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了解一下花街的交易员哥们吧. -- JACK船长

共:💬43 🌺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五章 “华尔街大亨” 5.7-5.8

看到河里大部分同学对真实的交易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先弄个小说普及一下知识吧.转贴经过了作者本人的同意.

====================================================

《梦断华尔街》(第五章 “华尔街大亨” 5.7-5.8)

作者: 董洁林

5.7

星期一大早7点左右,刘克杨就赶到了公司,顺路在华尔街角落的星巴克买了一杯咖啡。

那个困扰他整个周末的问题仍然在他的脑子里回旋:“我为什么不能重复2号基金的投资模型?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进入办公室后,他翻出了一本书,重新温习“分裂对冲换位策略”以及几个可能的错位方法,又用回归法把2号基金的数据算了一遍。但不管怎样,他都不能重建2号基金的投资过程。他只能暂时放弃将“分裂对冲换位策略”与2号基金的投资数据拉在一起的努力。

很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秘书琳达小姐见他还在埋头工作,就敲门进来问他是不是要给他带一份午餐。他点头同意了,谢了她。

“我何不试试用‘分裂对冲换位策略’建一个模型来进行模拟投资?”琳达走后他接着想。这样做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可以彻底搞清楚“分裂对冲换位策略”的细节。

于是下面的几天,他自己编了个程序,选择与2号基金类似的股票作为标底以及同一时段作为投资区间,让程序自己按几个“分裂对冲换位策略”原则进行自动的买和卖。

然而他用这个程序做模拟投资,用四年的市场数据的操作下来,刨掉股票和股权的买卖费用,这个投资组合仅仅赚了2%左右的回报。也就是说忙了几年,还不如把钱存银行!

他也多次修改程序,让其在股权的选择上和买卖时间上与基本方法错位,这样可以增加投资回报,但将大大增加投资波动,也即增加投资风险。不管如何做,用“分裂对冲换位策略”做出来模拟投资的夏普比率都不好,远远低于2号基金给出的水平!

是哪里出了问题?刘克扬此刻很焦急,因为这个编程和优化程序的过程几乎又费了他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还是没有结果。

他很想给王响打个电话,和他讨论一下有关“分裂对冲换位策略”的问题,因为他相信,王响是这方面的专家。可是想到老板特意嘱咐过不要与任何人讨论该项目,就只好放弃这个主意。

“不要着急,慢慢来。我应该先忘记所谓的‘分裂对冲换位策略’,将注意力集中到交易数据上来。”刘克扬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想别的办法来突破目前的瓶颈。

他假设自己根本不知道2号基金的投资策略,还是按笨办法来做。他调出了该基金所有交易股票在这几年中的走势图,也查阅了所有股票的这几年的新闻,以及相关行业和整个市场的大事。

他发现2号基金有几个特点:股票选得极准,该基金选的股票在投资的时段内,回报都很好;股票期权和指数期权的选择很好,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对冲避险作用,还可适当盈利;股票和股权的买卖时机极准,这是该基金高回报的最大因素。

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股票标底是由人来选的,基金管理人的选股水平奠定了该基金成败的基础。股票期权和指数期权的选择,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按所选定的股票标底的特性来作出选择,也常常人为地做些优化。股票和股权的买卖则大部分由计算机程序按一定的投资策略进行操作,在特殊情况下,部分买卖由人操作。不管是计算机程序还是人为买卖,都会是有赢有输。

从历史的数据看来,2号基金的选股水平太好了,在过去的4年多,应该超越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关期权工具的选择也很优化;特别是买卖的时机把握,准确得让人吃惊,2号基金总会在有关股票有重大坏消息来临之前,全数出清。这绝对不是计算机程序能够做到的!

聪明的人可能偶尔为之,但又岂能长期持续地避开股市的突发情况,在最佳的时机买卖?除非是神仙或是有内幕消息。刘克扬对2号基金能够长期有如此准确的买卖时机高度存疑,但这必须有进一步的数据和事实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长期的低风险、高回报、天才的选股和精准的买卖时机…一切都完美得有点不真实!如果2号基金真的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投资模型,那无异于金融界发现了“低温核聚变”。然而所谓“低温核聚变”是物理学化学界20世纪8、90年代轰动世界的一大丑闻,它虽然不能和19世纪的伪科学家们所热衷的“永动机”相提并论,但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意味着人类找到了一个廉价而又巨大的能源。刘克杨认为,人们对“永动机”的追究,反应了人的不劳而获的妄想;而“低温核聚变”现象的出现,折射了人投机取巧的天性。

历史学家是这样描述这个“低温核聚变”这一幕闹剧的:

