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少林拳法·习搏旨要歌诀》·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6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少林拳法·习搏旨要歌诀》·注解·点评

艺以习而精,力以用而出。头束肩要提,气坠腿有力。

举步妙存尽,滚手伸出入。身动脚手随,手到步须移。

拨拍分左右,挑接手高低。胸上定眼位,手出口不离。

相交审接取,动静合呼吸。试观婴儿玩,天然最可思。

【题名解】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分为建体筑基功法和攻防至用功法的分别。各自皆存有遵行宗旨、要诀的。是否如此?只有精心观读文章内容的精义,才能知晓其中的精旨妙谛以为己用。

【注解】

①、艺以习而精,力以用而出。头束肩要提,气坠腿有力:

武艺、拳艺功夫以修炼、演习而精熟、精纯为尚,劲力以用而出之。头要领起、一身束起无懒骨束肩要沉落坠肘,气沉丹田则腿有轻灵变化自如的能力。

②、举步妙存尽,滚手伸出入。身动脚手随,手到步须移:

举步轻灵妙存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屏后足蹬”的能力尽知矣,滚手伸出几门入彼门。身动脚手随之,手到步须移动变化。

③、拨拍分左右,挑接手高低。胸上定眼位,手出口不离:

拨手、拍位分别左右,挑、接手法分别高来低取、低来高取易为之。胸上定眼位,手出口不离则分明秩序井然威严之师前无敌矣。

④、相交审接取,动静合呼吸。试观婴儿玩,天然最可思:

相互交手较技首先审敌度势才能接手取势,攻防动静变化符合真气运行之呼放吸提的法式。试观犹如婴儿玩耍,天真自然最可以值得修炼者精心思得的艺境也。

【译文】

武艺、拳艺功夫以修炼、演习而精熟、精纯为尚,劲力以用而出之。头要领起、一身束起无懒骨束肩要沉落坠肘,气沉丹田则腿有轻灵变化自如的能力。

举步轻灵妙存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屏后足蹬”的能力尽知矣,滚手伸出几门入彼门。身动脚手随之,手到步须移动变化。

拨手、拍位分别左右,挑、接手法分别高来低取、低来高取易为之。胸上定眼位,手出口不离则分明秩序井然威严之师前无敌矣。

相互交手较技首先审敌度势才能接手取势,攻防动静变化符合真气运行之呼放吸提的法式。试观犹如婴儿玩耍,天真自然最可以值得修炼者精心思得的艺境也。

【点评】

关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习搏旨要歌诀”的内容,历代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总歌诀

舒形立势神填拳,掌按阴阳次第间。

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正偏。

进攻推托步偷半,插打搬拿学贵全。

欲不临场心手乱,闭居发奋读斯篇。

《良轮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

【题名解】

此又有名“总诀歌“者,其意义相同。即言总歌诀,那就是身、手、步、眼、气的诸法之总概括,以下大多都以歌诀的形式展开对攻防技法功夫论述。

下面逐句阐释之。

“舒形立势神填拳”。

阐释:

舒形者,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外形舒展而静者也,立势者,站攻防之架的势也,舒形立势者,较技站攻防架势,要中正安舒,按身法而立,观前面“用力”条目的身法解便可知之,简单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者便是。神填拳,即内气擎起自身也。古拳论云:

未交手,先将中气吸聚中宫,腹满坚实,全体振动勃然,其势如行军未对之先,予将军士聚齐,号令严明,鼓其勇气,以待敌兵,使气有根。

——录自《易筋经贯气诀擎停承论》。

上段论述正好说明了神填拳之精义。综合观之,此“舒形立势神填拳”乃较技未交手的予备之法式。以后的一切攻防变化莫测皆由此立势而演化展开的。然能一站便是舒形立势神填拳者,乃功夫成熟者。此乃无极而太极的太极之现两仪站势尔。莫忽略此站势之法,太极者,阴阳之母也。

掌按阴阳次第间。

阐释:

