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调门越来越高了 -- 长街看海
2010年03月01日 《人民日报》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2010年03月0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望海楼:中国又到“转折关头”
2010年02月08日 《人民日报》 习近平:围绕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10年02月06日 《人民日报》 李克强: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持续发展
2010年02月05日 《人民日报》 温家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2010年02月04日 《人民日报》 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
且从新中国发展的三阶段说起吧。
第一阶段:社会制度转型——指的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阶段:经济体制转轨——指的是,30年前,改革开放大幕,徐徐拉开,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三阶段:发展方式转变——指的是,从现在开始,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发展方式——三次历史关头,三次重大转折。
已经拔高到和建国、改革开放一个水平面了。真如其所言,是波涛汹涌的历史关头的话,河里的每个人恐怕都会多多少少地要受些影响了。
时也!命也!运也!
回文如下
标题:三十年一坎 [springfield]
难道是三十年一个坎,台阶还越来越高,不好爬啊。
标题:就个人感觉,确实如此。 [蜀生]
虽然本人只是千千万万关心祖国的人中的一个,但是的的确确,感觉到了这样一个波涛汹涌的历史关头。
目睹、亲身经历了两次转折!
上一次成功靠我们的父辈的探索和牺牲,这一次就看我们自己!
但是兑现这些话是要能力的——而今天这样波涛汹涌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能力急速下降的结果。
很讽刺的是,正是长期的忽视造成了今天不得不一起高喊“历史关头”以引起重视的局面。
谁知到这次喊话会不会,能不能落实?要是下面依然像过去的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等“学习活动”一样,应付差事,我行我素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执行者早已变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每一层官僚眼中都排在最后,甚至根本没有位置。中央喊话,他们只会无动于衷。
历史会不会最终证明,如此“重要”的“历史性转变”,不过是中央的一厢情愿,老百姓的空欢喜?不过是几篇新闻,波澜不惊?
如果今年年内看不到实际行动,我们就该忘掉这些喊话了,或者以后每年听他们再喊一次。
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已经难以为继了
中国如果不再次突破的话,不仅已有的发展成果可能毁于一旦,得来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也不复存在!!!
所以中央也一直强调经济结构调整,政治也要改革,要建立起适应新时期新局面的政治经济结构,实现中国的再次腾飞!!!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1043400.html
1,
对土共而言,现代化,不是一年两年的规划,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规划,而是一百年。换句话说,是个执行期,考察期长达一百年的超级项目
2,
对土共而言,首先是有理论的支持,或者说,源于历史唯物主义之社会不断发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之主观客观相互作用,当然还有就是中华文化之易,穷则变,变则通的传统。
其次,是有现实的倒逼,或者说,是主观感觉到了变的需求
3,历史是一面镜子
有成功的
有失败的
有不那么成功的
这面镜子照出的是什么?
就是说,土共的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有历史为借鉴。
而且说,土共的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有邻居为鞭策。
4,土共是一以贯之,说到就要做到,伟光正的
中国有土共,和没有土共是不一样的:
前面两个三十年的,哦,就是六十年的结果:
5,预测从今天开始的下一个三(四)十年
不是吓你哦
不要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了,没有!
我们是真的人多地少物薄资源少!
这是一条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所依赖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我们唯一的人多优势,还将变成老人多的未来。。。
而且大家都想要享福了,都累了
那么,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6,以后土共还要伟光正
土共自认为已经在六十年前大大地伟光正了一把
土共又自认为在三十年前大大地伟光正了一把
今天,土共自认为还将再次伟光正一把
7,同志们,跟着偶上哦,土共如是说
Yes, we DO.
文摘结束,大家拍砖。。。
30+30+40=100
转变不是说转就转的,如果没有sars抗洪抗震级别的动员,目前对中基层的动员力表示怀疑.毕竟搞了这么久的低层次了,光是人民日报还只是宣传而已.起码要到全会的水平吧.十八大?
现在是个关键的时间点,“天地人”各个方面都逼着我们非调整不可了。
前一段时间写过一些:
中国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前三十年想走资本密集型的道路,不管是工业(那些大项目),还是农业(大寨)都是学习苏联。问题是资本积累不够,没钱没技术,而人口结构又使得就业很麻烦。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对前三十年道路的一种否定,也是一种符合中国当时现实状况的自然选择。接下来改革30年基本都是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个人积极性提高了,就业也解决了,资本一点点在积累。但生产效率始终不高,所有有衬衫换飞机的说法。
今天,就是今天,将是新的三十年的开始,中国重新走上资本密集型的道路,也就是当年德国,日本,美国,苏联走过的道路。大企业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将主导产业的兼并重组,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垄断格局。这两天的钢铁产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每次都有实际的政策倾斜甚至强制,以确保想要落实的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当然,戴3只表这种事情从上到下都知道只是形式主义而已。
听过某百强县市委书记的年终报告,通篇根本就没有转变的意识,如兄台所说“中央喊话,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