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不适合浮动汇率,不代表汇率不可以改变 -- 大众河蟹

共:💬2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参将出马,必有新颖见解。很不专业的附合几句。

这也是我对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不认同的一些地方。

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能源的瓶颈,如果再靠压低人民币换取市场很快会到没有利润的地步。现在中国出售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环境资源,还有对冶金石油等市场的通胀动力。

逐步小范围提升人民币能推动经济架构的调整,是走出这瓶颈的一个好的尝试。

现在中国致力于开发大西北、重振东北,基础设施已经投入进去了,人民币升值希望对吸引投资内移有正面的作用。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基础设施在运输上成本是一大问题,不向内扩展以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中国永远不能把经济实力深化。象美国的工业基地基本上都在内陆州,铁路与公路设施的完善、中转运输功能的优越不下功夫、不吃苦头是办不到的。

家园 和首长讨论一下中国的通涨前景吧:

虽然游资撤出和收紧银根可能使投资增长放缓,减轻通涨压力;但是能源价格是WILD CARD,首长有没有原油价格和中国通涨的相关系数的数据?

现在的原油市场和美国的选情有关,如果真的是薯仔那厮连任,明年的能源市场还是不明朗啊。首长怎么看?

家园 这两天,首长辛苦了!

关于一篮子计划,怎么是退步呢?这样的portfolio,应该是规避风险的一种好办法啊?比如可以减小原油价格高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且也可以通过对于权重的调节,达到对汇率的有效控制。

关于适当时机的问题,应该研究一下中国和世界经济的Business circle,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中长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我觉得都取决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如果金融改革失败,中国经济的远景预期应该不会好。

家园 我就讨厌这不给答案,尽出难题的,这首长除了群众生活,还要不要有点私人生活啊?

闲话少说,赶紧打发你走人

“野牌”有三张,对策也有三条。结论是通货膨胀还是可以控制的。中长期不排除中国再次进入通货紧缩的可能。

一是陶陶提及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可能的对策也许还真是让人民币升点值,时机和幅度详见下面的回贴(2005年中,3-5%的幅度)。定性分析表明,石油价格对产出水平的影响要大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定量分析还得靠油油这些博士生了。

二是公用事业价格,2004年许多城市被压着不让涨价,为此国家发改委还下过文件规定通货膨胀涨幅过大的城市,一切涨价暂停。而这归根到底又是煤、电、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瓶颈造成的。可能的对策会是小幅加息,到2005年年底100-150bps.

三是粮食产量。只要靠天吃饭的特征不变,粮价始终是悬顶之剑。加息对农业副面影响较大,政府的配套政策一定要跟上,尤其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管好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

家园 好好,赶紧去PUB,然后回来看看咱中国在G7的表态,啊?
家园 哎,哥俩还是同病相怜吧。
家园 所以说一篮子是只能做,不能说。油油来了,这砖头可就少挨了一半。
家园 【原创】为什么会滞胀

〉〉1)不知道你所称的长期滞胀,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如各主要经济体大致的通胀指标.

〉〉2)另外债市猜测的通货紧缩有依据吗(他们当然会有理由要这样来影响预期)?

〉〉3)人民币我不排除盯住大宗商品来浮动的可能,果真如此,这个投资机会就太大了.你以为对主要大宗商品的影响如何? 

如果认为通货膨胀/紧缩是货币现象的话,实际就是货币政策万能论。很可惜,资本主义近代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特例,两次都是因为生产需求的极度不平衡,远远超出了货币政策的调节能力。第一次是著名的1929-1934-1942年大萧条,大概是教训太深刻,自此以后的金融一直朝拒绝萧条重现的方向发展,也就写成了一部近代资本主义通货膨胀的历史。(日本90年代的通缩是局部,不算数)。第二次是整个70年代的HYPER通货膨胀,有人认为石油美元的回流救了资本主义,本人倒认为是金融革命的功劳。

第一次危机,罗斯福新政也只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经济总量的持续上涨,最终靠的是二战人为的巨大军事工业。第二次歪打正着,金融系统发明了大规模负债,同时打掉了金本位,从此金融总量可以向正负两个方向无限制发展(当然大部分时间是向负的方向发展),虽然解决了总量发展问题,但还是有一个制约因素--利率。

