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根据河北日报唐车厂的报导,估计一下高铁的自主创新程度 -- 陈经
首先再强调一下,强度不等于承载能力,不要在基本概念上犯错误。
其次,这位专家的话我来总结一下—其论据:随着锻造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造出芯部无杂质无缺欠的车轴、日本人已经选用实心轴了
其论点:选用空心轴是我们被骗了
其论证:由锻造技术的发展导出实心轴的质量已经过关。(这个也算论证的话,起码也是片面的—括号里是我说的)
第三,说说我为啥发表不同意见。
任何一个学过受力分析的人都知道,截面积相同时空心截面的轴其抗弯抗扭能力要优于实心轴(当然,此时空心轴的外径一定大于实心轴的),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空心轴,那什么是不可能的情况呢?那就不是一个因素了,简单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外径尺寸是否受限;(空心轴的)制作工艺是否过关;空心轴与实心轴的成本比较”,这些因素在选择截面形状时都是必须考虑的。
日本人选了实心轴必有其道理,不过怕不是这位专家说得那么简单哦!
1、要分清人的面部,需要这样的密度。但还有其它解决方法,可以和动头加以组合,运用智能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摄像头。
2、可以,这个是常规技术,活动图像侦测,商业化使用也已超过8年了
3、不是。造价和很多因素有关
先说一个基本假设:实心轴的中心部分不能有缺陷。
1。承载能力,如果车架只承重,不驱动,那么车轴受力主要体现为剪应力。如果是空心轴,受弹性变形影响,受力条件远不如实心的。换句话说,同直径情况下或者同截面积情况下,承载能力都不如实心的。如果车架是驱动架,则车轴还要受扭力,此时,同截面积条件下,空心轴有优势,但是鉴于引进设计往往是直径一定,则其实还是实心的好。这就是那个专家说,其实只要中心没有缺陷,实心的好。法国人应该也有能力加工出中心无缺陷的实心轴,还要把空心轴当成先进技术卖给我们,确实是美丽的谎言。
2。力学分析。楼下歪脖柳说你的力学分析是正确的,而我要说的是,你的力学分析不正确:重载车轴,剪应力最大,如果是驱动轴,扭力第二,抗弯要求最低。算来算去,空心没有什么占便宜的地方。
3。轧辊。即使轧辊没有尺寸限制,可以为了同样的截面积放大外径,还要请你注意,轧辊还要求比较大的刚度,否则轧出来的钢板可能中间厚,两边薄。做暖壶无所谓,做航母的甲板一定不行。要大刚度,那还是均匀的实心轧辊最好,以前可能因为轴心实在难以均匀,不得不空心,现在既然能实心了,那当然就实心了。
说京津的2车都被3所替代,说累次首先打破运行速度的都是3型车,不知道南车的350什么时候能出来,是否真的能成功山寨小日本的东西.
孤舟也看好北车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的东西太多。
我也假设一个:那个专家关于锻造技术的话是真的话,那么在选择是实心还是空心的时候就不必考虑“制造工艺是否过关”的因素了(欧洲已有空心轴,证明其制造工艺已经过关;鬼子用了实心轴证明其制造工艺也过关了)。那么我们主要考虑受力分析,直径限制,经济性就大致可以了。
高铁轮轴必然有承重轴、传动轴,那传动轴是否同时也承重呢?是否所有的车轴都要起传动作用呢?我不知道我觉得该知道可是他没交代,
那再看看直径限制,引进的是空心轴,如果换成实心轴,直径应该减小。想当然一下,大概改大有可能受限;改小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关联部件的尺寸也要随之相应改动)。
那就要看看经济性了,先引进的是空心轴的话,要改成实心轴还要修改设计,关联成本就太高了吧? 若是认为最初引进的时候应该选实心轴,那他至少该把这些都交代清楚才有说服力,而不是拿一个非主要因素的锻造工艺来简简单单的说事。
今年看吧。
真正算自己山寨的,比人家原来设计的,能有啥区别。
南车不让宣传,据说还是跟“网民的情绪”有关的呢。
怕说日车如何如何的,有人不干的。呵呵呵
其实南车在高速版的动车合同上,已经领先北车不少了吧。
实心轴就没这个问题,设计上不是一点点的简化啊。
以专家的话来看,很容易得出“以前使用空心轴是因为锻造工艺不过关而不得不使用空心轴”的结论。可实际上从受力分析来看,同截面积时使用空心截面是得到提倡的,要说明空心和实心的优劣,各相关因素不交代清楚怎能说明问题?这个态度去搞设计要害死人的
高速旋转的设备,轴是悬臂安装的,震动及相关的失稳分析是最难的。
对于车轴国产化而言,横截面是有限而固定的,在这个前提下不见得非得继续用空心轴。
那位专家的结论(论点)我也不认为就一定是错误的,不过其论据和论证我就颇不以为然了。想说明问题就不能过于片面是吧?另外,也不知是专家自己说的有问题还是转述者的问题,连强度和承载能力都搞不清,真的让人不能不怀疑。
还有啊,轮轴是悬臂的吗?
但是实际运行时候有很多瞬间还是悬臂状态的。
也许有空可以和你学点东西呢
这个轴的问题,是因为要买老德的设备,跟他们工程技术人员聊天聊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