双掌伸出,一长一短,长者为阳,为攻击手,要裹肘;短者为阴,为防守手,要掩肘。双掌要顺出逆回,谓之掌按阴阳次第间,基本着意之处,前掌前推,后掌后拽。与前疾步站势合论,正是“骑马开弓势”。亦名“胯马开弓式”。此乃舒形立势神填拳之予备式。

审视分明知躲闪。

阐释:

身架站好,手掌摆好,眼要注视对手,能察对手来势之机会,能揣度对手之短长。谓之眼功的审视分明。而眼灵者,审视有先之明,知对手未发之招,悉对手将发之意。这样审视分明的人,便可知躲闪法以避其实,复进身以攻其虚了。拳贵乘虚以进,无隙则退。能知虚实,在于眼之审视的功夫。

防身斜侧识正偏。

阐释:

防止自身被击,就用躲闪的方法,然躲闪的具体方法有:斜行闪化和侧身闪化的基本两种方法。但不管用斜行闪化还是侧身闪化,身法始终要中正安舒,方谓得法。如果中土离位,谓之身偏不中正之病。这一点一定要修炼明白。否则,身偏不正之病发行,动转不利,虽有令而身体各部位也不能服从,即攻防之势做不到位的。周身正则无令亦从。此句是说,虽然知道种种躲闪之法式了。这还不够,要知道斜行闪化和侧身闪化的始终过程都要保证中土不离位的立身中正才是身法闪化的真功夫。此中亦包含常说的“九种病拳身法”。关于“九种病拳身法”可观拙著《论双重》一文,自能明之。而身偏不中正则有动转不灵,发动不了攻势,还有被对手击败的可能存焉!这说是“防身斜侧识正偏”的精义。当然,还有伸缩闪化亦含在其中了。

进攻推托步偷半。

阐释:

当对手出拳击我而来,我用推托等手法破解对手攻击之势的同时,要有一足偷进半步站位。然后,后足跟蹬劲将身法前移(术名过身法)即刻就能发动攻击之势而胜人了。此乃手到、脚到、身到的神形一片之打法。可见偷步法之重要了。偷步,正是入身的妙法,杀手的前题,胜人者,此为第一妙法。谚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此中之全凭腿赢人的精义,在很大程度上就说的是偷步法之妙用的。但偷步法是与防守方法同时到位的方是。本拳经又名之为“探步”。而偷步也好,探步也罢,只要步进而对手有变,亦能抽回或复进的随机应变,才是偷步、探步运用的真功夫。否则,功夫不成熟矣!

插打搬拿学贵全。

阐释:

拳法中的手脚相合,手法掩护步法进退,步法进退运用手法,手脚的相互为用,才成拳法。故为了能将偷步运用的精妙入神之化境,就要在手法上多种方法的修炼,什么插、穿、分、摘、拦、搬、掳、提、劈、崩、打、拿,等等,都要全面掌握,运用纯熟,才给偷步的运用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因为学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以技术、功法全面为最好。否则,技术、功夫稀少,则难于功成艺就了。此“学贵全”三个字,多简单,然真能做到,没有几年功夫,也是不可能的。习拳中速成派的理法根据是什么?没有!那就按旧规而作,即三年一小成吧!然此学贵全三字,不单指此技法、功夫而说的。其指能识拳法,功臻大成的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功德艺境圆满而说的。深刻的思考,是会是这个结论。

欲不临场心手乱,闭居发奋读斯篇。

阐释:

歌诀的最后一句,点明拳法备要的精义,一个习拳者,要想在较技场上与对手应变自如,不出现心慌胆惊,手忙脚乱的不良现象,而能用必打犯不伤人,就要闭门独居,清心寡欲,发奋读这篇拳法备要中的内容,如果真能以文观法,又能以形鉴真,则几年下来,拳法备要中所述功法皆能运用成熟,自明全体大用之旨,就会在较技场上与人较技时镇定自若,拆招变手,拆手变招,游刃有余。胜人只在呼吸之间了。故拳法备要中的内容,对于一个真习拳者来说,犹如明师指点迷津,益友伴你练拳。真能始终如一,诸法贯串而行,功成已是一方名手矣。

