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杨氏宏观经济学之市场论―曼昆忘了告诉你的知识 -- 无聊的海上闲

共:💬174 🌺334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杨氏宏观经济学之市场论―曼昆忘了告诉你的知识

2008年的旧文,发在这里供大家批评探讨。

杨氏宏观经济学―N.G. 曼昆忘了告诉你的知识(2)

  

   作者特别声明:

   本文是大卫羊所写的经济学方面的一些观点和相关论述。作者准备在适当时候,将之整理成正式的经济学论文向国内外的权威经济学期刊和杂志投稿。因此,在满足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欢迎各位网友转载或引用,但是希望转载或者引用时请注明:“本文章或本观点出自上海山寨经济学家大卫羊”。(在此谢谢各位尊重大卫羊的劳动和心血先!)如以赢利为目的需要转载或者引用主要观点,请事先取得大卫羊的书面许可。否则,若因此造成了不良影响或者损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本人保留依法追索的权利。特此敬告各位网友和读者!谢谢!

   作者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davidsheep

   大卫羊 2008-12-06

   以下正文:

  

   宏观经济学问题,是世界政治的中心。

   ――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美国(N.G. Mankiw,USA)

  

  2. 市场论

  2.1 为什么要讨论市场?什么是市场?

   生活在当代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无论是中国上海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泰国芭地雅的导游,还是美国南方德克萨斯州农场里的农场主、英国利物浦足球队的球员,或者是非洲维多利亚湖边的渔民、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靠打猎为生的原住民,每天都必须和各种各样的市场打交道,或者使用从各种市场里买到的各种有形的或是无形的工具。

   市场,是当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市场的规律和游戏规则,是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制定,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物品交换必须遵守的原则。违反市场的规律和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因此,要研究宏观经济学问题,离不了对市场的研究。而从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市场开始着手,是我们理解各种复杂的高级市场及其规律的必然途径。

   那么,什么是市场呢?

   市场,按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定义,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当代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场所。在西方经济学论述中,也基本是类似的观点。

  

  2.2 关于市场定义的三个问题

   网友们不要以为大卫羊发现了什么特殊的规律和真相,可以颠覆传统的对市场的定义。否则的话,大卫羊相信,凭这一条大卫羊就可以获得200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呵呵,说句题外话,大卫羊刚知道2001年三位美国学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因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原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么好拿。无非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客观经验,哪怕是最简单的人人都知道的经验。

   回归正题,继续说市场。

   大卫羊认同经济学前辈们对市场的定义和描述,只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市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市场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会永远存在下去吗?

   对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们和曼昆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 :马克思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商品会消失,自然与商品有关的商品交换场所――市场也就消失了。曼昆们的观点恰恰相反。

   对第二个问题,他们的答复倒都是一致的:SURE!

   对第一个问题,大卫羊一直没发现一个满意的答案。前辈们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给出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没有深入研究的答案。大卫羊不满意,因此在下一节给出自己的山寨版答案。

2.3 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市场起源定律

   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

  (1)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需求, Demand),人类有三种方式获得(Acquirement):自己生产(Self-producing)、抢劫(Pillage)和交易(Trade);

  (2)人类满足需求(获得)的方式依次优先为:

   自己生产-抢劫-交易(S-P-T优先权公式)

   排在前面者优先权比排在后面者高;

  (3)交易是人类满足需求的高级、复杂和文明的方式。公平的交易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双方有对等或平衡的实力,否则,强势的一方会放弃公平交易方式而倾向采用抢劫方式(买方卖方平衡公式,B-S平衡公式)。

   为了让网友们容易理解,大卫羊先直接列出这一节的结论,然后再进行一一论证。

   在上一节中,大卫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市场?

   在大卫羊所读过的前辈大师们的各种经济学论述中,没有看到有谁对此做过详细的论述(也许是大卫羊读书不多,孤陋寡闻,如有哪位网友有不同意见请留言指正。),似乎人类产生需求,自然而然就会通过交易的方式去获得,这是一种本能。有交易,自然交易的场所-市场就产生了。

   大卫羊对此有不同观点,因此首先提出杨氏第一定律的第一段:“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需求, Demand),人类有三种方式获得(Acquirement):自己生产(Self-producing)、抢劫(Pillage)和交易(Trade)”。

