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雄辩术:西方现代民主与科学的传统文化基因 -- 唵啊吽
雄辩术(rhetoric)作为一种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其历史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古希腊著名雄辩家艾索克拉底Isocrates (436-338 BC) 是宫廷演说家,大约在公元前392年,他开办了雄辩术学校,传授公共演说课。他同时是精明的生意人,收取高学费,成为一代富豪。艾索克拉底认为公共演说宣传高尚主题和重要议题是完善演说家和听众高尚人格的途径,也是服务公众的手段。帕拉图Plato (427-347 BC) 也开学校教学生雄辩术,他进一步发展了雄辩术,他批评某些诡辩术只是讨好听众,并不真正改善听众和演说家的品格。帕拉图把雄辩术分为真伪两种,认为真的雄辩术应该以辩证法和知识为基础。帕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 写著了文章《雄辩的艺术》,把雄辩术解析为三要素:晓之以义(ethos),动之以情(pathos),推之以理(logic)。推之以理后来发展为逻辑学,是现代数学一个分支。雄辩术在雅典城邦公众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公共演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技能。
在古罗马共时代,公共演说在公众生活中作用更加重要了。罗马著名政治家西赛罗Cicero (106-43 BC) 也是著名雄辩家,他的巨著《雄辩论》(Rhetorica ad Herennium http://penelope.uchicago.edu/Thayer/E/Roman/Texts/Rhetorica_ad_Herennium/home.html)是西方历史中影响深远的著作,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这部著作都是学校里的高级教材,至今依然是西方社会科学学生学习的著作之一。西赛罗本人的演说艺术在西方历史中也是登峰造极、空前绝后。他的《论发明》和《雄辩论》两部巨著并行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雄辩术课程的两部教材。
中世纪大学的三门初级主课是语法、逻辑和雄辩,都是学术性很高的课程。这三门课统称为“表述学”。逻辑是思维和分析机制,语法是语言机制,而雄辩是交流机制。另一种定义是:逻辑是思维艺术,语法是思维的符号表达艺术,雄辩是思想交流艺术。还有一种定义是:逻辑研究我们的理解行为,语法研究我们的符合表达行为,雄辩研究我们的思想交流行为。学生修完这三门课以后才能修算术、几何、医药和天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重视语言,而中国重视文字。西方有雄辩术,而中国有书法艺术。中国古代艺术为诗琴棋画,而没有口才教育。《圣经·创世纪》中,上帝说:“让天地存在吧”,于是有了天地。宇宙万物是上帝用口说出来的。而中国重文字。《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能令鬼神哭泣。《圣经》巴别塔的故事中,上帝为了阻止人类搭通天塔,让人类有多种语言,令他们不能相互交流。而中国对符合如洛书河图崇拜有加。西方传统重语言,中国传统重文字。
如今西方社会运行对雄辩术依赖程度很高。如总统竞选,国会辩论,牧师布道,公司内部交流。政治家雄辩技巧是西方民主社会运行的基础之一。正如《圣经》中宇宙是上帝说出来的一样,美国的现实是政治家雄辩出来的。同时,雄辩术也是西方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研究雄辩的去伪存真和逻辑谬误是后来重要科学方法之一。雄辩术中的询问、推理、争辩、说服等技巧,是科技界达成共识,在学科内部整理组织知识的重要工具。
西方现代的科学与民主,是在其雄辩术传统文化土壤中进化出来的。在海外的华人要学习西方民主生活,不妨多参加“祝酒师国际”(Toastmaster International),学习公众讲演艺术,这样才能渐渐在公共社会中显露头角,打破职场玻璃天花板,不在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整天和这个那个辩论,还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的口才应当很好,要是参加今天的辩论赛,不知道能不能辩得过李敖,怎么也得拿个前三名吧,可惜孟老夫子的辩论方法,今天被人诟病为不合逻辑,更有人捎带着连整个中国文化都骂上了,说中国文化就是个不懂逻辑的文化,需要请外国人来上逻辑课,唉,连逻辑都不懂,说话颠三倒四,也不知几千年是怎么过来的
过去,一般喜欢用文学性的譬喻,类比来说明问题。但这些文学方法并不是逻辑。逻辑是演绎,归纳,三段论。古时候的譬喻类比,不是逻辑推理。
古代都一样,不分中西,中外。
只是西方人重视逻辑,中国人注重修辞。
原文如此
我错过了改主贴的期限了。
所以说民主跟rhetoric关系很大还说得过去,本来就是来自希腊罗马在公共广场和法庭上说服煽动大众的技艺嘛。要说科学和rhetoric就不那么直接了,做演讲报告rhetoric用的再好也只是能让听众听得high,长远效果还得看你的逻辑和证据
Rhetoric 中国传统翻译为修辞。殊不知西方修的是说出来的辭而中国修的是写出来的辭。所以我把它翻译为雄辩了。
以往的翻译是文化误解。
西方书面和口语分的不象中国古文那么开。所以说:中文学修辞是学写出来的,而西方学的既是写的也是说的。翻译成修辞没有问题。
西方学说,中文学写是你整个立论的基础。但这个基点并不牢固。
你说的也有道理,西方是拼音文字,语言与文字是统一的,对文章的修辞就是对语言的修辞。
但是,中国自古文章就是和语言脱节的,所以有文言文之说。无论上海方言还是广东方言,以至直至二十世纪初朝鲜、越南、日本都使用汉字。
我不知道其它网友如何,我看到“修辞”这个词第一映像就是文章写作的技巧,而没有演说技巧的含义。或许我的语文课就没有学好。
偶把“推之以理后来发展为逻辑学,是现代数学一个分支。”这句的推之以理看漏了,所以搞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