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匠人系列:之: 画 儿 匠 -- 老光

共:💬63 🌺1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止的。通常村里死人了也要请的

请去扎房子烧掉

家园 忽然有一种喝了花雕的感觉

读老光的文章,忽然有了一种喝了花雕的感觉。众生皆苦,在老光的笔下却化做悠然,可以反复回味。如饮醇酒,如饮醇酒啊。

俺决定不厚道地再加一句。读另一位空军大院出来的大牛的文章,同样是深厚的人生阅历,却总有一种喝天地一号的感觉。

家园 油然想起当年外公做篾活的情景

公公做篾活,起因是当年妈妈上学时的一次手工作业——用篾丝编小鸟,没完成,公公拿来细细琢磨,完成了这次作业。

从此,自家后山的竹子就有了新的用处,凡市面上有的篾活,均可自造且精细,最细致的数量米的米筒,要几两都可编制出来。

家园 当年公共食堂里头量米的筒筒就是用竹子做的呢……

家园 谢谢你如此高的评价!……

倘若真有如饮醇酒的感受,那俺就老骥伏枥,多写一点,让您饮醉起!呵呵!!!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破篾有技术含量,

俺曾经想学着扎风筝,就是篾子破不好,往一边偏,破出来一头粗一头细,最后没干成。张伯伯扎灯用的篾子比较粗还好破点(这样的篾子俺也破不出来),技术好的能破出0.3-0.5mm厚又长又均匀的篾片。

  就在半个月前在太仓的一条老街上,见到一位竹编艺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要水,要用未干的青竹或干竹泡一天以上才好破。

  现在民间艺人衰落主要是因为手工成本高了,做出来的东西又不是必需品,买的人少。太仓那位竹编艺人卖一只竹篮要六十到八十元,问过的人都嫌贵。但考虑到编一只篮子要花费一个工日,卖这个价格又是相当的便宜。

  将来这些民间艺人的出路只有一:能机械化的全用机械,这样人工成本就能降低。可以看到有卖竹编塑压的盘子一类的用具,还有用大块的竹编做包装箱的,这些东西没机械化是不可能的。但象篮子一类的东西估计很难机械化,这就要考虑第二条出路:旅游工艺品化。做成工艺品价格就能卖的比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工成本。象皮影戏,靠演出是赚不到多少钱的,有的地方已经把皮影作为工艺品卖,效益就比较好。

家园 您说得很对!民间工艺的衰落主要是因为手工成本高了……

又不是必需品,买的人少!它的衰落是必然的,不可阻止。我写这些,主要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角度,证明它的悠久历史,证明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历史的进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像这一类的民间工艺的消亡,就是要付出的代价之一!!!

家园 公公量米的米筒是拿精细的竹篾编制的,不是竹筒。

家园 满城花醉三千客

早上在西湖边闲逛,忽然转到越王钱穆的像前,于是想起了这句讲花雕的名句。

失去了工作,便是断绝了衣食父母。

常言道:生根的要肥,长嘴巴的要吃。不说餐餐的大鱼大肉,便是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也得掏铜板买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

老吾我以及人之老,谈何容易。天朝穷。先不说万恶的旧社会,本世纪初俺老家的厂4千人大下岗,很多人惶然不知所之。不少老人见家庭没有了收入,得病后不想给子女添负担拒绝医治。据说有段时间厂里天天有人去世,我家后面的厂医院天天哀乐不断。

二老无儿无女,扎纸糊灯笼,刚开始的时候恐怕也是为挣扎求生。儿童无知而快乐,哪里知道灯笼背后的焦虑和惶恐。有生皆苦,在老光笔下却一片平安喜乐。

这样的醇酒,请老光再来一斤!

家园 俺这地用的是竹筒筒呢!那时候,要大炼钢铁,要战天斗地……

要超英赶美,青年要学赵子龙,老头要学老黄忠,妇女要学穆桂英,少年要学小甘罗……,哪还有闲空编米筒筒!!!……。

家园 俺公公已过了学老黄忠的年纪了,有的是时间,呵呵~
家园 时光倒转,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儿了!那时的人……

纯朴,善良,正直,乐善好施……,不比如今,除了钱,任甚都不识!所以,我怀念那时候,尽管当年自己也只是个小屁孩,但纯真……,看见眼前,我无言……!

家园 要不是过了年纪,只怕也得要赶出去,披挂上阵呢!

家园 文革中被人抓去游了一回街,就有人来干涉,下次没有啦。

盖因平日里行善积德,加上年过八十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