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齐默曼电报 -- 淮夷
政客的承诺确实不可信,但是对于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并非总统大手一挥美国选民就同意跟上当炮灰的。所以,事件的顺序是这样:齐默曼电报曝光 -》美国人“觉醒” -》总统“被迫”放弃绥靖政策。
这就是这封电报的历史价值。考虑到,它出现在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所以,历史的偶然性,才有它的魅力。
美国人是否怕死,这是个见山见水的问题。大家各取所需好了。
8月炮火是我最爱看的军事历史著作(没有之一),尤其是译文(80年上外译的,估计是解放前上海教会学校毕业的那批人)。据说肯尼迪在古巴危机时提到该书—大国间不能误判对方的意图啊。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guns_august/index.xml
史迪威的书也看过。
有谁能列一下塔奇曼女士的著作大全?
从有国家以来,哪个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大手一挥,人民就得上战场的。至于是国王挥手还是议会挥手,都是骗人民的手段而已。只不过美国的统治阶级更精明,更善于欺骗和洗脑。
开战的时候找几个托和一群真心想打的群众演员出来代表开战的民意,打不下去不想打的时候再找几个托和一群真心的不想打的群众演员出来代表停战的民意。
更多的时候,连民意这块遮羞布都懒的找,直接打完完事,比如1989年揍巴拿马。越战开打时候根本就没跟选民打招呼,打不下去了“民意”出来了,这还不如一战时候国王统治的德国——虽然最后也是因为“民意”停战,可人好歹开打时候民意是支持的。
塔奇曼的著作(英文名单)可在这里 外链出处
中文名单没见过,可能翻译的不全吧。
提示,美国反对无限制潜艇战可不是说说而已,具体宣战行动是在一条美国客轮在不加警告的情况下被击沉之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美国报纸的反应不亚于24年后的珍珠港
看看日本侵华史就知道了。历史要看大势,大势成了,借口都是现成的。日本人从1927年就开始坚持不断的挑衅常凯申,每一次都被常公洞察其奸,戒急用忍了。但是就是这样,到1937年,终于也还是忍不住了。
美国在20世纪两次介入欧洲大战,每次都有迫不得已的理由(或者借口),但是理由背后,却是美国维护欧洲均势和伸张世界霸权的大势。如果算上冷战和马歇尔计划的话,这种大势就越发明显了。
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德国一直打到失败才会结束战争。
这个Zimmerman(齐默曼)电报,在德国政府方面是否有确凿证据?
德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很多东西都留有详细的档案。二战后对纳粹的审判,档案资料是很重要的证据。外交部的电报肯定会归档,如果是一战战败时被销毁,很难想象二战战败时德国人却没有销毁很多重要资料。如果没有被销毁,经过这么多年肯定会被学者找到。
简而言之,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齐默曼电报,还是英国人在自话自说?
其实大棋派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以大棋派的角度观察中国已经破产了。以大棋派的角度观察历史也终会显露其荒谬之处。
this telegraph was faked by British intelligence officers?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sophistication of the Anglos.
BTW, America wanted to take the English side for long time: president's concern is only the large German American population inside America itself. Actually, German Americans were the second largest ethinic group among the White Americans at that time.
Never ever treat WASP elites as idiots, because they WERE NEVER and are never.
BTW, the Spanish war was started by a faked attack at American battle ship. Yes, faked attack by Americans.
工业总产值可以和整个欧洲产量媲美,就凭墨西哥能牵制的住美国?
about who sank "Maine". I must, however, agree with you on the rest, that the Anglo-Saxons were, and proobably won't hesitate to move when huge profit is involved. They are also good at manipulating the multitude to squeeze policies through the Congress for a show of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