“1989年3月,美国犹他(Utah)大学的电化学家弗莱希曼(M.Fleischman)和英国Southampton大学的电化学家彭斯(B.S.Pons)宣布,他们发现用钯作为阴极电解重水时有超额的能量产生,远远超出任何可能的化学过程的热效应。他们因而得出该超额能只能来自核反应的结论。例如,该超额能可能来自电解重水时,溶解在钯电极晶格中的重氢或氚原子间的核聚变。与此同时,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的核物理学家琼斯教授(Steven E. Jones)也宣称在电解重水的体系中测到了类似上述核反应过程发生时产生的中子,有力地证实了弗莱希曼和彭斯关于电解池中发生了核聚变的解释。

这一新闻通过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的媒体传播手段,迅速传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这对于一直被能源枯竭和石化燃料污染环境等噩梦萦绕的公众来说,仿佛是漫长的黑夜中突然出现的一线曙光,发现原来以为只有靠耗费巨资、旷日持久又久攻不下的高温核聚变装置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现在只要用像试管或玻璃电解池一类的装置在十几伏的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驱使人们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下给予弗莱希曼与彭斯的发现以狂热般的支持,以至于忽略了对有关实验装置和数据的审查以及其中早已暴露出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并演变成为20世纪末期历时数年、遍及全球的又一桩伪科学事件,即所谓的‘低温核聚变’事件。

由美国能源部和能源顾问委员会组成的以核学家胡振加(J.R.Huizenga)为首的调查小组,经过数年的调查和取证,于1993年完成了题为‘冷聚变—本世纪的科学谎言(Cold Fusion: The Scientific Fiasco of the Century )’的调查报告。结论为:‘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所谓的低温核聚变能够成为实用的能源,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已经找到产生低温核聚变的方法……所谓的低温核聚变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所有核物理理论相背离……’。

然而,人们对‘低温核聚变’的梦想仍没有完全破灭,很多人还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一厢情愿地希望奇迹会出现。”

想到这里,刘克扬把头从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些数据和图表上移开,摘下眼镜,用手揉了揉干涩的眼睛。然后他抬起头,眼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看了出去,思路也开始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了。他想,“我应该可以做出大概的结论了。”

当然如果要对2号基金做出准确的风险分析,必须和该基金的有关人员进行直接的讨论。但林奇明确指示,他现在不能和任何人讨论,必须基于现有的数据,写出报告。

他开始写报告。在报告中,刘克扬在对2号基金的稳定优越的回报和低风险做出了肯定之外,也开门见山地对二号基金提出了几条红色警告:

“红色警告1:该基金号称他们是用一个‘分裂对冲换位策略’来做对冲交易。我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如果用‘分裂对冲换位策略’的交易结果,数学上将不可能达到2号基金的投资结果。也就是说,2号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在向我们撒谎。我们必须进一步调查2号基金为什么撒谎,同时尽量搞清楚他们的真正策略。”在这个行业,你可以不告诉客户你的投资技术策略,但撒谎是不行的。

“红色警告2:分析2号基金的交易数据表明,2号基金在股票选择优良,特别是在买卖中,时机把握异常准确,不可能是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而是人为操作。任何人为操作,其结果都将取决于交易员的素质。从目前的投资回报来看虽然可以看出交易员各方面的素质极好,但其可持续性是存疑的。建议对该基金进行密切关注,观察了解交易员的任何变化。”刘克扬要在这里提醒老板注意2号基金是否会更换交易员,或影响目前交易员操作的一些可能的事件,这些都将给将来的投资回报造成影响。

“红色警告3:由于2号基金主要是靠交易员买卖股票的时机取胜而不像是有一个可以自动化的投资策略,任何人为操作的对冲基金的规模都必须较小才能保持较好的回报率。目前LCG投入2号基金的3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可能太大。建议将投资额立刻削减1亿美元。”这是刘克扬的一贯观点,他认为人为操作的基金是难以扩展的,必须要控制在较小的规模。

“红色警告4:我们目前从2号基金得到的月报数据虽然表面上的投资风险很小,但可能有一些隐性的风险,而按照行业的通行办法我们也很难取得2号基金更多的内幕操作数据。2号基金虽然有独立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但该会计师事务所对金融交易的审计能力需要确认。建议最好由一个2号基金和我们都能接受的第三方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在过去4年与LCG有关交易进行审计。”刘克扬对2号基金优越的交易数据心存很多疑问和好奇,期望从第三方的审计中得到些启示。

当刘克扬终于完成了这两个基金的分析报告时,已经到四月中旬了。他舒了口气,然后给林奇打电话约时间面谈。林奇说:“请立刻过来”。

刘克扬进入林奇的办公室后,看见他的顶头上司约翰.达克也在林奇的办公室。由于林奇嘱咐过他这个项目直接向他汇报,于是约翰.达克出差回来后,他也一直没有和约翰.达克讨论这个项目。今天应该是林奇邀请达克参加这个会议的。

