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时候的零食 -- 思炎

共:💬169 🌺37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的,还有粉红,黄色等,你不吃宝塔糖,我们得宝

哈哈,你现在后悔了吧,缺少了吃宝塔糖的经历。。。

那你的蛔虫是怎么打下来的?

一旦肚子里没蛔虫了,吃了也没事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嘿嘿,还好,就是嘴馋,整天挖空心思想着童年吃的东西

看来,这贴勾起馋虫的回忆无数。。。都来主动报到了

家园 对了,我也经常采一串红吃的!

我俩还挺像的啊,我也是经常声称喉咙不舒服,吃那种黄颜色的药片,甜甜的,还有薄荷药片。。。如果真的嗓子发炎了,不用打针又可以吃药片,心里是真高兴呀,感觉病都好了一半。

我第一次吃跳跳糖时,不知道,还以为和普通的糖一样,就一下子放了很多在嘴里,把我吓了一大跳,直蹦高打圈上下跳。。同学见了大笑

家园 是很煽情哦,说吃的。。。说着说着,说女孩了

好感性喔。。。

你童年还吃过不少野果子啊,看得我流口水。特别是那个象小樱桃,看起来就很好吃呢。

后来听说沙棘是有固沙绿化的功能,难怪印象里的酸榴榴总是长在一大堆沙子上。要早点知道,摘果子的时候就不会连枝子一起拽下来了。

现在找到制造沙尘暴的罪魁祸首了

附和
家园 你还真的挺能吃的。。。海棠果来啦,让你看了口水泛滥

我也很喜欢吃海棠果,酸酸的,不过没你这么幸福了,也是买来吃的。在上海还不多见呢,改卖海棠果的主意不错喔,包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应该能联系过去

这个桑葚和香江,可怜我小时候都是只吃过一回,还偏偏都有故事。这还不是你这帖子勾的。

所以,对这个记忆的相关性以及你的口水问题,让我们隆重纪念巴甫洛夫同志诞辰……

最近睡眠不足吧,又用这个表情。

至于沙尘暴嘛,我已经不当放羊娃很久了,算抵消了吧。

家园 香江是学名吗?

这些东西我小时候也都吃过啊。

香江,我们那里叫布谷,不过,怀疑是发音传错了,应该是按东北叫法叫“顾捻儿”。

那时候的一串红也没人管,随我们把花芯拨下来吸花蜜喝,真甜。就是份量少了点儿。美人蕉里的蜜倒是不少,就是拔花蕊的力度不好掌握,有时没把花蕊根部拉出来,就没有蜜。力度大了,又可能带出一丝苦啊。

那时好象毁了不少花。

家园 那个小娃娃长得也很象思炎mm

私盐这个帖子的跨度很大啊。

那个麦芽糖是我小时候吃过的,一两个牙膏皮就可以敲一块,大了以后就没见过了。

高粱怡很好吃,表面还有一层粉。还有花生怡也很好。大学的时候吃过东北的不老林,每年东北同学寒假回家都要带一大包回来。最近些年不见了?

冰棒我小的时候,红豆的是3分,奶油的是5分,冰砖一年也就能一两次,大概是两毛钱或者一毛钱一块。娃娃头,就是我家小牛小时候吃的了,。。。。。。,差了20多年啦

家园 那个娃娃脑袋的雪糕,我记得这边是叫娃娃头,三毛还是五毛的

高粱饴啊,现在还有呢,想吃的话下次来管饱

家园 都是俺小时候喜欢吃的

都搬回家去。哈哈。口水,那是哗哗地……

家园 俺是海边长大的,给大家介绍几样海边特产零食。

可是贪吃的小鬼们千万要记住,这是俺们小时候的美味,对你们来说,再也没机会品尝了,担心中毒!!!除非你们吃的是人工养殖的。因近年海水频发赤潮,在自然界中自然成长的各种螺类生物,以浮游生物为食,体内积聚了大量毒素,人食用之后轻则腹泻,重者丧命,切记。外链出处

