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伊朗猜想(八卦) -- 泉畔人家
三个帝国都是指的日耳曼人的帝国
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帝国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德意志帝国
第三帝国是纳粹德国
一方面“三个帝国”的划分方法有很多,德国人,俄国人,甚至一部分美国人,都有自己的划分方法。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划分方法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以中心城市作为划分的依据。
所以那个“神圣罗马帝国”只不过是第一帝国“罗马帝国”的延续。请记住,无论是奥托大帝开始的德意志化,鲁道夫大帝开创的哈布斯堡家族,以至于卡尔大帝的选帝侯制度,这个“既非神圣,亦无罗马,更非帝国”的世系都不能摆脱查理曼大帝的里程碑,“罗马人的皇帝”,尽管这个称号在此后的一千年里有那么多的变种。罗马公教系统从来都认为他自己就是罗马,不是罗马的后代。
第一帝国:罗马 (包括法兰克人和德国人强拉上关系的“罗马”)
第二帝国:柏林(霍亨索伦)/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第三帝国:柏林 / 莫斯科 / 华盛顿 ?
不过貌似是小型携带式的,不知道有没有像中国人那样装在战车上的。
楼主讲的就是下士元首的第三帝国,什么乱七八糟的莫斯科、华盛顿。
下士元首追求的就是雅利安种日耳曼人的帝国。要说什么继承了拉丁人的罗马帝国,估计元首鼻子都要气歪掉了。
一,如此大的行动,为何中外史籍均无记载。罗马方面搞不清安息人和汉人的区别也就罢了,或者援军大多是西域联军,和安息人看去相差不大也就罢了。但中文史书竟无一字记载,未免奇怪。西汉朝廷当时需要保密也就罢了,但如此大的决策,必然有前因后果。例如安息前来求援,这个消息是无法保密的。两万骑兵的给养可不是个小数字。就算入安息后由安息负责,那么汉境内的物资补给转运也是非同小可。如果主要兵力从西域各国征发,那么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保密的,西域早就该传遍消息了。而中国历来是后朝修前朝史。西汉保密的东西,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时早就不应成为什么秘密了。如果是西汉中央决策,那么无论如何都是要记入档案的。班固对此居然一无所知?
二,西汉当时可能知道罗马是西方大国。但对罗马的实力究竟如何并无明确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战前高估对手,保持行动秘密是有可能性的。但是战胜之后还要保密就不可思议了。正如楼主所说汉朝当时看不起西域的兵,认为他们太弱。而如果汉军甚至西域联军像楼主所描绘的那样在卡莱以少胜多,全歼罗马大军,而自身基本没有损失,那么战后汉朝对“大秦”的军队会有何评价呢?估计会把他们的军事实力看作比西域诸国还要不堪吧。这种情况下,汉朝又怎会担心不保密就会招来罗马的报复呢?说实话,就算罗马报复,又能如何?如此不堪一击的实力,如果敢报复的话,估计“虽远必诛”的命运就要落到罗马的东方行省身上了吧。
三,安息的军事实力虽然被汉朝看不起,但并不是连几万骑兵都凑不出来。事实上,楼主自己引用的史料里已经说到
可见安息要征召两万骑兵还是很容易的。这两万骑兵是什么兵种?是西方式的马刀-枪骑兵?还是东方式的骑射兵?还是两者混合?
