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中国古代气候变化 -- 唵啊吽
增强自己的工业、科技之类的硬实力必然导致大量的碳增排,
增加产能就不说了,飞机模型拿进风洞吹一次风需要的功率顶一个小县城生活了。
中国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受碳排放指标的约束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改善力量对比。只要力量对比对中国更有利那么不管什么变化中国都能受益。老欧洲没办法使变化对自己相对有利就想维持现状使自己不失去更多,我们不需要和他们一样想。
有在思想上自我约束的意思了。这样对自己不好,自己私下都觉得自己亏心了,做事就放不开手脚了。
中国政府是承认IPCC报告的。中国的策略是IPCC报告基础上,要求发达国家多减排,同时自己主动减排。这个姿态很好。中国目前阶段的碳减排,与节能降耗是密切相关的。实际上,中国单位GDP的碳排,四十年来一直在大幅下降。
IPCC报告不能说是正确的,应该说是最全面的。这个学科还不好说存在绝对正确。IPCC的报告只是报告编写当时最完整的相关研究的总结,结论也是当时的科学水平可以得到的最佳的结论。真正读了这个报告的,会有这个感觉的。不过由于很多相关学科都在发展期,甚至一些领域是IPCC的FAR发布之后才开始的,所以有新的论点,包括反方的结论,都是正常的。有了新的哪怕是反对的文献,加进去就是了,IPCC的四次报告每一次都新容纳了很多东西。
所以纯粹从科学角度来否定IPCC的报告是非常困难的。新的论据可以推翻至少修改一些结论,但是不等于原来的报告在当时是错的。这是科学发展需要经历的过程。我在这里一直提IPCC报告,因为这是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至少是正方的最完整论述。一些人根本不了解IPCC在说什么就在胡说八道,才是真正的把科学问题政治化。
我个人不支持在这个研究的早期阶段就过于依赖其结论。
简单的结论就是人工形成的二氧化碳浓度在空气总二氧化碳浓度中每10年的增加速度自从1850年是0.7%+/-1.4%,也就是考虑误差的话,人工形成的二氧化碳积累在大气中增加的速率等于零。
换句话说人工形成的二氧化碳的碳循环在大气中达到动态平衡,产生多少就被吸收多少,今天看到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不是人类活动的原因,而是地球自然活动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论文作者仍然相信二氧化碳是地球增温的因素(好像是接受记者采访谈话大意)。
我还要回头去看看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代谢等细节问题后再来讨论。
正好做个对照,应该有趣。
花上。
如何解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与中原王朝盛衰周期的一致性呢?
每当气候变冷,北方民族就南下,中原王朝就完蛋。气候变暖,北方民族就衰落,中原王朝就强盛。
西周中后期,第一次小冰期——犬戎入侵,周室东迁
两晋南北朝,第二次小冰期——五胡乱华
五代南北宋,第三次小冰期——辽金元
明末,第四次小冰期——清兵入关
我没说王朝盛衰与环境没关系。但游牧民族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气候带(具体说就是15英寸降水线)南移,导致中原农业衰微,华北北部却适合游牧一涨一消所致。
另外,犬戎不是游牧民族。
降水带南移动导致华北干旱,粮食减产,但不是说华北北部就变草原了吧。
不管是北朝,还是辽、金、元、清,在入主中原后,都不曾在华北北部游牧。反而是实行汉制。比如辽国分南北院,南院管着幽云十六州,是农耕文明。
而且华北北部如果适合游牧,对中原王朝是个好事。缺马一直是困扰中原王朝的大问题。华北地区只有河套最适宜养马,如果华北北部都适合养马,中原王朝不就可以建立一支强大骑兵了?
长城一向被认为是农业/游牧分界线,与15英寸线关系密切。建议您观察一下古代长城的变迁历史,包括秦汉长城、内外长城。
中原去华北北部养马?当王朝的经济支柱农业衰微,您觉得中原王朝还有能力持久维持对华北北部的绝对控制力?想在华北北部养马,至少要有实力控制内蒙南部,莫不成在前线养马?所以,多数时候中原传统的主要养马地是西北而不是河套。
华北北部不能游牧?请了解一下代北地区的历史。如果工作忙没兴趣,只要想想唐末的沙陀族李克用一伙就知道了。其父开始就偕部族住在大同附近,这是个半开化的游牧族群,不游牧难道还主要靠种田为生?
如前面所说,也许就是地球的自然变化。虽然不爽,但也没办法。
直接证据。
且井底望天也已经指出,IPCC的争议是被指责为“气象学家”而非“气候学家”,没有长时段的认识和解读视野。
中国的新疆天山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有历史变化数据来支持吗?我看没有。
谈到冰川退缩好像是全球变暖的原因,瑞士阿尔卑斯山冰川记录清楚地表明今天的冰川退缩在几十年前也发生过,并不是全球暖化所致。
1940年代阿尔卑斯山冰川退缩得比今天还要多,后来又长回去了。这个冰川退缩变成冰川成长和大气温度变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