大麦螺,学名织纹螺,这是岩壁上最多的美味了,往往一个脸盆大的水坑里就能摸上来一大盆。吃法也最简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等到戏水结束,回家时口袋里往往装了一堆的黑螺(土话对大麦螺的叫法),跑到哪个小朋友的家里,先在清水里淘洗一下,再烧开水(一定要等水烧开了再放螺,否则肉会缩进去),然后把螺扔进去后简单烫个五到十秒迅速捞起在碗里冷却,再到家里找出缝衣针(那年代从未见过牙签)扔开水里简单烫一下,拿针挑食螺肉,就这样开始了饕餮盛宴。

佛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样子够怪吧?来段介绍滥竽充数。

佛手这名字好听吧,本地人称之为观音手。你若有心查一下它的学名,就不太有趣了,它的学名叫龟足。就是想像力再丰富的人,也难以将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名字跟同一种贝壳联系起来。

  佛手形状奇特,外形像双手合十的样子,壳粗糙,感觉似恐龙皮,前些年,我在大陈岛的岩礁上挖过佛手。岩礁上的宝贝真不少,除了佛手,螃蜞在岩石间乱爬,辣螺更多,俯拾即得,佛手则隐藏在岩缝里,不动声色的样子。佛手壳很坚硬,紧附在岩石上,要花力气从礁石上撬下,挖着费劲,老半天才挖了一点,手却割了好几道口子。

  吃佛手也有道道的,有些人吃得不得法,以为佛手的肉在手掌里,吃时把两片合着的“手掌”掰开,佛手的两片壳贴得很紧,掰着够费劲,而且“手掌”里的东西是不好吃,也是不能吃的。其实吃佛手吃的应该是“柄”部的肉,只要把甲壳和柄部分开,就以吃到肉了。佛手的肉蘸点醋吃,香味四溢,而且鲜而不腻。

  佛手不常见,价格又贵,吃过它的人不多,再加上吃到嘴的是丁点肉,一般人没这个耐心去吃它——反正桌上好吃的海鲜多了去了,犯不着跟佛手过不去。

佛手的烧法跟大麦螺差不多,都是清水白煮,喜欢就加点调料蘸蘸。

藤壶,本地人称之为雀嘴。想吃这个,首先家里就得有大号螺丝刀,不然你刚瞪眼去吧,别看外面的壳象石头,里面的肉味道就跟新鲜的蛤蜊不分上下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藤壶的美味在于汤汁,即使是白煮,汤汁也是回味无穷,绕舌而三月不绝。

牡蛎。这个大多数人都清楚,咱就不多说了,俺要说的是,俺们这些馋嘴小猫的食用方式。嘿嘿,就是,在岩壁上拿螺丝刀把牡蛎壳一撬开,就直接生吃,味道么,想尝尝的朋友可以到饭店里点一盘新鲜的带壳的,不过我可不能保证经过冷冻的味道会不会变。居然很少有拉肚子的,稍稍膜拜一下小时候肠胃抗菌能力的强大。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至于蛤蜊之类的水产品生长在淤泥中,大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我们小孩下深水到淤泥区去的,担心陷进去出意外,所以那些东西只是餐桌上的美餐而不会是我们的零食。

家园 虽然看不到,还是谢了
家园 那时候也是最喜欢娃娃雪糕

那个光明冰砖却不怎么喜欢,

尤其不喜欢高粱饴,在一大堆糖果里面有高粱饴的话我一定是先挑出来扔掉的,印象里似乎是觉得糖都得是硬点的,而那个高粱饴软的要命。

酸枣好吃,但毛虫却要命,小时候见到枣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小心毛虫。

家园 生牡蛎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家园 那个香江就是北方说的菇娘吧

我还以为只有北方才有呢。那个雪糕北京叫雪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