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泽东的情诗逸事 -- 非闲人

共:💬168 🌺1671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毛泽东的情诗逸事

毛泽东的情诗逸事

主席诗词可谓家传户喻,上过学的国人都能念几句。大家对诗词感兴趣,对诗词背后的故事人物也感兴趣,哪里有热闹哪里自然聚集历史真相党。那些偏激派的历史真相党给出的说法,比如说“毛泽东诗词根本不是他所作,是他的秘书代笔”,由于太过于匪夷所思,市场基本为零,但另有些历史真相党却是混得风生水起,俨然成为网络上的主流认识。究其原因,不过是历史真相党充分满足了民众八卦好奇心,相比之下,简短而语焉不详的官版说明太过于平淡无味。

我无意向历史真相党学习,能力所限也实在吹不出花来,只好老实地说几件逸事,再加点自己小小的认识。

(一)《虞美人·枕上》为何“不好”?

主席曾谈到自己读词的兴趣,云“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主席创作的诗词,与他的读词兴趣相近,也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世人爱读主席的诗词,也是爱他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纵然逆境之中,仍然绝少颓靡之作。虽然说主席的诗词是“不废婉约”,其实婉约之作屈指可数,真正算来,或者只有《虞美人·枕上》一首。

《虞美人·枕上》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婉约之作与平时主席的诗词风格大相径庭,是1921年写给杨开慧的,时年28岁。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曾听她提过此词,1957年写信向毛索词,毛回信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 ,另作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相赠。主席嘴上说着“不好”,其实私下还是把这词写了出来,连带《贺新郎》的抄正稿一同交给卫士张仙朋,嘱他好好保存。这首写于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直至1994年才由《人民日报》正式公开发表,此时时间已经流逝73年。

《虞美人·枕上》为何“不好”呢?这个“不好”恐怕不在于词句的稚嫩,而在于此时身份的不适宜以及有些感情有些事,他想独自留存,一如长子毛岸英牺牲后,他悄悄保留爱子的衣物,一藏便是20多年。

主席是个感情丰富,个性奔放的人,但在党走向胜利的胜利,在他一步步走上神坛时,那些属于凡人的个人感情却不得不尽力收敛起来。

就是这么一首杨开慧看过,李淑一都知道的词上,历史真相党开始兴风作浪,始作俑者就是:彭明道。他看以详细周密的“考据”(其实说是“揣测”更准确)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虞美人·枕上》是写给毛的第一任妻子罗氏的。

这个结论实在叫人哑然。彭不是没读过《西行漫记》,书中毛自述对罗氏的感情,基本就是三个字“没感情”,罗氏卒于1910年,毛十年后还怀念她,还把怀念她的诗给妻子杨开慧看,这也合符常理?或者彭应该去看看杨开慧的手稿,看看她是怎么一个要求感情专一,“不完全则宁无”的女子。

其实从诗词处是很能看出三位妻子在毛心中的地位,不说罗氏,就是贺子珍在毛身边相伴十年,也没有得一词相赠,而江青凭着一张照片得了一首七绝诗。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另有说《卜算子·咏梅》也是送江青的,从劝戒的口吻来看,的确非常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由于彭的说法违背常理甚多,因此没能得以大范围流传,但他的另一个“历史真相结论”却是相当的成功,那就是《贺新郎·别友》究竟是送给谁的。

关键词(Tags): #毛主席诗词(大圆)#毛泽东(北府刘牢之)#诗词(北府刘牢之)通宝推:玉垒关2,ifuleu,子玉,踢细胞,花错,雪里蕻,SleepingBeauty,Thresho,起于青萍之末,天涯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家园 这李淑一也是的,

那时候毛岸英牺牲也没几年,提杨开慧,老毛岂不伤心。也就是她“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地位,换其他人,哼哼。

家园 关于长子,其实刘思齐才是更大的刺激……

对着她,主席还要强颜欢笑,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的也不少,所以后期江青才会没收了她的通行证,不让她再见主席。

