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Google,舆论控制和软实力战争(一) -- 路边
Google威胁离开中国事件还在发酵中,一起商业事件背后的美国国务院,中国外交部纷纷走到前台,这个事件不能不引发大家的讨论。和周围的美国朋友讨论,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在中美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学习中都依赖信息交流的中国人为什么会支持网络监管感到不理解。确实,和我情况类似的朋友不少(包括河里就有很多),值得好好把思想理清一下。
为了避免误会,我想先把我的观点陈述一下:
第一,我支持某种程度,某种方式,在某段时期内的网络监管,不代表支持政府现在的所有监管方式。恰恰相反,我觉得政府现在的很多具体做法都很愚蠢,有很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但网络监管的原则没有错。另外,如果我们能达到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成熟,自信的舆论环境,网络监管终究是应该取消的。
第二,现在很多对Google的批评,在我看来,对待Google也好,对待中国政府也好,不能用此好彼坏,此坏彼好的角度简单评价。背了这么多年政治,至少也应该记住了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而应用联系,动态地方式看待问题。这一次Google高调牵涉入政治领域,是让人有些困惑,吃惊的事。当年胡适回国高举文字改革大旗,宣布不涉足政治。一些已经涉足政治的文人还自嘲道:胡博士是处女,我们是*女。不过不久之后,胡博士也介入政坛了,以前的同仁们自然有一番好听的要说。Google此举,从公众形象的角度,有点像当年的胡博士。不过作为一家为公众提供了无数便利,在技术上锐意进取的公司,我们不能因为它一次的政治举动就打消这么多年来google对整个互联网,包括中国网民的贡献。
胡适-无论后来政治上如何评说,不能否定他文字改革上的贡献。小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两只蝴蝶”这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意境应当取自于胡适写的一首同名现代诗-中国第一首现代诗。
现在可以来谈谈为什么中国当今需要网络监管。在我看来,信息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知识和消息(原谅词汇的贫乏)。中国政府监管应当针对的,也是实际中在做的,是对消息的监管,而对知识的传播并没有过分限制。
什么是知识呢?比如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就属于知识的范畴,这本书我09年就在师兄的书架上翻过。奥威尔的“1984”“动物庄园”也是知识,在北京的书店我看到过。总之,对共产主义,对集权政治进行理论上攻击,批驳的书籍和言论,政府到是显示出了和外界攻击不相称的宽容。当代书籍,久不在国内,接触不多。偶尔听人提起有一本书名好笑,叫“硬球”。硬球,直译的话不就是Hard Ball吗?就是MSNBC王牌主持人Chris Matthews的节目名啊。可以反映出,这类介绍美国当代政治第一手资料的书在中国也在不受约束地出版流通。
Chris Matthews 如果知道自己的书被翻译成“硬球”,是不是会哭笑不得
什么是消息呢?举几个例子:
“某某地发生暴乱,几千人上街”
“咱们镇×× 和 ×××被警察抓走了!”
“××族的人杀了我们几百人,我今天在×××亲眼看见一地的血,还有××族的人追着砍我。有血性的男人都跟我们来啊,明天上街,一定叫他们血债血偿!”
这三则都是消息,第一条是中性的。第二条可能会导致正义民众对野蛮执法的阻止,也可能导致暴民对正常执法的阻挠。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第三类消息。因为这一条无法马上证明为真还是证明为伪的消息,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毁灭效果!也就是说消息本身会马上导致行为,而行为本身不再是中性的,无害的。
有些对西方法律和社会想当然的国内青年喜欢谈及西方的“言论自由”,但是和任何自由一样,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美国法律界,对此最简单的一种表述是: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a crime, but it is a crime to yell ‘fire!' in a crowded theater”
(“言论自由无罪,但是在一个拥挤的剧场里喊“着火了!”就是犯罪”)
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三个例子,对应的就是这种情况:言论会导致实际的灾难后果,这就成了犯罪。在法律完备,社会矛盾比较缓和,人民政治上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发生了,交给司法系统就行了。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而且强敌环伺的国家,不能不从传播言论的环节上进行控制,才能把社会成本降低到最小。
下面还想写写美国对伊朗互联网战略的具体操作以及我们如何做好准备。本来想一下子写完,无奈打字太慢,只好先土鳖抗铁牛吧。
72.21.206.75
上海电信宽带
藏独疆独轮子民运绿绿一堆。
imdb吧。。不要告诉我是因为爱的x个条件。。
!!!!!!!!!!!!!!!!!!!!!!!
