源换来了更多的题海、更多的补课、更多的装逼特长。既然这样,还怕阶级固化干嘛?这样的下一代肯定是童工化的童年、空心化的青年、废柴化的成年,还指望他们的孩子能胜过你的孩子?
要注意的倒不是什么阶级固化,而是中产阶层和中下层阶层,你们自己不要因为还怕阶级固化而去跟这些“上流社会”比烧钱,这正是“上流社会”愿意看到的,这样的话,阶级就真的固化了。
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环境天差地别,在城市内部也分三六九等。是资源不公而不是高考造成了这样的差距。
既然如此,该检讨的应该是过去教育投入片面偏重城市,忽略农村的政策,而不是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改革。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一种现象,那些指责高考改革“破坏了公平”的,很多就是落后教育方法、愚昧教育观念的拥护者,正是高考的逐步改革逐渐剥下了他们的画皮,过去可以欺骗家长和社会的一些说辞比如“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这是高考逼的”、“因为高考,所以要题海战”、“因为高考,所以要监狱中学”现在被揭穿了,事实已经逐步清楚了——题海战术、监狱中学连应付高考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于是他们开始攻击高考改革,指责高考改革“不公平”、“便宜了权贵,伤害了贫寒子弟”。
1、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孩子,但是我可以保证,我在让孩子学习各类补习班时,绝对没有考虑过自己的面子问题,真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多学点知识,技能,好应对将来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我不反对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充分尊重孩子兴趣和意愿的前提下报一两个兴趣班,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参加学科补习班,但前提是“实际需要”,而不是“我真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多学点知识、技能,好应对将来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换句话说,“我无虚荣无恶意,我是好心”不能证明这样做的合理性。我也可以追问你,你凭什么认为你给孩子选择的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对孩子的长远未来真的有利的?你有这远见和预见性吗?说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小学时候大家流行学英文打字,当时社会上说得多么重要多么重要,不会这个以后就不能进外企,不会这个以后就不会操作电脑,就没有前途,于是很多同学的周日就在咔哒咔哒咔哒中度过了。我们家当时觉得,这就是个熟练工,要学以后也可以学,应该学起来也很快,何必现在学,于是就没学。最后我们看到了,原来英文打字机被淘汰了,原来要使用电脑根本不需要学英文打字机,原来中文打字很容易。当年那些每周练打字的孩子最后在就业学业竞争中换得的优势接近于零。
2、还有就是,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你让孩子学这学那的,起码接触过某些领域了,可能产生的是厌恶,也可能产生兴趣。如果任由孩子天性,自由自在的玩耍,孩子如何会对一无所知的东西产生兴趣呢?——让孩子尝试各种事物,尝试兴趣的办法有很多种,我是军事爱好者,但我没进过什么“儿童军事知识培训班”,发现孩子的兴趣还是要靠你家长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是每个培训班都去试一试。
3、很多技能是需要从小学习的,需要童子功,大了想学也学不好了。——除了外语还有一个语言关键期问题外,绝大多数技能并不是童子功。所谓“xxxx是童子功,必须从小学起”更多的是各种早教培训班的炒作。我的朋友喜欢吹萨克斯,小时候根本没学过,是成年以后学的,现在也吹得像模像样,而且他自己很开心,每天都要吹几首。这不是很好?哪来那么多童子功要练?
4、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学,就你孩子不学,将来竞争不过别人怎么办?孩子长大了,没有自信心怎么办?——如果你真的懂得一些教育和学习的基本规律,真的认真研究过孩童学习成长的规律,你就知道“大家都在做”的那些事情换来的优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技能特长最后就变成了一纸证书,一段唏嘘的回忆,而你不学这些也足以在未来超越他们。
5、我给孩子学了绘画和小提琴,孩子三天一过就没兴趣了,但是在俺们家长的威逼之下一直坚持着。画画方面从刚开始画什么都不象,到现在,能画个东西有几分象了,这也算是进步吧,慢慢来吧。小提琴也学的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在六一或什么其它晚会上表演个节目,也可以了。——学这些当然不可能毫无收获,但是这些东西的沉默成本很大,你做了10分工,获得1-2分收成,你不要以为赚了,更多的时候你是亏了,因为做10分工得到12分甚至更多收成的事情你就没做。
6、我从来不指望小孩子以后能成就什么什么家,只希望学这些对他以后谋生有点帮助而已。——那就更没必要学这学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