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 忘情
在“人命贵还是炮弹贵”这个问题上,答案并不总是前者...
但凡能用炮弹解决的目标,前线指挥员当然要尽量节约兵力... 问题是你得有足够的财力,来负担这种“炮弹开路”的打法... 一发炮弹打出去,几个农民一年的收成没了;炮连来一次急促射,一个县一年的产量光了... 农业国造两发炮弹容易嘛...
财不大气不粗,没法敞开造... 那会儿有人,没钱,所以才会针对不同目标规定弹药使用的上限...
不得不承认,这里列举的大部分损失都属于保养不当 + 蛮干,战斗激烈并不能作为挡箭牌...
这也算是为炮兵正规化建设所付的学费吧...
部队火炮弹药较充足,产生了片面依靠炮兵的思想,有一些目标上消耗炮弹过多,而效果却并不很理想。当年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但如此打法,咱们的财力也吃不消,因此志愿军总部不得不对此倾向加以限制。
谢谢说明
以前是被苏联老大哥粗暴野蛮的打法逼出来的
现在是被米国空中优势逼出来的
据说TG现在炮火能力在地球上是数一数二的
也没办法谁叫TG的陆航弱,只能靠炮兵打天下
所以TG的炮兵把从几公里到400公里范围的火力支援全包了
基本把前线+纵深的火力支援全包了
将来米国和TG对抗的时候,米国飞行员做战时的习惯就是保留副油箱,不然400公里内找不到合适降落的机场.
你不是有翅膀吗,飞啊。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二)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三)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四)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五)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六)
忘情:【原创】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七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八)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九)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一
忘情:【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二
二、对各种弹药的反映
捷造7.92毫米子弹900发一箱,体积、重量适中,但包装极不利于防潮,不利于在朝鲜这种环境下长期保管。
英造7.92毫米子弹2000发一箱,装卸时很费力。
苏制步机枪弹、苏制冲锋枪弹、苏制高射机枪弹药箱内的铁箱完全一样,包装易于防潮,但如果开箱运输,不易识别弹种。
加重手榴弹、爆破筒、反坦克手榴弹在阵地防御中最为有效。一枚反坦克手榴弹或一根爆破筒均能杀伤敌一个排的兵力和解决一个地堡。普通手榴弹当地面打成浮土后,在浮土内爆炸,弹片很少炸出来,作用很小。不过铁盖的手榴弹、加重手榴弹的盖太紧不便于使用。
60毫米迫击炮长弹威力胜过山炮炮弹,最适合阵地防御时打密集队形冲锋的敌人。但是60毫米炮口径较老,迫击炮弹只能加六个药包,射程600米左右,再加药包则易将炮架震断。
82毫米迫击炮弹的消耗最大,打敌人散兵死角最为有效。在几种82毫米迫击炮弹中以“82毫米迫炮弹三发全装引信底火药包D.31,1951、11”为标记的炮弹最好,使用方便,射程远。以“☆弹82MM-1951.9”为标记的82毫米迫击炮弹质量最不好,射程也很近。在1951年1月之前,运到朝鲜战场的81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大多是从华北军区调来。由于华北军区在解放战争年代军工生产条件不好,所产的这些迫击炮弹质量很差。1949年底以前造的均为检修品,1950年造的引信也不甚好,加之保管不力,导致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部队对华北造迫击炮弹反应很大。从1951年起中央军委停止从华北军区库存中调拨这种弹药,主要调拨东北31、33、43PCA及华东等兵工厂1948年至1950年的产品。华东厂造的82毫米迫击炮弹的83克黄色发射管底火发射药长,不能安入弹体尾管内。各厂产品普遍存在迫击炮弹的假引信不易取下的毛病。迫弹弹尾管丝扣内,因涂漆过多,不利安置底火。如PCA厂的81毫米迫击炮弹等,尤以华东厂造的54克红色发射管,丝扣根本不合。
部队反映57毫米战防炮的钢心穿甲弹配备数量不足。37毫米高炮穿甲弹基本无用,要求多配发榴弹。
喀秋莎火箭炮弹每箱2发,感到太重。该弹的引信每箱装的太多,破箱后不好保存。
122毫米榴炮弹铁壳用3、4号装药,即发生贴壳现象。国内自制的美式105毫米榴弹发射药烟太大,容易暴露炮位。
针对一线部队反映国产弹药规格不一致,射击很不好掌握距离,战士一般都缺乏信心的问题,总后勤部军械部专门组成调研组赴朝鲜了解情况,在提交给中央军委的调研报告称:弹药质量尚好,其中枪弹、手榴弹多系新品(1948年至1950年出厂),前膛弹(60、81、82、120)多系,后装弹亦多为东北53、42、90、辽东、大连等厂改装或修理,大部分质量亦好。美造及苏造各种弹药无问题,但由于保管条件及弹药出厂质量(如军复94山炮弹头为日本制造,现在几乎10年)等因,个别弹药质量有问题。如:
1.一分部二库(即三登松街库)之军复94、75山炮弹,检查264发(88箱,每箱3发),弹丸208发堪用,16发因弹口塞取不下来待修,22发因引信口铜板起铜绿,弹丸装药变质报废。不过该弹88个药筒,只有一个受潮报废,引信底火均好。
2.四分部仲岩分库有150箱60炮弹,因底火、引信受潮药包变质。
3.一分部松街库日造91式105榴弹药筒受潮质量低(80个中,20个受潮,一个因发射药变质报废)。
4.日式山野炮弹(41山、94山、38野、90野等)三弹一壳、二弹一壳(我军山炮主要是夜间使用),引火药包安装困难,不适合前方需要。
5.弹带纸多系凡士林,天冷时硬化不易取下
6.弹药一般外包装尚好(如枪弹多系500发一箱,内衬铁片。前膛弹之引信、雷管、药包等都放在铁盒内。后膛炮弹如38野、41山、仿美105榴弹包装亦好),但防潮力差。
7.82弹和60弹最好都D.31厂式样包装,将引信底火全装好。不然,前沿背运时,开箱背铁箱装药袋,易将引信底火丢失。
8.反坦克手榴弹、82、60弹,每箱应有一个备份雷管底火,以免丢失一个雷管,就有一颗反坦克手榴弹失效。
9.爆破筒现为两节一个引信,不够用,应为每节一个。
