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空军的烦恼 -- 晨枫

共:💬154 🌺4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高速移动的中小区域电磁屏蔽类武器,导弹,有什么看法
家园 这样的武器实战化了吗?
家园 多谢研讨。我从来没在传统刊物上投过稿呢

难道有人抄袭我的?

《经济学读书心得》写着写着发现关键在历史,所以转去读中西历史了。最近重读《顾准文集》,才发现我在十年前已经看到过顾准说要比较研究中西历史了,可是当时没注意,现在才重新发现了一次。正如王安石的诗:“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篇一读想风标。不妨举世嫌迂阔,赖有斯人慰寂寥。”

家园 只是观点有点类似

都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价值。再加上都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做过引用,我就从那儿知道比价成本这一经典理论的。

最近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王元化先生,他似乎和李慎之先生和顾准先生的经历类似,他“研究”黑格尔和康德,居然只能看中文翻译本,还在书中称自己对这一研究有所发展,也是一件不患不知、而患自己不知不知的事情。因为其一,如果不懂德文,那些概念究竟是怎么回事,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况且,再进一步说,是懂了德文,也很难说就能把握住这些哲学家究竟说的是什么。其二,你不懂德文,如何知道研究黑格尔和康德的现状如何,究竟有哪些人研究,研究了哪些问题,在哪些问题上有哪些争论。这些都不了解,如何谈有所发展。

顾准有这种情况吗??我在学德语,知道如果不懂德语,更本无法进入德国哲学家的世界。

我以前看顾准文集,发现他最擅长的经济方面一点都没有谈到,不知是为什么??在这点上,我倒是很佩服黄仁宇。

顾准文集中说要比较研究中西历史的是那篇文章啊??,忘了

你觉得历史书纯粹历史好呢,还是类似汤因比,吉本,斯宾格勒,这种带有哲学性的历史书好呢??

家园 多谢正经的讨论

据我所知,顾准根本没有对康德发表任何评论。我估计他也不懂德语。我的印象是,顾准对于“不知为不知”这条原则把握得是很严格的。顾准倒是评论过黑格尔,我记得他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自于基督教,他很不喜欢。

《顾准文集》有谈到过经济啊?最后附的几篇1950年代的文章,就是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注意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是不是你看的是早年的版本,里边没有这几篇文章?但顾准给陈敏之的信里也有谈到经济的,例如著名的“中国的神武景气不久就会到来”,还有说最近美国某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到中国访问,回去后写文章登在《参考消息》上,顾准看了很生气,因为他夸我们,而实际的意思就是我们这样发展下去不足为惧。

顾准说他的十年治学计划以中西历史比较为基础,是陈敏之的回忆里边写的。也许其它地方也有,我印象中不止一处。

历史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原材料,所以我觉得原始资料是最重要的。所谓带有哲学性的历史书,也就是历史学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剪裁过的历史书。这种书对于读者速成跟别人侃大山的能力是极其有用的,但是对于读者真正原创性的研究是不利的,--不应该说“不利”,因为有主见的人不会因为看到别人的观点就忘了自己的观点;应该说是“不经济”的,因为有这时间你可以多看些原始材料。当然,考虑到“吾生也有涯”,合理的做法是,对自己要仔细研究的问题,从原始资料入手好好去啃;对只打算粗略地了解的问题,找个信得过的牛人的著作看看。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书算原始资料?对于至少到明朝的中国历史我是知道的,就是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系列(《续资治通鉴》、《明纪》、《明通鉴》)。也许把这些书读完了,你就知道该怎么读书了。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家园 我把我看到的那篇文章

链接给你

外链出处

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自于基督教??似乎朱谦之说是来自易经。还有他把《大学》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联系起来,说后者手牵着影响。

找到一个完整版,序是陈敏之作的那个是吧。就那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网上说它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推动力啊。

顾准给陈敏之的信是在《顾准寻思录》还是在《我与顾准》里??

我一直觉得读书绝对不能离开哲学。这也是我在学德语(还在半山腰 )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读历史是最需要想象的。因为历史上有许多的迷雾,历史书上也不完全是真话。而没有哲学,想象也只能成为瞎想。

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系列(《续资治通鉴》、《明纪》、《明通鉴》)。也许把这些书读完了

以上科兄读了几本了??读完这些古汉语水平应该不错了吧

家园 看看美国遍地的遥控飞机俱乐部,就知道这个国家

在无人飞机上的潜力。

家园 只是有想法,不过应该有人在研究吧?!