已经提到战争的层面上来看了,说明这个政治较量已经严重到不能轻易收场的地步了。
敢问我们目前有招架之功吗?有还手之力不?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Facebook这样的东西不封,那封啥?
藏独疆独轮子民运绿绿一堆。
继续谈谈网络监控
前一段几个以色列人到北京参加培训。结果发现FACEBOOK在中国上不了。他们表示很惊讶,我只能很无奈的对他们笑笑。
这事你得这么想:台湾很多论坛不开放。其实那上面人气不旺,但很多偏激的言论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如果全开了,那大陆人民还不对台湾省人民彻底失望。这不利于培养健康包容的民族主义。另外一方面,即使是这样,很多台独论坛也被大陆的网友的舆论给占领了,说明如果条件成熟,通过人民的力量是可以占领舆论阵地的。
互联网上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带“病毒”的(是政治观点上的病毒),整不好你就受感染了,吃亏的是自己,像伊朗被twiter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还有一个比较不靠谱的例子,当初印第安人被欧洲人的病毒给整得死了大半,如果当时他们有这样的意识,先把自己和欧洲人隔离上一段时间,等大家对新病毒有了抗体了,然后再亲密接触,应该好的多)。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的互联网先在温室里发育一段时间,也没啥不好,毕竟我们先天在互联网的语言和文化上就处于弱势。不过就像中国参加WTO一样,等自己固本培源以后,该走出去的时候,也得勇敢的走出去。
坚定地言论自由理论派有这样一种思路:言论和思想的市场应当像商品市场一样,允许自由竞争,不受欢迎的言论和思想自然会被人们抛弃,最终能为社会接受地思想会胜出。如果你觉得你的言论和思想能赢得市场,你为什么害怕来自外界的竞争呢?
言论自由的实践派往往提出的问题更直接: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中国如此严格,直接的言论管制,而目前西方社会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呢?
要回答这两派的问题,我们得回头看看中国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不少连我们自己也有点吃惊的经济成就,可是多少年来的政治运动,文化革命,街头游行,利益分配,思想动荡,经济分工又积攒下了多少被强行抑制,至今暗流涌动的矛盾?
从历史看,经历过文革的那部分人都还健在,无数被武斗的,武斗他人的,被改造的,改造他人的,被批斗的,批斗他人的人现在还在世。从经济现实看,贫富不均,为富不仁,分配不公的矛盾几乎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地域看,沿海和内地省份的矛盾,资源出产地和资源使用地的矛盾,中小城市和超级大城市的矛盾也在“全国一盘棋”的名义下面掩盖着。从宗教看,从民族看,前年的西藏,去年的新疆,还用再多说吗?