借债不还钱也要交利息(算算美国全社会上下4倍GDP的负债总量一年要交多少利息),这无疑对负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在没有根本解决办法之前,只有一个前景--低利率。认为FED明年调息到4%的人简直在做梦,能挺到并坚持在2.25%就不错了(这可和通胀率无关,该涨的一定还会涨的,金价破500!?)。我想这多少回答了您的第二个问题。

长期滞胀问题很容易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机械化大生产,当规模因种种原因不能增长的时候,要维持经济总量增长只能靠价格了。(当然后来还发明了货币贬值,其实和涨价是一回事)。看看美国的数据,新车1千8百万辆,卖房9百万栋/年。按2亿8千万人口,一半人能开上车,全国1亿住房,新车7年报废,住房12年一换(下个12年美国人民都退休了,不知他们是否要换到更大更新更费钱的房子里,还开SUV),总之能维持住就不错了。(说国内房地产汽车过热,只能说我们收入价格比不对,从相对人口的数量上看,最热的北京上海怕也没到美国的平均数,我们离放量的日子还远呢!)至于美国经济的另一重要部分―TradingEconomy, 该见到的也见到了,只有各式Derivative是个未知数,指数增长代替线性增长,也许真能成BUFFET所说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呢!

最后我不认为人民币应该随什么浮动,该盯美元还盯美元,只是定期(每年)按原材料价格(或CPI)上涨进行调整; 另外,既然原材料上涨是多年的大趋势,人民币也没必要随原材料价格下降而下调,只是有的年头涨,有的年头不涨罢了,掌握住分寸,留下余地。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好处,前文说到,COMMODITY市场迄今要比人民币市场大,也自由的多,中国一旦确定了上面的行为准则,相信投机资本也不会来骚扰中国,金银铜铁锡石油期货,买卖起来远比人民币进出方便的多。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并不能控制原材料价格,何不就势随泼逐流。要知道,资本家们并不想70年代重现,回到PETRO DOLLAR。如果万一金融资本家们也控制不住COMMODITY价格了,人民币政策也完全可以再行调整。

家园 兄弟过奖,确实经济结构调整更为重要

咱们以后可以展开讨论。

家园 精彩,精彩,有茅塞顿开之感。第一、第二个问题谈得很透,不知道

能不能在方便的时候抽点时间开新帖谈谈两个问题

1、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2005年预测

2、主要大宗商品(石油、黄金、大豆和矿产品等)市场2005年的走势预测

家园 首长高见。再说几句人民币

在下觉得人民币升值应当慎之又慎。

当前略有通胀,应以观察为先,我自岿然不动。88年89年通胀势猛如虎,最后闹出人命,后来人民币贬值之后,到2000年后通胀无影无踪,可见在中国这样的怪物经济里,也许币值与通胀的关系并不象西方经济学讲的那么古典。

能源钢材价格高企,它们自然成为经济的constraint,对经济有自然约束作用。这是看不见的手,中外都管用。浙江民企开四停三,constraint的作用已经显露了。

前几年闹通缩的时候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天赐良机,当时应当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让农民享受经济成长的成果,同时启动农村市场,启动内需,改变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也应当适度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一举可以解决通缩和结构调整两大难题。可以经济界无人做这些研究。时不再来,非常非常之可惜,说明我国的经济研究的水平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了。这也证实了老马的论断:当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学学到后来,学得越深就越是仅仅在研究美国经济而且仅仅适用于美国经济了。

国际能源价格高,仅仅升值人民币并不能在能源进口方面“省钱”,该付多少外汇还得付多少外汇,少一分钱都不行。升值人民币,省得是账面上的钱。而且人民币升值了,石油的国内名义价格下跌,岂不是更加鼓励进口和消费石油?

关于加大货币价格调整空间的问题,现在国家对汇率有绝对控制权,暗示国家的货币调整空间和权力是无限大的,人民币浮不浮动亦然完全由国家说了算。就算现在人民币汇率上下限缩小了,也不能代表国家的控制权缩小,上下限加大,也不代表控制权加大。绝对就是绝对,没什么大小。

人民币盯住美元之所以是成功的政策,是因为美国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本身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是不 可改变的事实。只要中国出口货物,美国市场就得占大幅比重,人民币就得盯住美元;等欧洲市场大幅度成长后,人民币就可以“盯住欧洲”,也就是盯住欧元美元一篮子货币;等中国国内市场成长到与国外市场并重的情况下,人民币就可以“盯住中国”,也就是自由兑换了。无他,势也。

当然,当政者自有成议,我等不过是野老闲谭罢了,还是为稻粱谋更重要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