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滴水的舞蹈--教育回想(一) -- redbud

共:💬145 🌺3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天分的,只是方法不同,天分没有被激发出来的孩子,是教育的失败,不是孩子没有天分

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

下面的redbud就开始带上中国教育的烙印了,也开始了痛苦的过程

家园 支持你的想法哈

大家可以出本书,保准好卖点,河里有出版社的

家园 如果现在的学生放养了,说不定还会出现像你这样的优秀生
家园

灌园叟晚逢仙女,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小说,上过课本我倒是不知道

三言二拍后来在高中又读过,初中读的是一本白话小说的选集

家园 对,我认为是培养孩子最好的牧场

还有跟小动物、自然的亲密

家园 很难讲

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讨论一下,是放养好呢,还是管教好呢

很多教育学家对这个争执不休,我会在总结那里来讨论这个

家园 自学成才的总归是少数

一样米养百样人,我总觉得,放养还是管教,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还应该是管教为宜,你我的成长历程纯属小概率事件,我哥哥妹妹的学习成绩就很差,周围邻居中同学中父母放养型管理的在学业上一般较少位居前茅。

谢宝。

家园 呵呵,农场出牛B,很正常,尤其是过去劳改办的,3教9流,

啥人都有,

不出几个基因突变的,那才是奇怪。。。。。。

家园 这话很刻薄,不过是错的

那人不是劳改农场出来的,家里就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以前中国有意识地在全国各地都建立农场,把人组织起来,做为把村里的人变成农业工人的尝试。

如果你有些关于人的科学知识的话,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的SNP。这个可以被认为是基因的异型。所以你和我,和河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说是有基因突变的。

家园 【原创】我家情况相同

我姐姐弟弟的学习成绩普通。

现在看来还是需要一定的管教。

家园 【原创】一滴水的舞蹈--教育回想(三)

(前注:要说redbud的教育有什么阴影,全部来自于进了重点中学之后,所以迟迟不想写着一段,比较痛苦,还是来面对吧)

在我进重点中学之前,初中的班主任特地跑到我的家中,说了一遍有一遍,分析了一遍又一遍,我在原来的中学读书,比去县城的中学好。无奈那时我的心意已决,宁做凤尾,不做鸡头,我的目标是读大学,而且要读好大学,看看原来的学校很多年才有一个人考上了西安交大,而县城的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各种各样的重点大学每年都有好多人考上,傻子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

现在说说我们那个县城的重点中学,属于**省的重点中学,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地级也是数一数二,我的家人说,如果你当年没有在市里读书,现在进这个中学,也是值得的,我去市里爷爷家,童年的玩伴知道了我在**中读书,眼光立刻就变了,那里也出过我们省里的高考状元,我们上几届的师兄师姐去了清华,科大等等,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认为要上好大学,就要到大池子里去,就是大家一锅端了去上好学校,如果留在原来的学校,谁给我这个保证,我宁愿别人管我管得严一点。就带着这个愿望,我去了重点中学。

真的到了重点中学,我才发现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高中从军训开始,大概3个礼拜吧。那时我很天真,每个动作做到100%准确,父母来看我送吃的,不要,送回去,别笑redbud,激励redbud的故事是那些毛泽东的子女们艰苦朴素,不接受特殊安排。就这样,军训完了开学了,redbud开始了住校生涯,或者开始了自己从此一生没有电视相伴的日子。