四,楼主认为安息的两万骑兵在几个月里无法藏起来。这是假设这两万骑兵一直都集结在一起。这样的话自然很显眼。但是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也差不多。)作战基本都是战时才集结在一起。这两万骑兵要真是武装大游行了几个月,克拉苏不可能找不到他们。而后勤补给也是个天文数字。这两万骑兵完全可能一直都处于化整为零的状态,直到卡莱战役前很短一段时间才从各地各部落赶来参战。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他们突然出现了。
五,弓箭一直是东方游牧民族的最爱。这是因为弓箭消耗的金属相对于刀剑来说极少。打一把刀的金属可以打多少箭头?对于缺乏金属的游牧民族来说,弓箭无疑是性价比最好的武器。而安息富庶,更不会有缺乏箭枝的问题。应当是不需要汉朝支援几百万支箭的。
好了,先说这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恩,
卡莱之战,罗马军队大约是4到10万,
安息人是7000人,楼主搞错了。
那我来按照真实的历史回答一下:
1、楼主的臆想根本就没发生过。所以不存在史书为何不记载的问题。
2、汉朝没有能力进军到比中亚更远的地区。这是国力决定的,当年班超镇西域也不过万余人,而且后勤补给几乎全由当地西域诸国承担。
3、巴提亚的骑兵大多是有一定财产的贵族,其中最上等的贵族装备有盔甲,是重骑兵;比较贫穷但有能力买马的农民主要装备弓箭,但没有好的防具,是以骑射为主的轻骑兵。曾经有人根据史书的记载计算过,正常情况下,巴提亚能征召的重骑兵大约2000-5000人之间,轻骑兵不超过10000,因此巴提亚的骑兵优势不在于人数,在于机动性。
4、楼主对卡莱之战的全过程并无概念。事实上克拉苏的远征很早就有消息传到巴提亚,网上曾有帖子说克拉苏远征前,亚美尼亚国王觐见克拉苏,建议克拉苏从北部的山地进攻巴提亚,并主动提出可以提供1万重骑兵。这个内容前半部分是真实的,但那1万重骑兵是见鬼的。克拉苏在亚美尼亚呆了2个多月以宣扬武功。这就给了巴提亚足够的时间征召和分析克拉苏的战略。巴提亚是很耐心地等待克拉苏的军团深入沙漠之后才开始围攻的。克拉苏的反应是很正确的,首先是就地掘营;其次派自己的儿子带领2000多罗马骑兵去驱赶巴提亚的轻骑兵,但被诱入埋伏圈,被巴提亚的重骑兵消灭——同是骑兵,有盔甲和没盔甲就是不一样;克拉苏坚持3天后,营中水粮告尽,遂前往巴提亚谈和,被处死;失去了统帅的罗马军团便在暴晒、缺水、少粮的情况下后撤,中间不断被巴提亚轻骑兵骚扰,最终崩溃并投降。
所以此战里,导致罗马军团失败的原因不是巴提亚的轻骑兵,而是错误的战略。所谓跑到中国的罗马村,依据来自战后统计俘虏时,罗马的俘虏和战死者数量相差了600人左右,因此被某些NC族——对不起,真的只能拿这个词来解释——想当然地认为是被卖到了中国。
实际上在罗马史中就已经记载:这差了的600多人就是被巴提亚重骑兵驱散的罗马骑兵,这些罗马骑兵被打散后目睹了军团的覆灭,并将消息带回了罗马。
5、也是最重要的。弓箭对抗罗马军团的作用被极大地夸大了。罗马并非不知道弓箭的射程优势,但却没有大量装备弓箭,而是使用标枪作为远程武器,不是没有原因的。罗马时代的主要国家的步兵都装备了金属板甲和面积很大的木制盾牌。这两种防具导致威力较小的弓箭根本无法对敌人造成实质伤害。
有人会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弓箭威力很大。这个威力很大是建立在中国战国步兵几乎没有防具的基础上的:秦始皇兵马俑里的士兵装具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点:士兵主要装备皮甲甚至是陶甲,而可全身防御的大盾则完全没有。这与罗马军团的防护水平可是天地之别。
最后,有人会拿汉朝与摆过鱼鳞阵的敌人交手作为证据,认为汉与罗马对战过。这个也很好解释。前面说过,亚美尼亚王向克拉苏觐见。同样,很多时候亚美尼亚王也向巴提亚进贡,甚至为巴提亚提供过步兵。而罗马军团的编制与战术在罗马东扩过程中,被东方民族尤其是亚美尼亚普遍接受,所以,巴提亚使用鱼鳞阵并不奇怪,但认为使用鱼鳞阵的就是罗马人,则必然性没有那么充分。
1. 这个不提了,观点差异。
2. 这个你的结论显然错。前103年-101年,汉征2征大宛之战难道是司马迁瞎编的?大宛国都贵山城在乌兹别克卡散赛,那个时候西汉在现在的新疆地区可是没有任何根据地,西域都护是前60年建立。李广利的军队是从玉门出发,横穿整个新疆,再翻阅葱岭,再越过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才能到乌兹别克。李广利的出发基地是玉门关,你可以从地图上看看,李广利出玉门关要走的路也接近1万多里。汉军围攻贵山城四十多天,断其水源,迫使大宛大臣杀死大宛王,李广利从大臣中选了亲汉的大臣作国王,难道这些都是司马迁在yy?