既然是拳法备要的总诀歌,内容乃全面的展开,概括的论述。难免笼统之处,然其中精髓妙谛具以论出,故诸法之详细内容还要看诸法之歌诀细解,才知端的。下面就依序而阐释,读者可按序而精读之,节节皆精品,美不盛收;段段如佳肴,品味无穷。

眼法指要

两眼睁睁若朗星,头端审势更分明。

照前顾后疾如电,辗动周旋似转轮。

觑定敌人身手脚,乘虚攻击快如神。

临场对敌人难近,全在双眸练得清。

《良轮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

【注释】

①、清:乃是“清白眼”的简写,即黑白分明之法眼,较技时审人度势,能明见,能通幽。其见知、能察彼之来龙去脉。也是现在所说的“行家的眼光”。谚云:“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清白眼即行家看门道之眼光。故知:传统手战之道的练、体、用之学问、功夫之高低,只有行家里手,才具有青白眼。这与其它行当是一样的,内行就是内行,外行总是外行。然外行可经过修炼而成为内行。这要有明师的口传身授、自己勤奋好学,苦修苦练,持之以恒,方可脱胎换骨,由外行转化为内行。也就具备了清白眼了。也就一切都能够看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了。一清二楚,正是清白眼。

【题名解】

拳之所注重者,在精神。其精神在何处?曰:在眸子。拳之运行根于一心。而精神在于眼目,眼目为传心之官,故眼不旁视,足征心不二用。心一动则眸子传之。莫之或爽。眼神尤为紧要,练用眼神当随主要之手运行,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意乱,志亦不专,形自无着落必乱而妄动。练时眼神注于主攻手之中指前方;用时眼神注于对手挨击打部位。不可斜视。正是“心之所在力随往”之精义也。

人之一身,攻防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视。所谓慈祥注视,乃目能眼光四射。所谓目光四射,谓之照眼。照眼则能一视照三关。三关者,上视眉间,中视齐项,下视脐带,此为三关。上关捍胜负之机;中关看横斜、曲直,起伏之枢;下关看引诳之变,跳跃之机也。故三关熟看清明而眼神灵者,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威者,神足严而可畏,青苍之光能射人,神能御乱,使人无隙可乘也。舒和者,临阵不屈,和容悦色,内隐明鉴,外无贪心。流注者,目光圆朗无欠缺者也。功夫到此,则另有一番气象。人见之,可畏而不可测。避之而不敢凌也。神光普照,远近不遗也。精者,乃夙习功深,精华结聚,久则目光远注不疲而耐久也。而眼功练法,主要是“含光默默,返观内视,真气所养,功深可成之。此乃眼功之通论,古传如此,各家皆多论述,结合上论之内容,再看本歌诀指要内容,做个对照,会理解的更好,下面逐句阐释。

两眼睁睁若朗星,头端审势更分明。

阐释;

素有静功所养,眼中青白分明,如水澄月朗。眼光平出,不偏无滞,如露含珠,一片天机,神光照彻,上下左右前后不息,目无停碍也。此乃眼睁睁若朗星之精义尔。

二人对手较技,目不旁视,分的清对手“明来暗去”之门路。精神凝聚,展转如心。精定神稳眼疾,应猝出乎自然,如处无事。无怯则神圆,无轻敌则防护严密,无傲气则气平形安,无形则变化神速也。皆因“头端审视更分明”也。乃此句歌诀之精义,即目不旁视,神光四射,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尔,未战已先胜人一筹。

照前顾后疾如电,辗动周旋似转轮。

阐释;