中国陆军进攻性无人机怎么样?如果把空中李向阳改一下,可不可以?反正是为陆军近距离支援,就是倒了,人也没事,对驾驶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多带几个备件机就好了。

家园 我认为顾准最大的成就是在“立德”方面

对于你链接中的这篇文章,我在感情上是很生气的,因为它对我的偶像顾准太不恭敬。不过同时我也要承认,其中对顾准的不少批评是有道理的,如:

如果真的研究例如希腊城邦制,那就要去读有关与此的原始文献,和这方面专家的研究。顾准涉及的文献都不过通俗读物,对于“治史”和作学术研究的人,如果限于这些资料,那么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完全进门。正如我们看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汉学家的所谓论文,如果他的着述参考的都是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等普及读物,那他的论文,西方人也许感觉不到他的肤浅,对中国的历史学者来说,就会一眼看出。

事实上这正是我这些年来在方法论上最大的发现:研究要从原始资料开始。不过就事论事,关于希腊历史,我很想问问,除了《荷马史诗》、希腊戏剧、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历史之外,究竟有什么原始资料?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明,如顾准说的,是“史官文化”。跟世界所有其它文明相比,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令人咂舌,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关于顾准对经济学的研究,我觉得他并不是只读通俗读物的,例如《顾准文集》中提到,顾准(用一个笔名)为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过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至于概念的使用,例如顾准对经验主义等的理解,则完全是共产党宣传部的理解,根本不是如今通常西方哲学领域中的理解。

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想反问一下:那又怎么样?文章合为时而作。顾准那个时代遇到了尖锐的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觉得这就相当不错。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对孔子大概是歪曲,不过能用古人的语言解决现代人的问题,总比对古人搞得一清二楚却无助于当世要好。

在政治书籍上看到德热拉斯的着作之后,在哲学上看到康德、休谟、罗素之后,有文学上看到海明威、赛林格、甚至可以说认真看了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等人的作品后,人性觉醒了,思想启蒙了

对此我很想说句“kao”!这些人固然了不起,我也很尊敬他们,但他们毕竟是外国人,对中国再了解又能了解到哪里去?这位作者仲维光先生前面的话正好可以用在这里:

正如我们看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汉学家的所谓论文,如果他的着述参考的都是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等普及读物,那他的论文,西方人也许感觉不到他的肤浅,对中国的历史学者来说,就会一眼看出。

仲维光对顾准的评价不高,“没有学术价值”。老实说,我觉得他说的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应该考虑到顾准当时的条件多么困难,顾准经常是啃几个冷馒头就在图书馆坐一天;而他的时间又是多么短暂,十年的读书计划没实行几年就去世了。谁能保证,如果天假以年,顾准不会得到更大得多的成果呢?

对我来说,顾准的意义主要在两点:一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关注现实的精神。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那么顾准对于我,至少在立德方面是不朽的。

关于李慎之和王元化,我对他们了解不多。李慎之的文章看过几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跋。我的印象是,李慎之是右派当中比较高明的,他可以证明右派不都是脑残。不过他的创造力是明显不如顾准的。

对于这位作者仲维光先生,我很想洗耳恭听一下,他读通了“康德、休谟、罗素、海明威、赛林格、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之后,究竟有什么高见?比《北京之春》的普遍水平,比《北京之春》的社长王丹,有多少高明之处?我的基本态度是:有自己的创见,我好好学习;没有自己的见解,搬大人物名字诈唬人,我十分鄙视。

回到你的意见:

我一直觉得读书绝对不能离开哲学。这也是我在学德语(还在半山腰 )的原因。

哲学当然是个好东西,我也琢磨过多年。不过现在觉得哲学的重要性我以前是高估了,其实哲学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多。真正重要的问题还是需要实证性质的研究的。当然,学德语也挺好,我等着你校订马恩全集。

《资治通鉴》我读到西晋末年了,不过停了一段时间。一大发现是,从三国时候开始,《资治通鉴》的文言就比较容易懂了,因为跟《三国演义》差不多了。文言文其实并不很困难,至少不会比德语难吧?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家园 对于这篇文章我唯一比较认同的只有