简单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后,刘克杨就将打印好的报告递到林奇和达克的手中,然后用计算机向他们演示和解释得出这些结论的思路和过程。

听完了刘克扬的报告,达克问了刘克杨几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林奇思索了一会,和达克小声交换了一下意见,就说:“Tim,你果然很出色!我们就照你的建议办。”然后就给基金管理部门打了个电话,要他们立刻从‘2号基金’赎回1亿美金。

刘克扬说是否立刻与2号基金进行直接接触,以了解更多情况,林奇说要他继续分析手里的另外三个对冲基金的情况,还说这些文件在达克手里。由于达克和林奇还有别的事要讨论,刘克杨就自己先出来了。

走出林奇的办公室,刘克扬很有成就感,自己的意见被老板即刻采纳,一亿美元的决策就在几分钟内定下来了。在华尔街,专业知识就是金钱、就是权力。他也知道任何一个决定都不会让所有的人开心,如果这个“2号基金”的老板知道了,肯定会气坏了。

刘克扬忍不住地自己得意地“嘿嘿”一笑,楼道里碰到他的同事以为老板给他发了特别奖金。

5.8

这时刘克杨的手机响了,又是他的前妻曹雯雯打来的。她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拿女儿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作话题来和他接触而已,他心里很清楚她的意图。

自从离婚以后,曹雯雯一直在找人再嫁,但运气一次比一次更坏。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往往别人介绍的人就是些年近五十的人,那看相自然比四十出头的刘克杨差远了。要论起口袋里的钱,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金融界的人。在中国人圈子里,她几乎是死心了,又将寻夫的范围扩展到美国人圈子,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她现在是万分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和刘克杨离婚。所以就就不时地打电话给前夫,常常暗示希望复合的意思。

刘克杨的烦恼正好相反。自从离婚后,同事朋友一夜之间似乎都变成了“媒婆”,每天都有人介绍给他新的对象,父母也催个不休。还有一些略微有些认识的大龄女青年或者离婚丧偶女子也会自我推介上门,烦得他不行。现在前妻又加入了这个激烈的竞争行列,真让他哭笑不得。

女权运动虽然闹了很多年,但男女仍旧是不平等的,因为老天爷就没把心放平了。

刘克杨并不是没想过与前妻复合,“为女儿着想”永远是一个很天然美好的理由。然而婚姻最重要的主体是那两个结合的人,也就是说他们二人是否相爱、是否融洽是婚姻的本质。他和前妻的原始结合是因为父母的撮合,虽然当时他觉得没感觉,但父母喜欢她,认为条件相当,曹雯雯人也很乖巧漂亮,就勉强结婚了。但最终以离婚收场。如果现在又以女儿为理由再回到一起,不用想也知道日子会是什么样的。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为了别人而做,唯独婚姻必须是为自己的。

如果只看打扮,曹雯雯是一个挺有品位的女人,只是过分的物质化了,不是刘克杨喜欢的那一种类型。她毕业于上海大学秘书系,也算是读过书的人,可是和曹雯雯结婚在一起十几年,刘克杨除了和她谈钱和买东西,再没有共同语言,刘克杨认为这个女人根本没有精神世界,就知道花钱。后来他们有了女儿之后一段时间“女儿”充满了他们的空间,然而由于教育思路不一样,女儿的各种问题渐渐又变成了他们之间吵架的导火线。最后,刘克杨连和她吵架的兴趣都失去了。

刘克杨喜欢优雅而又有思想的女人,他需要灵魂的伴侣。刘克杨知道,如果要他画一个理想的爱人,那就是李燕了。可是李燕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王响。他在大学的时候甚至毕业后的头两年都为此耿耿于怀。后来虽然对李燕的那份感情逐渐放下了,但看女人的方式还是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李燕。

想到这里,刘克扬记得王响目前应该人在纽约,就想约他吃顿饭,谈谈彼此最近的进展,他也应该告诉王响最近换工作的事。于是就给波动纽约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电话很快由波动基金的秘书转给了王响。

王响热情地声音从电话那边传了过来:“克扬,最近怎么样?老斯芬伯格没有为难你吧?上次谢谢你大老远到中国来视察我公司。”王响知道刘克扬在上次斯芬伯格的投资案中多多少少帮了自己的忙,也想用什么方式表示谢意。

刘克扬也高兴地说:“我很不错。你可能不知道吧?我已经换了一家公司,两个月前来LCG资产管理公司报到了。怎么样,咱们一起吃个饭,我请客。”

“哦?”王响吃了一惊,有些警惕地问。“你在LCG具体作什么工作?”