   如果杨氏第一定律仅仅是这一段,大卫羊还不敢如此大胆称之为“经济学定律”,因为,这是常识,虽然没有前人像大卫羊这样完整的表述出来,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就像大家都知道放屁不需要脱裤子,但是没人觉得需要将这个道理总结为“定律”。但是这一段也不可缺少,因为它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前提。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杨氏第一定律的的重点。我们先说第二段:大卫羊称之为S-P-T优先权公式。

2.4 S-P-T优先权公式

   在牛顿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以前,人类都想当然认为静止是常态,运动是变态:),或者说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直到牛顿提出了他的理论,人们才知道,事实恰恰相反。

   S-P-T公式可以称之为经济学领域的“惯性定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认为一个人偷盗和抢劫往往是迫于无奈,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这条路,如果有正常的工作(出卖劳动力,一种特定的交易),绝大多数人都会安分守己。或者说,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本质就是抢劫),如果能够通过谈判(也是交易的一种特殊方式),国家领导人就会选择和平。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战争是最后的手段。”

   大卫羊在此敬告各位网友:错!

   如果社会规则不让偷盗和抢劫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会变成小偷和强盗,包括你和我。如果战争的代价不大,任何国家都会毫不犹豫的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平谈判。

   以下大卫羊将通过博弈学里的一个著名公式“囚徒困境”来论证S-P-T优先权公式。

   我们先来看看“囚徒困境”的内容: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甲沉默(合作) 甲认罪(背叛)

  乙沉默(合作) 二人同服刑半年 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

  乙认罪(背叛) 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 二人同服刑2年

    解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2.4 S-P-T优先权公式(续)

  

   然后,为了论证S-P-T优先权公式,我们还得假设一个经济学模型,大卫羊称之为杨氏沙漠模型(Yang’s Desert Model):

   在大沙漠中建有一座监狱,囚犯要逃出监狱,必须穿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要走很多天,而这需要带有足够的食物和水。监狱的看守为了防止犯人逃跑,把犯人分为两组,一组有水,而另一组有食物。

   有一天上午,看管食物的那一组有一个囚犯A逃走了,带走了食物。当天下午,看管水的那一组有一个囚犯B也逃走了。可是,两人都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无法逃出去。第二天,两个人在沙漠里遇见了。

   为了逃出沙漠,两个人都有两个选择:(1)与对方做交易,交换一半食物和水,双方都逃出去;(2)抢劫对方的水(食物),自己逃出去。

   我们假设两个人都一样身强力壮,因此决定抢劫结果的是其意愿:即如果A选择抢劫而B选择交易,则A抢劫成功;如果两人均选择抢劫,则均失败。

   博弈结果列表如下:

   B选择交易 B选择抢劫

  A选择交易 两人均逃走(各1分) B逃走(1分),A留下(0分)

  A选择抢劫 A逃走(1分) ,B留下(0分) 两人均留下(各0分)

   根据纳什均衡,我们可以得出A和B选择抢劫的可能性高于选择交易。也就是在他们的选择中,抢劫的优先权高于交易。

   而如果能自行得到水和食物,以上的选择就不存在。因此,自己生产的优先权最高。

   以上,为S-P-T优先权公式的论证,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纳什均衡(囚徒困境)的一种变形。

   正如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理论的基石一样,S-P-T优先权公式是杨氏经济学的基石。

  

作者:大卫羊 回复日期:2008-12-11 10:21:13 

  杨氏宏观经济学―N.G. 曼昆忘了告诉你的知识(6)

  

  2.5 S-P-T优先权公式建立的假设前提

   S-P-T优先权公式的建议,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交易的双方是互不了解的和互不信任的,双方的行为是完全以利己为目的的。

  要论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的第一次交易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是发生在朋友(互相已经建立起信任关系)之间,还是发生在陌生人(互相没有信任关系,彼此猜疑对方)之间?

   如果是发生在朋友之间,那么上一节杨氏沙漠模型的两个囚徒应该很容易就达成交换模式,从而达成双赢。如果是陌生人,那么形成“囚徒困境”可能性显然更大。

   在此大卫羊要引用马克思先生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论述:人类形成的第一种社会形态是原始共产主义。(对这一人类发展阶段,西方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也不否认。当然,对后面几种社会形态,两者的观点就完全不同了。不过,不涉及到大卫羊的杨氏经济学,就不展开论述了。)

   在当时原始人类部落中间,人们是共同劳动,产品共享的。因此,在部落内部(朋友之间发生交易)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人们如果需要别人的东西,直接拿过来就行了,不需要交易。

