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太平洋战争》的日军战术疑问。 -- 老焦
联想一下羽毛球的后场高远球就明白了。 抡臂时虎口松扣手榴弹柄,出手时有一个握柄动作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结果最重要的功能却被忽略,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在日本产品身上,应该是他们的本身的教育和性格导致的结果。
志愿军在近战、夜战时,无声无息的手榴弹袭击发挥巨大作用,往往这样巨大的声响令美军阵线迅速崩溃产生“啸营”。
现在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那么一些武器弹药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
不用为抛弹筒另外准备弹药
国军用来杀鬼子的手榴弹比志愿军在朝鲜用的质量好?
“在常德会战中,守军在装备上也是绝对劣势,而且以8500兵力对敌人4万兵力,结果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歼灭日军万人。除了靠国军‘虎贲’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外,每当日军冲锋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弹雨”。在常德会战的巷战中,74军炮兵团3营士兵李志忠曾经用14颗手榴弹炸死日军70多人。 ”
“
根据美军的回忆:在一次战斗中,美军有7个士兵紧围着一个小土堆防守,在一个半小时内,中共军于15码的距离外对他们投了50到60颗手榴弹,其中30到40颗没有投中或者被美军丢回去,剩下的在他们防御位置中爆炸。
在另一次战斗中,美军固守的山头有30人受到手榴弹破片的伤害,但没有人严重到无法继续进行战斗。因为中共手榴弹而受伤的案例在这些连中比比皆是,但是致命的案例少之又少。”
国军用来杀鬼子的手榴弹比志愿军在朝鲜用的质量好?
“在常德会战中,守军在装备上也是绝对劣势,而且以8500兵力对敌人4万兵力,结果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歼灭日军万人。除了靠国军‘虎贲’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外,每当日军冲锋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弹雨”。在常德会战的巷战中,74军炮兵团3营士兵李志忠曾经用14颗手榴弹炸死日军70多人。 ”
“
根据美军的回忆:在一次战斗中,美军有7个士兵紧围着一个小土堆防守,在一个半小时内,中共军于15码的距离外对他们投了50到60颗手榴弹,其中30到40颗没有投中或者被美军丢回去,剩下的在他们防御位置中爆炸。
在另一次战斗中,美军固守的山头有30人受到手榴弹破片的伤害,但没有人严重到无法继续进行战斗。因为中共手榴弹而受伤的案例在这些连中比比皆是,但是致命的案例少之又少。”
非常感谢
现代防弹衣的雏型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首先试验使用尼龙这类软质合成纤维材料制做防破片衣。他们发现12层特制尼龙纤维布可收到一定的防弹效果,当弹丸击中防弹衣时,纵横交织的多层尼龙纤维像网一样裹住弹丸。弹丸继续运动的话就必须拉伸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张力减低了弹丸的运动速度,消耗并吸收了弹丸的冲击动能。虽然对枪弹防御能力基本没有,但是对付手榴弹碎片有一定作用。
---------------------------
南朝鲜士兵起初以为是北朝鲜的小股阻击部队,于是纷纷跳下车应战。可是敌军火力异常猛烈,使南朝鲜军根本无法移动一步。很快,一支中国军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将全营官兵装进了口袋。2团3营的官兵们这才醒悟过来:这根本不是将要崩溃的北朝鲜军队,但为时已晚。在公路两边的火力掩护下,中国士兵一边投掷下雨般的手榴弹一边冲上公路,突入南朝鲜军阵中。面临这样的进攻,几乎在一瞬间,该营就崩溃了。全营750人乱成一团,扔下装备夺路而逃。在公路上和稻田里,到处是南朝鲜兵的尸体和被中国军队端着刺刀追杀的南朝鲜士兵。一场面中国军队对南朝鲜军的单方面屠杀很快结束,该南朝鲜营只有不到390多人逃回了温井——也就是说,有350人战死或被俘。被俘者包括美军顾问格伦?琼斯中尉,他后来死在了战俘营。另外,该营丢弃了全部装备。
而且这个战例,可以看出手榴弹袭击令该营迅速崩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的意思是志愿军的手榴弹对付没有装备防弹服的棒子队时候作用较明显?
另,您觉得美军回忆录里描述的踢飞如此之多对方手榴弹的说法可信度高么?
记得看《拯救大兵瑞恩》的一个情节,两名美军固守一间房子,德军从房屋墙壁的破口处丢进大量手榴弹,但均被回掷,两个美国佬毫毛未伤,倒是德国掷弹兵被炸掉不少。
当时就特别纳闷,德国掷弹兵和他们的手榴弹如此不济?还是美国牛皮的特殊效果?
双方互相扔手榴弹,当然这个手榴弹就一个,互相丢来丢去,说明M24的延爆时间长。
作战时,一般士兵一拉导火索就扔向目标,除非老兵才会捏点时间恰好扔在目标上面。
手榴弹袭击对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作用是一样的,很多美军老兵回忆遭遇手榴弹袭击时,队伍迅速崩溃,都在找地方躲避。
那就只能每人兜里装一块石头,鸡蛋大的就行,一边跑一边砸引信。。。。。怎么有种回到燧发枪时代的感觉?
实际上根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