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在五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 萨苏
农民们老老实实呆在乡下就好了,不要流入城市,碍老兄的眼是吗?
恰恰相反。
我一直很遗憾的是,农民太不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应该组织农会之类的利益团体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我之所以说只要农民不造反,这个国家就有希望。
不是寄希望于农民忍耐。恰恰相反,是这个群体
太被忽视了,如果造反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农民已经忍得太多了。这个群体的利益不能不优
先照顾了。
我写的这句,后面加了限定条件的,即他们以犯罪为主,而不是认认真真地工作。可能我前面写的,还需要补充,但我的中心意思是,部分低素质的“流民”,他们的所作所为,使得城里人将怒火全都撒到了整个农民团体头上。事实上,在生活里,可能经常听到的侮辱性语言就是“你个乡下来的”或者“你个农村人”等等,以前《锵锵三人行》里有一期,是专门讲上海的,里面的许子东,就谈到过这个事儿,印证了我的观点。另外,只要是认真做事的,勤勉的农民工,都是值得尊敬的。
还有,农村的诸多流民,往往是因为失去了土地,可能他祖上败家,把土地给卖了,笼统地说,就是土地被人兼并了。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如果被年纪稍大的部分坏人给吸收了,长期“熏陶”,最后就变成了我说的那部分人。
我主要反对的是,共产党N年以来,以各个阶级,划分人群,这让很多害群之马有了生存的土壤。
不是教科书不教科书的问题。现在城里人歧视农村人,解放前照样如此,不是教育的原因。真要找原因的话,反倒是现在经济发展打破了地域的藩篱,快速城市化加剧了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了。
可以看看TG所有的教科书,政治,历史课本等,包括平时TG自己的文件,开大会时的发言稿,里面一而再,再而三地以阶级划分,动不动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他这样,其实等于把人的阶级给固化了。普通百姓,是没有多高的觉悟的,你长期这样宣传,那他们在待人处世的时候,就会拿阶级,作为一个先行指标。你看到这些个被标明的阶级,可能本能地就会有所倾向,我说的是尊重程度。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事情,你就会有选择地加深自己的印象,这是心理学现象,譬如那个典故“怀疑邻居偷斧子”。
90年以前,城市还是主要以“土著市民”为主,这些土著,基本上都是建国时,因为建造大工厂,祖辈大多就是做工人的,现在繁衍出市民这个群体。因此,中国大城市市民的阶级,事实上,应该算是工人阶级。
后来进城的农民多了,他们可能有的是有手艺,比如,修自行车,卖煎饼果子,这些人,给市民带来了方便,所以,很受欢迎。但还有一部分我所谓的“流民”,任何技能没有,还想捞大笔的钱,于是偷车,平时当混混,这确实给市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时,市民就开始有倾向地歧视了,因为长期灌输的概念,对整个农民阶级,就开始歧视了。到最后,就是老实的农民或者农民工,也开始被歧视。
所以我说,不应该时刻灌输这种用阶级看人的教育体制。
一样的道理,不光是农民,工人呢?90年代,工人大规模下岗,现在,有人瞧得起工人吗?那是谁瞧不起的呢?主要还是上层的知识分子。再往下推,知识分子算什么,我当官儿的才最猛,所以,大学里面,处长比教授凶。这是官僚阶级的歧视。
整个中国,这种阶级观,弄出了一系列的神经事儿,让人唏嘘。
张国立最新的一部电视剧《不如跳舞》,就是写一群中老年人在广场跳国标的事情。
他好象还拍了一部《大生活》,看见报上对他的采访,他说(大意)很喜欢拍社会中的小人物,喜欢拍小人物在生活重压下顽强而开心的生活。
作为小人物,也很喜欢看这样的剧集,读老萨这样的文章。可能有人会说比较阿Q,不过每天要是光读大人物的时评文章,就别过日子了。
昨天去弹棉花(估计大点儿的城市都找不出这个行当了吧),30岁左右的老板哼着小曲一个劲儿跟我说笑话。他的收入应该不算高吧,但这个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一天心里都暖洋洋的。
围观的人越多,愿意帮助别人的概率反而越低,因为大家都有了推卸责任的理由——我不去也有别人去。
相反,如果是单独的人看到需要自己提供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的概率是最高的。
另外,中国农村子女的孝顺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各种社会调查的结果非常一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大体意思是说:现在所谓奉养父母的,无非是养狗和马一样罢了。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真相了。
现在在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明显没有给抱孩子的和孕妇让座的多了。
我估计,还真是我说的,孩子太多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落后,根本养不了那么多,本来1个孩子,可以买一双耐克,你生2个,就只能穿双星了。再者,孩子多了,父母的爱,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这东西,在其他子女眼里,都是实实在在的。
另外,估计农村本身有些思想比较愚昧,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对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并没有受到研究重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老铁也越来越大方
《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从孔夫子这句话来看,给父母吃喝的人,当时就已经不多了,以至于这些人觉得,管父母吃喝就是孝。
到了商鞅以后的秦,那就更恐怖了,据贾谊《治安策》: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我建议你认真观察一下现在国外那些个经济出问题的中等发达国家,还有那些已经接近破产的所谓前发达国家,制造动荡的主力人群是不是农民
不要以为只有农民造反才是不可回旋的,至少罗马帝国的崩坏就不是农民造反
王充 论衡.须颂篇第六十
击壤,野老之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