有人很能会嘲笑:既然矛盾是实实在在的,你提倡在舆论上控制不是舍本逐末吗?我认为不然,矛盾要解决,但是反复的强调,宣传,甚至夸大矛盾只会激化矛盾,最终影响矛盾的解决,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实哪个国家内部没有重重矛盾?欧洲国家有不光彩的殖民历史,至今影响其国内民族政策。在德国直到今天,希特勒的名字都是禁忌。美国,自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之后,国内最大,最持久,社会代价最高昂的矛盾就是黑白之间的种族矛盾,时至今日,有多少明星,名人要为贬低讽刺黑人道歉,甚至丢掉饭碗。尽管现实中黑人犯罪率高,文化教育低,经济收入低,但主流宣传上这些都是为了“政治正确”不能说(除非黑人自己)的话题。在影视作品中,观众们看到的越来越多的电脑高手,科技高人是黑人。就连广告中聪明购物的主妇往往是黑人,而用来衬托的购物低手则是白人主妇。“政治正确”是美国宣传的自我监管,丢掉饭碗的同行,和锐减的广告收入则是对监管执行的最佳警戒。
如果把一个国家历史上积累的重重矛盾和仇恨比作一个散发着恶臭的淤泥坑,那么怎么处理它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向坑里填上土,夯实后也许可以种上花草,或是铺上石板,建成市场,学校或者剧场。多年以后,即使再挖开,很可能淤泥已经渗入地下,剩下的也早就干涸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去翻腾它,搅拌它,让它的味道更猛烈地散发出来,然后唯一愿意靠近它的人就是来倾倒新的垃圾的人。美国从黑奴解放,到平权运动,150年花费了无数的社会代价,在相对隔绝的国际环境中来才完成了填土,铺石,绿化的工作,尽管嗅觉中还能感觉到轻微的臭泥的味道,但总算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可以公开的讨论脚下曾有的淤泥坑。同时,更重要的,现在还有精力向其他国家宣传淤泥坑应该搅拌才能快速干涸的理论。
因为“人权”“自由”这两个旗号这么多年来实在好用,现在美国推行的这种理论叫做“上网者的人权”和“互联网自由”。自由和人权都是很美好的词汇,它们如此美好,其解释权,不应该为某一个国家,某一种文明独有。让我来挑战一下克林顿女士的理论:中国民众是不是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安定生活的权力?有人会反问:难道矛盾暴露出来就一定会激化,说不定早暴露早解决呢,搅拌的泥坑很可能干的快。
在河里读到过橡树村的非洲风云系列(链接出处),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让人感慨的一段是在卢旺达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在胡图,图西两族和解的过程中,有一种民间法庭审判参与大屠杀的行凶者。有时候杀害数人的凶手在被害者的亲友,邻居面前忏悔,居然能获得原谅。真让人感慨非洲大陆的人民的达观和豁然,也能感受到那种看过无数鲜血和屠杀之后对寻仇的厌倦和疲惫。用我前面的比喻来套的话,卢旺达的这个仇恨的泥沼,终究是干涸了。可是反本溯源,卢旺达屠杀发生的长期,短期,主观,客观原因之中,有一条引人注意的,就是宣传的作用。建议大家读一读橡树村的全文,这里我把和宣传和煽动有关的部分节选出来:
无可质疑,极端的思想煽动,对这场大屠杀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西方社会呢,又起了什么作用?
最终散发恶臭的大坑终于干涸了,卢旺达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
这是发生在贫穷苦难的黑非洲的故事。这是大坑发酵,污染,破坏的最极端的案例之一,也许我们国家不太可能出现如此灾难性的后果。可是七.五事件刚刚过去,那些在网上浏览过照片,读过第一手报道的朋友,当时会不会有热血上头,怒发冲冠的?如果把宣传的力度加上10倍,在添上更多的你无法识别真假的更血腥,残酷的消息,加上很强的宣传力量在背后拼命的煽动,是不是会有很多平时理性的朋友也会诉诸行动?何况处在矛盾中心的新疆群众?然后,刀一旦刺出,再也无法停下,直到变钝;血一旦流出,再也无法止住,直到流干。所以,新疆断网,作为极端时期的极端措施,是受到了大部分群众支持的,就是为了让大坑不再发酵,至于慢慢填土,则是任重道远的工作了。
极端时期采取极端措施,那么为什么普通时期还要舆论控制,那是因为,不仅我们的坑大而浅,而且那些宣传应该搅拌的“国际友人”,看到我们迟迟没有动手,大声惋惜之余,从来都是在旁边伸把手,尽管不太得劲,还是努力地帮我们搅拌着。最近在“国际友人”在自己家里填上两锹土之后,终于对我们不努力搅拌失去耐心了,摆明车马,准备在我们的坑边大搅一番,师出何名:把无限制地使用互联网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地第一优先级。战书下好,战将列队,先锋已到。这一仗对方怎么进攻,也许我们可以从美国最近的对伊朗宣传战路线图窥见一斑。
XJ暴徒当时的联系工具是QQ,从前两天开始一些QQ群就不断散播75去广场集合的指令。
我一直纳闷,比起油土鳖非死不可之类,明显QQ的危害更大,为什么到现在都没封掉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