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小孩上幼儿园老师管理了8个小时。
小孩上小学后她们自己开始玩耍了。
所以我们感觉逐步从时间解放了。
其实家长有两个方向的极端:
一个是 :有自己强烈的想法,并且并压迫小孩学习。
另一个是:希望老师帮助管理自己的小孩,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
但共同点是有很多漂亮的想法,希望小孩做,老师帮忙。
我老婆聊天说过,小孩将来学习,钢琴,舞蹈,围棋...
可是一个星期只有七天。
所以说我们根本没有太多经验,能力去教育小孩。
实际上我也困惑给小孩灌输什么样的思想,社会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我也不知道那个是好还是坏,甚至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我也说不清楚。
甚至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我也说不清楚。——那你自己该学习学习了嘿嘿。我爸当时也不是什么都能回答我的,但是他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了我,他会想办法去查书,去问别人,他自己也在学习呢。
有些家长在外面总是很自豪地吹捧自己孩子,说自己的孩子多么多么自觉,每次开学都主动提出要买辅导材料,回去很自觉地做;经常主动提出要去参加补课,不能落后……有的还追溯到小时候:从小就很主动地要求我给他/她报名参加奥数班、报名学钢琴、小提琴……似乎他的孩子绝对是个自觉懂事的模范孩子。
其实,在这些背后你们有没有想过:没有孩子会自觉地放弃玩耍对补课辅导班做作业觉得甘之如饴。未成年的孩子也几乎不可能懂得那些家长灌输给他的“现在好好读书吃苦,将来如何如何开心幸福”之类的说教,尽管有的孩子还真的能一套一套地讲这些大道理,因为未成年的孩子考虑的是眼前的奖励和快乐而不是几十年后的东西。那么,这些孩子真的很懂事吗?实际上说这些话的孩子很可能是在进行一种表演——表演自己的认真、自觉、刻苦和“懂事”,以此博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他们想要的其实也就是这些廉价的赞许。小孩子不懂得大道理,但都会耍小聪明,知道哪些话哪些做法会取悦大人,于是就顺着大人的话故意去说去做给你看,让你高兴。有的孩子在这方面甚至做得比真的还要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富贵人家读初二的儿子,他成绩不太好,木讷呆滞,知识面极度贫乏。我尝试着和他攀谈,想了解一些他的真实想法(当时他父母也不在),但他还是习惯性地用那些父母灌输给他的大道理来回答我。比如他初二还没开学,物理课还没开始学就去补物理了,我当时很奇怪地问他:“你物理还没开始学你就去补什么?再说你物理又不是最差的?”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是体现一下对这门课的重视,是自己主动要求去补的。这种学生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本来那些大道理是说给父母老师听为了取悦他们的,可是说得时间一长他自己把自己都给骗了,把假话当成真话说,真话怎么说都忘记了。
所以,日常教育中父母不要总是去说这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苛求孩子的“自觉”,否则你得到的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种“伪自觉”。
谈一点我自己的体验和体会有关应试教育:读书靠的就是自觉.
越是能够读的好,考的好,越是会花时间自己钻研提升自己的知识面,然后更会读的好,考的好,最后就是一个正反馈.
越是读不好,读的累,越是不会主动花时间,只会想怎么应付过去,然后更是读的差考的差,最后自己也没信心,成为一个负反馈.
我自己读的高中,上海比较出名,全校不光要比拼考试成绩,还要比拼体育和体力.那些考试拔尖的市级运动员,人称'野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需要教两种东西,一种是知识,一种是道理。
前者还好办,后者我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或许不应该给孩子讲“道理”?因为我感觉我你的道理他就背下来,很怀疑他是真的懂了。也许不讲道理反而好?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各种道理?
大人闲下来就知道坐在那里看电视,孩子怎么可能不迷电视?
大人闲下来喜欢出去跑跑步打个球,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往外跑...
教育孩子,我看还不如说是家长重新学习如何作人的过程...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四个字:言传身教。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现在自己就要往那个方向努力。我想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孩子的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处理事情与人际关系的原则,远远比教给他们多少作数学题的窍门来的重要;后者也许可以让孩子们眼下的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好处,而前者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在学习重新做人的过程。
我家的典型反例是画板,我和老婆从来没用过,可是儿子一有空就坐白画板前画画。
我不是想吐槽,我完全同意孩子模仿大人行为的事情,但我们家具体看有部分行为解释不了。
我明白老师或者家长和小孩讲道理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明白道理!而且本来有些道理大人都未必理解和认同,但是还是必须讲。
讲这些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家长老师的期待,固然会有些孩子会表面顺从但内心反抗,就像楼主说的例子那样。
一个人从小到大都要受环境约束的,早一点适应这种约束,就早一天走向社会。
楼主的例子从反面看,那个孩子也被洗脑了,他虽然不明白,但还是顺从了,只是做的不好罢了。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容易看见的,但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看见的,矫正一个人的行为要比矫正他的思想容易得多,所以教育就是灌输正确的观念,手段就是讲道理。
等到一个人可以真正思考的时候,他才会有机会明白道理的是非得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往往就能明白当年师长讲道理的苦心了,也不会纠缠一个个道理的是非了。
父母不自觉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常年累月地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最后这个小孩在没有接收指令的情况下,也已经丧失了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只会做父母让做的事情.
长大后成为一个正常的普通的人,做老板交待的事情.
我在乡下长大,小时候什么钢琴、舞蹈、围棋……都不会。大学时,参加工作后,出于自己的兴趣,硬是挤出时间学会了点东西,感觉也不比其他在小时候学过的人差太多,交际时能有一样手艺能拿得出手就够了。说白了,只要不是拿来当吃饭的饭碗,不用达到专业级的,总有门手艺能学会的,弹不了钢琴还不能唱歌?唱不了歌不可以去玩摄影?围棋学不会学象棋、五子棋去……区别无非是赶场时间在小时候还是在工作后而已。
其实小孩子想要的很少,他们在学习上最想要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对他努力和成绩的认同与赞赏。只是很多的父母忽视了这一点,可以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很吝啬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小孩的心思,关注小孩的进步,肯定小孩的努力,赞赏小孩与众不同的优势与长处。他们的眼睛只盯在自己小孩跟其他小孩的差距上,只看到他们的偷懒和贪玩的一面,于是就形成了 天天上班 河友所言的负反馈:天天上班:自觉
越是能够得到父母关注并予以适当肯定的,得到适当指点的,越是会花时间自己钻研提升自己的知识面,然后更会读的好,考的好,最后就是一个正反馈.
越是得不到父母关注,老受语言打击的,被认为学习上不去是,越是不会主动花时间,只会想怎么应付过去,然后更是读的差考的差,最后自己也没信心,成为一个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