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后知后觉看中国的核力量:4 潜艇上的女人们 -- 黄河故人

共:💬107 🌺921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时的人真有股子精神。
改了
家园 还是没有看明白

没看到改啊

到底是哪位总理指出翻译的错误啊?

家园 如果是刚刚回到港口的核潜艇

堆仓确实是万万进不得的,这一点要明确。

深了不能说,但大家可以搜索放射性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

家园 这看怎么说

旅顺当时由苏联管理,而且有苏军驻守。苏联赠送的两艘潜艇以“新中国”命名,称“新中国XX号”,中国海军组建的艇员队是在旅顺受训,由苏联海军专家教授潜艇驾驶作战知识。

学成之后,在旅顺举行潜艇赠送交接仪式,并由中国海军独立操艇驶往青岛。

中国海军自己的潜艇基地还应该算是青岛,毕竟旅顺当时还不完全算是中国实际管辖的地区。

1959年,根据中苏两国协议,苏方将旅顺港及附属设施交还中国并从中国境内完全撤离。

家园 找了些资料

1951年2月7日,苏联政府正式答复,同意为中国培训潜艇艇员和必要的指挥人员、基地人员,并提供训练用潜艇,培训地点在海参崴(后改在旅顺口)。

1954年6月19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宣告成立。

6月24日,中国潜艇学习队结业。这天,两艘M级老式小型潜艇正式移交中国。

上午10时,新任海军独立潜艇大队长傅继泽身穿上白下蓝的中国毛料军服,陪同中方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和苏方东北驻军最高司令官史维佐夫中将,在旅顺老虎尾码头临时主席台就座。

随后,中苏潜艇交接签字和升降旗仪式开始。傅继泽和苏军驻旅顺潜艇部队司令哥洛瓦乔夫少将分别代表本国在交接协议书上签字。乐队奏中苏两国国歌。在乐曲声中,两艘潜艇上的苏联国旗和军旗徐徐降下,中国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冉冉升起。此情此景让潜艇学习队队员们热泪盈眶。

随后海军参谋长周希汉表彰了学习队的优秀学员,并把海司特制的银色潜艇徽章颁发给傅继泽、张虎臣等潜艇大队领导,还给潜艇专业部门的军士和水兵颁发了特制的技术标志。周希汉参谋长代表海军,将已接收的两艘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将计划购买接收的两艘“斯大林”级中型潜艇分别命名为“国防”21号、“国防”22号。

6月28日,由中国人自己驾驶的“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在苏联驱逐舰护航下,从旅顺老虎尾码头起航,驶向中国海军的第一座潜艇基地。7月,人民海军又从苏联接收了“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潜艇总吨位超过2000吨。

家园 毛远新口碑很好啊

毛泽东侄子毛远新刑满后 在上海的生活近况(1)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30507/11464499.html

“李实同志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毕业后一直在空军工作,1989年转业到江西省公安厅工作,考虑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现在调到上海,来我们所工作。”报到时,所长的介绍可谓虚虚实实。

  毛远新被安排在总工程师办公室,职务是“办事员”。他埋下头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快熟悉了业务,不久便成为所内技术管理的骨干。两年后,主管技术的副所长发现李实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向所长建议提升他担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所长一时不知如何向副所长解释才好,就向毛远新征求意见。“你就说我身体不好,本人不想再承担更重的担子。”毛远新说。

  所长舍不得“浪费”人才,便把制订、实施全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交给毛远新负责。那两年,毛远新拖着两条病腿,蹬着一辆旧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常常加班加点,成为全所下班最晚的人,终于全所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评审。毛远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全所上下的一致称赞。

毛远新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全所有口皆碑,加上待人处事质朴谦和,他几乎年年被大家推选为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放大的照片挂在大门口。

  1997年,上海某报透露了毛远新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研究所工作的消息。“李高工就是毛远新”在研究所已成心照不宣的事实。好在一起共事多年,大家早已熟悉了毛远新的处事为人,不仅没有另眼相看,反而更加敬重,只是没有主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许多人已成了他的好朋友。

在当年对手控制下的媒体还有如此高的评价。

江青的事情也很有意思。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5&idArticle=108346