谚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探敌之动静的方法也。只有眼功之神光照彻,才能上下左右前后六路照顾的到,这要眼光疾如闪电才能扑捉到对手攻防动变瞬间微妙的虚实之信息,才能避实击虚的招法疾如闪电。此乃“以听探用顺化”的写照。正是“眼清明,则手出疾如闪电”之谓也。之所以身法能伸缩吞吐翻来覆去的旋转变化如车轮一般而能与对手周旋,继尔战胜对手,皆因眼功的审视有先之明。诀言:“起伏进退,得先者王”。其中“得先”的两个内容,就是先知于人和先机于人。而只有先知于人,才能先机于人。可知,先知于人,才是战胜对手的先决条件,否则,自身攻防机制不能得以正常发挥。眼直者,可有一眼罩三关的功能:上罩印堂,知敌神机;中罩喉咙,可知敌从左右取势;下罩肚脐,能知敌进退。眼灵者,具备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所谓一目了然者,此也!由此可知,眼功的先知于人的功夫。在练拳中亦是不容忽视了。此两句正是强调了这一点的。

觑定敌人身手脚,乘虚攻击快如神。

阐释;

此用眼之“盼七星”的方法,即用眼觑伺照定对手的身手脚,正是一眼照三关的功夫之精义,这样可知对手来势之机会,揣度对手之短长,方能偏闪腾挪及时避实而击其虚,机快如神,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妙。又一次申明自身攻防机制乃以听探用顺化,顺化中亦听探的“以静用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的法则之科学性。统而观之,各门派、拳种,无不是如此之练、用的。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共性之所在也。

临场对敌人难近,全在双眸练得清。

阐释;

神足俨然而可畏,光能射人,神能御乱,使人无隙可乘也。和颜悦色,内隐明鉴,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眼功如此,临场对敌,对手当然难于侵进入盘实施杀手了。不独攻防机制势正招圆,圆机活法,首在眼神清明,能一眼照三关而知对手之湍倪。此正“临场对敌人难近,全在双眸练得清”之句的精义。

此正是曹焕斗序中所言:“然用法之妙,全凭内力(内劲的能力),非言语所能尽,必如病偻丈人之承蜩,如养由其之射虱。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始有得心应手之能,更无筋努骨突之弊”。即在神为非人力也,直养自然先天之能力。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丛生,永生无灭。即“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体用一元”,自然双眸为青白眼。知彼知已,谓之青白眼。故可百战不殆。正如前人所言的练眼之法诀:

灵活平直寸分清,团威准猝急开明。

舒和骄慢休形色,诳诈随流注宰精。

《浑元剑经炼眼》

上述二十七法,古传无有出其右者。但无内功根底,不能含光默默,返观内照者,纯外练者,眼功无根底尔。知此,可知内功气法之重要了。那就再看“气法指要”了。

气法指要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为何来。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良轮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

【题名解】

古人云:“练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拳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工夫贵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和合坎离,要乃清心寡欲,妙在筑基。此入道之机,成道之具,岂可杳视?惟昼夜无间,则阴阳协理。呼吸定则灵光生,而三宝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轻”。提出练拳修炼内功之重要性。内功,又名“气功”。即有气功炼真气之法。就有运用真气之法。此“气法指要”,就指出了内功练法,用气之法的要点,修炼者可遵此而行,自不会误入岐途了。

下面依每句内容给予细解阐释,述其精义。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

阐释;

修炼内功,或站或坐或卧、或动,都要闭目垂簾,收神光返视内照。故牙关合住,秘闭咀唇,降心气沉入少腹丹田气海中,炼精化气以筑基,神伏丹田,气息丹田,两者潜伏其中静而不动,谓之“闭息”,又名“伏练”。皆在一神专志静候其动机,如真气充足,气机自动,即时可以气为念,以意导引之,使真气在体内上下贯通而行,是为内气运行腾挪,有将此称为“搬运”功夫的。只有这样练去,才能使内气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艺境;外形可脱拙换灵,具备通灵的顺从艺境。则内外合一,虚实相须,具备“听探”的良知,“顺化”的良能。听探的良知和顺化良能相互为用的致胜之能力必定得以强化。如果练功时犯“口开张”之病,则必定气泄,神不能内守,那“听探、顺化及其相互为用的战胜对手之能力又从何而来呢?此指明修炼内功的要点,关键及其总的重要性了。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

阐释;