3. 那么帕蒂亚回马射这种一边撤退一边射箭的技术有没有出现在其他战役,掌握这种高超骑术的骑兵部队不可能只在卡莱打一仗,西方,中亚史书中有无帕蒂亚回马射在其他战役出现的介绍?
4. 貌似你说的不对啊。克拉苏军队在一天的正面战斗中大量减员并且抛球伤员撤退是大家都认可的史实,你的说法出处?
5. 你先仔细看看我写的东西,或者再核对一下资料。卡莱和克拉苏对战的那支部队的弓箭,穿透力超强。而且你对蹶张机的穿透力可能没概念,西汉蹶张机拉开需要300斤以上的力气(使用蹶张机的都是选拔大力士)。英国长弓远距离高空抛射的穿透力是超过5厘米坚硬木板,长弓再厉害,也只是手臂开弓,而蹶张机是双手双脚一起开弓,你认为罗马步兵能端着10厘米厚的大盾牌前进吗?你抬过实木门就知道根本不到5个厘米的木门有多重了。
中国军队不搞罗马式的大盾牌因为这种打法在中国内战就是找死。大盾牌必然不能太厚,根本就不能防蹶张机。
罗马盔甲牛,那应该还比不了条顿骑士团那种机器人式的包裹把。条顿骑士团一类面对只穿皮甲的蒙古骑兵的时候有什么战绩没?拔都西征的时候,欧洲那些骑士们什么的有过抵抗成功的例子吗?拔都一路打过去,跟打猎一样,那有什么难啃的硬骨头。成吉思汗灭花刺自摸,灭大食,把哈里发饿死在巴格达他的宝库了,打过艰苦的仗吗?但成吉思汗死于征西夏,灭金也是反复多次战役。蒙古死在重庆,襄阳坚守了5年。对比很明显,西夏,金,南宋,比中亚,欧洲的敌人难对付的多。解释也很容易,双方装备水平一样,不存在拔都用复合弓,欧洲人根本就够不着蒙古骑兵的一边倒的情况。
一。 前36年陈汤剿灭郅支单于的战斗,除了汉书陈汤传,你能找到什么其他资料吗?汉武帝写的诗词歌赋才流传下来几篇,失传的是大多数。这些东西皇家图书或者大臣记录的肯定多的多,不也不能都流传下来。就算当时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很多人知道不等于就能通过史书流传下来。对当时中国来讲,西域的事情都是小事情,远不如内地那里发洪水了,或者那里地震了之类重要。
而且王莽动乱,人口从6千万减到不足2千万,这么大的动荡,很多资料损毁很正常。
二, 这点就是宣帝高明的地方。2方面。
1.罗马报复不了西汉,但如果罗马搞什么不穿丝绸,不买汉货运动,西汉经济也会受影响的。西汉在经济上可不傻,边关严查蚕种,桑叶,几百年都没人能投运出去,不知多少外国人因为这个掉了脑袋了。
2.西汉如果干涉了,目的是不让罗马打破地区平衡,避免大国罗马征服安息后河西域都护的属国直接接壤。不让罗马知道真相,罗马就会对安息的战斗力有所忌惮,这点很重要。毕竟不可能总是去干预。屋大维用外交手段要回鹰徽而不是军事手段,肯定有忌惮在卡莱砍瓜切菜般全歼克拉苏大军的那支骑兵。等罗马真的再次去征服2河要快200年后了。
3.骑兵和骑兵还是有差别的,蒙古骑兵的对手里也都有骑兵,但战术素养,军事素质的差别可大了去了。尤其大规模作战的骑兵。引用下边一身轻松兄弟的话
这里就是问题之所在了。征召的这种兵,能骑马射箭或者有重骑兵都正常。但能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能分工明确,进退有序,可就难了。龙的天空那边有人贴20年后安东尼失败的那次,20多天天天打,安息兵都是小股骚扰,偷袭偷袭补给等打法。罗马平均一天减员400多人,这个基本是这种征召兵的真实战斗力。个人战斗素质可能不差,但啃不动罗马大块部队。
