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间漫谈之梦的世界 -- wild007

共:💬163 🌺125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吱吱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哈哈,这下怎么办

先前不满三朵送花无效,想先取消了重送,就成这结果了,算不算BUG啊~~

家园 这个

罗马模式我费了太多口舌,前面铺垫的文章都这么多了,反复提也提累了。而且苏联的内容我应用起来太费力,所以细节还是留给“苏联专家”来仔细衡量吧。不过后面我会提中国的做法来对比一下苏联。

这个
家园 好,关键在于大家对苏联可能还是不够了解

咔咔

家园 苏联的问题,讲的少了
家园 【原创】外篇——苏联之路(一)

看来不把苏联模式讲清楚是不行了,那么就来好好看看苏联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吧。

如果说传统的陆权统治模式是金字塔的话,那么代表海权的罗马模式则更象是图钉。很多人会认为美国是纺锤型社会,但是显然那是谎言,纺锤型另一端那几乎覆盖全球的第三世界务工者构成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图钉底座。

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走的是农耕大帝国道路,但骨子里却依然以罗马继承者自居。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并在东罗马帝国覆亡后,把东正教的教廷接到了基辅。如果仔细看看东正教的教义,应该不难发现它其实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天主教强调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理,拥有完全的对于圣经的解释权,因此所有的主教都必须听命于教宗。而东正教认为,主教是基督活现的图像,所有的主教是平等的。这个分歧代表着什么意思呢,那其实就是说,天主教主张教皇成为基督世界的皇帝,而东正教则认为各地的主教都是国王,可以拥有对教廷的否决权。很显然,天主教将圣经的解释权彻底控制在教廷手中,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世俗政权的分歧来获取更大的权利。而东正教却正好反之,世俗政权可以利用东正教各主教间的矛盾进行分化,使得教会更好地为世俗政权服务。这样一对比,天主教廷就好比秦汉的皇室,东正教廷则相当于东周的皇室。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天主教治下,国家越来越小,东正教治下却有大量的大帝国。

时间前行到了二十世纪,由于马恩开创的共产主义思维,唤醒了平民对于平等理念的强烈追求,无论天主教东正教还是东方的儒释道,都在这场洪流中被冲得粉碎。但我们应该知道共产主义所推崇的绝对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就如同乌托邦和桃花源,在可见的未来几乎都不可能实现。所以整个世界开始回潮,最不平等的天主教世界最先复辟,美国和英国利用了这股潮流,对罗马模式进行改良,几乎抢走了对于世界的解释权(还不仅仅是圣经)。而这之后就轮到了苏联。

在列宁时代,苏联是一心一意奔着共产主义理念前进的,但随着苏联的日渐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来进行思考。到了斯大林时期,这种对于未来的思索已经形成一种巨大的压迫,共产主义已经不再是公认的未来,有关苏联将何去何从的探讨开始在顶层蔓延。为了杜绝这种对于共产主义目标的质疑,苏联人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清洗,但物极必反,很快斯大林就发现一切都将失去控制,不过二战的不期而至打断了这一进程。其实就算纳粹德国不进攻苏联,斯大林为了转移国内对未来的质疑也必然要踏上战争的道路,这一点恐怕毋庸置疑。现在很多人会对芬兰在二战前抗击苏军的“神话”推崇备至,但是有没有考虑过这背后原因呢?已经被党内清洗搞得焦头烂额的斯大林迫切需要一次对外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时又不能动用已经不被信任的有经验的军官们。1939年的苏芬战争实际上是苏联内部清洗与反清洗斗争的延伸,战争的结果是斯大林终于向军事集团妥协,这在二战中更为明显,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在朱可夫和斯大林手上将苏联社会带离了共产主义道路。

不过即便斯大林选择了将苏维埃共和国转向苏维埃帝国,但是其与罗马模式依然有着极大的区别,而传统的农耕大帝国的统治模式显然又不适用于机器时代,斯大林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喝水,土鳖抗铁牛~~

PS:本篇关于细节方面心里不是很有把握,甚至有可能会影响某些论断,所以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家园 【原创】外篇——苏联之路(二)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公平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离绝对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距离还是一直在放大的。在初始的经济体系论述中,我也列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偷抢的成本远低于勤劳致富,因此公平其实是个不稳态系统,越公平意味着付出的代价越多。

苏维埃政权在列宁时代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处处充满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家为了活命也罢,为了理想也罢,通通是“傻傻分不清楚”的(静静的顿河对那一时期的俄罗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但当苏维埃政权渐渐站稳脚跟,在强大的外地逼迫下拧成一体的各派人士自然也就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理想和现实终究会在激情退却后形成剧烈的碰撞。包括斯大林在内的绝大多数布尔什维克们都曾经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是随着思索的加深,身份和眼界的变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可操作性的共产主义无论如何也必须放在一边了,苏联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统治模式。