《蝶恋花·答李淑一》背后还有点故事。

家园 呵呵,陶斯咏要出场了。
家园 呵,读毛的诗词都能读到这境界
家园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刘思齐,瞒了那么久?
家园 主要是怕刘思齐经受不起这个打击。

毛岸英去朝鲜的时候,她刚刚做了个手术。三年后知道丈夫的死讯精神还是大受打击,之后12年不肯再婚,直到得到主席的允许去朝鲜扫墓。

扫完墓她又大病一场,从火车下来直接就送医院了。这场病真正是九死一生,拖了半年,主席很内疚。

不是每个人都像主席那样坚强,何况是像刘思齐那样正充满未来生活憧憬的小姑娘。主席为别人着想了,自己就受苦了。

家园 标题党写这么长?

花了再看

家园 那天看马社香的书

<<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才知道刘思齐也是在新疆坐过牢的,还有邵华,小小年纪就受了不少苦.

结果岸英还出了事,打击太大了,苦命人啊.

家园 【原创】二,《贺新郎·别友》究竟是送给谁的?

对于这个问题,官方的回答很明确: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但如今你在网上问这词是写给谁的,可能十有五六个会毫不犹豫地答:写给陶斯咏的。这个功劳估计要感激彭明道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是赠给谁的?”他从“别友”的题目到写作时间再到内容感情考证此词根本不是写给杨开慧,而是写给毛的初恋情人陶斯咏的,如今真是个谬种流传,贻害无穷。

说到底,很多人对八卦的热爱远在事实之上。婚外恋,和才女+美女的感情纠葛更吸引眼球,顺便还能在毛身上再抹黑一两把。

延安的《贺新凉》

这首词对主席来说,实有特殊的意义,初作于1923年,抄正于1973年,时间跨越半个世纪,风华正茂的30岁青年早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80岁老人。现说有6份手迹,其中一份可以见到的手迹是1937年书于延安,被丁玲讨去。有人据此又说这词是送给丁玲的,真正大误了。毛与丁玲谈话的时候,习惯边说边写,因此丁玲拿到的珍贵手稿并不只《贺新郎》一件。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回忆说:“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

毛手书此词,跟当时外国记者的采访有关,那就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她在《中国的战歌》中记述:“有时他(毛泽东)引述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或者背诵他自己的诗词。有一首是怀念他第一个妻子的。她由于是他的妻子已经被国民党杀害。”史沫特莱听到的应该就是1937年版本的《贺新郎》,这个版本与后来的差别较大。

史沫特莱、丁玲、吴光伟(史沫特莱的翻译莉莉吴)延安掀起了一阵旋风,闹出了一场偌大的风波,直接导致贺子珍出走延安。这个事,至今还被八卦人士津津乐道,不过他们大多只看到莉莉吴,看不到《贺新郎》的身影。

为何是“别友”不是“别妻”

在1937年丁玲保存的手稿中,并没有“别友”一名,《贺新郎》为《贺新凉》。1961年,毛将《虞美人·枕上》并《贺新郎》的抄正稿一同交给卫士张仙朋,此时才加上了一个标题《别友》。1973年最后修定后,由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199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注的《毛泽东诗词集》将此词列为开篇之作,并在第一条注文中明确写道:“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题目取“别友”不是“别妻”,其实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江青。1961年,毛的妻子是江青,以“别妻”为题的话,江青看了作何所想?主席的三任妻子性格各有不同,但都非常刚烈,对感情的要求也很高,贺子珍不说,疑心一起直接对丈夫暴力相向(人家是有名的双枪女将,主席本质上还是动口不动手的书生一枚),看似柔弱的杨开慧发现丈夫另有一段感情瞒着她时,也是不依不挠大闹了一场,直至丈夫发誓没任何逾越之举才肯原谅。所以我常想毛与贺的成亲确然是有政治婚姻迫不得已的一面,但倘若开慧不死知晓这事,一声不发转身而去断绝关系终身不再见毛的可能性相当的高。“不完全则宁无”,你有你的天性,我有我接受的限度,这是开慧的原则。

