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艰难的一跃 -- 晨枫
电子系统的能力也要强,总体站立应该高于F-16。战斗机已经超过单纯追求飞行性能的程度了,就像战后军舰不再强调航速、转弯半径之类一样。
面对面作战了,双方飞行员都能看见对方了,那隐身性能怎么样应该没关系了吧?估计那时候开F35的就羡慕F16了...
最好不进入格斗,进入了还是不比F-16差。At least that is the idea.
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没等面对面就已经有一个被干掉了。
又会落到要导弹不要飞机的错误.因为空战中一旦被迫进入格斗.那F-35将是找死.
可能美国人感觉可以拥有永远的技术优势,但一旦对手同样拥有足够的电子技术和空间支援体形,那隐型优势并不大了.而饱和的电磁环境下,中距弹也将不那么可靠.一但被迫进入视距内,甚至进入机炮格斗,那F-35将还菜鸟.
在美军的竞标选型时,X-32(甚至包括ATF的YF-23)不就是因机动性不佳落选的么?F-35一糅合进隐身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技术,格斗性能不如F-16那也是没招儿吧?
真没钱也得装出个有钱的范不是?
80年代算是军工科技前30年积累的最后一点回光返照了,习惯于热带雨林和大漠孤烟的“泥腿子”们也能登堂入室去老牌帝国主义的实验室里看成果,怎一个爽字形容啊(孔子曰:窃书不能算偷。孟子曰:孔子说的对!)。。。很多项目之后再被想起来就要感谢MD的那几颗炸弹了,很多人头发都等白了。。
中国空军对战术支援以及战略威慑能力其实是相当重视的,早期买入的苏联飞机里,相当大数量是图-2/伊尔-10这些对地飞机,具体数量我没统计过,但总量应该不少于40%。更不要说还买了图-4这样明显只能用于战略轰炸的大家伙。
但是后来因为国家政策的转变,PLAF无法再从国外获得理想的机型。自行研制又有很大难度,强-5的经历证明了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研制一种现代化的对地攻击机。
从威胁上看,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数量绝对第一的苏联空军,这种情况下,优先消灭空中目标只能是唯一选择。当然苏联解体后,中国空军还是考察了不少苏联对地机种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目击者说图-26曾到南京试飞过。
苏-27虽然复杂,但本质来说还是一款强调格斗的机种,这和空军的教学大纲基本原则并不违背。
远程拦截能力和空中格斗能力,是80年代中国空军对战斗机的最重点指标。当年F-16/79落选,就是因为这两个指标都不合格
落选的一大原因是航母上起落不好,无尾三角翼的天然局限。后来临时抱佛脚,加了个尾巴,但是晚了。
最初买的对地攻击飞机那是准备打台湾用的,但台湾不打了之后,空军毫无疑问地全面转向单一防空,连二线战斗机用作战斗轰炸机都想不到去做。强5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一直尴尬,仅仅是一个“应该有”但不知道拿来干什么用的处境,和防空为主的体系是油水关系。
中国空军也根本谈不上“消灭空中目标”,只是赶走空中目标而已。作为防空,这无可非议,但这毕竟是被动仗。
“逆火”到中国的传说和米格-31一样,即使来过,也不说明问题。在中国空军思想转型之前,来什么都一样。话说回来,苏联空军也不是攻势空军。
做,对空一所有利,但对全局有很大影响。应该最能干的人参加最优项目,黑鹰最后能够引进,空一所专家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那次地震,黑鹰早一天出动,当天降落在地震中心,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就要欢呼了。
湾湾赶快买几个,帮大陆下速统的决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