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弟弟的故事 ( 下 ) -- 老光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向这位记者写的这位八旬老奶奶的生活,也是农村发生的,还是现在的。我还很好奇,想知道大弟弟现在的生活,能否抽时间也写写,加深我们的印象,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对前30年更加了解,对后30年更加热爱:
这位可敬的老人名叫侯书亭,家住邯郸魏县北寺庄村。5月5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心灵一次次被这个坚强的老人所震撼。
从房子便能看出这个家的家境。
走进这个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房屋,房子除下半截由一块块破砖头砌起外,大部分是土坯结构,墙皮已经大面积脱落,窗户不能开关,上面糊的纸早都烂掉了。
院子里有一位瘦小的老人,正在吃力又认真地洗着一件衣服,她就是84岁的侯书亭老人。见到记者,老人放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打招呼,她说,这个房子太破了,不能住人了,她和孙子住旁边一间小房子。
老人把记者领进她和孙子的小屋,小屋在正房的西侧,只有10平方米左右,屋里用木板搭着两张简陋的单人床,床窄得只能容一个人平躺,翻个身都不行。东边的床上躺着一个瘦削的年轻人,他平躺在床上,盖着一床脏兮兮的棉被,身体一动不动,露出一张脸和一双手。让记者惊奇的是,这张脸白皙干净,他表达能力不错,还会说普通话。他说,他的身体除了手和头还有两只脚以外,都不能动了。
老人的听力已经很差了,记者几次和她大声说话,但都难以沟通。于是,她的故事,主要由孙子李富景来讲述,孙子不知道的,再大声地问老人。
时间渐渐流逝,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老人准备做饭了,记者注意到,就在她眼前一尺多远的锅,她来回摸了几次才找到,她颤颤巍巍把锅舀上水,端到炉子上。
儿子儿媳相继离世
侯书亭老人的娘家在河南,她14岁的时候,嫁到魏县北寺庄村,和大她14岁的李姓男子结了婚。转眼12年过去了,夫妻俩依然没有生育一男半女,便在外村领养了一儿一女,儿子8岁,女儿刚刚几个月。
又是12年过去了,丈夫因黄疸性肝炎去世,这时,侯书亭38岁,养子刚刚成年,而养女只有12岁。侯书亭没有再嫁人,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除了种地,做所有的家务,她还在家编草帽辫子、织布,等到集市时,便挑过去卖,集市离她家有两三公里,她一大早便从家里出发,徒步把草帽辫子和布挑到集市上,直到下午两三点钟,集市散了才又走回来。在集上,她从来不舍得吃一顿饭,省下的每一分钱,她都要用在儿女们身上。侯书亭靠着自己的努力,给养子娶了媳妇,把养女拉扯大,给她成了家。
养子养女都长大了,侯书亭感觉自己还不老,闲不住的她,又开始为养子养女抚养下一代。虽然忙碌辛苦,但看着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侯书亭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和甜蜜。
孙辈们一个个长大了,侯书亭也步入了老年,她长舒一口气,准备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没想到,命运却给她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1998年夏天,老人的养子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暂时保住了性命,却落了偏瘫的后遗症,儿媳边工作边照顾丈夫。2000年春季,身心俱疲的儿媳被查出患晚期胃癌,不得不辞掉在邯郸的工作,带着丈夫回到农村老家。老人正上初二的二孙子李富景,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入学校的重点班,初三毕业就可以直升邯郸一中了,但也不得不辍学回家。
见到病重的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痛哭了一场后,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让两个孙子到外面学手艺找工作,她自己则负担起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
半年多过去了,儿媳因病情恶化去世,一年后,养子也离开了人世。
二孙子被抱回了家
强忍悲痛送走了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大病一场,头发一下子全白了。
好在两个孙子还算有出息。他们子承父业,都在城市里当上了厨师,尤其是二孙子,不仅厨艺好,而且脑子活,几年以后,他便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开店当上了小老板。两个孙子时不时回家看望奶奶,每次都带来她爱吃的食物,给她做好吃的饭菜,在两个孙子的关心下,老人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可是,命运好像专门跟侯书亭老人过不去。2007年的一天,一位邻居突然问她,听说你家二孙子得了一种很难治的病?老人没有丝毫思想准备,一下子惊呆了,她可一点都不知道啊,又吃惊又着急的她顿感眼前一片模糊,得了“火蒙眼”,一米以外的物体都难以分辨。
她赶紧给二孙子李富景打电话询问,孙子告诉奶奶,自己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腰疼。岂不知,孙子得了股骨头坏死,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走路都走不稳了,为了不让年迈的奶奶操心,一直瞒着她,即使被邻居泄了密,他也没有告诉奶奶全部真相。
令人感动!这老奶奶真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支撑着,中国才逐渐地强大起来!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给我出的题目很有诱惑力,我弟弟的身上,的确还有很多的故事,有些,也挺有趣味的,只是要花时间去整理,如果是乱写一气,也没意思。好吧,接受你的提议,花点时间慢慢地把它写出来,只是,不能着急,要等待!行啵?