   因此,大卫羊认为,最初的交易,是在不同的人类部落之间发生的。由于彼此的陌生,和严酷自然环境下遇到陌生事务时以暴力保护自己的本能(考虑下原始人类在野外遇到狮子老虎等攻击性野兽的情况),发生交易时双方绝对是互不信任和互相警惕的。

   那么,互不信任和互相警惕的双方为什么会发生交易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讨论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的第三段B-S平衡公式了。

2.6 B-S平衡公式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人类满足需求的首要方式是自己生产。在原始公产主义时期,人们通过原始采集业(后来演变为农业)获得植物性食物,通过捕猎(后来因此产生畜牧业,但捕猎一直存在,如现代渔业)获得肉类和油脂补充。在捕猎过程中与野兽的搏斗经验,使原始人类在面对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动物或陌生人时,保持警觉和随时准备以武力自卫或以武力掠夺成为本能。在非洲草原,两群陌生的狮子在遭遇时,必然要以武力来决定谁赢得地盘,而不是谈判和交易。

   这一点正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人由于具有了思维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武力争夺可能造成的更大伤害(例如,仅仅是为了强夺一头猎获的野鹿,两群原始人却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事实可能比大卫羊描述的还要残酷更多,因为在那个时期,陌生敌对部落的被俘者的身体本身就是食物的来源之一),原始人开始思考能否有避免伤害而双方又都获利的方式。

   这样,在几千年甚至可能是几十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应该是发生在非洲东部的某个地方(现代人类起源的地方),人类的第一桩交易伟大的完成了!

   不同的原始人类部落遭遇了!在看到双方人数差不多(实力对等)的情况下,考虑到以武力掠夺会对双方都造成巨大的伤害,两个陌生的部落可能通过分割一头捕获物、或者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完成了人类的第一份和平协议,从而建立了彼此的初步信任。然后,下一次相遇的时候,通过一些简单的交换,比如用一些坚果交换了一些兔子肉,完成了这桩伟大的交易。

   这同时也得出了B-S平衡公式的基本内容:交易是人类满足需求的高级、复杂和文明的方式。公平的交易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双方有对等或平衡的实力,否则,强势的一方会放弃公平交易方式而倾向采用抢劫方式。

2.7 B-S平衡公式的补充:市场公平度 (Rate of Market Justice)

   在B-S平衡公式中,“交易双方有对等或平衡的实力”,在原始人类时期,主要是指武力。到了现代社会,还包括信息和科技等软实力。此时,所谓的实力是指武力、信息、科技等实力的综合体,也就是综合实力。

   在双方武力不对等时,强势的一方可以通过威胁(Threat)的方式,达成不平等的交易(变相的掠夺)。在双方武力对等,但信息、科技不对等时,拥有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欺骗(Cheat)的方式,同样达成不平等的交易。

   在这里,大卫羊要定义一个指标来描述这些不同的情况,称之为市场公平度 (Rate of Market Justice)。一个交易双方的综合实力对等的市场,其市场公平度RMJ为1,而一个一方占绝对强势另一方占绝对弱势的市场,其市场公平度RMJ为0 ,即在这个市场中所谓的交易其实是强买强卖,也就是变相的抢夺。

   当代世界上的所有市场和伪市场,其RMJ就界乎于0到1之间。

   对一个不公平的市场,如果想要改变其公平度,靠强势方的道德和自律是完全没有用的,唯一有用的方法就是增强弱势方的实力或者消弱强势方的实力(比如反垄断法的制定)。

2.8 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和意义

   应用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当代世界上很多大大小小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例子一:美国攻打伊拉克

   美国攻打伊拉克事件可以用杨氏第一定律简单的解释,当交易的双方(一方为美国,另一方为伊拉克和其他世界各国)实力悬殊的时候,美国毫不犹豫的选择武力进攻(掠夺)而不是贸易协定(交易),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因为伊拉克没有抵抗能力,而当时美国的实力正如日中天,世界其他各国无论欧洲、俄罗斯还是中国,均没有约束美国的实力。相反的例子是,美国只能通过贸易协定的方式,和中国打交道。(掠夺的优先权高于交易。)

  

  例子二:垄断企业

   在中国的石化、电力、通讯、供水等垄断行业,无不存在着垄断性的暴利,因为交易的主体(一般消费者和垄断主体)完全没有对等的实力。所以,目前,中国政府通过分拆的方法,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典型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分拆)。