修炼内功,即练气法,用气法。要分别认识清楚,有“存气常充腹”的方法和“贯通筋脉壮形骸”的方法。及“存气常充腹”的“贯通筋脉壮形骸”齐修、齐用的方法。这就将炼气法、用气法,分为三个步骤了。第一要存气常充腹,是生成内气的功法要点。第二要在内气在少腹充实后,就要导引内气上贯下贯的周身运行,以使形骸得其所养、所用。第三要一边能内气充实少腹,功夫好者为一紫金色圆球,名之曰:“太极紫金球”,以作定砣的权衡之用;一边能有一部分内气周身运行形成铁布衫、金钟罩①以壮形骸的保身之用。而第三步的功成,才能内气升降、涨渺的运用于攻防较技之中。这样的分法,将内气练用功法的阶段在概念上划分的极为清楚了。可使习拳者对自己所处的功夫阶段认识的较为清楚明白,也可以此推度他人的攻防功夫阶段所在为什么层次了。

【注释】

①、铁布衫,金钟罩:乃以内功法修炼而成的两种自身功夫的景象之术语。铁布衫,是以内气按法在自身的皮里肉外形成的一层薄膜,亦如通身穿上了一件布衫,由于此薄膜的生成存在具有一定的抗击打的功能,故以“铁布衫”立名以喻之。金钟罩,是以内气按法在自身的皮外形成了一层金色光环气体层,厚度1-3寸左右,犹如金钟罩体一般,由于此金色光环气体层的生成存在具有敏感的听探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击打的功能,故以“金钟罩”立名以喻之。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阐释;

这句诀言指出在动手较技的攻防变化过程中及在发人放人的刹那间,不要将存留在丹田中作为定砣的内气升浮起来放入胸中。这样,会使自身上实下虚上垂下空,头重脚轻,双足无根,易被人跌翻;又使气浮胸中,内所无根,而生喘满之象,自己动转变化失灵而呆滞。“气放怀”有此两种弊病,又是一般习拳者最容易犯的弊病,故在此处显明的指出来了。

欲避此病,就要修炼“吐气开声贯气法”。也就是本拳经所提出的“练力法”条目中的练法,用“吐气开声贯气法”锤练,即吐肺气催声带发声,膈膜下“上脘”内之内气同时一线贯入丹田,原丹田中内气同时到达四肢指端及体表,久练成为习惯,则可在动手较技的攻防变化过程中及在实施杀手时内气就不会升浮入胸怀了。保证气形合一,神形一片之正确运用了。

翻复回旋身辗动时,也不能将丹田定砣之内气升浮而入怀中的。因不良做法皆可造成内气浮而失根,产生喘满之弊病的。凡见动手较技而出现喘满症状之现象者,不是因其攻防动作疾迅,或肺活量之大小造成的。皆是所用方法不对,才出现内气不能固定在丹田中弊病的,使此定砣在丹田中的内气升浮入胸中所致。故拳谚云:“固气而静心者,修道也!”诀中之“固气”,就是固住丹田定砣之气不可使之游移它处。有此功夫,才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行家里手之人。

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阐释;

朝练外形技法,晚练内功气法,朝夕习练内功外技。皆是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翻复回旋身法碾动的变化,杀手之时,休将丹田定砣之内气升入怀中,这是不可违背的法则。如果真是这样的修炼,即:“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再以灵神,又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便。精足气清,气足神灵,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浑成一片,则身自能轻灵。可以通妙,而能超众,能御大敌。故精足则战耐久;气满则呼吸细;神清静而圆融,则变化莫测。正所谓:身完天下无敌手,拳成四海少人争。习得拳法成于外,则真气备于内,是尔身心自有主。方可超凡入圣境,庶几驭众为高明。此中内气、外形练、用之精义解析清楚至极矣!

气法指要观点明确,论证清楚,点明神形一片之要旨,练用之关键,可谓尽心矣!