先说说生活条件,8个人一个宿舍,我住在墙角的床上,中间就挂着一盏15瓦还是40瓦的灯泡。吃饭不知道那时候哪个校领导学到了什么新的想法,我们那一届开始实行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大家排队去吃饭,然后轮流打饭洗碗,吃得很简单,早上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一点咸菜,有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会发一根油条或者鸡蛋,中午是白菜豆腐,晚上是稀饭,青菜或者咸汤,如果领导检查,中午饭会变成肉类,比如肉丸子,当然大锅饭做出的极其难吃,redbud从来不吃油条,肉丸子之类,跟那时的阴影绝对有关。很快redbud瘦了下来,脸色发黄,跟家里的饭绝对不能比,但是妈妈的青椒炒牛肉之类的我也不怀念,认为自己异常快乐和自由,这个我以后会提。偶尔姨妈会叫我去她家里吃饭,吃得自然很好,可是redbud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受的教育是吃吃喝喝都是浪费和罪,每个月只花24元钱吃饭,父母给的钱很多都没用,妈妈让我去外面的饭馆吃点好的,我觉得不应该,不能跟同学们不一样,自己偷偷享福,班上有富人家的孩子,穿得体面,吃吃喝喝,成绩不好,是我最瞧不起的。早上当然出操的,有午休时间,晚上上自习,总之,除了吃饭之外,其它的时间他们都期待你在教室里看书。晚上熄灯的时间是9点半,早上是6点多起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然后再说说上课,上课是这样,每个老师从一开始就开始耳提面命的讲高考的重要性,几乎从第一次上课就开始了讲述分数等等的问题。redbud的前面几个月几乎都是趴在课桌上的,现在想想是军训太累了,吃得也不好,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然后还没有期中考试的时候,学校里就开始搞运动会了,运动会上,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人报名,redbud不得不把自己报上去了。结果运动会上,我在800,1500,4×100接力,4×400接力,100米短跑,200米短跑上全部都拿了奖,长跑我是第二名,在一个专业运动员名次之下,在我的带领下,女生组全年级第一,很快我们班也全年级第一,我讶异地发现,自己原来有长跑的潜力和才能,此后3年,除了一名专业运动员跑过我,没有人能超过我,这是后话。

然而,老师根本不容的我有任何的骄傲心理。很快期中考试了,班主任说,你们千万不要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我直觉在提醒我,因为我自己刚刚才为自己的运动成绩而开心。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班上排名23名,全年级就不知道了。我盯着那个23名,第一次觉得世界是失衡的,也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痛苦。原来学校对于我的期待,家人对于我的期待,已经让我习惯了做前几名,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很在意成绩和名次。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很痛苦地给那个刚考上了交大的师兄写信,换来了他和他女朋友的鼓励,他的女朋友是很喜欢我的一个姐姐。

就这样下半学期我不再睡觉了,身体慢慢恢复了,每天晚上临睡前在我的床上看一会书。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变成了班上的第七名,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原来居中流的一个好朋友则不能接受了,然而我知道,这还不是我。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继续按照我正常的次序看书做题,这样第三次考试,我是班上第一名,刷新了前面一直领先的第一名,一个男生,在年级里排名第九,开始在年级大会上念我的名字,然后会有奖状给你。那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知道这样的才是我。

后面几年的我,其实相当茫然,我给自己订的目标是保持成绩在班上前五就好了,进不进年级的名字无所谓,考上好大学,然后是什么呢。我不知道,那时候被初中语文老师称为有灵气的我,到了高中则变得相当茫然,记得我写了一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文章,老师的评语是不符合主旋律,让我相当郁闷,于是我开始知道,原来高考作文是有一种政治主旋律在那里的,为了考上好大学,redbud开始屈服了,就写扣题的主旋律文章,然而我相当茫然,常常相当没有灵感,觉得苦闷。记得那时老师说有个地方征集贺卡祝福词出书,我随手写了几段话,就被采纳了。高三时有次校报要征集文章,我把自己的感受写成随笔,在我上大学之后,也发表出来,在全县的中学里传阅,家人看到了告诉我,还有人慕名来找我,说,你就是redbud啊。想想这是那时候的乐趣了吧。

偶尔我会在大家中午上自习的时候,不回教室,找一片墙,坐在温暖的阳光下看书,看小说,哪怕是看一本奥数习题集也好。整个高中的生活好像铁桶一样,让我感到窒息。当然,那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竞赛的,我通常只参加了学校里的,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了,说明我不是个竞赛选手,我的好朋友嫣在化学和数学上面都拿手,在全国的竞赛上面都有奖拿,好像是二等奖,我的另外一个好朋友则是作文竞赛拿奖的,可是他们的成绩都偏科。我则是综合实力好,不偏科。在高中,其实是一遍一遍地做题目,高三则全是复习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和排名次,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导你,只有上大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没有上大学,你什么也没有,你的人生没有希望。

在这样的气氛下,我的成绩还可以,如我自己所期待,保持着前五,偶尔还会做第一,然后是高考前的预考,预考我的化学漏做了整整一页,大概20多分,预考成绩我是年级第二,如果加上漏做的,就是年级第一了,简直有点不能相信。这样我对于自己还是有了点信心,虽然被老师说的很惶恐。我其实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女孩,如果从现在回顾的眼光来看的话,那时候我记得自己高考前的心情是这样的,如果我考不上就去死,因为在老师的描述里,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生,没有任何的意义。

