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湮灭在历史长河里的帝国守护者 -- 石人一支煙
再配上石大的画,真绝了!
哪位懂诗的给展开讲讲?
道理是说不出,个人觉得第三阙最有味道. 连着读了数遍,耳中竟有了些许鹄起鹰扬的意境, 不禁神往...:)
中国一直是等级社会,所有军事设施也是分等级的。当时明帝国全国的军事设施的坚固程度都按照所驻扎官员或者军事首长的品级做出明确的规定。
当时全天下所有的城池,城墙最高。外包砖石最厚的是拱卫天子的北京和南京。
照片上军事设施都是卫所一级的。根本没有资格外包砖石。当时明朝军队普遍装备火器。对付蒙古骑兵。依托这些夯土建筑足矣。外包砖石成本高昂,浪费军费。而且这些建筑物还是故意不包的。西北地广人稀。个别城池被蒙古人占领正常。明军火器大炮样样都有,就算蒙古人占了。到时候几炮就轰下来了
如果个个都修的像统万城一样,到时候再打下来就挠头了。
西北外包砖石的军事设施有,但都是县治一级才有。
不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们现在都处于人烟稠密之处。你能想象他们能逃离房地产开发商的魔爪吗?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着跟这种差不多,都是烽火台吗
明朝修的,是为了蒙古入侵向北京传讯用的!
但和北长城不在一条线路上。
北长城要再向北一些,在深山里面,大多建在山梁上面。路线大致就是从山海关延着燕山山脉过来。
北长城的大部分城墙是用黄土+碎石夯筑的,现在都已经风化掉了,只余下碎石了。但烽火台是用木梁、青砖砌的,基本现在都保持的比较完整。
不过我去大同天镇见到山脚下的长城是黄土外包砖的,保存的还算不错。
呵呵
明朝修的,为防蒙古入寇向北京传讯的。
但和北长城不是一条线,北长城要再向北一些,在深山里,大多建在山梁上面。
北长城的城墙是黄土和碎石夯筑的,现在都风化没了,只余下碎石了。但烽火台是用木梁、青砖砌的,都还保存的比较完整。
不过以后也会消失的,主要是太偏僻了。
在山西天镇的山脚下见过长城是黄土外包砖的,保存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