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巡河夜叉的回忆看“文革”末年的中国社会 -- 达雅
试想一下,那时候中国要无私援助很多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国内还要尽力去满足群众最低的温饱需求,有那么多偷懒白拿工资不干活的人,那么,物质财富是靠谁生产出来的?
那个时代有很多以厂为家的先进人物,物质财富是靠这些先进人物生产出来的。
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样,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每月有18-4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但是每天要上班,复习时间不能保障。当然象巡河这种工厂没活干的就不存在这种担忧了。上规模的工厂不少还专门派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或721大学教师开办补习班为本单位职工子女辅导
农民,下乡或还乡知青,不干活没钱。复习条件各地方不一样,有的大队(村)给开绿灯,放假。有的要求不得耽搁出工劳动
解放军考生,通过部队筛选审查推荐后方可参加考试,据遇见来自陆海空的军人同学称,部队组织集体复习,并派专人辅导。
但是,这可不是文革末年了。77年的高考,各省市自主出题,一般是在1977年的12月初,当时毛已经死了一年多,四人帮也被抓起来了。邓小平重新工作了,主抓科学教育。
尽管尚未正式开个开放,但自打1957年以来压抑在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心头的阴霾和令人窒息的气氛已经开始散去。
因此,称为“文革后时代”更为准确。
又,见到过乡镇和企业年轻干部参加当年高考的,但是没有遇到过市地级以上的政府或党委工作人员(公务员)考生。
或者是上海人在远方发功逼出来的.
或者请教公鲨也行
别屁股一坐嘴一张
你还说我?你张嘴就喷的还少吗。
你连这都看不出来
你怎么被保研的啊
哪个学校的啊
你知道还干吗问他为何不满意?
我哪个学校毕业关你鸟事?我也没学得成天
断章取义,满嘴乱喷。
中国每年死刑1万的证据找来了吗?
这还一个说10万的,你要不要?
应该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了吧,和家庭成分是不是还有关系
比如您的倒数第三段,让人挺无语的。
另外18块钱一个月可不是好生活,和现在1000块钱一个月不能比。这个不需要俺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