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家用硬盘阵列RAID实例-壹 -- 梦回唐朝
用大硬盘那一定是有大量的数据(对家庭而言就是相片,录像和影片等),而这些数据的重要性(高清影片下载不易、相片和录像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要有百分百的安全。个人认同RAID1是最低成本和最安全的家庭存储方案。
我现在的存储方式是,相片和录像是RAID1,影片是单碟(这是受预算的限制),下来的方向是就RAID1+0
RAID5家用不太合适,商用更好,就我的经验,运行全公司共享的ERP系统时,RAID5可以在硬盘出问题时提供最低限度的使用可能(但也就是勉强支撑)。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玩儿法
唐朝老哥不必谦虚了,居家和企业在信息存储方面除了最基本的硬件之外,现在已经开始并且一定会演变成两个不一样的领域,人家捏着辞职报告擦冷汗的时候咱们后悔为什么没有多给武藤兰一个备份,这个区别大啦,嘿嘿,反过来,人家洋洋得意拿着监测报表找老板邀功的时候,老婆大人柳眉倒竖怒斥全年无休的嗡嗡声,也是各有各的快乐
老哥继续,小羊等着看呢。。。
说起武藤兰,还真勾起一段伤心事。想起来不由痛心疾首,对微软的狗Windows的“新”技术恨得咬牙切齿。具体细节为保证本帖老少咸宜就不在这儿讨论了。
5D2原始RAW文件一般是24MB+
不知楼主的工作机-文件服务器之间通过GbE持续传输速度有多快?
我也觉得数字可能有误,6MB可能是我的旧的300D的RAW文件的大小。谢谢提醒。
数据岂不是全泡汤了?
家里头不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可以用这种方式保存,重要的还是用磁带备份比较可靠。
我不清楚是否可以将硬盘直接移植到另一张比如同型号的卡/主板上。期待高手现身。
不过,我相信硬盘的出错概率要远远大于卡/主板。
这也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阵列不等于备份。严格来说备份是完全另外一个概念。不管有没有阵列,备份都是必须的。
老式的IBM键盘确实手感最好,十几年前,一位朋友这么形容:就像按在女人身上的感觉!
我们这里
Linux服务器之间非RAID硬盘持续传输
sftp走GbE大概是到40MB/s
sftp走InfiniBand大概是到60MB/s
没有拿什么测试工具测过,只是普通拷贝大文件。从工作机上的普通SATA硬盘拷贝到到服务器上的普通sata硬盘。
我个人还是很满意这个结果的。
400G/800G的LTO Ultrium 3的驱动器差不多$1000
800G/1.6T的LTO Ultrium 4的更贵
对数据量大的机构来说不算什么
对家用就...
我目前是重要的刻光盘
也可以存在"备份硬盘"--平时不挂机器上,尽量少用取放小心
感觉是MSA20里的控制器速度不够快。我们的数据比较重要,服务器里是唯一的备份,所以选择了安全性最高的RAID6模式。看过一篇Google的人写的文章,讨论硬盘阵列的出错率,说是3、4年后,硬盘的失效概率还是很大的,远比想象中的高,所以我们用了RAID6。
开始时也试用过RAID5,速度也比想象中的底。其实我个人觉得,用NAS+NFS还快些。虽然没有容错功能,但真出大问题的时候,也不会丢掉全部数据。
还有其它一些系统,比如AFS,ZFS文件系统,也是分布式的文件系统。
刻录DVD,做好索引贴在盒子上,找资料很快,如果是都积压在硬盘,一来很快就满了,二来找资料不容易。
以前刻的是单层DVD,现在刻的是双层的DVD
我们组的RAID6,12硬盘,持续读写速度都在240MB/s左右,RAID阵列内大文件拷贝在100MB/s出头。几年以前的产品了,3ware 9650卡,400G硬盘,最后容量4T。
你们的速度也太慢了吧,应该查一下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
对了,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是cache没有打开-一般需要加装电池模块以后cache才默认打开,如果你们有UPS,可以手动打开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