是从你的文章的效果确没有起到鲁迅的作用和民众想要的作用,不管家庭如何,作为生在新中国(48年生可以这样讲了),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应该对新中国有深刻的理解,但你的文章使人看到的是什么,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费解?只能理解你对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去理解。鲲鹏站在九万里看的世界和燕雀站在树顶上看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说绝没有贬义,就我自己来理解我自己,我只是树下的一只蚂蚁),因为看到你讲到鲁迅、将中国许许多多民众支撑着中国,才多写几句,与你商榷。伤痕文学80年代就已经流行了,现在如何?多少文革中受到打击得人现在还在为此哭哭啼啼?大家都在反思,角度不一样,反思的结果也死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反思的结果就更不一样了。有个网友的跟帖很有代表性:
而黎阳的文章也要看,看完了才能知道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是什么,怎么去批驳-“为真理而权力”与“为权力而‘真理’”外链出处
80后小mm的文章也要看,看完了好知道他们是如何又被洗脑了但现在又被洗过来了,要赶快对他们进行再洗脑--理性反思“文革”失败的原因 外链出处
希望尽快看到大弟弟的现在和将来,你也不要急,好好思考和准备,希望是反映新中国波澜壮阔历史下普通大众生活得再现。
鲲鹏只有一个,中国的人口的99。9999999999%都是草民。你说该是草民的的文字都,还是鲲鹏的文字多?要草民象昆碰样的看问题,你给草民那样的待遇呀?
精英总说土老帽不能治国,进城的土共不是土老帽么?
文革的造反派不是普通工人么?他们为啥能做国家领导人,地方领导人。
另外你的小数点后面的9按得太多了,呵呵
块钱吧,全数交给老娘了。
生于计划生育管制霹雳的年代,但有幸不孤。与兄感情颇笃。
不同的年代,一样的感动
那年代里头的人,真的是单纯得很,遇事也不想想,只要领导开口了,哪怕前面是座刀山,也努力地去爬。不像如今呵呵,先得想想划得来,划不来,真干了有什么好处。我有个朋友,有一天对我说:从前,是有钱使得鬼推磨,如今呀,是有钱是使得磨推鬼呢!听了他这话,我不禁默然了半晌。呵呵!这世道!如何说呢???
八十年代~~
那阵子抓计划生育简直比鬼子进村抓共产党员还厉害。但是木有办法,俺跟老哥是双胞胎,一起出来的,他们管不着
那你们哥俩可是有福气的人呢!俺儿子是77年出生的,79年俺老伴又怀了个孩子,这时候就开始严厉起来,领导多次上门做俺的工作,没办法,便把怀了七个月的孩子引了产,流下来一看,是个女孩,俺便后悔得要死,直到如今,俺还后悔得不行!所以,你一说,俺就晓得,你是80年后出生的人!
俺79年调回南京,新单位的工会主席整天要我领独生子女证。记得是80、81年才开始严格起来,这时候生第二个要降工资级别,再后来就要开除。如果79年那么严格,也没必要叫你领证了。
但凡上面有个什么要求,这里的人立马就动起来了!那时候俺在机关里头,硬要强行生的话,那会儿也还没得开除工作等等的处分,只是在领导手下搞事,天天跟你作工作,你若不买他帐,硬要对着和他干,那就得看他的颜色,茶里面不找,饭当中找碴子,这样一来,那日子也难过啊!没得法,也就只好勉为其难,流产结扎哒算了!所以,俺说后悔也就是这意思,倘若是当时强行的生下来,也未尝不可!只是那以后便要受许多的苦楚呵呵!
记录每个人的视角内的历史,就是有价值的历史,那些所谓经过理性思考的加工过的文章,不论是左是右都减少了原创的光辉。你愿意思考、对比前后30年,自可写文章进行对比,不要改了光叔自己的韵味!!!!你转的那篇文章是第三方写成的,和光叔的文字比,我觉得没有特殊的风格,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