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香港印象 -- 静然如此

共:💬44 🌺1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粤语里面就是冷水的意思
家园 【原创】香港印象之二~迪斯尼

从深圳坐上大巴,过了关后就直奔迪斯尼去玩。几位同事负责把大家的行李送回宾馆。自从深圳下飞机后,我的情绪就不高~不得不穿着毛衣,抱着羽绒服,头冒着白毛汗,而行李还没有着落,需要再打电话与航空公司联系,谁的情绪都不会太高。就这样到了迪斯尼,估计是因为外物引起了对迪斯尼有着严重偏见吧。

顺着大门往里走。一边走一边心里空想了:出来就不如在家好。要是在北京这么热,早就当个膀爷找胡同的荫凉去了。在外面,不得不拘着面子活受罪……。走了一段,突然看到了大门的喷水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鲜,创意也好。那个水柱上的米老鼠还不停地上下移动。最关键的是这附近凉快,这是我认为的迪斯尼最好景色了。

迪斯尼给我的第二个意外是进门查包。你要打开包给人家看或者人家要摸一摸。我就奇怪了:一是这帮子大陆的人怎么都遵守人家的规则,没有意见了。要是在家里被这样查,怎么也会说点不尊重人权云云。到了香港,人咋都老实了呢?!是不是老鼠抗枪~窝里横呀。另外也奇怪迪斯尼,找了一帮子检查员来摸包,效率也太低了点儿。为什么安检机呀,履带传送速度快呀。不过对我可没什么,谁让我的包还在北京机场呢。

迪斯尼给我的第三个意外是大多数的游艺项目都有排队机。对我这个土老冒来说,迪斯尼就是个游乐园。与北京游乐园、石景山游乐园没什么大区别。但是人比北京的游乐园多,地方却要小许多。这样,每个项目前面都会排队。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排队机。你抽上号后,能够告诉你大约多长时间后回来可以玩这个项目。我经常抽了号,拿着号码去别的地方遛弯。

迪斯尼给我的第四个意外是排队。看到了迪斯尼里的冰激凌车,就借口请客,带孩子们去买。车后面卖冰激凌的小伙子却白一眼我们,说了两个字:“排队!”。我看一看周围:没别人呀,统共就我带着二个孩子,站在车的右边。三人也前后排成了一队呀?卖冰激凌的看我们没反应,抬起了左手指了指车的左边,又说了一声:排队。 我心里想香港的规矩有意思,车右边不是排队,怎么还必须到左边呢。唉!买个冰激凌都这么麻烦。

进入香港的第一天尽是麻烦。拿出手机往深圳的航空公司打电话,却发现明明办好,到了香港却不通了。只好借同事的手机先把电话处理好,然后再与航空公司联系,看自己的行李怎么样了。这么一来二去,到了晚上才联络完毕。太阳下山了,天气也凉快多了,心神定下来发现晚上的迪斯尼比白天漂亮多了。

迪斯尼给我的第五个意外是焰火表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城堡前面的焰火,让人感觉到了仙境。这时再看,就发现吃大蒜的与喝咖啡的不是会事儿了。

[FLASH]http://www.tudou.com/v/yTrAtxrNKIA[/FLASH]

家园 请教老师,您学校那个亭子是咋回事啊?
家园 亭子的来历

亭子是个老物件。学校原来是个贝子府。除了亭子外,学校门对面还留下一个照壁。 原来是个花园式的府第,据说当年梅兰芳拍“游园惊梦"时就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家园 这个卖冰激凌是在欺负人吧?

排队得有队才得排,一个人排啥队。 难怪青蛙电工骂他们港怂

家园 谢谢,有一段天天坐车经过那里,看见亭子样子特别,很好奇
家园 迪斯尼查包

是因为不允许自带食物入内。

家园 这个真是侵犯消费者利益呀。内地的饭店都可以自己带酒水

这个真是侵犯消费者利益呀。内地的饭店都可以自己带酒水

家园 查包不给带食品瓶装水应该是有很多理由的。

不能说是侵犯消费者利益。如果游客去玩而不去买东西吃喝,那游客就是游客,不是消费者了。

不让带进去,除了要带动园内的饮食生意,也得防止有坏分子在包里,食物,水瓶里夹带危险物件。

家园 还是请老师你专门写个贴子谈谈跟香港教育界,学校

交流的过程,感受,比较内地与香港的不同,优缺点等等。

家园 不是消费者?难道不收门票?

不是消费者?难道不收门票?

不收门票,那真是太好了。不带就不带吧。

家园 迪斯尼才不管你什么利益呢

开园至今年年亏损,还不什么法子都用上?相反地,海洋公园也有规定不可自带食物,可人家从来不查包。想盈利靠这种手段是没戏的。

家园 我估计也就迪斯尼里卖冰激凌的才这样

大街上哪个会这样?还不说迪斯尼靠着大陆客才把亏损作小点。

家园 【原创】香港印象之三~学校

其实去香港是有任务的。我们带着学生去访问香港的圣方济各英文学校。进香港学校里,与香港的小学学生共同上课、共同交流。在前一个阶段,我们完成了网络中的合作学习,现在要面对面的交流的。当我们真实地踏进了学校后才开始体会到两地教育的不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方济各英文学校是教会学校,从外面看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北京的许多学校也就是这样吧。不过照片中最右侧的是教堂,不是学校的范围。学校门前停着的是校车,下午的交流活动坐上了校车,访问古旧建筑(这是前一段的研究题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到学校里面并没有感觉到在校园环境方面有太大的差别。不过明显看到香港小学的精致。道边的椅子上面有个箱子,既可以坐也可以写点东西。箱子上面还印着棋盘,休息时还可以下下棋。我猜箱子里面应当装着棋子,但没有机会去打开看一看。