精心观读这数篇引文的精辟论述,对于认识、理解“习搏旨要歌诀”之论述的内容精义就会更加清楚明白、深刻细腻多了!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原创】《少林拳法·严察交手盘口法》·注解·点评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

务要知其远近,稍忽失之远嫩,嫩则敌人易逃;近则失之老矣,老则自身难起。如若犯此二病,难免不测之辱。

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

注:交口法:“交手盘口”的方法之简称。

【题名解】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较技,早就有“交手盘口”法式。如果没有这方面知识之认知、修炼,则必定会产生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远近不明,老嫩不知”以致落败矣!是否如此?只有精心观读文章内容的精义,才能知晓其中的精旨妙谛以为己用

【注解】

①、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式的运用。

②、务要知其远近,稍忽失之远嫩,嫩则敌人易逃;近则失之老矣,老则自身难起。如若犯此二病,难免不测之辱:

务要知其拳势远近,稍微忽略则失之远嫩矣。远嫩则敌人容易逃脱,而又能发起有力的反击;近则失之老辣矣,老则自身难以起落变化以制胜也。如若犯此二种毛病,难免出现不测之资敌取辱的失败下场也。

③、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

双方攻防较技乃千钧一发之事,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两者皆可至败矣!故而,必须谨慎从事以制胜也。

【译文】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式的运用。

务要知其拳势远近,稍微忽略则失之远嫩矣。远嫩则敌人容易逃脱,而又能发起有力的反击;近则失之老辣矣,老则自身难以起落变化以制胜也。如若犯此二种毛病,难免出现不测之资敌取辱的失败下场也。

双方攻防较技乃千钧一发之事,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两者皆可至败矣!故而,必须谨慎从事以制胜也。

【点评】

关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交手盘口”的内容,历代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迷拳盘

博弈有一定之盘口,不可或乱,拳家也然。譬如六节迷拳,前后左右,如有一定之盘,平日未尝讲究,临敌必致狐疑。虽曰拳要见境生情,而一定之理,断不可差错。倘盘口不起,奚能论拳乎?今述盘口於下:

披揭,走边盘(中盘亦可);戏珠,走中盘(大忌钢叉式);抱蟾,走散盘;展翅,走边盘;闭阴,走中盘(边盘亦可);压顶,走散盘。

散盘是边盘,中外皆可。所谓审人之形势,以运用也。

【题名解】

这段论述说明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盘法”的修炼、建体、至用的概念,由来已久了。而拳门中流行的“盘拳过手”的术语,亦表明了当时练拳之人对“盘法”的至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为说明盘法的重要作用,特别提出“盘法、门法、路法”的术语概念,进行一下全面的比较。再论此段迷拳盘的精义,可得其精髓矣!

盘法

然历代前贤对“盘”的认知确定,是有几种不同法式的,但又不出以天人合一之“三才”理法来划分的概念。如手为天盘、肘为人盘、肩为地盘,是水平的外、中、内三盘法式。还有以人的身体之上、中、下来划分三盘的,即头颈为天盘,胸腹为人盘,腿足为地盘。关于上、中、下三盘的用法,在《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四捷法四盘救急宝》中有详细介绍,录之如下,以作参考。

四盘救急宝

一、上盘救急,斜步躲影破打俱全捷径

势到如山来骁勇, 斜步躲影挨身拨。

托耸接上斜步拨托横直推,定叫来人就地滚。

左进转身照前用,周围步斜连推托。

斜步躲影神仙送,妙用破打得其尊。

展开力雄御人众。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攻击我头面的上盘而来,又势猛力雄。我用斜步躲影挨身拨托横直推的法式,便可胜之了。这是针对彼来攻击我上盘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最简练实用而又是破打俱全的捷径。

二、中盘救急,缩步窝挪破打俱全捷径

任他双手到胸前,缩步窝挪身脱卸。

复粘赶进绕面顾。跌得敌人仰朝天。

收回步法复仍就,暗藏仙影躲忝(音舔)救。

周围顾转连身送,卸步躲影救应同。

神仙破打无间断,见阋(音隙)分抢彩喝连。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攻我胸部中盘而来,又疾快无比。我用缩步窝挪身脱卸让其势,复粘赶进攻击其中、上盘,便可胜之了。这是针对彼攻击我胸部中攻盘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最简练实用而又是破打俱全的捷径。