这些问题,有一些确实是弹药本身质量存在问题,有一些则是部队在贮存保管中工作不力造成的。前方和后方针对以上问题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1951年下半年,送到一线部队手中的弹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1951年底的统计发现,对前运弹药质量还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特别是有一个时期,从各区调去的旧存械弹,经常发现包装不好,质量变坏的情况。同时新生产的弹药也不断发生问题(如60弹、82弹在山地20%~30%不炸,山炮弹引信不良而炸膛。
1951年下半年,部队反映火炮膛炸毁事故明显增多。东北军区针对前线部队的反映,派专人检查,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停止使用日造88式短延期引信及复装的改瞬发引信。
2.对华东检修日式后膛弹、日式原装炮弹与蒋造及复装的日式炮弹,其配用之88式短延期引信应停止使用。其弹体须有专人鉴别可用与否。
3.用724厂新制造的88式瞬发引信更换现有的88式短延期改瞬发引信,首先更换射程较远威力较大的东北造炮弹。
4.部队如用东北造的后膛弹,必须配东北附发的引信及药筒、药包、底火。不可与旧日式及其他地区改造的引信与炮弹混用。
5.部队应注意不要追求超过最大射程,额外增加药包射击。火炮发射后须及时擦炮,防止砂石侵入炮膛。连续射击炮身过热时,禁止用冷水泼炮管,以免变形或裂缝。各种弹药或同式不同地区整修的弹药及引信避免混用。引信射击前已拔去保险销,事后不用者应立即作废,如重新插入则无法保证性能。
从1952年起,后勤部门对前运弹药都经过详细的检查,保证了前送质量。其中当年1月,从华北军区运来美式105毫米榴弹130发,其中待修55发,占42%。41山炮弹2214发,待修601发,占26%。5月份运来41山榴霰弹565发,待修521发,占92%。中南军区5月运来41山发烟弹434发,待修74发,占17%;41山榴霰弹435发,待修427发,占98%。华东军区1月份运来107化学迫击炮弹55000发,全部待修;5、6月份运来美12.7毫米高机弹699000发,待修639068发,占91%。
1953年,志愿军坦克部队进行了一次弹药质量鉴定工作。由于弹药出厂时间迟早不等,最早是1939年出厂,因而质量有好有坏。鉴定出37毫米以上口径弹药中堪用品为36993发,全合乎标准且可长期存放。接近失效品9276发,此类不宜长期保管,可立即使用。待修品692发,废品297发。鉴定中根据炮弹种类、性能,调整了240发已报废(或待修)的炮弹转为堪用,节省了国家财力。鉴定前,部队普遍存在对炮弹的喜新厌旧思想,因为怕旧弹既影响射击,又易于发生危险。鉴定后确定了质量,对可疑炮弹当场试验,效果良好,打破了部队顾忌,树立了打旧存新的思想。
抗美援朝是我军参加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与世界强国第一次面对面碰撞,经过全国军民充分动员,共同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洗刷了百年国耻。这场战争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这场战争打破了许多我军以往的经验,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什么才是现代化战争,意识到现代后勤和工业化对战争样式和进程的影响。在全国刚刚解放,面对的是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在举国上下的倾力支持下,在志愿军后勤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我们采用各种办法,终于基本满足了对前线的武器弹药的供应,为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到战争结束时,基本实现了志愿军部队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并将志愿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极为深远。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资料选辑》
《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战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
《洪学智回忆录》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二)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三)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四)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五)
- 【原创】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七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六)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九)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一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十二
- 【原创】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八)
能在国家百废待兴中,在没有制空权,在没有有效的后勤支援下,能与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打成现在这样的局面,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国家的尊严是靠实力打出来了,而不是靠嘴说出来了,更不是靠乞讨来的。
百度百科:
AK-47 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
以前看过资料:AK-47当时严格保密,连打靶过后,都要回收弹壳,防止泄密。
46年大批装备的SKS
比较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