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1969年珍宝岛 -- 逐日夸父
我说的是高寒地区作战能力和经验。
靠近极地圈的几个国家,大家拿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性质,还不如北欧那几个,特别是芬兰。芬兰在苏芬战争和二战期间都是比较出色的。
所谓的战略侦查;这种手段在历史上为许多知名军事家所用。
当然,具体到珍宝岛事件,毛的意图到底是否如此,无非完全定论。但起码是可能性之一。
谁知道原委,说说清楚。
几乎没有相关资料,这是google上搜到的结果:
看来还是文革惹的祸。
以前猜的:1.后勤 2.没到图穷匕现的时候,大家别做过份.斗到两败俱伤,围观的拣便宜.
也不一定能预料到要在冰天雪地趴上一天一夜的,往往考虑的是在战斗后有挡风雪的掩蔽所,军服能保证野外作战就可以了
那篇著名的苏军的军事智慧里提到过
这是令人震惊的消息。总参谋部的一个委员会马上随机抽出三个师进行试验,结论同样令人失望。二战时的经验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现在的苏联士兵在没有睡袋,也禁止点燃火堆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冰点时,他们怎么办呢?
各师的参谋长立即被召集到莫斯科。他们接受一天的训练――关于如何在天寒地冻之下只用一件军大衣在雪地里睡觉,每个人都被要求在雪地里睡三个晚上。然后,这些参谋长又返回各自部队,苏联陆军全体官兵立即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试验――在冻死人的寒冷天气里,不添加任何衣服而在室外过一夜。那些驻扎在南方沙漠里的部队似乎交到好运了?不,他们同样被送到西伯利亚进行艰苦的训练――从此以后,在雪地里过夜被列入所有军事训练计划中。
长见识了。解放军和对手对峙时的装备对比真是大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 关闭
以前战场杂志第三辑有过那本书中文的节选,文章名是《军事指挥 苏联冷战时期装备逻辑》,我以前在大学还翻到过这本书的全文版,很旧了,不记得是不是用这个书名了
作者的介绍如下
苏沃洛夫既从事过基层部队的指挥工作,也比较了解苏军的整体结构和特点,到达西方后完成了几部引起很大反响的著作,如《苏军内幕》和《解放者》等。其中涉及苏军组织,编制,作战思想和装备等诸多方面,并以其本人的亲身经历和生动文笔,让人们从另一个层次认识了苏军的鲜名风格。
关于珍宝岛冲突的一段如下
这是令人震惊的消息。总参谋部的一个委员会马上随机抽出三个师进行试验,结论同样令人失望。二战时的经验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现在的苏联士兵在没有睡袋,也禁止点燃火堆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冰点时,他们怎么办呢?
各师的参谋长立即被召集到莫斯科。他们接受一天的训练――关于如何在天寒地冻之下只用一件军大衣在雪地里睡觉,每个人都被要求在雪地里睡三个晚上。然后,这些参谋长又返回各自部队,苏联陆军全体官兵立即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试验――在冻死人的寒冷天气里,不添加任何衣服而在室外过一夜。那些驻扎在南方沙漠里的部队似乎交到好运了?不,他们同样被送到西伯利亚进行艰苦的训练――从此以后,在雪地里过夜被列入所有军事训练计划中。
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前丙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西奈半岛的惨败之后,阿拉伯士兵越来越害怕坦克和凝固汽油弹。于是苏军发布命令,所有的苏联士兵和军官(直到将级军官)都要练习从烈火中跳过,以及躲在战壕中,让坦克隆隆地从他们头上通过,或者就直接躺在呼啸而过的坦克的履带之间的空地上。
我对凝固汽油弹有切肤之感,我曾匐伏在壕沟内让坦克从我头上过去,我也曾在雪地里度过了几个难熬的夜晚。
话说这本书相当有可读性,苏军强烈的实用主义精神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战场杂志节选的这部分有些网站上贴了其中的一些段落,但感觉好像都不全,可以下载战场杂志的电子书看看
也就看看吧。里面说的多数东西,什么斧子战略等等,在苏联后期和解体之后都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玩意。
此人据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苏联放出的欺骗诱饵;二是为了混饭吃编本书。
我们单位的图书室还有呢,作者“苏沃洛夫”,从核战略到步兵战术无所不晓。
今天已被证明是忽悠大作。
事实上苏军在珍宝岛冲突期间根本没有野外睡觉之事。
观念都挺实际而且确实与苏军装备相符的呀,比如极度强调可靠性和易生产性,重视反坦克能力,装备保密,直升机的作用等等
对于里面的核战争内容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倒是觉得书里说苏联的远程预警雷达是战略欺骗局的作品不可信,苏联那么全面的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怎么可能是忽悠
正是那些让人一惊一乍的东西才是他的原创,忽悠的居多。
韦小宝说谎的原则,此人学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