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毛泽东“目光远大”——兼论毛刘分歧 -- gaogeli
也就是没文化的老革命看得上眼。此人还学某老会计装大神,把自己想象成结庐终南山,名望满西京的隐者,想来挺可笑的。
居然想把西方经济学那套和马克思经济学融合在一起。要这样马克思当年何苦费那么大劲批判庸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啊
1.即这个事情本身是一粒种子 是为未来发生的状况准备的 这样就有毛“未来有人歪曲我的思想获得政权 也有人理解我的思想打到政权”
2.这个事情是为了消除建立在农业社会的传统封建伦理对人们的禁锢,为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解放思想。关于这点文革和改开倒是有点一脉相传的味道
3.消灭了一部分权贵阶级
小学一年级课本:
山顶上的一棵小树对大山说,瞧我多伟大啊,没有比我再高的了,大山爷说,那是你站在爷爷的肩膀上的啊,比你高的多了去了。
第一第二大多数人都认同,但第三点很少有人说好,特别是知识分子官僚,其实正是第三点才打破了基层人民对官僚以及所谓的文化人的几千年延续的畏惧和低其一等的心理,从精神上解脱了束缚.现在对于老毛和文革的言语其实就像儒家对于秦始皇的诋毁一样,只不过是当时的受害的一方又重新掌握了话语权罢了.但这一切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确是无比正确的.
---工业化。
毛主席接手中国的时候,经济产出90%依赖农业;毛主席死的时候,工业产出占整体经济的72%。从牛耕的农业国到批量生产汽车、飞机、拖拉机,拥有“两弹一星”等尖端军事装备的工业国,仅仅用了27年。
我们从1840年以来,一直是以一个农业国在和各个工业强国打仗,这是不断惨败的根本原因。
应该是70%,你和我一样记成清末了吧
这个你可以看当时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年鉴等资料。
49年国民党跑路的时候,对各种工厂设施破坏极大。东北45年在苏联控制下的时候,工厂设备大都被运走。加上之前的内战,当时49年的统计就是近90%的农业,剩下的主要是一些手工业,真正的重工业设备只有四川刘文辉搞的一些钢铁厂、兵工厂(朝鲜战争期间,我们还利用那些设备仿制了无后座力炮等东西),上海留下了一些纺织厂、蜡烛厂、火柴厂。经过三年的恢复调整,才达到民国高峰时候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经济的最高峰通常不计算东北,因为东北30年代就丢了。通常吹嘘的所谓黄金的三十年代的GDP,都是把东北算进来的,这都是捣浆糊行为。因为那是张氏父子和日本人建的,造出的钢铁等物资后来运到日本去的。(45年的时候再被苏联整体运走)
解放后老毛去苏联谈判中苏条约,顺便给斯大林祝寿,送的是一吨大蒜和蜜桔,斯大林送中国领导人每人一辆轿车,这就是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典型区别。
49年称之为“一穷二白”并不为过,不是瞎说的。譬如说钉子需要进口,这就是因为我们生产的是生铁打造的钉子,很容易折断。(这种铁钉在秦汉时期就有了)需要进口的洋钉指的是钢钉,不是铁钉。还有阳伞,其实当时叫洋伞,这是指金属骨架的伞,中国当时生产的是传统的油布伞,骨架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做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的就是这种伞)还有煤油,以前叫洋油(飞机用的航空煤油60年代才仿制成功);火柴以前叫洋火;这些名字前面加“洋”的叫法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原先没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国外的历史学家公开承认,毛主席接手时候的中国,工业规模不及当时的比利时;死的时候,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河南50年代生人,他小的时候农业基础很好,农村水利建设发达,自称不怕旱就怕涝,多旱的天都有水用。
到90年代农村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慢慢淤死,种地回到靠天吃饭的阶段,与以前不同的是农民家里自备抽水机,可以从水塘里抽水,水塘水抽完了谁也没的用,所以因为水的问题经常发生矛盾。
这些年修淮河,当地官员把大堤上的土松一松压一压,检查的一看是新土就过关,修河的资金全跑到个人腰包里去了。
现在农村年轻人都跑出来,没什么人种地了。
49年工农业总产值构成工业占30%,当然其中74%是轻工业,没有看到90%一说啊
当时听到苏联人来了本来很高兴的,没想到走了鬼子来了白匪。那些苏联人真是狠啊,能搬全搬光,不好搬的砸下来都要运走。还有苏联军队的军纪真是烂,当时很多无父亲的中苏混血儿的。东北人真是很惨,所以对日本和苏联都没有什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