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80后”弃大城市返乡发展 -- 好事情! -- 晨枫

共:💬213 🌺167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城市的房价永远是远远高于小城镇的

这是资源紧缺的必然问题。“工资低较多,但是生活成本也低很多,”这是关键!加上小城镇的人情、心情、安全……

家园 我想会看到这一天的

沪宁城际共预留31个车站,除了苏锡常镇市级站和昆山、丹阳县级站外,还有南翔、安亭、阳澄湖、洛社、戚墅堰、仙西、宝华、三山西、无锡新区、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陆家浜南等小站。并预留栖霞、下蜀、高资南、陵口、吕城、奔牛东、新闸东、横林、望亭东、唯亭西共10个车站。上海太大了,人口压力大,交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房价更高,沿城际铁路分流部分工商业和居民是必然的趋势,我只担心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能不能配套上。

家园 由大城市到小城市到农村的资源转移,不可能主要靠自发。

西方是靠政治来制约市场,中国没有这样的机制,政治和市场相加强,完全失去了制约意义。虽然不能说完全就要依赖市场了(因为也许还有维持稳定方面的意图),但从现状而言要差很多。中国的体制造成了谁离权力中心近,谁得到的资源多,各国均有之,中国尤甚。

家园 俺也觉得这是个好事情。。。

这正是消除城乡差别,东西差别的一个开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一部分调节的作用。

家园 晨大,这个情况有但是很少啊

基本还是往大城市涌,没办法的事情。大城市机会多,开阔视野,每个年轻人都是有梦想的,浮华躁动,本身就是对年轻人的诱惑,有几个年轻人甘于平淡的?小城市的氛围对20来岁的人来说,没有吸引力的。

家园 这事情还真只能靠市场规律的“看不见的手”

政府主导注定要出问题,TG不是没有试过用政策强制消除城乡差别的事。但把什么事情都往官本位上推,这是懒惰,而不是深刻。官本位是现象,不是原因。而且官本位不制造城市或者繁荣,颐和园、圆明园所在地在慈禧时代是很荒僻的,北京城的中心没有因此而西移,更没有跟着避暑山庄跑到承德去。权利中心论更不能解释上海的崛起。

家园 所以我说现在还没有到现代化的时候啊
家园 并非官本位,只不过是做一些市场做不好的事情

倒是目前限制人由小城市和农村向大城市流动的障碍,是反市场的。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政治应加强市场还是抵消市场。我以为市场的正面效应不用政治去加强,负面效应需要政治来抵消。关于权力中心论解释上海的崛起问题,是指1990年以后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扶了这么久都扶不起来,也许可以解释为权力无能论吧。

家园 关于政治和市场的作用问题,我们的看法相同

可能在具体内容上不一样,但基本看法是一致的。上海崛起是指近代,包括但不特指1990年之后。

家园 上海和中国的权力中心离得很近。真实距离比北京近得多。。

解放前就不用说了,解放后谁当政也没有把上海疏远到哪里去。隔一代就有个一把手有上海的经历。蒋毛邓江习都有很深的上海渊源。80年代的胡赵算是离上海最远的了。仅此而已。

家园 这又要弄到地域之争的老套里了

就说一句:江泽民是唯一在上海干过的一把手,而他既不是在上海发家的,也不是靠上海“打进”北京的,本来就是从北京“外放”到上海的。

解放前为什么就不说了呢?

家园 并非老套,为什么不从别的地方打进北京?

至于解放前吗,不是有句老话,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吗,那时的上海可是中国实实在在的政治中心啊。跑反,能到上海,就不到省城。

家园 赵紫阳、胡耀邦、华国锋都和上海没关系啊

邓小平、毛泽东、胡锦涛更是和上海没关系。

上海最初的崛起要是归功于洋人的话,那上海可不是唯一开放的口岸啊,甚至不是第一个,如何解释?

家园 你说的这个我基本认同,社会行为这个词内涵很深,经济行为也

称为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我所讲的北京买房得问题并不是一个特别普遍的例子,家庭月收入在1.4万(税后男8,女6),年末还有2-3万奖金,五年内两口人能不太费力的支撑起25-30万左右的首付,月供6k而且完全不需要双方父母经济支持的35岁以下家庭在北京比例应该不算太高吧,印象中应该不超过40%.这种情况在北京继续下去的唯一障碍就是户口问题,没有户口带来的一系列的各种保险,生育,子女教育的问题几乎无解,谈到北京户口时所以我劝他们准备出国混个绿卡吧,比这个容易.当然这两口子撤出北京后的生活应该来讲更惬意一些,当公务员,外边还弄了生意。但我问过他们,如果有户口的话会不会转行的问题,俩人都说不会,离开原来的行业之后,社会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了,过年过节以请客送礼为第一要务,每天两口子都在算计那些各种关系,溜须拍马更是学的很精。给我的感觉就是十分世故了,我半开玩笑的说行啊,学得挺快阿,仨月就入门,半年变内行,一年俨然高手了,他说是被逼得,中国社会的精髓全在这里头呢,我无语。这里有几个问题:

1、他们在北京创造价值太少,不值得北京接纳吗?当然不是,如果是的话北京是不是得公布一个个人价值核算办法来判断是否接纳?

2、他们回到家乡能从事为此付出多年的行业吗?当然不能,因为高科技行业不是遍地都是,不要给我讲那些大神的例子什么在监狱继续数学研究阿,文革在牛棚还不放弃学术之类的,他只是个普通的从业者而已。

3、他们的离开对原雇主企业来说能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得到的我不太清楚,但一定会损失新老员工更替这段时间及培训等成本。

家园 只能希望高科技、高收入行业在北京上海之外也生根开花了

硅谷、波士顿、西雅图这些都不在纽约、洛杉矶,还是有希望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