而卡莱的那支安息军,不但装备精良(强弩硬弓,穿透力出色),关键是战术纪律严明。先小队重骑兵实验冲击,不成立刻变骠骑环而射之。20年后安东尼也遇到这种情况,他的记载是对鱼鳞阵没影响。而卡莱这边,轻骑靠着罗马方阵标枪射程外一点放箭。准确度极高。这个对编队合成的要求可是很高的,没有长时间的合练,玩不了的。而一般的征召兵,根本没有这么奢侈可以长时间合练的机会。
西汉使者给他兵弱的评语肯定是有原因的,不是瞎说。那些使者应该都是军旅出身,一看安息那2万骑兵的编成,装备,纪律性等等。才会得出结论。
而小克拉苏的6千人,被很短的时间内,轻骑兵,重骑兵严密配合,直接全歼。这个战斗力可是太强了,是硬碰硬强吃掉了。克拉苏如果不是太过绝望,或者太过畏惧,怎么可能扔下5千不能走的伤员就跑了。一般统帅,怎么着也不可能轻易丢弃伤员的。显然是白天那一战让他直接丧胆了,对方军队的战斗素质,纪律性,打法,后勤能力(射不尽的箭),恐怖的武器(把盾牌和人钉一起的强弩,骑兵的强力复合弓),否则罗马军队也不至于狼狈成这样。
四. 那这么做为什么那?既然正面战斗和砍瓜切菜一样,干吗不早打?
五。 这点你可就错了。知道造箭的第一条要求是什么吗?是箭杆重心要绝对匀称,否则射出去就头往下张,或者屁股掉下。小时候大家应该都玩过竹匹子作的弓把,普通竹竿射出去1,2米头就掉下来了。西方不知道,中国造箭,箭杆放到水里,要漂浮的完全一致,就是绝不能有那头高点,那头低点。这在古代可是核心技术。因为普通木头,竹子,因为接受阳光照射的原因,必然不均匀。但箭杆又要求重心要绝对准确,否则,飞出去就掉头了。所以西方或者罗马不大量装备弓箭也有这原因的,箭头是用不了多少铁,问题箭杆的制作可是工艺要求极高的。勇敢的心里长脚国王说箭很贵,不是没原因的。打个猎什么的,几十米内的,制作工艺差点可能还能勉强,但远距离大规模弓箭战,箭还没飞几十米箭头就不知道指那了,能有什么作用? 这点你看国内电视剧就知道了,国内电视剧一说放箭,你注意一下,那飞出去的箭箭头指向都市乱七八糟的,这还都是刚飞出去。等到一半,大部分就改横过来掉地下了,那有什么攻击力。国内导演不懂,加上要省钱,弄个竹竿,木杆加个头就叫群众演员射了。所以飞出去的箭的效果就是射出去20米,箭头就不知道指那了。勇敢的心里就专业不少,长弓飞行的轨迹,飘动刻画的就专业的多了。显然那些箭也是按严格工艺作出来的。
而一个合格弓箭手的训练至少3年,骑射手时间更长。那把弓打猎是一会事,那强力复合弓回马射可是另一会事了。
这里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反驳你。孔明草船借箭借了多少支箭?10万支,东吴不富庶吗?怎么会缺10万支箭? 当然,小说有艺术加工,但显然,10万支箭,是相当难办的事,以至于周瑜要用这招。而卡莱几千头骆驼驼弓箭,这在冷兵器时代,是超奢侈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的错
1、略过
2、卡莱之战位置大致位于今天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可能更靠近伊拉克。所有中国史书记载的汉代最远到达位置是波斯湾,极有可能连伊朗都没出。按照你的资料来源,为何司马公没有记载里海这一最可能的地标?这是一;二,卡莱之战发生在司马公死后,最可能出现的应该是班家的《汉书》,但汉书只记载到达了波斯湾沿岸,假如进入了沙漠,史书上应该出现,但没有出现。这个你如何解释?