到江青,姑且当《蝶恋花·答李淑一》闹的一场纯属子虚乌有吧,《贺新郎》别的不说,光一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江青见了多半心里便留了根刺,细心的毛不会不察。1961年他特意标上“别友”两字,算是种掩护。但没想正是“别友”这两字,招来了现在的一些误解。

彭明道通过《虞美人·枕上》扯出了毛默默无闻的元配罗氏,又通过《贺新郎·别友》扯出了鲜为人知的初恋情人陶斯咏,其实他不是释疑,是来说八卦的吧。没人否认陶小姐曾经和毛有过一段恋情,而且这段恋情杨开慧可能知晓并因此导致二人的争执,但要说就是这位女子让毛怀念了半个世纪,一首词从1923年改到1973年,她有这么重的份量吗?

目前《贺新郎·别友》能看到的有三个版本,虽然改动很大,但有些词句一直保留着,如“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版本一:(1937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

版本二: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巳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版本三: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满怀酸楚。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诗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其实稍为对这首词的背景多点了解,就会发现彭明道所谓的考证根本立不足脚,比如说“东门路”在哪?“横塘”在何?“知误会前番诗句”指的什么?杨开慧的字是什么?导致的结果就是:知根底的觉得不值一驳,一无所知的就成功被忽悠了。

东门路:长沙城东小吴门外的路。

横塘:清水塘,此言实是一语双关。“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借指女子的居所,而清水塘恰好又是个横塘。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不管是“重比翼,和云翥”,还是“山欲堕,云横翥”,其实还是一语双关。这个“云”指的是杨开慧。

知误会前番诗句:“菟丝”一词闯的祸。毛为革命四处奔波,和妻子离多聚少,杨想跟随身边,毛不允,写了元缜的诗《菟丝》相赠,诗云:“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看了大怒,夫妻之间起了误会。《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就写道:毛泽东在这首诗词旁(指《贺新郎·别友》)附上了“我们最近的通信中有些误会”。

彭明道说杨开慧可能根本没看到这词,其实是错的,因为此词写于1923年底,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诗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样的佳词慰解,这个误会很快解开,毛在上海病倒之后杨开慧携老带幼赶来照顾,之后开慧便一直陪伴在毛的身边,回长沙去广州,直到国共合作破裂。但杨开慧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贺新郎》,那就真成了一个谜。

……这个故事说得太长了,呆会再补完。

通宝推:almond,双石,子玉,雪里蕻,积吉,老老狐狸,非真,起于青萍之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只要读过《别友》,真会有人认为是写给陶斯咏的吗?

那他一定会以为《沁园春。雪》是胡乔木写的。。。

哈哈哈哈。。。。。人一失掉了判断真可怕

另问非闲兄,三个版本的《别友》是从哪淘浣出来的?

家园 那么1923年这个时间对么?

有人是从时间上分析,1923年底那段时间,毛和杨不可能有在长沙附近分别的情景啊。是否有可能这个写作时间是后来毛记错了呢?

家园 这个时间是主席给的,至于地点问题,那是被忽悠啦

首先是以为板仓和清水塘差了十万八千里,杨开慧在板仓产子就没办法回长沙送别。其实板仓好清水塘好,都在长沙地区。板仓离着长沙市区也就50公里,杨开慧11月在板仓产子,一个月后回清水塘,12月底送毛去上海,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又是那个彭明道干的好事,故意误导,其他人不了解长沙的地理也就罢,他一个湖南长沙人也不知道吗?况且彭的考证中有个非常好笑的假设前提,就是杨开慧生完孩子呆在板仓不会动。

另有证据表明,彭明道的臆测可能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有明确信息指毛岸青是192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美国教会医院湘雅医院,按这种说法,连那五十公里都不用赶,生完孩子回清水塘坐月子了。