三、下盘救急,卖步偏卸破打俱全捷径

势如奔马下盘冲,急步连身扫叶空。

撮手卸势复粘上,跌得敌人倒栽葱。

急转卖步连扫耸,耸过进步复推胸。

左推转之仍照旧,囤围进扫劈胸拢。

卖步偏卸有神通,破打连珠发无断。

跌得人人滚西东。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以扫趟腿法急攻我下盘而来,我疾步连身耸起,让其扫趟腿法落空,同时撮手卸其攻势,复粘身而上复推其胸,彼必跌之;或用旋转步法卸化其势复亦以扫趟腿扫击其下盘,再长身击彼胸腹,这样破打连环发无断的连击之法式,正是下盘救急简练而实用的破打俱全捷径。

上面介绍张横秋先生的“四盘救急宝”中的上、中、下,天人地三盘法的内容,其论述的可谓精细详密了。此乃是自身上中下的天、人、地之三盘的划分法。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内容无所不包,相应诸法无所不容。故还有:以手臂的水平之外、中、内的天、人、地之三盘的划分法,此又不可不知。如:“用手出击而对方欲以手管我手,则曲肘便打,彼欲以手管我肘,则俯肩疾步以靠法击之;其欲以闪法化解靠击,则进步提肘便打,其又欲以闪法化之,则伸拳就击打”。此正是“拳打三节不露形”的手臂为天盘时的外中内天、人、地三盘之连环打法。此中充分的体现了“上手式就是下手式的预备式,不另起炉灶”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精义。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较技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不疾而速之机理,皆在盘法中清晰的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习拳者精通“盘法”的重要功果之作用。

尚有下盘腿法的三盘法式,即以地盘腿法划分的三盘法式,习拳者亦不容忽视之。前贤对此亦有妙论,今一并介绍之。

曹焕斗先生在《拳经拳法备要下盘细密秘诀》中说:

而传统拳术百法之妙,总可外以访师问友能得之,所谓逊实击虚者也。至于下盘之法,非经口授,难以通晓。未能尽悉其奥,且不加辨析,更多差谬。其法须要见境生情,而囤围曲折,不可不细讲究。凡我后辈得传授之法,潜心习练,苟能应心得手,无不倒人。其所取胜于人,全在此处也。

其论中再三的强调了下盘腿法的三盘功法之制胜的可用性、可靠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因为其所传述的是张横秋先生密授的拳诀精义。下面分盘录之:

中盘管法秘诀

歌诀

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离弦。

其力须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走中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右脚里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先以脚尖射入,须是一齐插进,而臀亦必贴身为满盘。此中(盘)管(法)之妙,不可不知也。

又此法须要记清,膝尖射进,亦须臀腿紧贴方称老到。

此乃对中盘管法秘诀的陈述。所谓中盘管法:中盘者,用自己之步法抢插在对方双腿中间而进击的法式。亦名步法的”抢中门”,单论步法之用、又名“插步”。管法者,管制对方的法式之简称。就管制法而言,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有手管、脚管及用身体各个部位的管制对方的方法。而这些管制对方的具体方法,在“闪展腾挪,拿打踢摔”八法合击中统一归纳为“拿法”来认知中的。而此拿法的精义,是控制的意思。然对于拿法,亦分为“形拿、劲拿、神拿”等,三种不同的功夫艺境。此处所言的“中管、外管、边管”皆是以用形拿形的法式,来讲明用腿法管制对方的单腿、双腿的具体方法之法式的。而在中管秘法中,却只能存有一种单管的方法了。运用此方法时的关键是:当脚膝插进到位,而臀部、大腿部位要紧密贴紧对方,放劲发人才能松静自然的将对方跌翻在地。此即“一片打法”的精义。

