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中国人的质量spirit的探讨 -- WiFi
最常见比如各汽车论坛上对日本车的评价
日车就是靠着价廉物美打开美国市场的,现在在美国市场也卖的比美国同档车要贵。
比如以百年甚至千年为基准来衡量这个问题,会有什么结果?
就像我不可能等到我可以买得起冰球设备再玩冰一样。如果我们一定要求所有的厂家都必须精益求精。可能的结果只能是价格太高,剥夺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手机使用权。
变通、破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调试阶段是一个优点,但是(随意的变通、、)在入轨后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就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一个负作用力,与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可复制行为”是背道而驰的。
手机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产品这一,你质量再好有什么用?哪怕你能用10年价钱是能用2年的2倍,也基本没有竞争力,因为手机就是只要用2年就换了.
我见过用过很多劳保手套,一到三天甚至上手就开线了,这个怎么谈性价比?
注水肉也便宜,怎么谈性价比?
这种价低但却无法用的东西,我认为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可以骗的了一时,但是不能骗一世,这家企业如果始终以这样的质量,他不会是竞争中剩下的。
现在的人还有吗?
性价比高这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承受能力,有些人是在一定的价格上寻找性能好的,有些人是在一定的性能要求水平上找价格便宜的,虽然都号称要性价比高的产品,但两种不同的思路选择的结果肯定不一样。现阶段,中国人更多地是持前一种思路,首先强调“可获得性”(价格得平易近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尽量选择好一些的东西,所以商家的重点也总是强调价格便宜,然后弄点小而花哨的特色功能来吸引眼球,这种竞争的结果,胜出的必然是那些首先保证便宜而质量平平的东西。要扭转这一局面,唯有等大家的收入水平普遍达到一定层次,逐渐有能力采用后一种思路。
就开缝的(跑偏了没扎上)、还有没戴就皮子有破洞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威力。我还听说有劣币驱逐良币一说呢。
计划经济的产物我也用过,想找个上手就开线、没戴就开缝、漏洞儿的那可是难得很
素
世界经济史的发展摆在那儿.哪一个国家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么发展过来的.主观能动性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至于什么人种文化说,更是政客们转移矛盾的胡说八道,这是一个橘生淮南淮北的问题.客观条件最终决定了一切.
其实我们在现在这个历史条件下提出质量问题,本身就是客观条件在起作用,试想改革开放之初,肚子都吃不饱,那时谁想过质量是什么玩意?还不是有了底子以后,产业进化的需求才激发了质量的观念.
中国资本主义的底子很薄啊,连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两环---日俄,我们都比不了,过高的好高骛远是不现实的.
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改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