家园 关了多年,失去靠山后当然老实了
家园 张爱萍是好领导啊
家园 听说他跟张志新的案件有些关联啊
家园 江青的传记不太靠谱吧

怎么把和黄敬的事说成是奉党行事啊

这种把江青男女关系往封建价值观美化是有问题的

家园 他在责任人中最多排第五,结果前面的没事他有事

老田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考证这个,

读了感觉毛远新在这个案子中

很冤枉的说。

家园 这个鄙视毫无道理。这是懂行和不懂行的区别

不懂行的,叫别去就别去,叫别动就别动,这就够好的了。要是叫别去非要去,那属于添乱。

而懂行的,叫别去就别去,叫别动就别动,那就有被蒙蔽的可能了。

家园 俺也听说毛远新这人还是挺有水平的,也不是光靠他那个身份。

如果单靠血统,李敏李纳血统比他更纯,刚开始也特意栽培了,但最后也没扶上墙啊。

许多反文革的人评价人却还是文革脸谱化那一套,非好即坏,不是大白脸就是大红脸,要么全好要么全坏。其实人那么复杂,都有好多方面的,俗语都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儿那么好评价的。

家园 一直听说是他批示枪毙的张志新--对南周文的疑问

后来有人说:这枪毙人的权利在最高法院,毛远新辽宁省委的哪有这个权力?

于是百度一下:

南方周末有文《张志新冤案还有新的秘密》

本报1998年8月7日发表了《张志新冤案还有秘密》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在张志新牺牲25周年之际,我们发表陈少京先生的《张志新 冤案还有新的秘密》,向读者进一步揭示张志新案件的真相。。。。。。。

1975年2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审批张志新案件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毛远新、魏××、苏×等17人。会上,蔡文林作了《关于 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的案情报告》。

魏××说:“真是反动透顶。”

毛远新说:“判无期以后,一直相当反动,看来是死心塌地。”

魏××说:“干脆吧。”

毛远新最后说:“在服刑期间,这么嚣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多活一天 多搞一天反革命,杀了算了。”

苏×、魏××表态:“干脆。”

......

1975年2月27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遵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 给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文件:

你院报省审批的张志新现行反革命一案,于1975年2月26日经省委批 准处张犯死刑,立即执行。希遵照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给我们。

3月6日,监狱有人提出,张志新“是否精神失常”的问题,并向上级报告 。3月19日,上级批示:“洪××同志不考虑,她的假象,本质不变,仍按省 委批示执行。”

4月4曰,张志新在沈阳被杀害。

然后再百度一下死刑核准权的问题,似乎是80年才从最高法院下放到省高院的:

死刑核准权谁来行使?

郭光东

。。。。。。

1979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不仅把判处死刑的权限划归中级人民法院,而且对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在普通程序之外,还规定了一个特别的审查核准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并规定死刑均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这标志着死刑核准权已统一集中于最高人民法院。

然而1979年《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核准权的规定未曾实施就已几成空文。为了打击严重的现行刑事犯罪,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在1980年内,对杀人、抢劫、强奸、放火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现行刑事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

这样,自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初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可以下放死刑核准权给高级人民法院至今,已有22年之久。

。。。。。。

但是上面这一段说的是79年的,文革时又是什么状态呢?再百度一下:

1、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的死刑复核程序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由于当时还来不及制定诉讼法,于是在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就规定了一系列审判程序,其中第11条第5款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终审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且申请上一极人民法院复核。基层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上诉、不申请复核,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  

按照这一规定,当时实际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分别行使死刑核准权。这一规定符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对防止错判错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遭到彻底破坏,死刑复核程序不再履行

俺对法律也不是内行,红字部分是什么意思,是说明文革是没有死刑复核程序,但核准权仍在最高法院手里吧? 那这和南周文的蓝字部分是否有冲突--主要是我读南周文的蓝字部分感觉就是省委的命令杀张

家园 纯属八卦,姑妄听之

话说毛远新主政辽宁时,有一段时间常去辽宁歌舞团(辽宁革命样板戏剧团)视察工作。而后不久,团里某一气质竖琴演奏员即升任剧团的音乐指导,并为了革命工作需要而离婚了。再后来,在首长某次微服出访时,一省革委会的司机因为在冬天户外的车子里等候通宵而感冒了。再再后来,此一司机因为泄露国家机密而被开除军籍,遣送下乡了,同被牵连的还有革委会的车队负责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