   以上讲的通过行政方式形成的垄断,还有一类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的垄断,比如微软。比尔•盖茨通过微软的技术垄断成了世界首富。要平衡他的实力,在美国没有力量,但在欧洲和中国则通过政府的实力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欧洲对其微软提出了反垄断,中国政府则对其“黑屏”行动进行了暗中干涉)。

  

  例子三: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败

   以市场换技术,听起来是个非常诱人的话,是一桩很合算很公平的交易。但是,其谬误就在于,技术和信息是强势方保持高RMJ的手段。在不能采用直接抢夺的情况下,保持高RMJ是强势一方获得超额利润的核心手段(结果近似于抢夺),因此弱势一方一厢情愿的“以市场换技术”造成的结果是“桑塔纳”这样的70年代车型在中国幸福地卖了20多年高价,直到奇瑞、吉利这些本土企业成长起来以后。

2.9 本章后记:以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的眼光看世界文明史

   人类社会从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埃及文明算起,目前已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而中国的社会从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没有异议的商代文明开始计算,也已有超过3000年的时间。

   如果仔细研究现在世界上的主要的50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古代文明所发展形成的现代国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从古希腊-古罗马-产生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西欧国家-美国延续下来的西方商业文明,其中以现代美国为代表。

   从古巴比伦-中国商代-中国秦代-现在中国延续下来的东方农业文明,其中以现代中国为代表。这类文明还有另外几条发展线索:古巴比伦-东罗马-俄罗斯,也可以称之为类似中国的东方专制文明。中东阿拉伯地区的发展则混合了西方商业文明和东方农业文明的特点。下面,在介绍东方农业文明时,以大卫羊最熟悉的中国文明为代表。

   西方的社会学家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亨廷顿在其著名的著作 “文明的冲突”中最早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但是由于亨廷顿不懂得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所以大卫羊认为“文明的冲突”一书仅仅描述了现象而并没有解释出原因:)。以下采用杨氏第一定律对两种文明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西方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和重要形成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欧,小国林立,没有形成的类似中国的“大一统”的集权国家。由于相互独立形成的相互制衡,发生交易的双方基本上拥有对等地实力,因此,双方在满足需求(获得,Acquirement)的时候,慢慢的更倾向于以“交易(Trade)”的方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文化上,就形成了所谓的“民主”文化,民主的精神就是妥协的精神,而相互妥协是达成交易的必要条件。

   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时期,就是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老子、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就成长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很多思想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但是中国的历史很快就从战国时代开始,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思想上以“焚书坑儒”开始到西汉时期“百家废黜,独尊儒术”为建立标志,建立了从国家形态上到思想意识上的“大一统”国家。在文化上,就形成了所谓的“专制”文化,占有了政权的一方就拥有了远远压倒任何对手的综合实力。由于实力的极端不对等,以皇帝为代表的强势统治集团一方理所当然地就只会采取以“抢劫(Pillage)”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获得,Acquirement),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2000年的“重农轻商”政策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在此环境下,弱势的一方要想改变弱势,只有通过暴力取得政权这个途径。而弱势的一方一旦通过暴力变成强势,仍然会继续采用“抢劫(Pillage)”来继续压迫新形成的弱势一方。

   这,就是中国2000年王朝周而复始的暴力更替,却没有产生民主社会的秘密。如果不是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新的实力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进入中国改变了国内的实力对比,这种周而复始仍然将继续下去。从西方的经验来说,如果没有罗马帝国的崩溃(罗马帝国的后期,已经开始出现所谓的专制主义倾向。这一点,可以了解东罗马帝国历史。东罗马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专制主义国家。),如果拿破仑统一了欧洲,西方的历史就会演变成一个欧洲版的“大一统”专制帝国,也不会再有西方民主。

  

2.10 本章后记:以杨氏经济学第一定律的眼光看中国改革开放史

  

   所谓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大一统”社会走向有各种平衡势力的“国际社会”的历史。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杨氏经济学的观点看,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两个前提条件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

   从国内来说:由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导致国内市场的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拥有外国政府的实力作为支持,改变了中国这一封闭的市场的博弈各方的实力对比,因此中国市场的市场公平度 (Rate of Market Justice)逐渐上升,中国社会也因此慢慢走向商业社会。

   从国际来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而当时的国际市场由于美苏争霸,其RMJ相对较高,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也渐渐走向协商妥协。

