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说三国中的几支精兵 ?C 和中虎步兵兄 -- 萨苏
干扰选项太多
但是《英雄记》里面已经出现有“大戟士”字样,说明不是网友虚构
具体到袁绍那句话,可能是版本差异造成现在网上的《英雄记》少一段,可能是有这本书但是因为干扰选项多搜不到,也可能是老萨一时记串书名
譬如说最后一种可能,有如下网页佐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曲阿县,秦置,治所即今江苏丹阳市。王莽时改名凤美县。东汉复名为曲阿县。三国东吴嘉禾三年(公园235年)改名云阳县。西晋太康二年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改名丹阳县。----俺老家,呵呵。
另外陶谦的丹阳兵,实际上跟俺老家这个丹阳没啥关系。因为陶谦死的时候是公元194年,这个时候丹阳兵早就有了,而此时现在的丹阳当时还是叫曲阿呢。
当时确有丹阳郡,治所应在现在的南京附近。
参见地图:
http://files.xici.net/d53278532.0/20051117225339709.jpg
后来的丹阳郡就是大镇江和大常州范围了,跟原来的丹阳郡没啥关系。三国丹阳郡唯一留下的遗迹可能就是南京江宁和安徽当涂交界的小丹阳了。
赤軍雪斎:
请大家注意这个“大戟士”,现在很多文章里都会将其作为袁军的精锐部队,据说甚至罗马全战的三国MOD里也新添加了这个兵种。
估计在一年多以前吧,有个网友在MSN上问我:大戟士确实存在么?用谷歌一搜,源头都来于你的文章和萨苏的文章(即上文),你给解释解释?我当时一头雾水,去查了一下,《三国志》中有记,袁、公孙大战的时候,公孙军破,袁军追赶,《英雄记》载:“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就文意来看,这里的大戟士很可能不是专有名词,只是使大戟之士也,甚至很可能只是中军的仪仗队。
史书所载,仅此一条,是谁把这大戟士当作军队名称的呢?不好意思,其实是我——
赤軍雪斎:
三国笑传之磐河大战
其晓大雾,雾散,袁绍在界桥南二十里,公孙瓒在北,旌帜相望。 张郃执戟从绍,指北军白纛云绍:“骑白马者,瓒也。”时绍金甲锦袍、按槊而望,但见光辉天地,如雾未散,问:“岂北鄙多白马耶?”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雋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稍倾,白绍:“敌动矣。” 时绍军为偃月之形,以麹义先登。而瓒军以严纲先登。瓒着素、银甲,语纲:“能胜之乎?”纲举刀云:“必也。”而忘其已颁军令,举刀为进。北军遂动。纲请罪,瓒不怪,曰:“气可用也。” 瓒军三万,纲前、瓒后,田楷于左,单经于右。果以“白马义从”为先,并五千骑护翼。麹义以八百楯军迎,高览弩三千张应。 颜良驰白绍:“步难当骑,请与文丑共将骑迎,以救麹义。”绍笑曰:“卿与文丑,合骑几何?”答:“三千余。”益笑曰:“敌骑不下万,纵横北鄙,乌丸胆落,卿以三千骑,何由破之?麹义别有胜道,卿毋复言,看令抄杀敌翼。”良诺诺而退。 瓒以长史关靖为参谋,靖初上阵,瓒以重甲皮裘裹之,属之曰:“卿其谨慎。捷报请先腹草。”靖观阵问:“绍使一千楯军出战,何意也?”瓒曰:“或有诈乎?可唤严纲缓图。” 时纲已与楯军遇,楯皆倒伏,纲纵骑蹈踏。郃以报绍,绍目别驾田丰,丰但摇首。少倾,楯军忽起,呼如霹雳,刀斫马足,纲军大乱。丰亦大呼,绍乃举槊为号。楯军直薄瓒阵,高览强弩杂发,良、丑麾骑夹击,沮授红旗挥动,步阵两万八千齐进,北军大溃。 瓒溃,才过界桥,报称单经扼桥而战,败势稍缓。瓒问计于靖,靖曰:“可弃桥而走,诱敌深入,而使公子将一军间道取袁绍首,胜可期也。”瓒然,遂目长子公孙续,续乃自请,将两千骑间行。 又报单经已败,严纲被禽,麹义排尸直进,瓒更北逃。 绍移阵荒村,背残墙而立,唤亲卫蒋义渠:“必使公孙匹马不回也,卿亦可往战矣。”义渠喜而麾军自去,田丰大惊:“则本部唯余百骑而已!”绍始觉,复笑曰:“瓒不能复来矣,卿何惧耶?”乃摘兜鍪为扇,曰:“日炎甚矣,吾待杀至薄落,取冷酒与诸君解暑。”言方毕,张郃大呼:“敌来矣!” 适公孙续将两千骑,往劫绍,丰捉绍袖,使匿墙后。绍顾左右军薄,自分必死,遂以兜鍪扑地,故作壮言:“大丈夫当前斗死,岂入墙间?况入墙间,可得活乎?”郃等张弩乱发,续不能前,遂走,报瓒谓未得遇绍。瓒仰天唏嘘:“此天亡吾,非战之过。” 北军多骑,南军多步,稍追不获乃止。是役也,绍得中原大势。
赤軍雪斎:
大家看到了,我写的不过是小说而已,甚至是搞笑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整句被萨苏引用,并且还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说出于《英雄传》。无怪于那位网友疑惑,三国志中只有《英雄记》,这《英雄传》是啥东东?
就此以讹传讹,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大戟士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古歌、百度去搜搜看,足以笑掉你的大牙。我算知道了,萨苏和马伯庸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会编造历史资料,只不过小马用来写小说,萨苏用来写知识性文章……
今日国内之网络不可言也,信夫!
......
原文连接:
楼主能否明确指出"大戟士"的出处?您对赤军的话有什么不同看法?
最近老萨走背字儿,是应该多质疑,一定要多质疑,记住一定要把俺那份一起质疑掉!
满塞!满塞!
再查查发言记录?
发表的当然都不会是史实研究之类。施耐庵综合宋元明笔记小说与话本而成《水浒》,罗贯中脱《三国志》而成《三国演义》,吴承恩以民间神话成《西游记》又何曾有人质疑过他们书中违反史实?
出处还是希望要有的,史书也好,演义小说也好,小时候听邻居二大妈三大爷胡吹的牛皮也好,哪怕出处是相声也成.
但千万别把出处也给"演义"了.
要是相声"歪批三国"来上这样几句:
甲:<<英雄传>>看过吗?
乙:没有.
甲:那就好办了......
观众是笑好呢还是哭好呢?
这个故事的出处到底是史实还是演义呢?
记得是小时候打老师那里听来的,但在写文章的时候如实这样讲太平淡无奇,赚不来顶贴和鲜花.怎么办?
好在这里是演义书场,俺打算"文学加工"一下,说是在某场合幸遇某科学界权威教授亲口给俺讲的这个故事.
只是俺怕"文学加工"上了隐,在其它版其它场合也时常犯隐,谬误流传呀.俺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