“还不是老本行 - 投资风险分析。最近分析了几个对冲基金,有个基金也和你一样,用‘分裂对冲换位策略’做投资。我还想什么时候向你请教一下有关这种策略的细节呢。”刘克扬还是热情地说个不休。

“原来是这样!你是不是建议对该基金抽资一亿?!”王响明显地冷淡下来。

“是啊,你怎么知道?”刘克扬也感受到了王响的冷淡,脑子在快速地运转。2号基金?波动基金?

“去问你老板吧。我这几天比较忙,以后再说吧。”王响匆匆地挂掉了电话。

刘克扬一时蒙了。不会错,2号基金肯定就是波动基金!

“他妈的林奇,害老子把朋友给得罪了。”刘克扬气得大骂。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林奇重金把老子招来LCG,又神神秘秘地将基金编号,又要老子不要将分析和别人讨论,就是防着老子知道了基金的真实主人而带进个人感情从而影响分析结果。

“老滑头!老子不欠你的了。”本来他对林奇的那种知遇之恩的感觉,此时也就烟消云散了。

刘克扬仔细回顾了2号基金提供的数据以及自己的所有分析过程,他记得自己给林奇的报告的每一句话。从专业的角度,即使现在知道了2号基金就是波动基金,他对该基金的分析和结论并不能改变。当然如果事先知道是老同学的基金,也许他在报告中的语气会放软些,在给老板的建议也模糊些……

“职业精神”总是会给“人情”打一个折扣的。

可是现在对王响怎么交待呢?刘克扬僵在办公室的椅子里动弹不得了。

家园 不错,挺精彩。

我在猜想船长是不是也在花街呆过。

家园 有一本被奉为经典的书《股票作手回忆录》,据说要反复研读

大家可以找找看。很薄

家园 刚买了等春节研读
家园 是很经典

记载了JESSE LIVERMORE的生平. 不过他最后破产自杀了.

家园 这本书写得

要比现在很多的“金融”小说要强很多。

家园 但我觉得

  破产能导致他自杀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破过多次了,而且每次都能东山再起,而且起得一次比一次大,估计很多事情已经彻底看破了,也就觉得没意思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即使NB如这种人,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做庄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家园 你说的有道理

他可能真的看破人生了. 不过大家分析他那么多次破产的原因, 还是没有遵守他自己定的纪律啊. 说的和做的有时候很难一致.

家园 悲观的讲

这是交易员的宿命.凯恩斯的那句话真TMD的经典,“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亡”。

从概率上讲,无论什么系统最后都会破产、消亡,只要交易的足够长,大家都摆脱不了这个轮回,以这个为终身职业,真的是太累太累。投机者在这个经济系统中,作用就像细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一样,加快物质和流量的流动与循环,但是宿命呢?

家园 哈, 你怎么这么悲观

不过聪明人在交易成功一段时间后就改行卖书了, 或者开个收费博客, 卖个NEWSLETTER什么的 兄弟, 让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LOL.

家园 这个故事读起来,怎么像是麦道夫的中文版啊?

麦道夫的事情,就是这么被发现的。

原来书是可以这么写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啊?

家园 哈哈,正和我意

我想等我四十多岁时就找个学校当教授,误人子弟去,哈哈。    

                          

                                 

                   

家园 恰恰相反,那些卖书的,开收费博客的,可能就是没有赚到钱的
家园 这本书其实是告诉交易员怎么走向失败的

聪明的赌徒仍然是赌徒。

赌徒终归走向地狱。

家园 《梦断华尔街》(第六章 明星交易员 6.4 - 6.6)

转贴经过了作者本人的同意.

===============================================

作者:董洁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4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个老实人也难免变成赌徒,何况王响真的热爱这一行。每天在公司上班,都似乎能够听到人们在大赌场赢钱的叮叮咚咚的声音,让他感到紧张又刺激。他知道,在交易场上,敢拼才能赢,只要大赢一次,你就可以终身衣食无忧。

灵活的头脑、雄厚的金融理论知识、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天性好赌敢冲的性格,加上哥本海默公司为交易员提供的一流培训和资源支持,王响迅速从一个理论上的金融学者转型为一个实战型的对冲交易高手。

在那一年招收的新交易员中,他是唯一做过一次交易状元的人。他当然不会忘记给大家买午餐。他那一年的总投资回报在新交易员中也是最高的。

还有,王响和李燕的儿子小胖猪也在那一年诞生了。他们在芝加哥西郊一个叫橡树溪(Oakbrook)的小城购买了百万豪宅安家。家庭事业双丰收,他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啊。