3、回马射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恰恰相反,由于马是在运动中,骑手很难做到精确瞄准,换句话说,是依靠箭雨来消耗罗马军团的。这一点在史书中得到验证:整个作战期间,巴提亚动用了几百匹骆驼运送箭只。另外提醒你一点,中国的骑射手使用的是弩,而不是弓。巴提亚骑兵使用的是复合弓,这是有证人证实的。你不会认为弓和弩的弹药是通用的吧?
另外,你的足蹬弓在中国是装备步兵的,而罗马目击者没有报告有步兵的出现。这是你的臆想中的最大漏洞。
4、我说的情况是李维记载的,相对于2000多年后的我们,他的记载更有真实性,即使他的文中有夸大罗马军队战斗力的事情,但在技术细节上却是严谨可信的。
关于罗马军团的战斗,你如果有机会,可以问本论坛的顾剑,相对于我们这群二把刀,人家是专业历史学者。在史料的查证方面也比我们方便得多。
5、还是那句话:你说的东西所配备的兵种没有在卡莱之战里出现过。因此无论你怎么说,都无法说圆这个最大的事实。除非你非要说那些骑兵和使用的使足蹬弓。
蒙古西征时的骑兵跟汉代骑兵有很大的不同:是配备马刀的。这样蒙古骑兵可以在对方逃跑时追杀他们。汉代骑兵则没有适合近战的随身武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尽管错误很多,但还是没中国人的事儿~`````
——————————————————————————————
罗马帝国同帕提亚接壤的东部边疆,是地中海沿岸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里狭窄的沿海平原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紧贴着沿海平原的是一组南北向的山系,其中的黎巴嫩山脉高达两千五百米。翻过群山,就来到了两河领域的上游,这里的地貌是平坦的戈壁荒漠,只有少数绿洲点缀其中。渡过幼发拉底河再向东跋涉五十公里,就到了有一千年历史的卡莱古城(Carrhae)。
克拉苏在叙利亚过冬的时候,罗马的盟友亚美尼亚国王阿塔巴祖(Artabazus)前来拜见。阿塔巴祖表示愿意亲率一万铁甲骑兵助战,同时建议克拉苏北上绕道亚美尼亚,从那里南下进军帕提亚的首都特西封(Ctesiphone在今天的巴格达附近)。这个行军路线经过的都是山地,可以限制帕提亚骑兵的活动能力。可惜傲慢的克拉苏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不愿绕路,执意穿越两河领域上游的戈壁沙漠,这个决定最终葬送了他的罗马军团。
帕提亚帕提亚国王奥罗德(Orodes)得知克拉苏将要入侵,立刻召集一支大军。然后他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一路北上攻击亚美尼亚,阻止阿塔巴祖驰援克拉苏,另一路由帕提亚贵族苏莱纳(Surena)指挥,迎击克拉苏大军。苏莱纳是帕提亚百年不遇的优秀将领,此时年仅三十岁。据希腊史学家普拉塔克(Plutarch)的记载,苏莱纳身材伟岸,相貌俊美,衣著华丽,举止优雅。他出身帕提亚名门世家,又战功累累,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帕提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据说他外出旅行时,随行一千匹骆驼驮他的行李,二百辆马车装他的妃嫔,一千铁甲骑兵护卫,加上幕僚和仆人能有上万人的排场。因为早已料到和罗马必有一战,苏莱纳仔细研究过罗马军队的战法,从而非常有针对性地训练了他的军队,让他们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集结,以及何时分散。