关于古希腊的那点。关于古希腊的原始资料除了你以上说的那几种外,主要还有政治哲学,当然古希腊政治哲学属于间接史料。唯一在严谨性上能与中国史料一决高下的只有修昔底德,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已是希腊的晚期了。其实研究古希腊,尼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第一,学习古希腊语。他在23岁时已经是古代语言学教授了。第二,复兴古希腊的精神,使其为现代所用。可以说,是研究古希腊在当代而不是古希腊在古代,是研究活着的古希腊而非死去的古希腊。

联系到顾准先生,我认为他是为了探寻西方政治经济体系的根源而研究古希腊的。就是说,他不是为了研究古希腊而研究古希腊。而是为了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而研究古希腊的。在他那个时代,能取得的一手资料不过是民国时代的译本和英文资料。民国时代的译本不少都带有很大的缺憾,而英文资料或许不健全(没看到过《古希腊》的参考书目表)因此,研究不够深入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正如吉本写罗马帝国兴亡史不是为了罗马而是为了17世纪的英国一样。顾准写《古希腊》一书是为了中国,联系毛泽东通过看24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准先生的文章可能入不了专家的法眼,可它是有希望解决问题的

正如你说的

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想反问一下:那又怎么样?文章合为时而作。顾准那个时代遇到了尖锐的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觉得这就相当不错。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对孔子大概是歪曲,不过能用古人的语言解决现代人的问题,总比对古人搞得一清二楚却无助于当世要好。

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了当世。毕竟乾嘉考据学的悲剧我是再也不想看到了。

在政治书籍上看到德热拉斯的着作之后,在哲学上看到康德、休谟、罗素之后,有文学上看到海明威、赛林格、甚至可以说认真看了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等人的作品后,人性觉醒了,思想启蒙了

这段话是胡话,是全面西化派的惯用武器。不说康德和罗素和休谟的不少观点本身是相冲突的。而就算是全读通了,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将其划入中国传统的思考的话,也是淮北之枳。

因为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感到,在政治问题之外还有更为基础的文化和知识问题。也就是极权主义的文化和精神问题。他们在这方面,在知识领域,在思想方法和认识论问题上并没有很大变化,或者根本就没有感到有变化的必要。他们可能某些时候对某些东西不满,例如不满毛泽东、不满文化大革命等,但是对总体的文化和制度却没有自己的思索,更不要说知识结构。

像这段完全就是全面西化派的宣言了。又见极权主义,哈哈

仲维光对顾准的评价不高,“没有学术价值”。老实说,我觉得他说的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应该考虑到顾准当时的条件多么困难,顾准经常是啃几个冷馒头就在图书馆坐一天;而他的时间又是多么短暂,十年的读书计划没实行几年就去世了。谁能保证,如果天假以年,顾准不会得到更大得多的成果呢?

我觉得顾准最大的遗憾是没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历史,当然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如果他这样做的话,身为经济学大师的他会取得比远大于黄仁宇的成果。关于学术价值,我一直认为学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过去的,一种是为了未来的。如果《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对于改革开放起到一定作用的话,那就不能算毫无价值。

我在网上狗了一下,找到了作者的情况(实在是不像有写那篇文章的逻辑性的人啊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真正重要的问题还是需要实证性质的研究的

这句话讲得不错,像高斯,康德他们都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不然哲学会变得空洞化。

听河友说你是先学理工科再学经济学的。问一下,德国现在理工科有哪些是世界领先的,我2011年要去德国留学。

文言文倒不是比德语难,主要是相对于历史,我更对诸子的著作感兴趣。

对了《易经》你觉得能理论联系实际吗??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家园 居然是个法轮功分子,吐血了

看来李洪志的水平跟“康德、休谟、罗素、海明威、赛林格、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是一个量级了!