对冲基金对明星交易员的奖励是不惜本钱的。作为投资回报最高的交易新手,公司邀请王响参加了一个“封闭式”神秘聚会,这是一个只有公司的资深人员才能参加的聚会。

所谓“封闭式”,是指只能受邀请的人才能参加这个聚会,并且不能带太太。其实这个聚会一个女人也没有受邀参加。这不是因为哥本海默公司歧视妇女,而是根本就没有一个女人进入明星交易员的行业。其实在整个对冲基金行业,即使是普通交易员,女人也很少。男人好赌。

聚会在芝加哥最豪华而有历史有品位的旅馆Drake举行。这是一个位于芝加哥繁华地段密西根大道上的传统旅馆。名人贵客光临芝加哥多半会选择在这里下榻,有一年戴安娜王妃访问芝加哥就住在这里。聚会的前半部分虽然豪华奢侈但没有太多惊奇,基本上就是昂贵美酒,古巴雪茄,鱼子酱小吃加上花花公子的兔女郎穿梭其中。

聚会的神秘之处全在后半部分。

午夜时分,王响喝了个半醉被服务员送进了贵宾套房。

走进这间按英国古典风格装饰的套间,王响没有心情欣赏只希望赶快洗个澡就睡觉。房间里的灯光逐渐暗淡下来,王响以为是出了什么故障。套间内房的门打开了,一个身穿晚礼服的美女手持蜡烛风情万种地走了出来。王响吓了一跳,但立即领悟到她可能就是公司给他们提供的神秘礼物了。这不是我期待的礼物。

“你好,甜心。”美女微笑着说,

“你好,请问是我,还是你走错了房间?”王响似乎猜到了什么,但故意装糊涂。

“我们都没有错,只是相见恨晚。今天我是你的爱人。”美女的声音甜美得发腻,表演得很投入。

王响起了一身的鸡皮,好像被突然拉进了一出真人秀。他从来没有背叛过妻子,也未曾准备破例。现在他有几分犹豫,今天的情景让他感到新鲜刺激。

“是第一次吧?甜心。”美女说。“没有关系,我会帮助你上天堂。”

几秒钟的迟疑之后,王响决定不玩这个游戏。世界上寻求刺激的方法很多,君子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不起,我很累了,请你离开,好吗?”王响尽可能礼貌地说。

“你是第一个让我中断工作的男人。”美女笑了笑,毫不介意的样子。“请容许我更换衣服再离开,好吗?”

王响作了个请便的手势,美女就退进了里间。王响把房间里的灯从新开亮了。几分钟后,她又出来了,换上了一套职业妇女的套装,顿时变成了个白领丽人。

“在我离开前,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美女说。

王响并不愿意和她多纠缠,犹豫着没有回答。美女接着慢慢地说:“其实我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教授。”

“教授?”这回王响吃惊了。他觉得难以置信,以为又是美女玩的什么花招。

美女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王响。没错,王响看清楚了名片上的字:杰西卡.飞利浦教授,普渡大学。

于是他就同意回答她的问题了。这是一个会让男生想入非非的教授。

杰西卡.飞利浦教授说她是研究性心理学方面的教授,由于最近在研究高层妓女的活动,于是就加入了这个专门服务高层人士的妓女团伙。

“有趣。”王响兴致高了许多,他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亲临其境做研究的,但美国这个开放社会什么离奇的事情会没有呢?他接着说:“那么你的研究结果如何呢?”

杰西卡.飞利浦教授于是向王响介绍了高级妓女的活动方式。每一个妓女其实都是一个有特定职业的女人,完全不像那些低级“野鸡”靠卖皮肉混饭吃。她们之中有演员,有空姐,有教师,有公司白领,有政府职员,也有律师和医生,等等。

她们的报酬不菲,和一流的律师差不多,一般是500美元一个小时,时间从她们来到预定地点开始算起,直到离开为止,客人还需支付所有的开支和费用,外加小费。一般一次的总费用在一万左右,如果客户在小费上出手大方,有人甚至可能拿到两万美元。

她们的工作是应招性质,有一个联系人,俗称“鸨母”,按客户的要求提供合适的妓女。她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高层人士,金融界大亨,政界名流,企业精英,等等。

杰西卡说王响是她的第9号客人。说完就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展示给王响。笔记中有其他客人的资料,隐去了客人的真实身份。其中第九号果然说的是王响,职业、种族、学历,等等,无不相符,但他的名字隐去了,化身成“第九号”。

王响没有想到,即使在妓女行业,也有如此专业精准的服务。这个杰西卡.飞利浦教授,的确是一个对此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让他大开眼界。

“你研究的最后目的是什么呢?”王响问道。

“我正在准备一篇论文,研究高层次人物的嫖妓心理和行为方式。”杰西卡.飞利浦教授说。

“很遗憾我今天没能帮上你什么忙。”王响说。

“正好相反,你会变成我的一个很好的特例。”杰西卡.飞利浦教授和善地笑了笑。“在我离开前,你能为我做一件事吗?”

