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图有真相 -- 晨枫

共:💬137 🌺40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对这个也有兴趣?

现成的例子反而不好发,我看看有没有public domain的吧。

家园 期待+1
家园 这个走路都得小心,地面如果有茶水或者下雨带进来,很容易杯

具。每次遇到这种镜面瓷砖都很小心,亲眼见过骨折的。

家园 关键问题是你不能拿自己和北美标准去和他们比

"just like me"

那是不行的

你多少钱工资,他们多少钱工资

拿着印度标准的工资,做着加拿大标准的事情

董事会做梦也在笑吧

新兴市场的特点就是企业在成长,员工也在成长。

虽然我不懂化工,但是我觉得这种事情在中国也不会少。而且也不分大企业小企业都会有。因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水平也就这样。要是只招10个20个,可以精挑细选。但若是招几百个,能找到平均线以上的就不错了。

家园 这个恐怕不是这样,首先IOCL就好比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

这个企业的成本都是以千亿美元计的,而他的员工只有不到四万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化工本身已经是高度自动化的工业,越是先进的生产线,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就越低。更何况大型项目的建设也有这个特点,管理的好的项目,人工成本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说到招聘的话,不管你招多少人,重要的事都是事后的培训,因为对员工的学历这些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就算人招的多了培训也是不能马虎的。当然你的思路本身很典型。可是无论哪里的人力市场,熟练工永远都是稀有动物和抢手货。这点不需要对化工有了解就应该明白。

这种事情在中国确实不少。但重要的不是这个,重要的是,有些东西,如果不能达到你说的”国际水准“那就干脆不要上。周围多少人命都指着这些玩意哪。这些东西偏偏企业的生产规模具有决定因素,越大就越能扯出更多的人命来。就好像你现在问毛子他们的核电站建设,人家肯定说要向西方看齐,一个道理。

家园 中国的大化工在80年代已经走完了这个过程

中国的安全标准在80年代逐渐完善和制度化。

印度的大化工的安全水平相当于中国60年代以前,且不论印度40年代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基础的。

家园 高低起伏的幅度让周迅、徐静蕾自惭形秽

最后一句话说得很好啊

家园 好诗!
家园 以前米国牧民冬天的时候用it来暖脚

穷人家小孩冬天外面干活没鞋穿。新鲜出炉的里面可以热很长时间。

偶小时候学英文看过类似的回忆录。

家园 标准不同而已

你在拿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资本家的成本。

你能想象1995年的时候在中国还会有下面的这样进行工程施工的么?

12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除了混凝土是泵送的,其他所有材料和机具全是人力运输上去的。

原因就是因为租塔吊的费用没有人工便宜。

国内的矿难屡屡发生,就是因为死个人赔偿起来太“便宜”。马老先生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说的这些。

试想当投资安全成本远远高于事故赔偿的成本时,能有什么能推动资本去改进生产安全呢?

感慨一句:用农民工的血、汗扛起来的中国经济!

家园 千真万确

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很不容易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忧郁的印度人。

在生活中,和好的老印是能交朋友的。不过要合作项目,不具备一些“禅”的思想准备,就等着吐血吧。

家园 难道现在流行这样的设计?按理不应该啊。

大理石地面太亮了,有点吓人。不知道有没有经过防滑处理。如果没有处理过的话,摔跤是难免的。

家园 牛粪是好东西

造纸什么的都不需要额外的处理

做生物质燃料也是上品

家园 1000万到1亿的化工项目也小了点儿

差不多是乡镇企业的规模?

搞不那么正规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园 忧郁的印度人我就认识一个

老婆的前同事,据说还是属于印度的高贵种姓。 素食,但好像吃鸡蛋和牛奶?出差时用信用卡还是现金也要算计半天。做项目总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没有大局观,总是拖整个项目的后腿。

老婆换工作后听说他也走了,留下了新婚太太和肚子里的孩子,因为据说是癌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