在东方,中国人早就发明了科举,这保证大量贫寒但卓越的年青人有一条上升通道,一位寒士的上位往往会提拔一群原本的下层平民(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东方在古代社会是相对最公平的社会形态,而且相比西方靠残酷竞争来延缓高层的腐化,东方的方式显然更高效且人性化。(实际上自汉以后,中国就不应该被称作封建社会,因为分封制基本不是主流了)

俄罗斯介于东西方文明之间,是实行封建制的而又统一的大帝国。这显然与它信奉东正教有很大的关系,东正教廷可以和天主教一样剥夺封建领主的教籍,但它又不象天主教那么强势,所以俄罗斯同时具备了某些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在斯大林时代时,虽然不一定情愿,但是文明的惯性也必然引导苏联人走回老路,当然他们并不屑于把老朽的东正教再抬出来招摇,有一尊更好的“神像”可以为之所用,那就是——共产主义。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国际开始频繁地派出“特派员”去“指导”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革命,所到之处一片腥风血雨。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特派员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获取胜利,而是要保证所接手的“革命力量”能够行使苏维埃的意志,甚至是斯大林的意志。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斯大林要建立“共产主义祖庭”,天下所有的共产主义运动,都必须统一到苏联人的旗下。当然很快,斯大林就发现此路不通,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还没有乐观到容纳窝里斗的时候,但是苏联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恢复沙皇俄国的道路(俄语沙皇的意思即为凯撒)。

共产主义运动将底层民智彻底开发,苏联人的基础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斯大林时代开始,苏联的教育水准一直就排在了世界数一数二的位置(美国与之相比差远了)。这已经可以保证苏联的精英出产率将高于美国,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别忘记,美英实为一体,再加上作为附从国的西欧,美国在基数上稍占优(美国的体制依然是限制底层民智的,这个后面会说),而且更要命的是美国在二战后几乎把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网罗殆尽,占了很大的先手。

不过随着苏联人口的迅速扩充,以及基础教育的持续加强,形势渐渐在扭转,到60年代初,苏联发射了载人飞船,苏联的国势也发展到顶点。但之后,苏联人却仿佛成了强弩之末,开始在竞争中屡屡吃亏,并最终在登月上一败涂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人在一片大好形势中后继乏力?且听下回分解。

关键词(Tags): #苏联(嘉英)
家园 列宁可是和孙大炮有一比, 回国革命+抓到篮里都是菜

当然列宁的理论水平,孙文只能望其项背,提鞋都够不上。GCD为革命向帝国主义妥协都有传承. 列宁可以签布列斯特和约,割地赔款;比二十一条卖国多了. 不过九个月后, 德国就发生革命,德皇垮台了, 到时再来个废除条约. 输出革命赖账,赖得空前绝后. 列宁也成了成功利用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和历史必然性为革命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的伟大领袖. 斯大林倒是能在希特勒面前挺住, 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 斯大林继承列宁,只能说是莫名其妙. 他们两个行事风格完全相反,按说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家伙. 列宁这种机会主义者活着是绝对会被斯大林整肃掉的. 反正当初七个人的苏共政治局委员很快就剩斯大林一个. 只能说斯大林这种大刀阔斧劈人的蛮人风格更适合俄国这种气候,当然整个共产运动也是被他带歪的.

家园 【原创】外篇——苏联之路(三)

苏联人基础教育扎实,使得人才的产生形成一个完美的金字塔,在此基础上,斯大林又设计了一套非常契合的体制,将各种人才分门别类地指派到特定的岗位上。在今天,我们称这套体制架构为社会主义。

在产业革命发生后,人类社会已经开始从物资匮乏向物资富余过渡了。而二战后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这一特征显得更为明显。于是,只要尽可能多地把资源集中到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上,那么持续提高的生产力就可以把人类社会带上良性发展轨道。无论是西方自古以来来的压抑人口还是东方周期律的定期大幅消减人口,都可以在这一问题上得到统一,人类社会的未来显然将要改写。因此,苏联人确信自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他们把“低阶的工作”都指派给那些智力水准不高的人群(表现为学习差),而智力水平足够的人群则尽可能地投入科研领域。

不过,我们当然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这套社会主义体制将人群人为地进行了划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泾渭分明,社会明显地分为两个阶层。在初始阶段,由于科技人才的全心投入,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体力劳动阶层并没有多少怨言,相反还非常乐意于接受这种划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遭遇瓶颈,投入也越来越大,这就给体力劳动者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负担。同时由于从事体力劳动行业的人都是在智力测试上淘汰下去的人群,创新能力极其低下,所以指望底层的劳动生产率自发提升几乎是不用指望的事情。这样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阶层的矛盾开始慢慢显现,而此时,更致命的问题出现了。