王响说:“可以。”除了上床以外。

杰西卡.飞利浦于是从王响房间的床头柜上拿过来一个精致的方盒子。她打开那个盒子,里面有一份问卷,还有一串昂贵的卡地亚(Cartier)牌子的带有钻石项链。

她说:“我需要你填写这份问卷,看你是否对我的服务满意,这将决定我是否还能将这项调查进行下去。至于项链,是你们公司准备的小费,由你们在完事之后,交给你满意的‘服务提供者’。你用不着一定给我,可以带回家给你太太。”

王响很惊奇公司想得如此周到,连小费都准备好了。他拿过那份问卷看了看,各项指标都给杰西卡.飞利浦教授打了满意,其实他并没有接受真正的那种“服务”。然后,他把这条价值大该在5千到8千美元的项链从盒子里取出来,给杰西卡.飞利浦教授挂在脖子上。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愉快而又奇特的夜晚。

第二天王响的小老板杰克鬼头鬼脑地问他:“昨夜过得如何”,他说“什么都没发生”。杰克不信,他就大概讲了讲昨夜的情况。

杰克大笑不止,说他是个纯粹的“菜鸟”。“杰西卡.飞利浦教授?我遇到的宝贝是‘莫利卡.陆文斯基’。”

王响知道“莫利卡.陆文斯基”是那个与比尔.克林顿总统发生婚外性关系的白宫女实习生。当时各大媒体刚开始报道这件事,随后几年,这件丑闻越演越烈,天天新闻不断。几乎搞得比尔.克林顿总统被弹劾下台。莫利卡.陆文斯基也就成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男人性幻想的热门人物。杰克这么说,显然是在嘲讽王响天真地把妓女说的瞎话当真。

可是那个“杰西卡.飞利浦教授”太像是一个学者了,知识丰富,谈吐不凡,除了过分的漂亮。王响自认为还是可以区别一个“教授”和“妓女”的。

他见无法取信于杰克,就上网去查普渡大学的教授名单,他认为她的名字应该在该学校的教职工名单里。可是哪里有什么杰西卡.飞利浦教授?王响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场游戏。

杰克安慰他说,除了这个女人的身份,其他细节应该是真的,也算是长了见识了。

很快全公司的人几乎都知道了王响的“性学研究”笑话。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不时有人在王响的格子间冒出个脸,鬼头鬼脑地问他:“最近有新的性学研究案例吗?”

王响对此哭笑不得。不过这也帮助他深刻地见识了“高级妓女”和“妓女”的区别。她们拿500美元一小时,与顶级律师一个价钱。

更妙的是,这一切都由公司买单。

6.5

王响真正在事业上大放异彩是1997年,也就是亚洲金融风暴的那一年。

1997年7月伊始,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国货币泰铢急速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荣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开始萧条,股市崩盘,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对于很多亚洲人来说,那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房屋大幅贬值,变成了负资产。股市迅速缩水,也许孩子的教育基金没有了,上学变成了一种奢侈;也许养老金不翼而飞,下半辈子的生活没了着落。还有很多人丢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怎么交,下个星期的食物用什么去购买。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是天赐良机。华尔街有一句老话“牛也能赚钱,熊也能赚钱,笨猪只能挨宰”,意思就是聪明人不管牛市熊市都可以赚钱。

对冲基金,或者说避险基金,并不是按字面上理解的没有风险的投资。如果你严格地对冲一些相似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可能赚钱很少,刨除费用后甚至根本不能赚钱。

实际上大部分对冲基金的交易情形可能正好相反。不管你对市场是看多(“牛”),还是看空(“熊”),你必须选一个方向去下“赌注”。如果你赌对了,可以赢大钱,错了,则万劫不复。所谓“避险”或“对冲”是不过是一些技术上的措施,让你在赌的过程中,将风险降小,但不能改变输赢方向。

由于对冲基金常常使用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衍生工具可以用较少的定金就可获得买卖相应标的金融产品的权利,因此相对来说投资波动或者说风险更大。再加上对冲基金一般都大量借钱来进行投资,这样更进一步地放大了投资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效应”。

因此有人说,对冲基金是“核弹”,当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将被引爆,从而毁灭整个经济。然而对于这样一类新型的金融“核弹”,几乎没有什么政府的法律约束和机构监管。于是这些金融“核弹”,可以在世界上肆意横行。

此时,当“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用他手中的巨额游资,通过炒作冲击某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时候,王响也竭尽全力卖空该地区的股票。