外盘管法秘诀

歌诀

外盘管脚实难当, 猛虎倚山势更强。

身臀一片须颠进, 将人掀跌独擅长。

走外盘必将左脚跌一步,离彼脚或四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锄下腿心、腿腕、臀与大腿,亦须一片用力。又有以臀,从人腰下软肋处坐进,亦甚猛狠。

抢满则为外盘双管,此盘必要抢满为主。不然或有破处,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抢满,则彼之千斤重体似蝶飞矣。以我之臀、大腿从人腿弯坐下去。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边着力。又名反杀盘,最为雄猛。

所谓外盘,就是步法抢外的法式,又名”套步”。如:自己的右脚放在对方左前脚外侧;或自己的左脚放在对方的右脚外侧。这样可以单管、双管的见机而用之,皆可以战胜对手的。但采用单管或双管时都要闯满,才见用招的老到处。对方不易化解则必败,自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边盘管法秘诀

歌诀

边盘偷巧任施为,妙法须知软处投。

也宜脚去过尺五,方为老到有算头。

边盘者,即自己的右前足放在对方右前足的外边、或左前足的里边;还是自己的左前足放在对方左前足的外边、或右前足的里边。皆为边盘法式。边盘法以腿法立论的话,名为“马前腿”。可知,以与人较技攻防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边盘法比外盘法的适用性广泛的多。而边盘法的实施,亦以满盘为妙。

虽然前面讲了“中盘管、外盘管、边盘管”三盘管法的具体内容了。但是,还要说一说单、双管的问题。关于单管法,中、外、边,三个盘法都可以运用的出来。而双管法却只能适用于“外管法、边管法”了。关于这个问题,只有知道“双关秘法”的论述以后自然就清楚了。

双管法秘诀

歌诀

双管之法果希奇,须记脚尖是线羁。

其力要从软处得,将人双腿一缚之。

将左(右)脚偷在他人左(右)脚外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右(左)脚缩捉为一球,只须要悬空离地,臀与大腿膝尖,从人腿边软处,并膝弯边,尽力一齐压下,则人之左(右)脚自然离地而我之右(左)脚已射过他人右(左)脚外边矣。此双管之妙决也。

我之臀尖,腿、膝头、熟缩一球,从敌人腿边抵入,而带压下,将人两腿缚作一堆。

此法须要记清一片,总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脚,一片而抵入不可视此图是几希。

双管者,“将人两膝一缚之”之谓也。可以知道,只有外盘管法和边盘管法才能够做得到。而中盘管法,或用勾拦坠跪的“得合乐”摔法,管对方的前腿法摔之;或用勾拦扒对方的后脚踝法的“扒摔”将对方摔翻跌倒。这种由中盘一入而两用的法式,才是中盘管法的独自特点。故拳诀云:“脚踏中门,神仙都晕”;“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讲的就有“一入两用”的左右逢源之妙义和此门最“捷径”的宗旨。

以上将盘法中的一身之“上、中、下”三盘法,天盘手臂之“外、中、内”三盘法,地盘腿脚之“边、中、外”三盘法,介绍的清楚、明白了。至于对盘法如何认识、了解,何时开始习练?熟练?功成?这与对待“门法”是相同的,故不再赘述。

精心观读这两篇引文的精辟论述,对于认识、理解“交手盘口法”之论述的内容精义就会更加清楚明白、深刻细腻多了!

家园 【原创】请问:如何发新主题?

请问管理员:

为什么在我的家园博客没有发新主题的地方?

如何发新的主题内容呢?

家园 您好,家园博客是您发的帖子汇总的地方

家园博客不是发贴的地方。

因为您没有认证,而这里的铁手老大新规定没认证的网友都当做新兵看待,您要发新帖要在论坛首页中的新兵营地大类中的小栏目新兵英雄栏目发帖。链接如下链接出处

您在右上角可以看到有发新主题的四个蓝色字,点击就可以发帖了。

您也可以看看这个西西河的帖子,【新兵营置顶贴】刚下河的新兵们都请进来看看链接出处

祝您在西西河愉快

家园 【讨论】回复

谢谢“驿寄梅花”!又发了新帖

关键词(Tags): #【讨论】回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