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我身边的例子,兼回答月色MM的乐观与悲观问题 -- 定风波
不过上面你举得例子很快又要杯具了,通货膨胀来了,今天消息2月cpi 2%了。
因为男性来说不买房结婚难
女性来说无房生活觉得没保障,不牢靠不愿意嫁。
最总女性会嫁给有房的,男性因为无房而失败,于是会更愿意买房,最终结婚成功。
在后。。。消费需求多所以房价上涨。
所以理论上必须让中介和房东知道这里住了几个人。
但80%的人为什么要付出几十年的收入来买砖瓦结构呢?还盖在听说是自己的地上。
感觉前面几位朋友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不是老百姓的观念有问题,而是你没有切身体会,不能理解罢了。
按照现在的房价的涨幅,如果年轻人30岁之前买不起房,那么一辈子也买不起房了。
老百姓都是很实实在在的,同样是04年在上海毕业的两个朋友,其中一个工作了一年后,就咬紧牙关和女朋友连同双方家里凑了20万元首付,买了一套不到100万的房子,现在房价都已经涨到220万元了。而另一个朋友则是犹豫,不想问家里要钱,觉得等自己攒够了钱再买,然后房价是一路飙升,到现在他是攒了20万元,可是和他的同学比呢?要多花120万元的钱才能买到相同的房子,各地的情况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从05年到现在,房价至少都翻了一番了吧?帐人人会算,买房子的话自然就是晚买不如早买,而且是竭尽所能,越买大的越占便宜了。
所以不是普通老百姓的观点有问题,而是你的观点有问题。
跟房价比起来 房租真的是地价啊
即使如此,还要刻意忽略2008.11-2009.3的GAP,这么短时间总结的经验不妨称之为错觉。
2000年北京新盘平均均价5722元每平方米,万柳地区8000-10000。此外,2000年上半年在东南西北各个方位中都是以4000元至5000元/平方米的项目为最多。它们分别集中在东部的十里堡、管庄、石佛营、酒仙桥;西部的学清路;南部的方庄、东铁营、潘家园、陶家园、丰益桥及丰台;而北部则分布在亚北地区。
目前万柳均价在30000-40000之间,十里堡、管庄、石佛营、酒仙桥20000左右。这还是09年疯涨后的最高点。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约8.5万亿人民币。
2009年中国GDP为335353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4.92万亿美元。
从比例上看,其实10年来,房价涨幅基本上赶不上GDP增幅,不过平均工资增幅更赶不上GDP增幅,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短期房价的快速增长打乱了人心,激化了分配不公平矛盾,才是本届政府的最大挑战。
女性也只能回归理性。我们的父母辈结婚的时候大多数也没房子,不也过来了?观念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一个人会租两居室吗?当然是两个人啦。夫妻两个都有收入,就按楼主贴子里那位一年2万5算,两个人一年就是5万,一个月是4000多点,难道还不够租房子吗?就算只有一个人有收入,一个月2000的收入,租600的房子贵吗?
至于交通费,中小城市骑自行车上班不就完了,要花钱吗?
就算北京上海,中等收入的人有几个住不起房的?
如果盖的多了,条件就会放宽。
美国佬也没多少在纽约买的起房的
八十年代的彩电、冰箱、煤气包都曾经疯涨,越涨越抢。那时候单位分房你想排前面,送张彩电票就行了。
但是你要明白一件事情,在你眼中的苦,在他们眼中却不一定是多痛苦,如果打工者正好还有一点目标,那么结果更好。我是农村出来的。
我家亲戚基本上都是在外打工,我的舅舅,二姨,三姨都在镇上(不是城里)买了房子,地段也还好,现在我二姨和舅舅两家依然去打工,是很苦,每个月可能能休息个两三天,但是他们有时候会抱怨比较苦,但是绝对不会说痛苦。我三姨准备在镇上开个服装店,说再打两年工,攒一点钱就开始准备这件事情了。
痛苦与否在于预期而已。
不能拿我们准备在城市里待下去这种观念硬加在他们头上。
忘了说房价了,我们那镇上房子不是以多少钱一平方来论的,而是以一栋房子(至少两层)多数钱论的。我二姨家前些年买了栋房子4W多,去年6W多卖了,换了个更大的,大概9W多。
我舅舅家是前年买的房子,地上两层,每层三个房间,地下一层也是三个房间。我不知道多数平米。一共9.5W。去年挣了点钱把装修了一下。
我三姨娘家买的是靠近镇上的门面,为了做生意考虑,装修好了。一共花了1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