王响同意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当时亚洲各国的经济虚假繁荣,因此不仅货币“虚高”,而且股票价值也严重背离基本面。

从金融经济学的课堂上,王响知道金融市场遵循着一个所谓的“瀑布原则”。虚高的市场往往由一些核心资金冲击,然后一些“聪明钱”,也即对市场十分敏感的对冲基金和机构资金就会加入抛售,接下来就是一些大规模的共同基金加入战斗,最后散户也会加入抛售。散户的加入,又会引爆新一轮的共同基金的赎回热潮,导致更大规模的抛售,以至市场全面崩溃。形成势不可挡的下泄“瀑布”。

王响知道,目前亚洲市场的虚高和“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带头的冲击为短线卖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此时的参与是早期,也即所谓的“聪明钱”的入场期,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当时在哥本海默公司只有五千万美元的投资权限,于是向老板多次申请加码。加到两亿美元时,公司最大的老板大卫.哥本海默犹豫了。

几天没有睡觉的王响,睁着充满血丝的眼睛冲到大卫.哥本海默的办公室,对他大喊大叫,说这是一生难遇的机会,拍着胸脯保证不会赌错,要他继续加码卖空。

这是一幅大卫.哥本海默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样子,一个极致的发了狂的赌徒。大卫.哥本海默喜欢的就是这股劲,就像他年轻时一样。听了王响的分析,大卫.哥本海默又看当时王响为公司所赚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于是又给王响批了两亿美金的投资额度。风险越高,回报就越高。

爱因斯坦说光的速度是快的极限,但在现代社会,唯有资本的流动速度可以比翼光速。因为人类已经从以货易货时代,进化到黄金白银时代,然后又是纸币时代,现在已经到了电子货币时代。现代电子资本的快速流动,等效地加大了全球的资本供应量,而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对此却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和节制。

各种原因加起来,1997年,亚洲各地区的汇市和股市在大约6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崩盘,有的地区以美元计跌幅超过80%。

当时很多“做多”亚洲的对冲基金倒闭,其中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基金”。由于该基金大量向银行举债投资,它的倒闭就可能将一些著名银行也一起弄倒,于是政府不得不出面解救,让银行进一步注资以拯救这个对冲基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做空”亚洲的王响在短短几个月内以四亿美金为资本,为公司和投资人赚了几乎3亿美元。这一年,王响是哥本海默公司的英雄,是芝加哥金融界的传奇。这一年,王响的分红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

的确比抢银行更刺激,风险更小,而盈利更好!王响忍不住笑了。

对冲基金的全球炒作可能对一些弱势经济体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人对他们恨之入骨,但也有人看到了他们的正面意义。因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让各国官员必须小心谨慎地按经济规律营运保护各自的经济,让其健康地发展,而不是胡乱昏庸地挥霍人民给他们的权利。而对于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也必须更加努力地让他们的公司良性运作,否则就会有人让其迅速地毁灭。

由于王响优异的交易成果,这一年公司还送给王响和他的家庭一份礼物:用私人飞机载着他们全家去地中海的度假,用豪华邮轮拉着他们在希腊群岛中穿梭。李燕很喜欢这次旅游,坐在邮轮的顶楼套房看世界奇观般的岛屿如圣托里尼岛(Santorini Island)向你缓缓驶近,希腊群岛的美丽风光让人惊艳;流连于三千年前的古迹废墟之中,希腊文化历史的丰盛带给她震撼。

特别是公司为他们安排的一场希腊著名音乐家雅尼的私人音乐会,让她如痴如醉。那场音乐会安排在雅典郊区不远处的一个古庙废墟,观众只有哥本海默公司的几个明星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外加一些公司的重要客户。在这样一个历史遗迹,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一个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太美妙了。音乐会完毕,这些观众和雅尼的乐队有一个点心PARTY,李燕还得到了雅尼的全套签名作品。自此开始,她就迷上了雅尼的音乐,神秘、庄严、优美、而又轻盈愉悦。

后来王响告诉李燕,公司为他们家的这次旅行支付了20万美元。李燕一听跳了起来:“天那,20万美元就为一次旅行?这可是5、6个美国家庭加起来的一年的收入。”是的,当年,美国家庭的中位收入,只有3万多美元,还是税前收入。

王响说:“这点钱,比起我为公司赚的盈利,也算不得什么了。”

李燕叹了一口气,说:“其实,希腊群岛的美丽和它的文化魅力不会因为我们花了比别人多十倍的钱而增加价值。以后,我们还是节省点吧。”

从燕子的反应,王响意识到主流社会和金融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自己正在被一步一步的同化之中。他轻轻地拍了拍燕子的肩膀,表示同意她的意见。然后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那你就不能离雅尼这么近了。”