此时正值盛夏,克拉苏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广袤的戈壁荒漠已经有好几天了。苏莱纳一直在假装逃跑,引诱克拉苏催促他的军团紧紧追赶,罗马士兵因为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长时间急行军而疲惫不堪。终于有一天,罗马的侦察骑兵向克拉苏报告有大批帕提亚军队出现,克拉苏立刻命令展开战斗队形。他本打算按惯例将七个军团一字排开,骑兵摆在两翼,以防止帕提亚人迂回他的阵线。但很快克拉苏就发现帕提亚骑兵从四面八方涌现,而且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阵形。于是他重新部署,将四万大军组成一个庞大的正方形龟阵,每一侧的防线由十二个营的重装步兵组成,中间是轻装步兵,骑兵和辎重。
帕提亚军队惯用战鼓来鼓舞士气。苏莱纳发出开战的信号以后,几千面战鼓同时擂响,如雷鸣一般震摄心魂,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罗马士兵个个面露惧色。帕提亚铁甲骑兵先试探性的冲击罗马人的防线,发现罗马人的龟阵相当厚实,于是马上退却。克拉苏命令罗马的骑兵和轻装步兵追击,但他们没走出去多远就被一阵乱箭射了回来。数以万计的帕提亚轻骑兵这时将罗马人的大方阵团团围住,然后密集的箭雨就开始倾泻在罗马人的防线上。
帕提亚的轻骑兵小心翼翼地和罗马人的防线保持三五十米的距离,他们飞快的放箭,根本不瞄准,而且努力将箭以最大的力量射出。罗马士兵很快领教了帕提亚弓箭的威力 - 他们的木制盾牌根本挡不住帕提亚人的组合弓在如此近距离发射的利箭。很多箭穿透了盾牌,将罗马士兵挽盾的手钉在盾牌上。克拉苏注意到帕提亚人射箭的速度,以为不用多久他们的箭就会用尽。但他很快发现在远处有数千匹骆驼满载弓箭等候,使帕提亚轻骑兵立刻能够得到补充。
这样罗马军队就面临一个两难局面。罗马军队最想和敌人近身格斗,但帕提亚骑兵根本不给他们格斗的机会。如果攻击,帕提亚骑兵会立刻退却,同时以回马箭继续杀伤罗马人。而失去龟阵保护的罗马步兵根本无法抵挡帕提亚人的箭雨。如果坚守不出,就只能被动挨打,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士兵被穿透盾牌的利箭杀伤,失去战斗能力。
克拉苏终於按捺不住,命令他的儿子帕布罗率领五千轻装步兵和一千高卢骑兵出击,不惜一切代价打破帕提亚人的围困。罗马轻装步兵为了行动迅速,通常只装备一面直径六十公分的圆盾,一支轻标枪和一柄短剑。看到帕布罗的部队冲出来以后,帕提亚骑兵突然停止射箭,全线退却。帕布罗军团大受鼓舞,紧追不放,渐渐远离大部队。这时帕提亚铁甲骑兵突然出现,组成一道铁墙挡住去路,而先前逃逸的轻骑兵又都回转来,将帕布罗军团围住。
帕提亚铁甲骑兵在上风处以长矛划地,搅起漫天沙尘,使罗马士兵眼不能见,口不能言,本能地靠拢在一起。帕提亚轻骑兵开始向罗马的人堆倾泻飞蝗一般的箭雨, 仅仅装备圆盾的罗马士兵纷纷中箭,翻倒在地。还能够勉强站立的士兵双脚被利箭钉在地上,动弹不得。这时帕提亚的铁甲骑兵开始冲锋。他们排成紧密的行列,横扫罗马人的阵地。帕布罗的高卢骑兵异常勇悍,虽然坐骑几乎都被射死,他们依然徒步迎了上去,有的抓住帕提亚人的长矛,生生将其拖下马来用短剑刺死;有的则窜到帕提亚人的马下,猛刺马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终究不能挽回败局,不久帕布罗军团就全军覆没,帕布罗自杀身亡。
胜利的帕提亚人将帕布罗的头砍下来挑在长矛尖上,向克拉苏炫耀。克拉苏虽然心如刀割,但依然相当镇定。他命令罗马士兵一起怒吼,以壮声势,但罗马人的士气已经极度低落,吼声有气无力,如同哀鸣一般。接下去的战斗还是重复着那个模式。帕提亚轻骑兵用弓箭削弱罗马人的防线,然后铁甲骑兵冲上来扩大战果。一些身中数箭,痛苦不堪的罗马士兵仍掉盾牌,迎着帕提亚人的长矛而去,以求速死。这样战斗到黄昏,帕提亚人满意地撤离战场,回营休整。