尼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第一,学习古希腊语。他在23岁时已经是古代语言学教授了。

不错,所以无论尼采疯到什么程度,我对他还是至少有一份对学者的尊敬的。

因为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感到,在政治问题之外还有更为基础的文化和知识问题。也就是极权主义的文化和精神问题。

事实上,《顾准文集》里有一段的题目就是“必须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仲维光对顾准的批评都是大而化之,没有具体的例子。我很怀疑这家伙把读顾准的读书笔记丢了以后,把顾准的书的内容也全都忘记了。

我觉得顾准最大的遗憾是没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历史

说实在的,我的印象里真没发现顾准看历史有什么系统的方法论。可能他还没来得及发展出来。他翻译过一篇《马镫对历史的影响》,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他自己的思想。我觉得顾准在历史方面主要的作用是破而不是立,他把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五阶段论的骂得狗血喷头,但没有详细阐述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是什么样。

如果《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对于改革开放起到一定作用的话,那就不能算毫无价值。

孙冶方、吴敬琏、薛暮桥都说从顾准那里学到了对价值规律的重视,俨然以师礼待之。而这些人对于改革开放很重要,那么顾准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当然很大了。

听河友说你是先学理工科再学经济学的。问一下,德国现在理工科有哪些是世界领先的,我2011年要去德国留学。

汗一下,我“学”理科是科班,“学”经济学是自学,不能放到一块的……我的专业是化学,所以只能说德国的物理、化学还是很不错的,其它的就不知道了。老兄你去德国留学,难道专业还可以随便挑吗?

文言文倒不是比德语难,主要是相对于历史,我更对诸子的著作感兴趣。

六经皆史啊。当然我对经、子也非常有兴趣,《论语》是我读过的最有趣、最感人的书之一。应该先读通鉴呢,还是先读诸子呢,很纠结啊……

对了《易经》你觉得能理论联系实际吗??

不知道,很久以前读过一点《易经》,没读完。除了泛泛地引用几句“天行健”之类,现在不知道《易经》有没有更实际的用处,只有回头再读的时候才能知道。你的意见如何?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家园 一开始

看仲维光这篇文章时,还觉得有些道理,到后来看到他的简历时越来越不对了。真是不知道在国外他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已经黔驴技穷了。

《顾准文集》还没读完,不过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一个特点:

《顾准文集》里有一段的题目就是“必须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好像是自五四运动开始的,记得罗家伦,傅斯年,胡适等人曾经看到过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但是为了他们的理想的实现,没有翻译。这种矫枉必过正的做法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似乎就使全中国知识分子都变成了全面西化派,批判是没有错,可绝对不是盲目接受西方文明和批判中国文明好的一方面。至少在政治上,我认为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优点的(89年时我才刚出生,对这件事没印象。不过我妈那些人虽然不反GCD,但在潜意识里似乎都觉得美国是理想的国度)

说实在的,我的印象里真没发现顾准看历史有什么系统的方法论。可能他还没来得及发展出来。他翻译过一篇《马镫对历史的影响》,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他自己的思想。我觉得顾准在历史方面主要的作用是破而不是立,他把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五阶段论的骂得狗血喷头,但没有详细阐述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是什么样。

其实历史没有所谓的方法论,我可惜的是顾准没有将经济学和历史学相结合,写出类似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这种书。像《合约》一书非常雄辩地告诉了我们凡尔赛合约的不可行。我一致认为顾准先生是有能力写出这种书的。

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五阶段论似乎在毛泽东眼里也是脑残吧,要是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就连俄国革命都不能成功。

孙冶方、吴敬琏、薛暮桥都说从顾准那里学到了对价值规律的重视,俨然以师礼待之。而这些人对于改革开放很重要,那么顾准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当然很大了。

我觉得《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可以说是顾准先生的中心著作。就像歌德虽然精通绘画,植物学等等,可文学依旧是他的中心。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其思想中心的《试论》的成功就等于说是顾准的成功。

去德国留学

我前面说过了我的年龄,现在还在大学里呢,去德国重新从大一开始读。好好打基础。

应该先读通鉴呢,还是先读诸子呢

我觉得还是诸子优先吧,对了你觉得是诸子深奥还是通鉴??

我在看李零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看到,易经属于中国的自然哲学,最近淘到一本书《易脑》的书,里面将易经与数学物理一起讲,虽有些泛泛,可也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家园 强烈花这个

其实哲学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多。真正重要的问题还是需要实证性质的研究的。

近一两百年来科学是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啊。

家园 不错啊

快90后的人,看书真是不少呢……

家园 哈哈

想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了。

《全频带阻塞干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