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理解、尊重、平等、信任 -- 双石
何况网上传的间谍案多半不见得完全可信。传这些消息的都是有政治目的的。可笑得很指的是你用"中国政府没有否认"来搪塞你采用消息的可疑性。选用这样的材料正可以看出先入为主的倾向性,可论者偏偏用来说明自己的倾向是合理的。我对消息来源的质疑即出于此意。另外"不仅"似乎不通,应该是"不禁"吧。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未必不好。自得就没有必要了。
能否解释一下?
我想是中国给的礼物吧?不解....
风传而已,属实不属实咱就不知道了。
如消息属实,这将成为中国外交部有史以来牵涉官员级别最高的泄密案。
那年武警围了朝鲜使馆,最后不是放了嘛。
巴基斯坦得到了,为什么伊朗不能得到?伊朗得到了那些小疯子们就可能得到。当另外两大文明玩的时候,我们就一边歇着,顺便挣点钱。
我就怀疑是给国内的贪官污吏,黑道白道洗钱的。中国这么大的一个近邻,从中国敲点零花钱下来就足够朝鲜吃个半饱,这个思路本身没什么特别可以指责的地方,可也没有这么敲的。
我还真想去朝鲜看看。你这么一说,更想去了。
现在中国人去朝鲜旅游,有没有什么限制?比如只能跟旅游团等等。如果有机会我还真想去看看,不过不希望是旅游团那种随大流的走马观花,希望能有机会接触些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至少有机会进行一些有一定深度的观察。
当时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轻工业品大都凭票据供应,在计划经济下也统一标价,差别不大。而社会上流通的货币超过了这些实际物资的价格,存在通胀压力,不过由于计划经济这些多余的钞票在个人生活中无用武之地罢了。那时候如果有人在中国尝试卖些私家车,或是其他的什么“奢侈品”,恐怕也会被销售一空的。
现在想想看当时国内把一些轻工业品的价格标得高一点,称为“货币回流”,从抑制潜在的通胀压力而言,还真是挺贴切的。而这种潜在的购买力,也以计划经济的体系下,基本生活成本极为低廉为基础的。真要是市场化了,比如票据消失,粮食成为商品,那么这些多余的货币势必要冲击粮食市场造成价格上涨,那时候他们还剩下多少购买力就很难说了。
韩国驻美大使的回答是不知道是否属实
http://news.ifeng.com/world/201002/0217_16_1548601.shtml
韩德洙还对于日前朝鲜从中国获得近100亿美元规模投资事件称:“不能确认是否属实。”
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现实主义的选择(起码在中国)结果都不好,譬如第一次海湾战争,自以为中立得计,其实从战后中东石油利益的划分上就吃亏不少。
六心不定输个干净,历史的进程不是按着我们自己的意志走的。
让你玩得更痛快些、看得更真实些:-)
我的朋友因为业务原因经常去,从来不跟团(跟团没意思,看不到任何真实情况)……而且是朝鲜人民军的单位出面接待。不过,和朝鲜官方人士交往也有一些技巧:首先是他们好面子,要抓住合适的机会吹捧朝鲜的好处(这也是人之常情)。其次是要对他们的领袖(就是金家三代人)保持足够的尊敬,而且,作为中国人,也要对自己党和国家的领袖保持高度尊敬,否则这些朝鲜官员会觉得你“政治上不过硬”——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文章,他们也一定会因此对你表达某种不满好疏远。最后一条,要大胆、但是很有技巧、很贴切地行贿,放心好了,贿赂这种全世界通行的技巧,在朝鲜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