克拉苏明白胜负已定,现在是撤退的时候了。为了保证行军速度,他不得不下令将不能走动的伤员五千多人遗弃。本来罗马人打算趁夜悄悄离去,但是伤员们得知被抛弃,顿时哭喊,怒骂,哀求声大作,让撤退的罗马人胆战心惊,几乎是一步三回头,生怕帕提亚人追上来。所幸帕提亚人不习惯夜战,没有追赶,这样罗马人安全撤到卡莱城。
天亮以后,帕提亚人来到罗马军队的营地,将留下的五千伤员全部杀掉。这时有谣言传来,说克拉苏在轻骑护送下,已经逃回叙利亚,卡莱城里只有他的几个将领和余下的步兵。苏莱纳担心自己最大的猎物跑掉,立刻派人赶到卡莱城,要求面见克拉苏,诈称苏莱纳有意和谈,要求约定时间和地点。克拉苏不知是计,亲自接见了他们。这几个人立刻回报苏莱纳,告诉他克拉苏仍然在卡莱城。苏莱纳马上领军赶来,将卡莱城围得水泄不通。缺水少粮的罗马人不得不强行突围,结果克拉苏在突围中被杀,他的四万大军只有不到一万人安全回到叙利亚。
传说苏莱纳得到克拉苏的首级后,特地把熔化的黄金灌进他的口中,以满足其对黄金的“渴望”。
1、我先按照你的意思,假设能证实你的资料全都损毁了。那么,为什么无论罗马还是波斯的记载都没有一点点的记录呢?中国人长相和波斯人截然不同,并且战斗中罗马与对手近距离接触过。这么明显的差别,不可能不会出现在罗马史书中,更不要说战胜方的波斯了。不会参战三方的资料一齐都全部损毁了吧?而且要损毁的不仅是史书,也许还得有经历者?
2、罗马自己记载最远仅仅到达了两河流域,而且时间不长就被赶走了(图拉真东征)。这与汉代最远到达的乌兹别克还有1000多公里,我还没算时间差。请问,巴提亚出现外国援军,有什么好隐瞒的?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而隐瞒吗?难道怕罗马提前地理大发现?
3、你根本不了解卡莱之战,哪怕是网络上流传的那些错误版本。
4、5、基于你根本就不了解你所引用的事例过程——哪怕是错误的版本——你的一切都只能是臆想了
关于蒙古骑兵的对手,希望你好好了解一下欧洲重骑兵的演变。13世纪的欧洲重骑兵,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是罗马时代的骑兵了。
不过在先跨越1000年之前,还是请你先好好温习一下卡莱之战的过程——哪怕是错误的版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克拉苏的反应是很正确的,首先是就地掘营;其次派自己的儿子带领2000多罗马骑兵去驱赶巴提亚的轻骑兵,但被诱入埋伏圈,被巴提亚的重骑兵消灭.克拉苏坚持3天后,营中水粮告尽,遂前往巴提亚谈和,被处死;失去了统帅的罗马军团便在暴晒、缺水、少粮的情况下后撤,中间不断被巴提亚轻骑兵骚扰,最终崩溃并投降。”
你这段应该有问题,
卡雷战役的2大原始资料,
一个是古罗马Plutarch《The Life of Crassus 》
另一个是古罗马Cassius Dio《Roman History》
还有一个是古罗马阿庇安的《罗马史》提供了一个重要数据,罗马大军有10万人,和通常认为的4万人有冲突。
求李维的史料出处。
卡莱即哈兰城,在土耳其东南离叙利亚边境不远的地方,西边离幼发拉底河大概50英里。
罗马人从左各马(Zeugma,在今日土耳其的葛兹安提普[Gaziantep]市附近)渡河,行军110公里到卡莱((Carrhae,今日土耳其南部的哈兰[Harran]镇)。
也就是说罗马军刚出境没多远,根本不算什么深入敌境。
深入敌境的弄不好是帕提亚人。
很可能是边境交战,甚至是在己占区交战。
周边有2个罗马军驻军城市,卡莱和Ichnae,都离战场就几小时骑兵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