金融界流行的口号是:疯狂地工作,疯狂地玩。

然而这一年对于杰克却是倒霉的一年。杰克一直在美国股票交易部,而王响已经在国际股票交易部工作多时了。

首先是杰克的父亲去世给了他精神上沉重的一击,继而他那年的交易做得一塌糊涂,让公司损失很大。他个人的赌博行为,也让个人财产大幅缩水。到了年底,公司给了他警告留用。然而事情并没有好转,过了半年,他的交易继续亏本,公司就把他给解雇了。

这让公司的很多人心寒,包括王响。杰克是个讨人喜欢的大孩子,也曾经为公司赚过很多钱。然而对冲基金的交易员淘汰率极高,如果你不能再为公司挣钱,就很快被解雇了。金融业的辉煌只属于赢家。

兔死狐悲。现在王响体会到,哥本海默公司的交易厅不仅屠宰别人,也屠宰自己人。

6.6

王响无疑是一个优秀的金融交易员。如果他沿着这条事业线走下去,这辈子赚的钱是花不完的。但安分守己不是王响的性格。

小时候,他就经常坐在四川家乡的后山上,瞭望远方一层一层的山峦,想象山后面是什么,期望有一天会像孙悟空一样踩着这一座座的山颠跳出去。考上大学时,他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上海,但是他的目光又穿过了上海的高楼大厦,穿过太平洋,去寻觅大洋彼岸的风光。

现在,他已经几乎走遍了世界的山山水水,唯一能让他感到激动的是挑战智慧的极限。燕子说他是一个好奇的孩子,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飞鸟,一个不安分的男人。现在,他那不安分的心又在加速跳动了。

“我要自己开一家对冲基金。”王响下了决心。一旦他决心要做的事,从来就不曾失败。这无疑有幸运的成份,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能力。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将机会转化为成功。

除了满足挑战自我的雄心,经济上他也有详细的计算。按对冲基金行业的行规,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资者收取投资额1%-1.5%的管理费,作为基本操作费用。投资盈利分红是投资者拿80%,基金公司拿20%。如果基金公司雇用了能独立操盘的交易员,公司就分给他5%的红利,而基金老板留下15%。例如1997年他在哥本海默公司投资共赚了3亿美元,投资者拿大头2.4亿,哥本海默公司分到四千五百万,而王响只拿到一千五百万。如果是他自己的公司,那么他就可以独享六千万美元纯利。

他决定自己开业还有一个原因:他从杰克命运看见了自己的下场。

交易员必须脑子非常快,对市场有特别的观察和敏捷的反应。这是一个高脑力强度的职业,是天才们的青春较技场。

他们的职业寿命并不长,一般新招收的交易员在第一年里,几乎有一半人会被淘汰掉。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那留下来的人又会有几乎一半被淘汰掉。能在交易员的位置做上超过5年的人,大概只有15%,而做过超过十年的则是真正的凤毛麟角。于是每年金融机构都到各个顶尖的大学猎取最聪明的学生,希望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发现新星。

转业的交易员出路无非是去做金融分析员、去商业银行、或财经新闻行业。也有的交易员赚了足够的钱,干脆终身从事非营利的慈善事业。当然也有人最后变成了老板,雇用年轻的交易员为他们卖命,大卫.哥本海默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者。他是王响的榜样。

转业的交易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当他们再次聚首的时候,回忆起交易员的日子就犹如战士想到那曾经奋力厮杀的金戈铁马的战场,眼里放射着兴奋的光芒。

曾经沧海难为水。

几天前王响出去吃午饭,去的是交易员俱乐部,那是一家哥本海默公司街对面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楼里的一个交易员经常吃饭的餐厅。一走进交易员俱乐部,他看见了杰克。

杰克完全变了一个人,身穿一身高级西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王响几乎认不出来了。

“嗨,响。”杰克首先打了个招呼。

“你是……杰克?”王响惊奇地打量着这个衣冠楚楚的帅哥。自从几个月前杰克离开哥本海默公司后,他们从未见过面。

“你好吗?”杰克变得有几分腼腆,原来那个玩世不恭、神采飞扬,号称“抢银行”的大孩子已经不见踪影。

“还是老样子,为哥本海默公司卖命。你最近在做什么?”王响问。他很想知道杰克的现况。

“我的生活比较沉闷。”杰克目光闪烁,显得毫无自信,企图逃避王响的眼光。

“要不,我们一起吃午饭?”王响知道杰克也是刚刚进入餐厅,希望和他谈谈。他可以猜出他的处境可能有些不妙。

“下次吧,我今天有约。”杰克抱歉地笑了笑,礼貌地推辞了。他似乎不愿多说。

原来那个杰克已经死了。王响感慨。

只有做老板,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王响下了结论。

这是1999年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