在校园中看到一金发美女。外教?!跟上去看了看。不过带着学生呢,只好装一装。看一眼,拍了张照片就回来了。~有点不好意思。

据圣方济各学校的教学主任说,那是个班主任。大陆学校里金发外教是个稀罕物,但香港就是普通的教职工中的一员了。

 议论:校园中的边角小处都十分精致。而我们的学校在设施上并不精益求精,有些地方还比较粗糙。不过随着北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多,这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仔细看校园环境。能体现学校文化的应当是学校的壁报。除了这样的以外,还有其他样式与内容的。这份是中文的,其他还有纯英文的。这种壁报我们学校做的也很不差。不过,许多学校的办公经费有限,心疼那一张张地彩色复印纸所以经常要求学生用粉笔画。这样就不太美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到教室,也可以看到类似风格的。这种墙报往往是学校、班级活动的反映,一个学期也就更换个三、两次,因此更能从中反映学校里的长期活动的情况。我个人希望从学校的细节中来多领会香港的学校文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班的都不太相同,但风格上、内容上还是有一致的地方。这些一致就是一个学校的风格,或者叫文化。

我更喜欢香港孩子的蓝白校服。在班里面没有穿白衬衫的都是北京的学生,其他是香港的学生。香港的班里人数很多的,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同时也有非常淘气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照片左边墙报下面的两个男孩子好象也只能安静地听半节课,剩下的时间就是走神了。甚至在课堂上钻到了桌子下面玩。从这方面来看,北京的学生们规矩多了。可能是师生身份定位不同吧。

因为是协助带队,并且负责摄像、照像,所以我听了不同班级的四节课。感到香港老师的教学活动非常熟悉,平时在教育理论书籍中的各种教学方法都能一一对应上。可能是香港老师训练的更正规一些吧。

不过,老师好象也有没有办法的时候。例如学生上后半节课时钻到桌子底下玩,老师也没有做过多的批评。只是多叫了几次邻桌回答问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下面有一只MIC。使用MIC好象是因为有些孩子会随便说话。同时上课时学生到前面回答问题时,举着MIC会很有感觉。关于教室配MIC,回来后看到国内某学校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好象是学校认为那是不负责,所以坚决不配。关于这个问题也直接问过香港校长,他说这是对老师的健康负责。

在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我最关注的问题是学生活动。其中吸引我眼球的是学校的阅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校的礼堂,香港同事介绍这是“风雨操场”。我认为是一回事儿。在我的中学时代,学校礼堂总是同时兼任饭厅,所以地面总是油腻腻的。

需要注意操场的舞台部分,有部分学生已经坐在那里了~可不是要上台表演,是在阅读~因为图书室就在舞台台口右边。我从位置上看,怀疑学校的图书室可能是由舞台更衣室改的,那里的面积比较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台口右转就进了图书室。刚进门的地方是借阅处。有六、七个孩子在排队还书就已经很挤了。在这里可以看到,是学生在负责借阅书的手续~这一点非常重要。周围没有老师监督,说明学生是自己在真正的使用。从动作上看,坐在桌前的那个小女生还不太熟悉。用扫描仪时还需要旁边大一点儿的女生协助。可以看出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运作。还书的学生还都有模有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借阅处旁边有几排书架子,不过并不太多。与大陆学校书库中的顶天立地的架子不同,这里的架子都不太高。明显是为了学生取用方便,这也是学校细致的一种体现。大陆学校里则完全把成人的东西照搬过来。用高大的架子装书,虽然可以多摆几本书,但真不适用小学生。图书的数量上并不太多,这样的书架子也就只有六、七个。我认为这是一个MINI型的图书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书馆虽然小,但内容都齐全。在书架的最深处还有着四张阅读桌。我估计了一下,最多能放下24个学生。在这里出现疑问了:他们班里最少也有40个学生。这样怎么在图书馆组织阅读课?

在图书馆的墙上发现了一个让我吃惊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一个书架子的背面看到了学校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在上面写着要求每个年级学生的阅读的量,下面小字是达标学生的名单。学校要求一年级是每个月要看6本书、四年级学生是14本、六年级居然是22本。我推算了一下,六年级一个月要看22本书,那么每周要看5本多。则进一步说,学生每天要看一本书。这样的阅读量相当大。这点估计其他人不会注意,但这的确是香港学校的特点吧。大到了让我怀疑是否属实。当时特别想找个学生问一问。不过从图书馆中学生都能自我管理了,这极可不是宣传。

后来,4月份香港学校回访我校时,我特别问了香港的老师。她们说就是这样。而且象哈利·波特这类书还建议学生读原著。如果是英文原版则会慢一些。

阅读量!真有些吓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比我们,有些学学生一个学期也看不到22本。首先是学生没有地方找到合适的书,其次是作业多到没有时间去看书。就算前两个条件都能满足了,孩子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阅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图书室里,能够看到其他的一些内容。从墙报中可以看出相关阅读的配合活动。在角落里放的道具,可以看出配合阅读课后组织木偶剧表演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我们一样,香港学校也有值日生。他们是用绶带,我们红箍。他们的值日生非常兴奋,我们的也趾高气昂……。可能这是孩子的共同特点吧。

在香港学校里还发现了许多可以记录的。象操场中的地面有玩游戏的框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拍到这里,我的相机彻底没有电了。充电器在箱子里,而自己的行李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所以下午两地学生共同活动时缺少了许多照片。

家园 香港也不尽是高节奏

要是到新界的一些村屋看看,包你怀疑这是不是还在香港。

至于行人闯红灯嘛,港人其实也不少,只不过市中心哪些地方闯起来难度太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