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三十三》空军大院黄楼 -- 潘涌

共:💬139 🌺301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两岸的部队子弟还真是相当雷同,

心态积极向上的入政界、军界、商界乃至黑道都是一把刷子,即便做个普通百姓也是未敢忘忧国。。

心态不好的当起loser来都是一样一样的。。

家园 看不懂,为什么有人投弹,那位给扫盲,多谢!
家园 因为老潘夹私货也罢,还夹得毫无见识.

按老潘的说法:共产党"不仅要活捉蒋介石,杀光他的将领,还要把参加过国民党的同情国民党的统统灭光了之",逃到台湾的几百万要不是逃走了,就要被共产党全杀了----作为空军大院出来的红色子弟,说出这种无知之词,挨几个蛋太正常了.

家园 X林至尊,私盐美龙,忽悠天下,莫敢不从!

[FLY]潘凤不出,谁与争锋[/FLY]

家园 也不尽然

多数也就是混个日子,两头冒尖的总是不多。

老潘这拨稍微特别一点,他的年纪经历跟血色浪漫的钟跃民有相似的地方,心态基本上反一反。部队子弟读来基本能够会心一笑:老潘因为亲身经历中国社会军队从林副统帅权倾一时三支两军,到林总身败名裂,军队社会地位下滑,这样一个巨变,其本人又是空军总部大院子弟,又在空军成长甚至直接在空军服役,他的思路还是有迹可循的。

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老观对于枪械的知识见解有目共睹,提到老共立即发飙也是情有可原。基本上老潘也是类似路数,有些事儿有些记忆他没法子客观得起来。

家园 说归到底还是心态,

小地方出身,太大的官没见过,长辈的战友里戴星的倒也颇有几位,辽沈战役锦州城下一个营只剩两位数活下来的老爷子也见过,援外走遍大半个亚洲,指挥得千军万马然后被儿子气死的老爷子也听说过,人生沉沉浮浮太正常了,能走到最后的才是纯爷们。。。

家园 我觉得心态研究非常好,多发表看法
家园 到底我这样的人留在国内当将军好,还是在美国

开酒庄好,我会选择开酒庄。上个星期天,一个大院女孩子哭着同我通了三个小时电话,我还不知道姓名。她说,我们都觉得你到美国是最明智的选择,把空军大院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空军大院有好几百个秘书,上千个笔杆子,两三千个后代,为什么都不能记录这段历史呢。我到如今也想不明白。

家园 你真的想听吗? 要评一个人很难, 老实说你聪明但视野太小

你眼里别人也和你一样。以个人中心来读历史,按个人喜好来选择性了解的一面,就把这面当全部了。 你写个人的悲欢离合不错,不过也就是素描式的写生, 龙应台的路数。 了解美国,学习美国,光学他们的餐桌礼仪,节日晚宴,社交谈吐连皮毛都算不上。叫你儿子和美国人出去打打棒球,钓钓鱼,滑滑雪, HAVE FUN学到的东西都比这个多。 小资做到这个,泡个洋妞就到顶了。要指点江山,评史论今,这点底气就不够了。从你听说的东西,加上书上看的,再加上专家评论的可以构个框架, 你再往上搭出你的心得。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基础. 你出来以后恐怕很少再接触国内国外的出版物。你一天十几个小时卖酒,睡酒店的时侯,地下室自然不会再摆个书架。河里的大牛,写句话都要翻好几本书, 再不济也要翻翻网页,GOOGLE一下. 西西河不是很小资的地方.

家园 记得有家有个奇怪的家规

家族子弟要想出人投地,无论去什么国家什么城市,落地后先搞定当地黑道然后再及其他。呵呵,某个初中就写过上市公司策划的主。那人半年前英文还半个大字不认识那。不过在国内的所谓竞争体制里,很残酷。见过不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然后在现实世界里精神崩溃的。不过,他们在失望之余可以安于声色犬马,至少可以保证衣食无忧。那是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了。而满足与否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家园 不是很确信中国空军在刘政委之外,再多一位

潘部长,是不是又一段佳话?

。。。

不好意思,我是陆军子弟,父兄在有着光荣传统的数十年枪林弹雨里铸就的荣誉单位里服役,大概对于空军的其人其事是会有点偏见,至少是不甚了解。老潘的有关文革时代的描写,令我对空军特别是总部这一块实在是敬重不起来。当然那年月三总部都够闹的。

但是陆军下面的师团以下各级官兵似乎就颇不同:听家父所言,他那时率所部或国防施工,或照常练兵,秋月春风等闲度,总之是守卫在国防线上,并不怎么理会高级机关的折腾,该干啥干啥。这个是所听说的,以后,我自己又有机会趁本科军训时机在陆军的野战军某师受训数月,基本上知道了国防军人是怎么个范儿。

说实话,虽然空军是技术兵种,在我国陆军特别是有传统的野战部队,对某些空军机关部队的范儿确实是有些瞧不上的。又记得老潘某篇回忆提到许和尚的野战军受命去整肃913以后的空军地勤单位,在他笔下许和尚的人是给的反派角色。

。。。

好了不开玩笑了。我觉得老潘写得还是不错的,他所写的不靠谱的地方也很有时代特征,他是那个年代的人,经历那些变故,自然而然就基本上是那么个世界观。西西河包容老潘应该没有问题。他的思维定势停在1980年代,这个是华侨常有的状况。我以前见过近百岁的年轻时来美的上海籍贯的老太,说话音容语速跟电影里的宋庆龄一样一样的,用词也是那个年代的上海话(也就是我从祖父辈常听到的那种遣词造句)。华侨的思维语言,大致上会定格在他/她去国越洋的那一刻。

还有就是,老潘这个群体: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能量的失势官宦子弟,于国于民于己都是以出洋为最优解。尤其是自食其力,那更是从各个层面来说都是不错的。唯一的小问题是老潘曾试图与老魏拉扯看能不能赞助出个新国父,好在那事太没谱于是也无伤大雅。

家园 在下觉得角度不同,自然看到的不同!只要作者是实事求是,

忠实的记录,描写(文学上的夸张不算),就应该送花。

洒家就喜欢说真话,觉得将自己以为的真实说出来是一种美德!

倘若有人觉得自己说错了,在下也愿意改,只是道理需讲清!

也不想别人认同,这世界自己真实的活着比啥都好!

家园 还是在美国好,这样你可以把在国内的经历和想法

毫无顾忌的说出来。

家园 恩,

国内的竞争确实很残酷。

其实心态最容易失衡的是富/官二代,几代人杰的世家子弟,什么样的大场面都见过,一点小风雨不会有多奇怪;至于百姓子弟,输光了又怎么样?大不了从头再来呗。。。

家园 为什么都不能记录这段历史呢

他们的生活木多大的改变. 说话也有顾及。中国的环境么,大家都八感说实话。说话也有顾及。中国的环境么,大家都八感说实话。在米国,你说错了话,大家哈哈一笑,还真木什么人往心理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