苏联人在斯大林时代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大清洗,虽然一度打破了自古以来东正教治下貌合神离的俄罗斯痼疾(其实也是农耕社会的痼疾),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加强,但是历史惯性还是使得斯大林的努力大部分付诸东流。当后面几任俄罗斯领导人都纷纷选择和斯大林划清界限,苏联又开始退回类似于东周统治的那种状态。大量地方上的强权人物进驻中央,使得俄罗斯的政策开始分崩离析,各加盟共和国都开始极力为自己的利益争夺,所以苏联越到后来,统治阶层的平均年龄越大,因为只有这些“万金油”人士才能镇住下面一片的争吵声。

政治和地域的分歧使得科研领域的浪费越来越大,后任开始肆无忌惮地推翻前任的项目,来为自己的政治利益谋求更多的基础,科研工作者在这种旷日持久而又摸不清方向的政治游戏中渐渐失去了进取心,开始消极怠工,甚至干脆分化,大量卓越人士转而投向政治领域。于是当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逝世后,苏联航天事业顷刻间下降几个档次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因此当里根使出一招星球大战计划的时候,苏联内部几乎已经快咬成一团的政治派别们就好比看见了一根诱人的狗骨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和美国人的太空竞赛中,而不管那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这种饮鸩止渴持续内耗的局面,终于在三年死三任最高“万金油”的情况下走到了终点。很多人会对戈尔巴乔夫的农业政绩嗤之以鼻,但是那的确怪不到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底层那近乎窒息的压抑气氛下(因为成分限死,对未来无希冀,能力又的确低下),恐怕神仙也难为这无米之炊。所以苏共中央都很理解戈氏,而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么终结政治内斗,要么把人才引(指派)向底层,而这必然都需要更大的权利。但是可惜权利向来不可能完全是由别人赋予的,中国古代的皇帝还一不小心就被架空,而戈氏本身又怕死又不敢承但责任,这几乎就注定了苏联的覆灭。

苏联的问题到此为止吧,这几天翻资料也翻得够呛,还是谈美国有趣,呵呵。

PS:戈氏大部分时候其实是牵线木偶,后面有真正的操盘者在掌控着一切,不过,由于操盘者不止一人,且各怀心事,才被叶利钦各个击破一举翻盘。这里面应该会有极精彩的文章,不过我目前还没有看到。

家园 网上有篇小说

重生寡头1991,里面对苏联解体时期有很详细的描写。本人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这篇小说成色到底如何,但是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

家园 苏联科技的衰落

战后苏联科技的衰落有很大原因是很二战后他所获的的德国和欧洲高技术的没落有关。苏联科技的发展史和那一批德国专家有关,看看时间就知道了。

家园 【原创】美国的兴衰(六)

外篇苏联的结尾没有结好,还是没有说明苏联和罗马架构的关系,只好留待在总结篇里有关中美苏三者统治架构的对比来仔细说明了。

与苏联的基础教育相比,美国的基础教育几乎可以用杯具来形容。前些年中国人还很是迷恋过所谓的“素质教育”,把美国人崇尚天性的教育方式夸成一朵奇葩,但是随着出国人员越来越多,接触日广,美国基础教育的“皇帝的新衣”终究是包不住火了。当中国随便一个资质平平,学习也不见得有多棒的学生一出国立刻成了香馍馍,我们终于可以对这个号称产生“一天才九笨蛋”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刻的质疑了。不过实际上,美国的这种教育体制,是和其统治架构有着极高的契合度的,它可不象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一切还得从机器社会的特质说起,机器社会是物质生活富余的社会,虽然离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大体上,机器社会已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衣食无忧。看看这世界的工业化国家,或许去跳楼的很多,但是有多少是因为快要饿死而活不下去的呢(乞丐现在也变味了吧)?这一点对比一下古代中国文献中多如牛毛一般的饥荒记录自然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真的不是嘴巴上说说的,而且也完全谈不上温情。当然西方人对饥荒的记录不那么热衷,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他们对于“双足羊”的生死向来不太重视,更别提在宝贵的史料中涉及一二了。

由于机器社会需要一定的知识架构来应对基础的生产,使得西方社会被迫放弃了自古以来对于下层民智的控制,英国人曾经试图阻挡底层民智的觉醒,结果大革命频繁爆发,最后不得不妥协。而到了美利坚时代,美国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一开始几乎就不存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涌入的各种技术人才自发地为美国填补了各项空白,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砸就砸了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美国人依然不用太为教育操心,因为他是“移民”的社会。