   这里有一个反面的例子:当苏联崩溃,美国成为一家独大时,美国的精英的思想却越来越偏向所谓的“单边主义”,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例证。

   (这一章就简单写到这里。本文毕竟是以经济学为主,以后有机会可以写一篇新的文章,就此展开讨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天涯上一个网友的回复,他是第一个看懂的人。呵呵

作者:qg忽悠 回复日期:2010-03-07 17:24:08 

  楼主的帖子非常好。希望继续写下去。

  跟贴的绝大部分人都没看懂,也不具有宏观思维能力,包括那些所谓的行家。

  S-P-T优先权公式非常重要,否定了微观自动存在公平交易的隐含假设。这对宏观理论非常重要,不是一个微观问题。

  微观理性人假设和宏观看不见的手(非理性)假设,是斯密以来的经济学根基(包括微观和宏观)。其中隐含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市场是公平的。这个隐含假设是目前主流经济学的根基。可以这么说,楼主的S-P-T优先权公式会动摇他们的根基。

  不建议发表论文,原因是现在那些审稿的都是搞微观经济学的,看不懂。建议坚持写完,多听意见,作为著作出版。

家园 我是第二个

只是还没看,先收藏,慢慢再研究!

家园 专业化,劳动分工

是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

另外还有重复博弈的可能呢?

家园 两者不矛盾,你说的和我说的不是同一个范畴的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要建一座房子,我说的是地基和基础,你说的是砌砖或者搭房顶。

家园 花之有宝,初略看了一下,收藏后细看
家园 送花得宝

写得蛮好。

快去发表吧

等你得诺贝尔奖 了不要忘记 呈我吉言哦。 呵呵

家园 我的理解

你的公式 也可以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适用

并没有跟 主流西方经济学 主流市场经济学 的根基 有冲突之处吧?

所以 上架建议:社会关系 哲学政治

用来解释现在为什么 房价这么贵 很有帮助诶

讨论讨论 我是来学习的 呵呵

家园 承您吉言了,呵呵,不过,

承您吉言了,呵呵,不过,2008年我刚写出这部分的时候,曾经将市场论这部分单独整理成一份简单的论文,向国内10多家所谓最权威的经济学杂志/期刊投稿,全部被拒绝。

您的第一点说的对,我试图将所谓“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这本来就是人为的划分。

第二点,我觉得您没有理解天涯这个网友的评论和我的文章。确有不同,而且是根本性的不同。

家园 你说的第二点 还是不太懂

你是说 他的评论和你的文章 不同??

是什么意思呢? 愿闻其详

家园 呵呵,不是

请注意这段话:

“微观理性人假设和宏观看不见的手(非理性)假设,是斯密以来的经济学根基(包括微观和宏观)。其中隐含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市场是公平的。这个隐含假设是目前主流经济学的根基。可以这么说,楼主的S-P-T优先权公式会动摇他们的根基。”

这位网友的评论很到位。

我的理论和现在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有根本的不同。

家园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

如果你的理论一定要作为经济学理论发表

真的需要得诺贝尔奖以后了哦 呵呵

家园 呵呵,是的。其实,

呵呵,是的。其实,我不是学经济学的,我是学工科出身的,现在从事的也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经济学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如果没有得诺奖的可能性,我就没动力往下写了:)

贴在这里,也是想请西西河的经济学专业人士来指点指点。

家园 有潜力。文科生根本没可能想到这些

都被伟光正的理论教材编写者洗脑,形成思维定势了。你要告诉他另外一个角度的东西,他会跟你急。

微观理性人假设和宏观看不见的手(非理性)假设,是斯密以来的经济学根基(包括微观和宏观)。其中隐含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市场是公平的。这个隐含假设是目前主流经济学的根基。

从这点来看,的确有潜力。不过经济学的发展掌握在西方手中,目前关于市场经济的假设,已经有新的理论形成,应该注意。向国内投稿就不必了,我觉得可以和邹恒甫钱颖一等接触下,或者翻译后直接投向国外。

收藏了慢慢看。作为一个学经济学的,俺非常羞愧。

家园 谢谢!不过,

邹恒甫、钱颖一是谁?

能简单介绍一下吗?我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界人士,国内的业内知名人士一个都不认识。

您如果是业内人士,认识他们的话,能否请他们屈尊到网上来看一看呢?

还有,如果向国外投稿,投到哪里去比较好呢?

大卫羊先谢过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