就这样踉踉跄跄,redbud参加完了高考,成绩大概是年级第二吧,那年的高考特别难,很多人发挥失常,我算是正常的,进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是却没有进自己想进的系,多多少少有点失落,本来想去的生化,后来去学了数学。

高考完,redbud觉得好像出了一口闷气,自由了,可是人也没有灵气了,忘了一提的是,redbud在宿舍看了不到一个月的书,在微弱的灯光下,眼睛开始近视了,这简直吓死了一直爱美的我,后来死活都不戴眼镜,这是后话。这个高中三年,对于redbud影响非常非常大,可以说为以后十几年的人生道路埋下了很多阴影。

通宝推:穿越,
家园 没有你这种体验,不过我最近对很多话题不敢回,怕不够认真。

毕竟很多事情不能光调侃。

你应该读过我高中经历的帖,看来男女生就是不一样。我那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老师都小心翼翼的。河里的燕老大概也如此。毕竟“神童”之名我相信燕老大当年也背了很多年。

上了大学才知道世界之大,中国牛人之多,我们算什么啊。

优等生的经历,我们都有。不过我的确想不明白的是要是回到现在的中国,我们应该如何教育那些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们?

家园 花redbud,小糊也来写写高中经历吧

写在前面:河里牛人很多,考第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是我不知道大家上学的时候班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学习不是很努力,不爱钻研,热衷各色活动,自习课上经常交头接耳,看小说,靠着接受能力快,耍耍小聪明能勉强把成绩维持在前十名左右,小糊就是这样的学生。

小糊的高中也是县城的名校,重点班(都是理科)的本科达线率大约在97-100%,普通文科班的本科达线率大约在25-30%,小糊在普通班。

作息时间是早晨6点钟到校,晨读1节课,早饭,上午4节课、半个小时自习;夏天中午有午休,一般下午3-4节课,晚饭,晚上3节课,21点40左右下课,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周上7天课,每个月休息1天,除寒暑假外没有节假日。

直到现在我会想起高中来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暗无天日(好在现在开朗了很多),我清楚的记得高三开学第一周,课间休息的时候除了个别同学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外,没有人嬉戏、没有人打闹、更没有人谈笑风生,从讲桌上往下看:每个人面前都是满满当当厚厚的一摞书,发卷子的时候是从前往后传,这时候只有刷刷的纸声,不管是传的同学还是接的同学都是眉头紧锁,面无表情,教室里有的只是令人窒息的沉默……

好在一周以后就气氛正常了一点儿,至少觉得自己在教室里可以大喘气了,高三仅有的亮点是我第一次看了金庸的《天龙八部》--爱不释手,上了大学把金大侠的作品看全了;在学校周围新开的网吧学会了上网,早饭时间去上半个小时,1块钱,我还记得打开的第一个网站是www.nba.com,至今还记得那个彩色的英文页面展示在眼前的兴奋;哦对,还用几十块钱的奖学金订了两个月的《晚报》,下午下了两节课就去书摊拿报纸,最后一节自习课大家分而读之。

当时比redbud好的是,我当时走读,每天可以回家吃饭,正好老妈工作可以随时回家做饭,我愿意的话可以每天在家吃三顿饭,幸亏了家里的后勤保障,我的身体状态一直不错,但是精神状态奇差,要是三年睡不够觉到最后连把学校炸了的心都有了,还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偏头痛

现在想起来,在我性格形成最关键的阶段,都被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包围着,阳光明媚、云淡风轻、青春洋溢都成了水中花镜中月。

家园 放养的代价就是要牺牲掉周围人的

孩提时代,荣誉感几乎是唯一的学习动力,当你发现在某一点上比别人强时,就会越来越刻意地去强化这一点。如果周围有和你差不多的人,那么你追我赶会形成良性竞争,而如果是一枝独秀的情况,那么其他人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打击得非常厉害,变得没有信心去超越,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大家抱团成为平庸者。即便优秀者离开了那个班级,那种无形的压力依然存在,除非那班里的人通通换一个陌生环境,或许会有不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