顺便说一下那个诗词版本的问题。这三个版本的诗词是根据主席的手迹抄录的,都有正式的发表处,目前我只收集到一个网络版本,有点遗憾。

家园 【原创】《贺新郎·别友》补一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稍稍说一下陶斯咏,很多人知道她的存在是通过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大概的印象是:富家小姐,周南学生,新民会员,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大美女,和毛有过一段恋情,因家庭反对而告终,后终生未嫁,英年早逝。丁玲算是她的学生,因为这层关系,便有人认定《贺新郎·别友》果然就是写给陶斯咏,但可惜的是丁玲的回忆中,始终没有说到毛提起过陶斯咏。

真实的陶斯咏恐怕与传说中显赫名声有着相当的距离,首先她并非什么“周南三杰”,其次也没什么“长江以南第一才女”的美称,未见任何诗词文章传世。如果信“八卦公”彭明道的考证,那就更破坏形象,比如说“曾结婚丧夫,和毛分手之后明恋有妇之夫,与人同居,未婚怀孕而亡”……果然就是八卦,不过查找《匡互生传》,还真找到了彭明道八卦的这一段。

陶斯咏投奔上海匡互生

附记:匡传即印刷前,上海书店出版社责编余先生来电说,匡互生次女达人意见,怕惹麻烦,抽出此章。唉!中国写文著书,竟有如许顾忌;可作者的思路呢?故存原稿,以重历史。

赵海洲 2001.10.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dce2d0100hg48.html

不过毛既然喜欢过她,肯定有她吸引人的地方。就老人们的回忆来看,论美貌,她应在出身书香之家的杨开慧之上,但说到才华,可能远不及开慧。被称为诗人的主席17岁时留下的两首诗,一首《咏蛙》,一首《赠父诗》,均是改前人的诗而成。16岁的杨开慧又写了什么诗呢?

高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 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

月夜幽思永,楼台入幕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这首诗是赠给李一纯,她是杨开慧的好友兼嫂子,不但婚史相当BH,而且是婚变一次嫁一个妹子。她在毛杨两人确定关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牵桥搭线的作用。原因是虽然毛热烈地追求杨开慧,但是两人的个性都十分骄傲,杨不肯轻易表露自己的爱意,让毛有了其他的想法。回湘之后,毛有众多追求者,还有一位初恋情人陶斯咏。李一纯便直接去向毛泽东挑明杨开慧的心思。毛泽东则说心爱的人只有“霞姑”,两人终成好事。这些心路历程都记在杨开慧自述的手稿里。所以,毛杨为陶而起的争吵当在1920年,1923年的误会是来自《菟丝》一诗。

李一纯的婚史

  第一任丈夫:杨开智(杨开慧之兄)

  第二任丈夫:李立三(1923年初组建家庭)

  第三任丈夫:蔡和森(1926年底结婚)

杨开慧好赋诗作词,也作文章,但留存不多。1982年修缮板仓故居时,从墙壁中发现了一批手稿。手稿中共有完整的材料7篇:(1)《从六岁到二十八岁》(自传体散文,写于1929年6月20日);(2)《偶感》(五言诗,写于1928年10月);(3)《给一弟的信》(没有发去,写于1929年3月);(4)《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文,预备寄《京报》莫愁的,没有寄去);(5)《女权高于男权?》(文,预备寄莫愁的,没有寄去);(6)《寄一弟》(新体诗,没有发去,写于1929年农历4月初8日);(7)《寄一弟》(信)。此外,另有一篇《寄爱》(没有发去,缺文)。整个手稿的写作时间为1928年农历10月约至1929年农历6月。

那首《偶感》已然残缺,但还可以感受到杨开慧的思念和才情。

1928年

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

沪有一纯姊,思伊展我怀。

能识我衷肠,能别我贤愚。

……

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

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20年,杨开慧入团,1921年入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而陶斯咏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1921年,毛去参加一大后特意到南京与正在进修的陶斯咏会面,此后两人再无联系。说到底,没有志同道合的理想,如何称得上“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这个长度实在大大超出我的预想,剩下的只能再补了。

通宝推:雪里蕻,左手拈花,天涯无,起于青萍之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