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中国不应该把GDP做得太高?(一) -- 陈经
当然也是我认同的。在《官办经济》里,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说明中国还有的玩,到了这里,主要是说官办经济“需要修正”了。
中国的一个特色在于,我们是老百姓直接或是通过资本家间接给政府打工,因为政府发现有些事交给资本家做比自己干效率更高,所以在79年以来就开始交接给资本家了,这就是改制,或者曰所谓的“私有化”。
后来,政府发现随着自己的进化,有些事自己干效率还是可以接受的,给资本家干的话效率可能还是挺高,可毛病也出来了:一是路子会走歪了,偏离发展实体经济这个中心;二是过分伤天害理,超过了社会的底限,危及政府自己的稳定。这个时候,在一些领域,政府就会考虑把资本家暂时的踢开,于是就又有了“国进民退”。
其实,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表现上看,则是中国的发展是一条蛇形路线。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求中共必须具备足够的行动力,这条基本不存在问题;二是中共必须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能每次权力交接都过于太平了。
在北京奋斗十年,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增加的速度,Sigh。
2008年GDP31.4万亿。合4.6万亿美圆。
今年可能超不过日本,还差一点点。
我们是故意的,还需要再躲在后面一年,西方实在对我们压力太大了。
我们不能再火上加油了。
我们第三产业统计肯定有问题,比例怎么才41.8%,印度都有55%
林毅夫说,以经验法则分析,并观察预期寿命、卫生条件,以及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比重的思格尔系数等指针数据分析,中国当前经济规模与1960年代的日本相似,而日本历经近30年发展,1988年人均收入追上美国。
他表示,参酌日本前例,再加上人民币长期的币值变化,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可望达到美国的一半,且中国人口为美国五倍,届时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5倍,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分析往后10年至20年中国经济的走向,林毅夫也乐观预估,纵使波动起伏难免,但大致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仍会保持过去25年的成长速度,即每年8%至10%的增长率。
中国为什么能够抵御这次经济危机?主要原因我不知道,不敢乱说。但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高中低各级产业都有,范围广,这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个缺点可能反而可能也是一个因素。这些给了中国经济以很大的回旋余地:衣服不赚钱了卖电器,电器不好卖了回头卖衣服,瞅准机会汽车卫星也能卖,市场景气就卖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市场不景气买家勒裤腰带时就卖他们不得不买的便宜货、必需品。
这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拉美等不发达国家的回旋余地比中国小。经济方面我不大懂,瞎扯,呵呵。
20年前的88年,华为才刚成立,20年后的华为是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三分之二的销售在海外各地。北电之类的百年老店顶不住华为中兴的压力倒掉了。即使1万美元,美元对人民币1:4, 会影响的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吗,会,但不会大。一个月拿5000人民币的中国工程师的创造力不亚于一个月拿3000美元的米帝工程师,他们还是竞争不过华为的。
而如果我们的政策不犯浑,不要人为遏制和限制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中国出现20个或者30个华为这样的公司没什么难的。他们不靠政策,不靠垄断,可以把全球的竞争者一个个击败。10年前吉利开始造汽车,工业部头头们劝你们会破产的,你们怎么可能争的过人家美国3大汽车那。李书福说,求你,给我个破产跳楼的机会吧。现在不过10年,吉利没破产,正在和福特谈收购沃尔沃,而3大则破产了2个了。再过10年,奇瑞,吉利,比亚迪一类的自主企业,可能就会是世界的3 大汽车,中国汽车销量今年会是第一,以后应该也会一直是了。
以前总有这方面的感觉,但没有看到文字,终于看到有人写这个了
这帮经济学家。
放到两百年以前,你这话就要反过来说。那时西方对也如你般盲目崇拜啊。。未来如何,还是看今后三十年东西方的较量吧。。
除非转型成功,否则2030年人均收入不可能达到美国一半
有宋一朝,GDP都是NO。1
北缺将,南缺相;依旧有靖康之耻、崖山之役。
国强民富才是王道。
有宋一朝,GDP都是NO。1
北缺将,南缺相;依旧有靖康之耻、崖山之役。
国强民富才是王道。
大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不也是生产了占世界百分之几十的gdp吗?结果英国人一来,整个国家就像一只花瓶一样摔得纷纷碎。
另外感觉这些年政府太强调gdp了,80年代老赵当总理时一年的gdp增量也不过百分之四五,现在每年都有两位数,觉得不太正常。