想象一个场景,美国的移民局对着世界大喊:“天堂美国A部门缺工X名,B部门缺工Y名……名额有限,欲往从速!”于是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们不仅挤破了脑袋抢那几张表格,所有费用还都自掏腰包,这是多么“热血而诱惑”的场景啊。有着这么可以随时随地取得需要的人才的方法,何必还要费力不讨好去自己培养?所以美国其实并不需要基础教育,而实际上美国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也相当的低,甚至你说是零投入也不会差太远。前段时间有河友在说美国小学教育呆板的问题,可能还要投诉,要我说,接待投诉的教育官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这样的:“抱歉,我们美国没有基础教育部,我们的基础教育归移民局管。”当中国政府到美国去开孔子学院的时候,为什么会显得异常顺利?因为你中国政府出钱出人来帮我们美国来办基础教育,我哪有不欢迎的道理,更何况临了我还可以一纸诉状说你文化侵略,再赔一大笔钱给我,多好的买卖啊。当然这个问题没这么简单,后面还有的谈,不过对于那些千辛万苦把孩子从小送到美国去“培养”的人,我可就真没啥说的了。

不过美国的吸引力并非与生俱来,而且天上掉下的馅饼也总有不靠谱的时候,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差点青黄不接。二战后的婴儿潮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上升力,但同时也使得美国在基础教育上的薄弱面暴露得异常明显。“垮掉的一代”是这一时期出生的美国人的通称,不过聪明的美国人并没有在这一不利局面下垮台,他们甚至营造了自己的模式。

罗马模式强调精英的作用,但实际上罗马模式下的精英向来不多,这从罗马公民,基督教廷,英国议院以及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阶层身上找到足够的例证。决策精英稀少的坏处是帝国政策投机性过强,好处是变革的阻力相对较小。因此里根才能有效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虽然这一计划本身有苏联内部的因素,但是这么大的骗局,在非罗马模式的国家里,基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实在不太“稳”,必然招致剧烈的反抗,甚至“里通外国”除掉政敌都会变成常态。而美国历史上,这个“骗局”还不算最牛的,“美国梦”就比它牛得多,也奠定了美国今天的基础。当然,把美国梦视作骗局对于很多人来说必然是极力反对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基本放弃了自己的基础教育,而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引进人才上,你能说这与骗局离得有多远吗?

在美国人被垮掉的一代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科技转向民用,军事科技开发延后,主要进行民间科技开发,尤其是“生活科技”的研发,各种广播,爵士乐,乡村乐,电影电视等等等等,这些一直被东方视作“奇技淫巧”的东西又一次上了主流,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一个目的:使美国成为欢乐的海洋,人间的天堂。这样再来看美国登月的“伟大胜利”,背后的意味可就不那么单纯了,无论真假(个人倾向认为为假),登月都给了美国一针强心针,让他挺过了与苏联在军事力量对比逆转的极端不利局面。而这之后的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也是美国几乎无可选择的选择。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美国的世纪大骗局赢了,他赢得了最重要的一环:人才。当苏联人还在为自己培养的人才陷入内斗而苦恼的时候,美国人已经轻巧地转了个身,继续吃起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过随后的发展却也充满了戏剧性,且听下回分解吧。

家园 人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美国的移民政策,卡合法高科技移民不卡非法移民

随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慢慢持平,越来越多在美国拿全额博士奖学金的国际学生选择回国,呵呵

家园 美国的人才战略非常不简单,即便在今天依然高效

实际上卡“高科技移民”不卡偷渡者是非常聪明的政策。高科技人才很容易过剩,且一旦找不准位置就会严重影响一个团队,前苏联的弊端也就在这上面,无节制培养某一方面人才,结果人才过剩,不搞政治斗争才怪,美国人虽然不劳而获令人鄙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招非常有效。即便今天中国吸力变强,人才回流加速,但总体上,美国的人才架构依然比较完善,并不缺人,也不愁没人来顶替。

而有限放开非法移民也有着背后的目的,前苏联的底层死气沉沉,曾经有个例子,中国人去俄罗斯种土豆,把土豆切开,一个芽一个坑,俄国人死活不让,认为土豆和人一样,切开了怎么可能活,即便后来都成活了,依然成天蹲在田边想不通地想。显然,苏联那种把聪明人都划走,笨人都留下种田的方法缺陷非常显著,而美国人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因为能不被抓住遣返的必然是聪明人,而这些聪明人注定只能生活在美国的底层。

美国的移民政策保证了美国上下两线都有足够的聪明人。所以移民局的确是美国最NB的局之一。只是再完美的体制也会有缺陷,美国的致命弱点不在教育体制和移民政策上,不过这里暂不剧透了,后面自然会说到,呵呵。

家园 期待下文

美国着实给中国培养了不少人才

当然中国人才也为美国贡献良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